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月光唤醒的秘密(节选二)

来源 :滇池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us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赵丽兰 居澄江。作品散见《人民文学》《诗刊》《大家》《星星诗刊》《滇池》《边疆文学》《百家》《中国诗歌》《诗潮》。
  我总是源源不断地听到月亮开口说话。
  ——题记

有人在月光下洗身子


  长大,从感觉到羞耻开始。至此,我的叙述渐渐切入我的内心。以此,确认我的存在和成长。确认在亮晃晃的月光下,自己的身體和灵魂,无法开口,喊出危险。它们藏在不可知的地方,一点一点迫近。
  我的危险,从洗澡开始。
  我渴望我是尘世里最干净的那个孩子。皮肤没有灰尘。身体没有危险。灵魂没有污点。
  母亲习惯在月光亮堂堂的夜晚洗澡,也习惯在月光亮堂堂的夜晚给我洗澡。
  老房子的后院。午夜,月光越过脱落了石灰的院墙,如水一般照在院子里。墙那边,是村公所。月亮又大又圆的夜晚,母亲或奶奶会烧一锅水,一瓢一瓢舀到一个大铁盆里,就着月光洗澡。香皂的清香扑散在月光里,水珠顺着发梢滑落到地上,裂变成一朵朵细碎的花,宛如一个个不确定的梦。墙内墙外,两个世界。母亲洗完澡,一身清香。她刚刚洗干净的粗黑的辫子在月光下泛着油亮的光。风把母亲满身的香味吹得遍布四野。这是女人身体里洇散开来的气息,藏着无数隐秘的骄傲。
  母亲让我坐在大铁盆里。光溜溜的身子,洁净在五彩的香皂泡里。洗干净身上的灰尘,我将成为月光下最干净的那个孩子。母亲给我洗澡的时候,一会是惊,一会是叹。这一惊一叹,暗含着喜悦,也暗含着担忧。仿佛希望我长大,又仿佛希望我永远长不大。她洗得极慢。对母亲来说,给我洗澡的过程,就是见证我身体每个细节存在的过程。每个女人对身体的态度既羞涩又骄傲。碰自己和碰别人,都极难为情。女人的身体,越长大越不安,越长大越危险。或者说,与生俱来,就是秘密、羞耻、罪恶、危险的初源。对身体心怀不安和羞耻的女人,宁可把裸露的身体交给镜子,也绝不交给镜子以外的任何一双眼睛。包括自己最亲的人。除了镜子和自己的眼睛,所有的瞳孔都是危险的。镜子没有嘴巴。
  某个月光如水的夜晚,如往常一样,脱了衣服,我坐进了大铁盆。七岁以后,我就不再要母亲或奶奶给我洗澡。四围是高高的院墙,墙上唯一的开口是上了门闩的。打开门闩,通过一个走道,才是堂屋。所有的隐秘就被锁在了特定的空间里。暴露秘密的出口已经插上了门闩,身体因为某种禁锢获得了自由。我的眼睛抚过我的身体。这么细的腰肢,是否将因此承受更多的危险、不安、羞耻及挑逗。母亲说,这叫水蛇腰。这是必须要说出来的秘密么?
  从头到脚,一寸一寸洗身体上的尘埃。柔软的月光照着我的腰。危险与不安逼迫着,必须绕过这个部位,绕过这个一碰就会毛酥骨痒的部位。水蛇腰,在水的波影中,真的像一条蛇。既骄傲、妙曼,又承担着骄傲带来的负担。陷入矛盾。哦,这是否是来自于身体对灵魂的胁迫。
  直起身,舀一瓢清水,从头淋下来。冲干净身上的泡沫,就要出浴了。夜晚的月光下,我的身体和月光交错在一起,有影子在月光下一晃一晃的。这样的场景,完美极了。骄傲一下子窜到了最高处。妙曼的身体,是否是一个女人最危险最醒目的标志。我在月光下微扬嘴角,骄傲地笑了。月光和我,看到了这一抹笑。
  危险在某些意外的场景会发酵膨胀,将不安的隐秘彻底暴露。
  门外的走道上,有脚步声。踮着脚跟,一小步一小步,轻轻落下。直觉告诉我,有危险在逼近。木门的缝隙处,够放一只眼睛。一只眼睛,足够将院墙里所有的隐秘暴露无遗。我迅捷从大铁盆里本能地跳出来,去抓挂在绳子上的衣服。手还没碰到衣服。我听到门缝处传来的声音:啊!有人在月光下洗身子!一个女孩子的声音。尖细、惊恐、羞涩、危险……
  这个声音一下子将我击中。弯下腰,缓缓蹲了下去。尽管我清晰地分辨出来,这是一个小女孩的声音。尽管这声音和我一样惊恐。刚刚建立起来的骄傲完全坍塌。肉体的羞耻是通过暴露在别人的瞳孔之下被彻底唤醒的。我胡乱地抓上衣服穿上。从此,身体带来的羞耻让我日夜坐立不安。仿佛真有什么见不得人的秘密被那个女孩所掌控着。一不小心,就会被她张口在月光下一遍遍地喊:啊!有人在月光下洗身子!
  小女孩是我家的亲戚,长我一岁。那个夜晚,随她母亲到我家串门。鬼使神差地,她寻着一股奇妙的香味从堂屋走进了通道。她从未闻过这种香味。潮湿、温暖,带着花瓣的气息,还夹杂着一种说不出来的奇妙的体香。这香味若隐若现地飘在老屋的旯旯旮旮。隐秘的、公开的。具体的、模糊的。诱惑着她一步一步抵达真相,脱口喊出:啊,有人在月光下洗身子!
