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不尽的“文坛剑客”

来源 :今日华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x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谦逊的金庸
  
  据了解,目前,在世界上只要有华人的地方就会有金庸的读者。金庸的小说语言非常流畅而且易懂,只要认识中文的人都能阅读。他的作品之所以能这样大获人心,笔者认为主要在于金庸先生作品中所表现出来的大气磅礴和广博的知识性。他的作品中琴棋书画、诗词典章、天文历算、阴阳五行、奇门遁甲、儒道佛学无所不包,特别是历史、政治与哲学在金庸小说中表现得淋漓尽致。另外金庸还是个著名的政治评论家,上世纪中后阶段,金庸每天早上写小说,下午写社论,并且还管理报纸的运行等,但他还是做得非常的出色。至今为止金庸曾获法国总统"荣誉军团骑士"勋章,英国牛津大学董事会成员及两所学院荣誉院士,多家大学名誉博士。
  自1999年开始,金庸先生担任浙江大学人文学院的院长、博士生导师。
  博学多才的金庸在面对自己的学生们时,他是如此的谦虚而好学。他曾如此这般地对学生们说:“我没本事做你们的老师,不过年纪大些,做你们的大师兄好了。”,在工作之余金庸每天用数个小时泡在书本上,按他的话说是要不断充电,不断地学习才能让自己进步。
  2001年,在金庸的一生中可能是个意义非常重大的年份。这一年国际小行星中心决定将一颗小行星以金庸的名字命名,叫作“金庸星”。据悉,国际小行星中心一般是以著名思想家、文学家、艺术家、科学家的名字为小行星命名,中科院国家天文台近5年来观察并命名的10多颗小行星中有“陈景润星”、“袁隆平星”、“巴金星”等。“金庸星”是该天文台命名的第二颗“文学家之星”。
   面对众多的荣誉,金庸先生始终显得非常坦然,而面对批评诋毁或者是侵犯,金庸更是表现出大师的气度与风范。
  与数百年前北宋时期的苏东坡一样,因为自己太出色、名气太响亮而经常被一些自卑的人批评。而上千年后的金庸和东坡先生一样,他出色笔墨把四周比得十分寒碜,更是把某些文人比得有点狼狈,所以引来一部分人的酸溜溜的嫉恨,于是糟蹋性甚至诋毁性的批评也向他接踵而来。同时由于金庸的大名气引来众多为了钱财而模仿抄袭他的作品的大有人在。面对近乎于谩骂与诋毁的声音,面对侵犯著作权的卑鄙文人,旁观者觉得非常的愤怒,然而金庸先生却始终以一个长者的姿态进行温和地回应,坦然处之,有时更像是对待犯了道德错误的孩子那样对这些人循循善诱的加以教育……
  
