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堂是学生生命的重要历程,而和谐的课堂无异于是这一生命启航的港口,“和谐产生美,美在和谐中。”在课堂教学中,和谐的课堂氛围,能促进孩子智力的发展、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提高。在和谐的课堂氛围中,孩子的思维处于积极的状态,情绪是高涨的,思维是活跃的。学生唯有在和谐的课堂中,和谐的教育下,才能获得全面的发展,但是多年来,我们在课堂上已经习惯了根据自己的设计思路进行教学,漠视学生生命个体的鲜活蓬勃与缤纷多彩,压抑了学生勇于创新的欲望,挫伤了学生探索的信心与热情,学生成了被教师牵着鼻子走的学习木偶,课堂缺乏了应有的生气和乐趣,那么,在教学中,应该如何创设一种自然、和谐、开放、创新的语文课堂呢?
一、平等对话,是和谐课堂的支点
在一个和谐的课堂上,教师与学生应处于主体性的平等对话关系之中,师生为实现同一个教学目标,共同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不断地进行着角色的变换与交替,进行着平等的沟通与对话,即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在平等的对话、沟通中相互作用,教与学之间均衡发展,二者具有一种平衡的和谐与默契。语文教学尤其如此,教学的展开应当是一次次生命的对话,是孩子们内心情感的真切流露,是他们个人见解和智慧的展现。小学语文教科书选编的课文都是内容健康活泼、意境清新、充满着童真童趣,充满着真、善、美的优秀文章。教师要善于架起学生与文本之间的桥梁,使文本和学生的精神世界产生和谐的交融。比如,我在教《五彩池》一课时,采用了图画再现、音乐渲染的方法创设情境,使学生感受到美的具体形象。当我把放大的《五彩池》彩图展现在学生面前进,教室里响起一片赞叹之声:“多美呀!”“太美了!”为什么五彩池会这样美呢?学生带着强烈的赞叹和求知欲望进入课文的学习中。接着,我让学生在梦幻般的乐曲声中,动手画一画心中的五彩池,让学生再一次沉浸于美的享受与创作中。
这堂课,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究其原因,教师只有实现教师与学生的平等对话,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热情,才能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才能创造和谐的课堂。正如钱梦如先生在《我喜欢课堂上的平等交流》(《语文学习》1991年7-12期《钱梦龙艺术教学系列》)所说:“‘交谈’区别于‘谈话’的最明显的特点,就是教师的平等态度。‘交谈’的‘交’,就是指师生间思想情感的‘交流’,交流的双方是完全平等的……只有当学生与教师之间建立了这样的精神联系,他们才会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过程中来,成为教学的热情支持者与合作者”。而这一种合作,也就形成了和谐的课堂。所以,我敢大胆地说,只能实现了师生间的平等对话,才能让课堂的活力得以恢复,共同探究、合作讨论、畅所欲言,学生在课堂上不但可以得到教师和其他同学的评价,也有权利参与课堂评价,评价自己也评价别人,评价的效果得以提高。平等对话的师生关系彻底打破了教师的课堂权威地位,师生之间不但有言语的沟通,还渗透着心灵的交融,平等对话的师生关系使课堂充满人情味,课堂从而发展成为生命成长的摇篮。
二、诗情与创意,是和谐课堂的保证
“教育是一首诗,可以是田园诗,可以是古体诗,也可以是抒情诗,有各种各样的情调和内涵。”那么语文就更应是一首诗,语文的本色是诗意,语文的活力是诗意,语文的灵魂和生命是诗意,语文的最高境界也是诗意。语文教学的诗意就是那种叫人流连忘返、依依不舍的情趣;是那种让人耐人寻味、思之无穷的情味;是那种含蓄微妙,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意蕴;是那种余韵悠长、情思绵绵的情绪;是那种让人用生命去憧憬、去感伤、去赞诵、去痛苦、去追求的力量,它让人心灵不断净化,人格不断升华。作为教师要诗化教学语言,点燃诗情。如学习《明天,我们毕业》时,我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续写诗歌《老师的爱》:“老师的爱,是一缕春风吹绿了我们知识的荒原。老师的爱,是一声警钟,敲醒了我们迷茫的梦幻。老师的爱,是一座大山,孕育着对我们殷切的期盼。老师的爱,是一艘小船,载着我们度过童年……”引导学生赏析诗歌时要特别注意运用诗意的语言,如此学生的诗情被激发出来。语文课堂除了充满教学的诗意外,还成为了学生创造诗歌的舞台,从而一种民主、平等的和谐课堂氛围得以保证,最终接近乃至达到夸美纽斯主张的在“和蔼可亲和愉快的气氛中喝下科学的饮料”之境界。