  洗澡,在乡村,于大多的孩子而言,是出现在沟河、小溪、湖泊、池塘里的。这个大我一岁的女孩,从未在一个相对封闭的、上了门闩的空间里,月光下,坐在一个大铁盆里洗澡。世界衡量美与丑、善与恶的标准,让人啼笑皆非。在乡村,出现在沟渠溪畔赤裸的孩子的身体,是健康的、童趣的、无邪的。他们光着身子在水里嬉笑打闹,一丝不挂地暴露在阳光下,乡村不会谴责他们,这才是乡村的常态。
  很多年后,回老家,菜街子上碰到她。她从地里摘了一背篓辣子来卖。辣子的颜色好看极了。她穿一件宽大的外衣,粘满了鬼针草。她的腰身已经被无边的宽敞淹没了,显得臃肿。只有满身的鬼针草让我想到了《诗经》里的女子。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她是否还记得,月光下,我的身体,曾让她惊慌、无措、不安、羞耻……
  月光下的身体,因为隐秘,所以羞耻。因为禁锢,所以危险。
  此时,一个中年女人的身体呈现在我的面前,某种莫名的不安胁迫了我。她,能否还会惊慌?

安放在月光里的床


  从一张安放在月光里的床开始,我的叙述,到了父亲出场的时候。
  父亲是一个安全的男人。
  父亲的安全来源于他对这个世界美好的想象和期待,并通过一些细节,将期待呈现出来,教会我们懂得世界多种角度多种可能的美好。   月光下,面对一堵墙,父亲灵活地变换左右手的指头。墙壁上,一会是狗,一会是马,一会是兔。月光成全了父亲,父亲也成全了月光。父亲有一颗透明的心。他的举止,像一个孩子。父亲会做木活。父亲的木活,做得不算好,却偏执地要呈现一个孩童的状态。父亲在墙壁上挖了一个壁橱,壁橱的门就是父亲用松木做的。一扇门有三个图案。星星、月亮、太阳。父亲把底色用油漆涂成了蓝色。他说,天空是蓝色的。父亲对蓝色有着偏执的喜爱。饭桌,是蓝色的。装小闹钟的木盒子,是蓝色的。小板凳,是蓝色的。有一次,他甚至要把马鞍子,涂成蓝色。被村里的一个老木匠制止了。
  父亲生命底色上的蓝,与妖媚的蓝色袍子的蓝,表达着不一样的生命状态。他把琐碎的日常调剂得安全富足。蓝色袍子,其所承载的意义,是对爱与命运的抗争,抑或妥协。它让生命的个体变得激烈而绝对。非此即彼。那一袭蓝色的袍,它的美,它的孤立与干脆,让人间惊慌。人间,不要我活,我就死。人间,有多少生命的个体,是以这样的方式结束的呢?是禁忌。是遗世独立的美。它要和循规蹈矩的世俗,开了一个邪恶的玩笑。转过身去,就不回头。
  而父亲呈现的蓝,干净、透明,带着孩子一样的天真。他平和地面对人间百态。生命,总会存在这样那样的空缺。父亲用蓝,将它们一一填满。父亲的魅力,就在于他用一种颜色,将生活的虚与实连接起来。让有限而艰涩的日常,获得了无限的美好。父亲总是保持着一份空明的心態。若如要他将生活经营得既精致又媚俗,他无能为力。人世的悲欣欢喜,在他的心里,都只有一种颜色,蓝得空净。
  父亲制造的蓝,让心安。安全,特别是来自于一个父亲的安全,赋予了安全无可挑剔的依赖性。父亲从二十三岁倒插门嫁给母亲,就成为了这个家所有人的依靠。“倒插门”这句俗话里的“倒”字,听来,总是让心寒凉。有飘泊感。所幸,他嫁到的这个人家,两个女人,既慈善又美好。她们,是父亲的温暖所在。
  某个冬天夜晚,月光下,当我看到一匹大白马在父亲的抚摸下,呼出一口热呼呼的白气,并用头一下一下回蹭父亲的大手掌。连一匹马都依赖的男人,我们没有理由不依赖他。
  父亲,没上过几年学。但是,他想孤傲地在那片田野上活出另一种姿态。他想让他种在地里的向目葵,有梵高画笔下浓烈的色彩。当然,父亲不知道梵高,以及梵高画布上热烈的向日葵。但是,他的心里盛开着大片大片金黄的向日葵。面对幽冷的月光,我对白色墙壁上的影子充满了想象。伸出手,我触摸到了一个男人抵抗命运虚无的方式。这个骄傲的男人,他不能将骄傲进行到底。每天,他抵抗命运的方式,是抬着锄头,去挖生荒。或者,扛着扁担,上山挑柴。秋天,家里大楼小楼都堆满了粮食。
  在一堆粮食中,我需要描述一张床。
  这张床被安置在遍地的粮食之中。床是父亲打的。淡蓝。结实。工整。简洁。没有任何纹饰。父亲的木活手艺还不足以打一张精雕细刻的床。他只能通过蓝色,表达内心深处对生活热烈的等待。生活的美,有多种多样的方式。比如,安置在粮食之中的这张床,它回归了田野。它除了属于睡眠,还属于田野,以及田野之上的粮食。一张床有别于另一张床的意义,在于它具有属于自己的个性。床底,堆着洋芋。床头,放着一个木柜子,木柜子里装着谷子。床脚,堆着一堆南瓜。板壁上,挂着包谷、辣子、葵花籽。窗子外面的廊檐下挂满了刀豆、黄豆。床铺的最底层,是稻草编织而成的席子。垫单、被面都是淡蓝色的。垫单上有两只仙鹤。淡蓝的被面开出碎白的小花。