  疼痛遗憾的人生
  
  一生中写尽了人间悲欢离合与各种人物波折命运的金庸,他的一生也是经历了各种各样的波折与坎坷。
   金庸一生中共有三次婚姻,第一任妻子是杜治芬,是金庸在1947年在杭州拜访朋友杜冶秋时认识的女子。当时杜治芬才刚满17岁,两人一见如故双双坠入爱河。1948年,金庸跟杜治芬结婚。因金庸因常与电影界的人打交道,最后导致自己的太太加入了电影圈。后来由于金庸工作较忙,结果导致双方感情疏远,杜治芬出现婚外情后两人不得不相互分离。
  金庸的第二任妻子是当新闻记者的朱玫。朱玫美丽能干又懂得英语。金庸跟朱玫于1956年5月1日结婚。她是金庸患难与共的妻子。金庸创办《明报》时,非常艰辛,朱玫为了支持丈夫的事业不惜变卖自己所有的首饰来支撑《明报》的生存。《明报月刊》初创时期,金庸全力以赴,日夜忙个不停,朱玫除了照顾四个孩子外还每天从家中送饭给金庸吃。那段相濡以沫的历史始终令人称赞不已,也是金庸无法忘怀的时光。
  当《明报》逐渐稳居香港大报地位后,金庸则出现了婚外情,于是两者之间不可避免地出现了裂痕,最终导致离婚。他与朱玫离婚,据说是"得不到好朋友们的谅解。"朱玫在离婚后过得并不幸福。
  金庸的第三任也即现任妻子是人称“小龙女”的林乐怡。她认识金庸时自己才刚满十六岁,金庸的最后一分感情倒是非常美满,两人一直相敬如宾夫唱妇随直到如今……
  说到金庸先生的感情生活,还有一段最为凄美的经历。那是他与著名电影演员夏梦的故事。夏梦是当时名满香江的长城电影公司的著名演员,而当时的金庸也已是饮誉香江的大才子。金庸那时爱夏梦爱得如痴如醉。在他眼里,夏梦就是一个像梦一样轻盈、缥缈,像月亮一样高洁、脱俗。因为世间有了夏梦的出现,金庸时常无法安然入睡。然后遗憾的是由于两人的工作环境不一样,金庸只好在心里默默的想念着夏梦的份。后来金庸单相思地近乎忘我的时候终于屈就身家到长城电影公司当编剧,这是金庸为了接近夏梦而作的选择。金庸曾开玩笑说:“当年唐伯虎爱上了一个豪门的丫环秋香,为了接近她,不惜卖身为奴入豪门,我金庸与之相比还差得远呢!” 金庸到了长城电影公司后,为博得夏梦的关注,他在工作上非常卖力。短短3年内就先后创作了《绝代佳人》、《兰花花》、《不要离开我》、《三恋》、《小鸽子姑娘》、《午夜琴声》等电影剧本。后来他又学习导演,与人合作导演了《有女怀春》、《王老虎抢亲》等影片。他在工作上的出色成绩,得到了夏梦的称赞。然而人生总是有很多不如意的事情发生,特别是在感情上。当金庸得到夏梦欣赏的同时竟得知夏梦其实已经结婚的消息。金庸对自己爱上一个有夫之妇的事情甚是敏感,他不想让自己陷入别人的婚姻当中,再说夏梦对自己丈夫的感情也无法转移的情况下。于是金庸对与夏梦的那份情随着金庸的离开后逐渐淡化。夏梦只有遗憾地成为金庸苦心爱恋的“梦中情人”。 1959年,金庸离开了长城电影公司,去创办《明报》,从此开始致力经营自己的江湖世界。
   在金庸的人生中最令他痛苦的其实并不是自己所爱的人出轨或者是自己苦心爱恋的女子已经出嫁的事实,而是他所经历的白发人送黑发人的痛苦之事。白发人送黑发人是金庸这辈子经历过的最为心痛的事情。
  1976年10月对金庸而言是最大的不幸和痛苦的日子。那一年,他那在美国读大学的十九岁长子查传侠,因感情困惑而自缢身亡,这样的消息不管是对谁来说都是痛苦的。每每金庸回忆到这段往事时总露出深深的自责,他时常责备自己说:如果那时多给他电话,多和他沟通,劝导劝导他,也许就不会有如此的后果发生。他们这样的年轻人从小生活安逸,没受到过什么风浪磨难,一碰到什么挫折打击,就承受不了。每谈到这些往事,金庸总是勉励年轻人们要经常磨练自己的意志,不要贪恋风平浪静的安逸生活。
  
  不幸的童年
   如今满腹经纶的金庸,谁知他的童年是非常不幸的?金庸刚读书不久,家乡就被日本占领了,他在小小的年纪就亲眼目睹了家园被毁的真相,于是内心便萌发出读书救国的理想。后来自己独自去未被占领的地方读书,由于没有钱,他时常不能吃饱穿暖,每到冬天连鞋子都没有穿只好穿着草鞋或光着脚走路。更为不幸的是在金庸为理想而读书时候不断地被打击。在求学的过程中金庸曾被开除了两次。
  金庸于1924年出生于历代人才辈出的浙江海宁市袁花镇建峰村(现袁花镇新伟村),1929年刚满五岁的金庸便开始到家乡海宁县袁花镇小学读书。 1932年开始金庸接触并阅读毕生的第一本武侠小说《荒江女侠》,之后又接着阅读了平江不肖生的《江湖奇侠传》与《近代侠义英雄传》等书籍。 1937年,金庸考入被誉为浙江省第一流的杭州高中,由此开始了离开家乡海宁的历程。金庸第一次被开除的事情是发生在1941年,那一年金庸17岁。在日本的侵略枪炮声中他考入了浙江省立联合高中,后因在墙报刊文中讥讽学校的训导主任,最后被学校开除了。但金庸从来没有放弃求学的机会,随后他又换了一所学校读到高中毕业。随着年龄增长,金庸逐渐认识到中国外交非常软弱,于是他那模糊的救国理想便找到了出路,做一个外交家,他想以自己的努力给这个历尽苦难的国家带来外交的生机。到1944年,22岁的金庸考入中央政治大学外交系。他此时想着的是自己今后如何成为一个左右国际局势的外交人物的种种问题。但没想到金庸刚入校不久因与国民党职业学生发生冲突,最后被校方开除了,这样的结果对于一心一意想以读书救国的年轻人来说是无非是灭顶之灾。多年后的今天,每当金庸回忆起自己年少的经历总不免感慨万千,他说人生往往就是两杯酒,一杯是甜的,还有一杯是苦的,而自己则是先喝了苦的那杯酒,然后慢慢地品尝剩下的一杯。而这两个求学被开除的经历在金庸的一生中是最具玩味的。
  人生转折
  