三、心灵的碰撞,是和谐课堂的升华
《新课标》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鼓励自主阅读、自由表达,充分激发他们的问题意识和进取精神,关注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课堂教学中“互助的平等关系”是对师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基本关系的最透彻明白的阐释,教者应给自己在教学中充当的角色恰当地定好位,明确课堂的主体是学生,教师的任务主要是激励与引导学生充分发挥其主体性,在感悟的基础上张扬个性,最终让课堂成为师生互动,心灵对话的舞台;成为师生共同创造奇迹,唤醒潜能的时空;成为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点燃学生智慧的火把,让学生在心灵碰撞中领悟、感化、吸收,直至内化,最后变为自觉行动。我在执教《珍珠鸟》一课时,利用多媒体课件,采用了角色换位、朗读揣悟、生生对话、师生对话沟通,让学生用词说话、给句子换一种说法、给图画(小鸟在“我”的肩头睡熟了)加个小标题,说说理由等等,充分地尊重孩子,创设与学生进行平等对话的情境,给足时间,让孩子发表,让孩子充分“占领”课堂,让学生“跳出文本看文本”,加深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感悟,把孩子对“信赖能创造出美好境界”的深刻道理的理解植根于生活的“大熔炉”中,在心灵碰撞的同时,和谐的课堂氛围也得以升华。
总之,在如今的语文课堂教学中,课堂教学成功与否,其主要标志是看教学效率的高低,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则取决于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态度是否积极、主动。因此,必须让每一节课充满活力,让学生喜欢且全身心投入到课堂活动,在愉快的氛围中接受和掌握新知识,并从中尝到学会知识的乐趣和甜头,作为老师的我们所追求的就不能仅仅是一种师生互动的学习环境,更重要的是这种能够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的氛围,能够使学生的生命得以从此启航的平等、和谐的课堂。
一、平等对话,是和谐课堂的支点
在一个和谐的课堂上,教师与学生应处于主体性的平等对话关系之中,师生为实现同一个教学目标,共同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不断地进行着角色的变换与交替,进行着平等的沟通与对话,即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在平等的对话、沟通中相互作用,教与学之间均衡发展,二者具有一种平衡的和谐与默契。语文教学尤其如此,教学的展开应当是一次次生命的对话,是孩子们内心情感的真切流露,是他们个人见解和智慧的展现。小学语文教科书选编的课文都是内容健康活泼、意境清新、充满着童真童趣,充满着真、善、美的优秀文章。教师要善于架起学生与文本之间的桥梁,使文本和学生的精神世界产生和谐的交融。比如,我在教《五彩池》一课时,采用了图画再现、音乐渲染的方法创设情境,使学生感受到美的具体形象。当我把放大的《五彩池》彩图展现在学生面前进,教室里响起一片赞叹之声:“多美呀!”“太美了!”为什么五彩池会这样美呢?学生带着强烈的赞叹和求知欲望进入课文的学习中。接着,我让学生在梦幻般的乐曲声中,动手画一画心中的五彩池,让学生再一次沉浸于美的享受与创作中。