  这张床是属于父亲和母亲的。我渴望着,有一天能睡到这张床上去。
  父亲说,这么多的粮食,脚都无处落下,到处都是灰灰土土。大姑娘家家的怎么能睡到这种床上。
  老祖去世后,小阁楼空了出来,我和妹妹的床被安置在小阁楼里。木推窗的下面,有一张书桌。对面放了一个三门柜。衣柜的中间是一面大镜子。窗台上,有一盆栽秧花。板壁上,我和妹妹不知从哪儿弄来一张波姬·小丝的画报。她无可挑剔的外形和迷人的魅力,着实让小阁楼显出非凡的气质。父亲把自己安置在田野里,粮食中。却等待着,等待着我们远离田野,远离庄稼,远离无边的荒草。长成波姬·小丝一样,气质非凡的女子。
  父亲忽略了一个事实,宽敞的田野,它的特质,必须属于泥土、庄稼、荒草。而且只必须属于泥土、庄稼、荒草。大自然最可靠的宽阔无边的大画布。它会因为在很多年后,只负责生长高楼大厦或高速公路而心生失望。很多年后,我看见了田野的失望。父亲也见证了田野的失望。某个傍晚,我和父亲走在小区后面的田野里。随处可见的塑料大棚,随处可见的农药空瓶空袋。连稻草人都找不见一个。
  秋天的田野,薄凉的月光下,终究,我们走着走着,还是走丢了。
  哦,我的叙述,必须回到一张床。
  十六岁的我,渴望着在睡梦里听见田野里庄稼生长的声音。我无限度地爱着田野,爱着泥土里的种子。月光下,秋风吹过,一浪一浪涌入眼底的尽是黄金一样的谷粒。田野或田野之外一定藏着一个神秘的世界。这张床,亦然。我渴望着睡进这张床。渴望一天比一天强烈。我瘦弱的身体生长孤独、温暖、隐秘以及爱。一天一天,我反复做着同一个梦。梦境的边缘光滑亢奋。我瘦弱高挑的身体一点一点陷入到田野的最深处。黄昏的湿气跌下来,覆盖了草尖上的锐气。天暮快要暗下去了,月亮就要升起来。
  月光明晃晃的。最先照到了大楼上。估摸着要到后半夜,才会移到小楼。父亲去生产队的碾米厂碾米了。父亲承包了生产队的加工厂。母亲不知在楼下忙些什么,母亲总有做不完的家务。大楼的床空着。只有月光明晃晃地照在上面。瓜果种子在月光下泛着冰冷的光。冰冷,一旦被唤醒,那汹涌而来的激情将会淹没一切。像一个不动声色的女子,淡淡地在月光里走,不会轻易为一些人一些事停下来,却掩不住遍体的光华。月光里的粮食,让人心安。有了粮食,整整一个冬季,都不会挨饿。事实上,我们从没饿过。
  秋天已经接近了尾声。秋虫的叫声明显低了下去,它们把细长的触须藏进洞穴,贴着还有些潮湿的泥土,发出最后的鸣唱。虫子的声音从低洼处升起来,疏朗、尖锐。仿佛再升高一点点,就会摔下来,碎掉。   只有月光,我从不担心,它从高处掉下来,会碎掉。月光照在谁的身上,谁就因为具有了薄凉的质地,而生长出更多的秘密。趁父亲和母亲不在,这个晚上,我躺进了安置在粮食之中的这张大床。它淡蓝色的床档,就是父亲安全的胸脯。睡在这些粮食瓜果之中,我因此具有了睡姿横呈的最美的姿态。很多年后,读伊莎贝尔·阿连德的《感官回忆录》:
  “每种美食珍馐,都会让某个特别的男人重现在我眼前,多年前的旧情像恋恋难舍的鬼魂那般坚持,回头来在我的暮年点燃一把淘气的野火。那种火腿乳酪夹心面包,唤回我们最美好的拥抱,而那种德国葡萄酒,正是他嘴唇的味道……”
  这是一本关于食物和感官的书。每一口食物都带着恋爱,在激情游戏和挑逗狎弄中向床榻接近。
  十六岁的我,多爱这些粮食瓜果。多爱这张安置于粮食瓜果中的床。它们枯干的枝杆,在月光的照耀下,仍然散发出植物将尽未尽的干净的清香。特别是身下稻草织成的席子,它的香味干燥而踏实。让我仿佛是睡在稻浪翻滚的田野里。这种说不清的感觉不完全等同于《感官回忆录》里所描述的欲望。那些只有月光才制造得出来的潮湿的呼吸,只有天真的无知的孩子才懂得其中的秘密。
  稻草的香味包裹住我。我闻到了在即将来临的冬日,父亲淡蓝色的体温,让粮食瓜果也具有了安全感。
  充足的粮食,让整个冬日安全富足。
  我躺在一张淡蓝色的床上,竖直耳朵,等月光,掉到我水蛇一样的腰身上。

双眼皮男人


  这是躲不过去的一双眼睛。
  当我折返身,决定用文字还原它的危险,重新去审视月光下苍白无力的拒绝。我惊喜地发现,这是一种宝贵的经历。我获得了平静。
  我一见到双眼皮的男人,就难过。这种状态,持续到婚后。他们眼皮上多出的那条线,仿佛身体里长出的脏东西,让人不安。如果长了双眼皮的男人,定定看过来,我会迅速地转身就跑。无需思考、揣度、分析、打量他是好是坏。身体本能地条件反射似地,就产生了没有理由的从身体到灵魂的抵触。
  从六岁到二十八岁,我不断遇见着、排斥着、抵触着双眼皮的男人。他们瞳孔里放射出来的光,无一例外都是脏的,直抵我身体的某个部位,让身心瞬间无处可逃、无可安放。
