心包原发性恶性间皮瘤的临床病理分析

来源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hmlivefor4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心包原发性恶性间皮瘤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与鉴别诊断要点.方法:对4例心包原发性恶性间皮瘤进行临床病理分析、光镜及免疫组化染色观察并复习有关文献.结果:男3例,女1例,平均年龄42岁;3例呈局限型,1例为弥漫浸润型.组织学上可表现为肉瘤样梭形细胞型、上皮样型及双相型.免疫组化染色显示肉瘤样梭形细胞表达CK、vimentin;上皮样型瘤细胞表达 HBME1、CK.结论:原发于心包的恶性间皮瘤罕见,预后极差,临床常被误诊,其组织形态亦复杂多样,应注意与心包的良性增生性病变、心包转移性腺癌和梭形细胞肿瘤
其他文献
患者女性,23岁.因右小腿持续性疼痛肿胀3月入院.疼痛呈持续性跳痛,夜间为甚,无明显诱因和外伤史.体检:右小腿上端肿胀,较左侧增粗8 cm,皮肤张力增高,肿块无明显界线,无波动感
近年来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VEGF)调节肿瘤血管生成的作用已越来越受到关注〔1〕。胶质瘤是人体最富于血管的肿瘤之一,而且血管内皮细胞增
目的:总结甲状腺腺瘤和单结节性甲状腺肿的鉴别诊断、细针穿刺诊断在甲状腺疾病中的应用经验和价值,旨在提高甲状腺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水平。方法:对367例甲状腺病变进行病理
目的:探讨新制备抗人胃、肠黏蛋白糖链抗体(HGM72、HGM75、HCM14和HCM21)及抗核蛋白MUC2抗体(NCL-MUC2)在胃黏膜、化生胃黏膜及肿瘤中的表达.方法:使用LSAB试剂盒对15例胃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