这堂课,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究其原因,教师只有实现教师与学生的平等对话,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热情,才能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才能创造和谐的课堂。正如钱梦如先生在《我喜欢课堂上的平等交流》(《语文学习》1991年7-12期《钱梦龙艺术教学系列》)所说:“‘交谈’区别于‘谈话’的最明显的特点,就是教师的平等态度。‘交谈’的‘交’,就是指师生间思想情感的‘交流’,交流的双方是完全平等的……只有当学生与教师之间建立了这样的精神联系,他们才会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过程中来,成为教学的热情支持者与合作者”。而这一种合作,也就形成了和谐的课堂。所以,我敢大胆地说,只能实现了师生间的平等对话,才能让课堂的活力得以恢复,共同探究、合作讨论、畅所欲言,学生在课堂上不但可以得到教师和其他同学的评价,也有权利参与课堂评价,评价自己也评价别人,评价的效果得以提高。平等对话的师生关系彻底打破了教师的课堂权威地位,师生之间不但有言语的沟通,还渗透着心灵的交融,平等对话的师生关系使课堂充满人情味,课堂从而发展成为生命成长的摇篮。
二、诗情与创意,是和谐课堂的保证
“教育是一首诗,可以是田园诗,可以是古体诗,也可以是抒情诗,有各种各样的情调和内涵。”那么语文就更应是一首诗,语文的本色是诗意,语文的活力是诗意,语文的灵魂和生命是诗意,语文的最高境界也是诗意。语文教学的诗意就是那种叫人流连忘返、依依不舍的情趣;是那种让人耐人寻味、思之无穷的情味;是那种含蓄微妙,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意蕴;是那种余韵悠长、情思绵绵的情绪;是那种让人用生命去憧憬、去感伤、去赞诵、去痛苦、去追求的力量,它让人心灵不断净化,人格不断升华。作为教师要诗化教学语言,点燃诗情。如学习《明天,我们毕业》时,我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续写诗歌《老师的爱》:“老师的爱,是一缕春风吹绿了我们知识的荒原。老师的爱,是一声警钟,敲醒了我们迷茫的梦幻。老师的爱,是一座大山,孕育着对我们殷切的期盼。老师的爱,是一艘小船,载着我们度过童年……”引导学生赏析诗歌时要特别注意运用诗意的语言,如此学生的诗情被激发出来。语文课堂除了充满教学的诗意外,还成为了学生创造诗歌的舞台,从而一种民主、平等的和谐课堂氛围得以保证,最终接近乃至达到夸美纽斯主张的在“和蔼可亲和愉快的气氛中喝下科学的饮料”之境界。
三、心灵的碰撞,是和谐课堂的升华
《新课标》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鼓励自主阅读、自由表达,充分激发他们的问题意识和进取精神,关注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课堂教学中“互助的平等关系”是对师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基本关系的最透彻明白的阐释,教者应给自己在教学中充当的角色恰当地定好位,明确课堂的主体是学生,教师的任务主要是激励与引导学生充分发挥其主体性,在感悟的基础上张扬个性,最终让课堂成为师生互动,心灵对话的舞台;成为师生共同创造奇迹,唤醒潜能的时空;成为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点燃学生智慧的火把,让学生在心灵碰撞中领悟、感化、吸收,直至内化,最后变为自觉行动。我在执教《珍珠鸟》一课时,利用多媒体课件,采用了角色换位、朗读揣悟、生生对话、师生对话沟通,让学生用词说话、给句子换一种说法、给图画(小鸟在“我”的肩头睡熟了)加个小标题,说说理由等等,充分地尊重孩子,创设与学生进行平等对话的情境,给足时间,让孩子发表,让孩子充分“占领”课堂,让学生“跳出文本看文本”,加深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感悟,把孩子对“信赖能创造出美好境界”的深刻道理的理解植根于生活的“大熔炉”中,在心灵碰撞的同时,和谐的课堂氛围也得以升华。
总之,在如今的语文课堂教学中,课堂教学成功与否,其主要标志是看教学效率的高低,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则取决于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态度是否积极、主动。因此,必须让每一节课充满活力,让学生喜欢且全身心投入到课堂活动,在愉快的氛围中接受和掌握新知识,并从中尝到学会知识的乐趣和甜头,作为老师的我们所追求的就不能仅仅是一种师生互动的学习环境,更重要的是这种能够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的氛围,能够使学生的生命得以从此启航的平等、和谐的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