  于双眼皮的男人而言,他们因为拥有眼皮上比别的男人多出的那条凹陷下去的线条,获取了挑逗女性的资本,抑或优势。他们以为,他们性感的眼线,是捕获女人的秘密武器。是枪,可以让子弹飞。可以将女人悉数捕获。然而,在我这里,至少在我这里,至少在一个六岁幼童的判断里。双眼皮的男人,是“钝刀遇肉快三分”的贪恋、邪恶与肮脏。
  六岁那年的某个晚上,我在场心玩耍。月亮刚刚升起来,小伙伴们都四散回家了,他们的妈妈喊他们回家睡觉了。我的妈妈,她的声音,高昂、迅速,是最早被风送到场心的。我装作没听见。小伙伴们都走光了,我坐在场心的一个石碾头上。一个人的场心,这是我最想要的时空。
  石碾头被凿了深深浅浅的槽痕。月光落在石碾头凹陷下去的部分,那一部分因为堆积了足够多的光,而显出饱满,立体,层次分明。石碾头上的这个小女孩,黑黑的发,刚过耳廓。眼睛也是黑黑的。我记不得那个晚上我穿了怎样的一件衣服。只记得,黑黑的发、黑黑的眼睛,以及衣服的颜色,和月光的白缠绕在一起。在那样的光影里,那个晚上的光阴,因为小女孩无意识的虚掷和有意识的落单,而显出随意而空旷的欢喜。小女孩甚至唱起了歌:
  丢手绢丢手绢
  轻轻地放在小朋友的后面
  大家不要告诉他
  快点快点捉住他快点快点捉住他
  从孩童到现在,我从来没有为自己的歌声骄傲过。歌声里的我,总是跑调。孤独的人,才唱歌。一个六岁的孩童,她是否是因为孤独才轻轻唱起了歌。是否因为孤独,才希望有人将手绢丢在她的身后,然后,有人一把将她捉着。
  从我身后捉着我的,不是游戏里丢手绢的那个人。一双手,从背后,放在我的头顶,轻轻抚弄。并欣喜地发出赞叹,哦!多好的头发呵!给是施过肥噶?
  一个六岁的孩童,从未意识到这一头油黑的发,是骄傲,也是危险。男性不只满足于欣赏,下意识地,还要用手,抚弄霸占,甚至喃喃自语。男子高大的身影,在光的照射下,分明就是一头发光的野兽。他亮晶晶的眼眸,定定地看着我。他的眼皮上,比别的男子,多出了一条凹陷下去的线。这条线,显然是他引以为豪的资本。不然,他怎么能这样没有羞耻地睁着一双亮闪闪的眼睛,使劲地盯着一个小女孩。遇到美的事物,人性潜藏着一种本能,喜欢美好事物最直接的方式,就是获取,甚至摧毁。这是一件多么肮脏的事情。这个双眼皮的成年男子,让一个六岁的小姑娘本能地惊慌、害怕。我试图抵抗,要推开他的手,以及定定地看着我的眼睛。我显然是徒劳的。他是大人,我是孩子。他另外一只手也落在了我的头发上。哦!多好看的小姑娘!你是哪家的?几岁了?爸爸妈妈叫什么?村庄、场心、阳光、石碾头……它们在倾斜、坍塌、腐朽。他只要轻轻地一用力,就可以老鹰叼小鸡一样,一把抓起我。我哭了起来,惊慌、无助。我能感觉到淌过我脸庞的泪水,是黑的。我的泪水,被一个双眼皮的成年男子亮晶晶的眼眸凝望成脏的了。这是一种奇怪的感觉,来自于一个六岁孩子的感官。
  奶奶出現了。她崴着一双小拐脚。笑盈盈的,脸庞温和。奶奶向这个双眼皮的男人问好。问他什么时候来到的,吃饭没有。还埋怨双眼皮的男人,来之前,为什么不事先捎个信。我本以为奶奶是来救我于惊慌之中的,奶奶却对这个男人嘘寒问暖。他们继续对话。他们还说到了我。奶奶告诉男人,这是七六家的大囡。七六,是父亲的乳名。一个六岁的孩童,无法认清大人的世界里,人与人之间是怎样的一种秩序。那个傍晚,斜阳照射下的奶奶温和友善。男人的眼睛看向奶奶的时候,一样亮晶晶的,有一种信赖。穿透这种亮晶晶的信赖,向人性不可知的幽微之处探索。这个双眼皮的男人,还是让我惊慌失措。
  他弯下腰,摸着我的后脑勺,笑眯眯地说,小姑娘,我是你家亲戚。   这是一个成熟男人的声音。他要通过声音,哄乖一个六岁孩童。他需要澄清一个误区,他对我并没有恶意。他只是本能地表达着一个大人对一个孩子的怜爱。更何况我们是亲戚。
  然而,在一个孩子的认知和判断中,我并不接受他的怜爱。他的怜爱,于一个女孩子而言,是侵犯、袭击、占有、摧毁……他的怜爱越强烈,对我产生的摧毁就越强大。
  当我长大,能够尽可能客观地对尘世作出判断时,我已经在尘世的秩序之中,多次慌不择路。那些双眼皮的男人从我的世界经过,他们笑盈盈的样子,更多的是友善、温暖以及对美的表达。那些不安和惊慌,实则是来自于我对尘世的怀疑、提防。来自于女性潜意识之下的自我保护。
  那个双眼皮的男人,他在月光下抚弄我头发的姿态,固执地存在着。让我惊慌失措,无路可逃。

知羞草


  我的自白,会和月光一样真实。这个早晨,我有能力,平静,甚至略带性感地讲述我的长大。那么,它真的需要讲出来了。需要作为所有女人的必须,讲给男人们听。
  有一种草,轻轻触碰,叶片会立刻紧闭下垂。一阵风吹过,它似乎也能听到风声,感知到风对它所产生的胁迫,少女般害羞地闭合起叶片。这就是含羞草。也称感应草、知羞草、怕丑草。我能想象得出,旷野,没有人,只有月光和风。风,吹过知羞草的叶片,对它产生了侵袭。它怕,怕月光洞穿了属于它的秘密。它怕,怕月光要试图打开它。知羞,是一种本能。
  十三岁那年的冬天,我羞于启齿,说出月光下的秘密。我被无所适从的羞涩所捆绑、挤压、掠夺。一个十三岁女孩的初潮,是一件无法示人的羞于启齿的“丑事”。那个月光照亮冬瓜树的夜晚,我像一支孤单柔弱的含羞草。月光下,风吹开我的身体。那些慌乱的细节,在月光下,一一败露。
  我的堂姐,一个有点愚笨的长相一般的女子。在我十三岁那样的冬天,嫁给了一个憨包。堂姐的父亲,是一个酒鬼。但他分明又是直爽的信守承诺的。一次醉酒,他把大女儿,许配给了一个憨包,以此,换回一份诚信守诺。
  堂姐出嫁的那天,我们作为后家,去送亲。堂姐从西边山嫁到东边山。从东到西,要穿过一个湖泊。十几个送亲的大人小孩,乘一艘木船,把新媳妇送往一个叫冬瓜园的山村。天黑前,必须赶到。冬天的风,吹过水面,冷得尖锐。斜阳,铺在水面上,随风晃荡。盯着看久了,晕水,被卷入红色的漩涡中。那些细碎的波光,呈现出的颜色,红得疹人。斜阳如血。它给予我的不是欣喜,更不是眼睁睁地去见证一场婚姻的喜庆。它试图撕开我身体的本质,等待月亮升起时,呈现给斜阳之外的另一种光。月光,总是成为我身心无法绕过去的关键词。它让我接近更广阔的场域。这无限放大的场域,孤零零地安放着一个十三岁女孩的羞涩。她即将被赞美,抑或被判断。赞美她的身体里,从此流淌着一条河流。并以此,判断她长大了。长大,让我慌乱。往后的日子,尘世必须花费加倍的赞美去平衡作为一个女人的羞耻。我渴望着身体里的这条河流枯竭,以此获得区别于女性特征的和男人同等的地位。赞美,等同于绝望。有多少赞美,就有多少绝望。
  下了船,穿过一片冬瓜树,就是村子了。村子不大,住着十几户人家。无论你是怎样的一个人,憨包也好,傻瓜也罢,都必须结婚。结婚,是生而为人的一个必须的仪式,是证明生命个体尊严必不可少的程序。它还必须是隆重的喜庆的。哪怕是隆重喜庆给亲戚朋友们看,也必须要做做样子。
  堂姐的婚礼,被喜庆的红色所裹挟。
  门楣上贴着大红的婚联。凤凰于飞,麒麟在此。场院里炸开的炮仗,碎了一地的红纸屑。堂姐穿着一件红到绝望的婚服。婚服做工粗糙,裁剪老套。新姑爷的胸前挂着一朵绸子扎的大红花。他站在一堆亲戚乡邻间,傻傻地笑。堂姐似乎都还不懂得作为女人最妖娆的姿态,就把自己塞进了这样一件衣裳里,糊里糊涂地被嫁了。脱下这件红色的婚服,她不过就是隔壁邻家掐猪草的一个小女孩。堂姐也就大我七八岁的样子。她的婚礼让我害怕。害怕会在某一天,被嫁出去。有人递给我一颗水果糖,我不敢伸出掌心。我怕它的甜,是一个谎言。剥开糖纸,甜,就找不见了。更小些的时候,孩子们常常做这样的游戏。糖纸包小石头。包住的不过是一个与甜有关的谎言。甜,是尘世间最矛盾的味道。一面让人依赖,一面让人惊慌。在获取的那一瞬间丢失。
  我本能地阻止着和婚礼有关的一切细节。我唯恐被卷入其中,成为另一个穿红衣服的人。
  月亮升起来了,将缺未缺。亲戚朋友们在闹房。这一对可怜的新人,不过是乡邻寻找开心的一种方式。婚姻,是人生最大的拐点。然,一个憨,一个笨。其中的一个乡邻大声嚷,抱一下,抱啊。憨包,她是你媳妇啦。你想咋整就咋整……
  场院里,一地的炮仗屑,在月光下泛着冷冷的红。我想早早地睡去。我感觉到脚手酸软,口渴。身体里仿佛有一团火,越烧越旺。堂姐仿佛一面镜子,让一个十三岁的女孩看到一个模糊的未来。看到女性与婚姻、与男人、与尘世的关系。我想抗争,为堂姐,也为自己。然而,我所谓的无能为力的抗争,却是乖乖地跟随母亲进入一间黑洞洞的房间。母亲说,睡吧。那一年,母亲三十四岁。作为过来人,母亲在生儿育女的过程中,停止了恋爱。她等待着的,是她的女儿,去恋爱。
  我翻身,看睡眠中的母亲。她姣好的面庞,正好被亮瓦上射进来的一小片月光照亮。细白的肤质,闪烁着冰凉的色泽。母亲显得冷傲,呈现出一种不动声色的美。我总担心,长得不如母亲好看。那个晚上,比这个更让我担心的事,即将发生。它在猝不及防间来到我的身体里。并要从我的身体里倾泻而出,将白晃晃的月光染成红色。绝望的红色。
  睡到后半夜,肚子疼,醒了。月亮比上半夜,又缺了一小圈。母親仍在熟睡。一种下坠的疼痛感,从肚脐眼以下漫延扩散。感觉身体被裸露在月光下,有虫子在上面咬。从未有过的无所适从。我努力着把呼吸从心一直延伸至骨盆,以缓解紧张和疼痛。然,我越努力,呼吸越短促。从骨盆一路缩短,提到了嗓子眼。有液体在体内晃荡。它们试图找到宫殿的出口。它来了,在我十三岁的冬天,月亮将缺未缺的某个夜晚。它到来的意义,是否象征着美好。是否是暗示着每个女孩子,未来的路途,美好和危险同在。我不要跟着它的指引上路。我更愿意停留在孩子的姿态。然而,容不得我选择。它主动来到我的体内。霸占我、侵略我、掏空我。如果成长,需要被迫承受这样大的负荷。我宁愿停止生长。像母亲停止恋爱。只想沉沉地睡去。   女人的意义,就是从它的到来开始的。从此,它在我生命长长短短的路途中,如影相随。当某一天,它离开,女人的意义就消失了。枯竭,会是怎样的一种无所适从呢。我不敢想象。也不愿想象。如今,人至中年,我怕它提前離开我。从中年长到老年,女人又将穿越怎样的一个黑色洞穴呢。
  长大,一直都是自己一个人的事。没有谁会来怜阀。没有谁能教会我怎样从容应对。必须在不可控的状态下学会可控。成长,都必须经历如此的不可控。我必须离开床铺,去到月光下。月光会容纳我惊慌失措的样子。我怕弄脏了床单。事实上,我的裤子已经脏了。
  场院里,一地碎炮仗屑,被风吹到旮旯里。旮旯,是收纳无所依从的空间。
  我只想去到山野里,去到更大面积的月光里。狗的吠声。婴孩的啼哭。某个角落里,似乎还有压抑着的抽泣和笑声。这些藏在山村旮旮旯旯里的声响。让我不再孤立无助。尘世,有太多煎熬的生命。一边抗争,一边妥协。一边流泪,一边美好。生命穷其所有的力气去破坏,又穷其所有的力气去维系。
  我弯着腰,捂住肚子。我要找一个相对隐避的场所,安放疼痛。冬瓜树的影子,在月光下,随风摇摆。一路踩着树影,往更深处走去。我渴望有人跟在我的后面,踩我的影子。更小些时候,孩子们还爱做另一个游戏。我们追着别人的影子边踩边说。踩踩影子肚子疼,荷包鸡蛋吃得成。踩踩影子肚子疼,荷包鸡蛋吃得成。长大之前,踩影子,是一件多么欢快的事呵。当我们成长,踩影子,却是自我怜悯的一种方式。渴望自己的影子来疼惜自己。
  蹲下身。月光浩大。没有禁忌。月光,是我的朋友,我们互为彼此的见证。触目惊心的红,裸露在月光下。这个夜晚之前,我一直阻止它的到来。然,它是不可控的。它在月光下倾泻而出,淹没了我以及我的羞耻。这之前,我像一株柔弱的知羞草,执意要藏起我的身体。当它无可控制地淹没我的时候,灵魂,在那一瞬间,获得了拯救。从此,我无可回避地接纳并爱上了这每月一次不可控的汹涌。它的存在,是女人的象征,是生命呈现最骄傲的方式。身体,只有以这样的方式,才可安放女人的幸福、孤独、空旷、荒芜……
  起身,我踩住了一个影子。我一直在等母亲以这样的方式出现在月光下。薄凉的月光中,我能感觉到母亲的喜悦。哦!她的大囡长大了。那些荒寒的羞涩,一一剥离。
  月光下,我说,妈妈,抱我。

喜丧


  又要回到生死的问题了。月光下,这显然是最重要的问题。需要以持续不断的方式复述。
  一个婴儿的头颅,被狗拖到路中间。
  那是一个冬天夜晚,天晴着,月亮很大。风吹过来,倒刺一样刮过皮肤。
  村南,一老妇人死了。在小镇,庆生、结婚,做寿,是红事,必定是热闹喜庆的。死了人,也要宴请。吃肉喝酒,也必得热闹一番。在小镇的概念里,红事白事,都是喜事。所以有红白喜事一说。
  《清稗类钞》丧祭类载:
  “喜丧”,“人家之有丧,哀事也,方追悼之不暇,何有于喜。而俗有所谓喜丧者,则以死者之福寿兼备为可喜也。”老北京人谓“喜丧”是“福寿全归”“全”字应作“圆满”解。即全福、全寿、全终。即:上了岁数的人,寿终正寝。
  这一天,小镇,死了两个人。
  老妇八寿终正寝,喜丧。请客的地方,吃酒划拳。小娃娃们跑来跑去,嘴角上糊着菜饭渣子。有的大人,把宴席上的饭菜,偷偷省起一部分,带回家吃。这是乡邻们创造出来的对食物堂而皇之的贪婪。省菜的时候,脸上洋溢着窃喜,捞了一大把好处一样欢喜。小镇的乡邻们,对食物有一种复杂的情感。即便吃相贪婪,甚至羞耻,也毫不在乎。吃饱了,再去讲所谓的面子、尊严和高姿态,永远都不晚。
  在小镇,年纪大的老人死了。亲人们哭过那一两声之后,剩下的就都是欢喜了。本家请客吃饭,要请三天,第一天,称歪客,第二天,称正客,第三天,吃扫除饭。帮厨的、抬扛子的乡亲街坊,死者和他们并没有多少情感的成分。因为死了人,让他们有了聚在一起的理由,可以打三天牙祭,何乐而不为。乡邻们聚在场院里,冬日天空的颜色,投射在他们的眼睛里,蓝盈盈的,一闪一闪地幸福着。喜丧,让小镇分泌出的声音和色彩,欢快、浓烈,与死有关,又与死无关。
  乡邻们吃饱喝足了,打着饱嗝,很享受的样子。此时,“死”,已经完全失却了悲痛的本义,反而有一种无需掩饰的满足。
  再怎么说,死了人的本家,总是会难过伤心,有眼泪的。一条活生生的命,没了。对死者依赖或使小性子惯了的亲人,往后,去哪儿撒娇或找泼?
  老妇人的大女儿是真的哭过了的。腮帮上,还挂着清晰的泪痕。乡邻们拉着她的手,说些宽心的话。说老人有她这样的囡,有福气呢!她保持着她的悲伤和眼泪,反倒成为了喜丧上不相适宜的那个人,突兀地站在嘻笑的、打着饱嗝的人群中,伤心垂泪。他不管别人是怎样的情绪,她只管她的悲伤,管她控制不住的眼泪,任她在腮帮子上流淌。
  请客的地方,叫大馆子。这是乡邻们的欢乐之所。酒喝得一滴都不剩了。甄子里的饭也舀光了。事实上,大多的饭菜,是被省回各家去了。场院里,剩下一院坝的嘻笑声。所有的一切都是真实的。泪水、欢笑、咒骂、醉汉,以及一条狗啃骨头时享受的样子。
  这个晚上,我是嘻闹其中的一个孩子,嘴角糊着一圈油光。和所有的孩子一样,大饱了一次口福。
  回家的路上,一个小男孩问他母亲,明天还会死人吗?女人骂道,小贼挝呢,莫乱说!紧走几步,回头望一眼,低声告诉儿子,村东的李大婶瘫了多年,怕是没多少日子了!
  大多的孩子,还不懂得世间的欢喜悲伤,只知道什么好吃,什么情况下可以大饱一次口福。在我的童年时代,食物是充斥孩子们身心的欢欣之一种。食物使他们获得最大程度的喜悦。湖吃海喝,是具有乡村特质的欢喜常态。永远别将这种喜悦破坏。谁破坏了这种喜悦,谁就必将被谴责唾骂。谁制造了这种喜悦,谁必将被赞美夸奖。
  冬日的这一天,从一个小娃娃开始,乡邻们等待着在月亮升起之时,村子里又会有人死去。以此,在大馆子里,再打一次牙祭。这样的愿望,朴素、残酷,又无可厚非。啃死人骨头,说的就是吃丧宴。   丧宴,只能等待,不能制造。
  老牛老马难过冬。上了年纪的老人亦然。村人们等着,春暖花开之前,有更多的死人骨头可啃。
  我记得,那个晚上的月光,升起来有些早。大人孩子们脖子眼饭菜的香嗝,都还没有完全咽下去,月亮,就将村西的一条街照亮了。
  有些死亡,是可以制造的。比如自杀或他杀。
  人流或引产,算不算制造出来的死亡?属于自杀还是他杀?
  这一天,一个即将快足月的胎儿,从一个女人的肚子里,被活生生地拽出来。随手,丢进茅厕。又被狗拖到路中间。
  村西,是小镇的卫生院。我家就在卫生院的对面。每天,我从卫生院的一扇窗下经过。大多的时候,这扇窗是敞开的。敞开,意味着没有秘密,意味着外面的光可以照进去,里面的光可以照出来。有多少折射,就有多少皱褶。人间,也因此而多姿多彩,呈现出多种可能。
  窗子里面有一张床,倾斜的,上面铺着一张深棕色的油毛毡一样的垫子。粘有血污。这是一间墓地一样的屋子。光照进去的时候,里面的一切陈设立体、怪异、阴森……甚至,邪恶的妩媚。每次从窗下经过,汗毛就倒竖起来。有时候,窗子是死死紧闭的。里面的光照不出来,外面的光也照不进去。连接窗内窗外的,不是光。有时,是一种细软的追逐,等待着一声音婴儿的啼哭。有时,是一阵一阵的恐惧,等待着撕裂肺腑的母狼一样的长啸。
  婴儿的啼哭声,会让人有想要唱歌的喜悦。然而,这样的歌唱,需要被给予安慰。哭声过后,敞开的窗,会让眼睛碰到血污。一滩一滩,浸透深黄的草纸。我总是在婴儿的啼哭中,看到一个的场景:坟那头,遍野鲜花。
  母狼一样的长啸,一年,会有那么几次。惶恐中,不敢出声。长啸击穿我的身体,仿若钉一颗钉子,锐利迅急。逼迫我将来到嗓子眼的尖叫,咽进肚子里。欲哭无泪,原来是这个样子的。悲伤在迅急的速度中,完成了它的使命。短暂,但准确。我的身体变得又薄又软。薄,如魂,飘在空中。软,如魄,没入尘土。
  这个夜晚,我从这扇窗下经过。不是第一次,也不会是最后一次。
  人间,还有众多的生命,要经过这间房间,必须来到世上。人间,也还有众多的胎儿,要经过这间房间,必须死去。
  这一天,被逼迫死去的胎儿,在母腹中活了七个月。它必须死去,它的存在,是对婚姻、恋爱的挑战、对抗和漠视。孕育它的母亲,必须除掉它,才能按道德至高的标准,活着,在人间,获得一种合理合法的身份。
  它的母亲,姓甚名谁,街坊们含混不语。只说她不要脸,婚都不结,就怀了野种。一街的咒骂声,在月光里扩散,迅速地,大白于天下。这个晚上,没有狗的吠叫。它们吃饱了。先是喜丧上人們没啃干净的猪骨头,后是一个胎儿。
  吃饱了,安然地睡在月光里。
  以上的一些事情,大多是从乡邻们的咒骂声中梳理出来的,凌乱,没有秩序,没有疼痛。那是别人的故事,一村子的人,漠视、议论、幸灾乐祸。然后,打着饱嗝,和狗一样,安然地睡在月光里。
  那天晚上,我在梦里。真实地见到了这个女人。
  我走进那间屋子。月光,照着一个女人的身体。她有着月白色的皮肤和一张骄傲的脸。她躺在那张倾斜的床上,仰面,双腿分开。她的姿势,和她的脸一样骄傲。仿佛,这骄傲是天生的,好以此,对抗人间,以及,人间的一条狗。
  这样一个冷艳的女人。成为了我童年时代无法绕过去的一个存在。
  村东的李大婶,是在春天才死的。八十有余,算是高寿。亦即全福、全寿、全终。寿终正寝。
  李大婶入土为安。喜丧。
  接下来,小镇上,有婴儿出生。啼哭声,引得狗狂吠不止。
  我总是在月光里,看到一个婴儿的头颅。触目惊心。
  无论如何,小镇上的人们,又有盼头了。娃满月,是要筹汤客的。
  小镇,喜事连连。又可打牙祭了。
  责任编辑 李小松
其他文献
当我们老去,我或许会比你更老一些  因为,我总是喜欢把你编织在我的世界里  描画,拼涂,填满我所有的空白  这混乱的年代,让我看不清远处的灯光  你在遥远的地方看着我,我在你听不到的地方  轻轻哭泣。而你并不知道
期刊
当飞机达到想象的高度  便不再上升  城市像个棋盘  一掠而过  道路与河流的瓜蔓  一直纠缠不清  在地上总爱抬头看天  在天上又爱俯瞰大地  飞行  却听不到呼呼的风声  端坐于B737  在空中悬着  那薄薄的烟云  是一缕缕名利之心  禁不住一阵微风  那疏松的云团白得耀眼  在清空里堆积  一定冷到了零度  从云雾缝隙之下的地面  俯拾到生活的片段和细节  鲜活而生动  飞行  牧着羊群
期刊
只要给我一支笔  我就把所有的心里话  倾倒在纸上  让你看到  洁白的灵魂里  我的黑  并在这黑里  淘洗出无数颗不够强大的心
期刊
仰起头  呆呆地看天  有时干脆躺在林间草地上  睁大眼睛直视那片苍茫  有些东西再也不会来了  就像那堆雪色的云  静静地流过山顶  真想变成一根木桩  让那个寡言的守林人  牢牢地钉在马舍旁  哪怕年月久了烂掉  也能和泥土亲近  第一场雨下来之前  母亲搬出了发酵好的酱块  一块一块地洗刷干净  放进了清凉的盐水里  这一年  整个春天  大部分时间都在采摘山菜  雨季来时  门板漂到了山坡
期刊
一  夜深人静,莫铭独自坐在书房内,拿出张小平的档案袋,翻出那张泛黄的请假条,注视着那张盖有医院钢印的照片。照片上的那张脸,是那样熟悉。  当年,张小平刚离开的那段时间,莫铭对这张脸恨之入骨。痛定思痛后,莫铭决定找出影集,把凡是有张小平在的照片全部挑选出来,其中既有张小平的个人照,也有她参与的合影照。莫铭把张小平的身影从这些照片中清理出去,丢进炉火中,化为灰烬,从形式上,彻底消除她的存在。烧掉几张
期刊
一个童话  点燃了  漫长的黑夜  于是  我自豪地  对黎明讲  只有我  才能体察到它  隐藏在黑夜中的  激动
期刊
这是一个陷进咸味与燥热的  缝隙里 喘息着的下午  金黄的沙蜂拥而至  用纤细的手指撩逗  让我痒得忍不住哈哈大笑  沙粒围追堵截着我  像一群蚂蚁贪梦着一粒米  无力自拔的我一败涂地绊倒  望不到尽头的金黄  二三朵停下来的浪花  无力催促  你的大海饲养的生灵  一个错误决定  留下来的记号
期刊
枕着海浪  就像枕着下午的时光  蔚蓝的海水沸腾着激情  一片树叶掉进池塘  它看见了弯曲的秋风  而我睁大双眼 怎么也  看不见光着脚丫行走的你  一只海螺横过天空  它是叼着时间跑的么  只一眨眼的功夫  便无影无踪  就这么躺着  既不坦然也不恐惧  随它处置好了  我宁愿随波逐流
期刊
妈妈的土锅  没有雅性 闲适  也没有怡然自得的  炖肉 熬汤  土锅里炖煮  全家人的勤劳 勤俭  岁月日子和满足  妈妈的土锅  土得掉渣  土得比同伴 金狗家的  土碗还土  没有色泽  只是铸满时光的  烈焰  铸满山里度日的  食物  明天的希望 梦想  忽一日 煮米饭的  土锅 突然地  哐当啦 掉成渣  米饭成 香米团  土锅没了  妈妈泪流满面  我捧着饭团  笑掉一颗牙  妈妈把
期刊
总喜欢在细雨濛濛时  整理那些穿小了的衣裳  也把我们的爱情  收拾到箱子里  贴上今天的日期,印上  阴雨的符号  邮寄给你  你打开封条,一件件抖落  嗅嗅手中的衣衫  却没有阴雨的味道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