  在金庸第二次被开除后,他已身无分文,连吃饭的钱也没有着落。为了能继续生存下去,金庸不得不去找当时在中央图书馆任职的表兄蒋复璁帮忙让自己到图书馆挂职。在图书馆工作的一年时间里面,不但解决了自己的温饱问题而且还让自己的心得到前所未有的沉静,在那一年里,金庸阅读到了大量的书籍,这为他后来人生道路夯实了基础。
  1946年,金庸在自己的经济状况稍有好转的情况下,他那强烈的求学意念又萌发了,于是马上辗转到上海东吴大学(苏州东吴大学)插班修习国际法课程。不久后金庸回到杭州进入《东南日报》做记者。后通过考试得以进入《大公报》,被录取为《大公报》(上海)编辑和英语国际电讯翻译。由此金庸开始了走上了自己的一条崭新的人生道路。
  1948年《大公报》香港版复刊,金庸被调派到香港,继任国际电讯翻译职务。
  1950年《大公报》所属《新晚报》创刊后,金庸被调任副刊编辑,主持《下午茶座》栏目,并做翻译工作,与梁羽生(后来和金庸一道被称为新派武侠小说大师)一个办公桌。并用笔名写下了不少的文艺小品和影评,1952年《新晚报》复刊,调任该报副刊编辑。
  
  创作人生
  
   上世纪五十年代的香港市民非常热衷于武术,每次各派武术之间的比武均受到广大市民及各界煤体的极大关注。这件事令作为文人的查良庸(当时还没叫金庸)非常震撼,并由此得到启发,于是在1955年,查良镛小试牛刀,以自己名字的“镛”字拆开,取笔名“金庸”写出第一本武侠小说《书剑恩仇录》,连载在《大公报》上,没想到最后大获成功,从此金庸这个名字便在各界市民的记忆中得到散发。也是从那以后金庸的武侠小说的创作便一发不可收拾,他一边写社论一边写小说。1956年,金庸的另一部武侠小说《碧血剑》诞生了,1957年,金庸开始写作《射雕英雄传》,1959年金庸开始写作《雪山飞狐》并连载于《新晚报》。金庸的作品共有15部之多,分别为《书剑恩仇录》、《碧血剑》、《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雪山飞狐》、《飞狐外传》、《倚天屠龙记》、《连城诀》、《天龙八部》、《侠客行》、《笑傲江湖》、《鹿鼎记》、《白马啸西风》、《鸳鸯刀》、《越女剑》,这些作品中属于金庸1972年的封刀之作的是《鹿鼎记》。金庸的作品大气磅礴环环相扣,加上深厚的历史材料的渗入让世人痴迷。如今这些作品大部分都已经被翻译成多种外国文字在海外流传。在国内或香港台湾地区,金庸先生的作品已数次被拍成电影或电视公影。而最让人惊讶的是金庸的作品八十年代两岸最高领导人共同的读物。
  
  成功的报人
  
   1959年,金庸35岁,已经在《大公报》服务了十数年的金庸此时已经从当初的一个年轻的编辑记者蜕变成为世人皆知的武侠小说家和著名社论专家,也就在这一年,金庸发现自己完全有能力独立门户创办一个报纸。于是他便和自己的中学同学沈宝新一起创办《明报》。《明报》开始创办的时候销量非常低迷,而且到后来还面临倒闭的边缘,然而金庸和沈宝新是个把办报当作一生的事业来经营,他们不惜以典当的方式苦苦的支撑着《明报》的生存。后来金庸想出自己的杀手锏,以武侠小说来推动报纸的销量,度过危难的时期。金庸在自己的明报上连载的第一本小说就是著名的《神雕侠侣》,如此一来整个香港的男女老少都在抢购着《明报》,香港的《明报》因为金庸的小说一度出现洛阳纸贵的现象。从此报纸的销量便开始节节攀升。可以说,金庸的小说打牢了明报的基础,但是令《明报》声名大震的则是1962年。这一年由于大陆的三年困难时期刚过,香港涌入了大量的难民。此时金庸以独特的方式来报道并加以评论引来了读者的极大关注。而因为金庸的观点受到很多大报的不认同,于是各大报之间便联合起来跟《明报》打了一场笔战,由此金庸以及他的《明报》声名大噪,发行量突增。而真正让明报成为大报地位的是在中国大陆爆发文化大革命后金庸在明报开辟“北望神州”的专栏专门报道,以此来专门报道文化大革命的最新消息,并作一系列的报道和对各个事件进行精辟的评论,得到读者们的深度欢迎。由此明报便逐渐成为了解中国消息的权威性报刊。
  1973年以《明报》记者的身分赴台访问十天,会见严家淦、蒋经国等。1981年与妻子儿女回大陆访问,得到邓小平的亲切会见,并游历十三个城市。1985年金庸以一个报人的身份任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起草委员会委员,一年后被任命为基本法起草委员会“政治体制”小组港方负责人。
  1991年金庸的《明报》正式挂牌上市,到1993年金庸辞去明报集团的所有职务,开始退隐江湖。
  金庸先生从当初的身无分文的记者到如今的身家亿万的小说家和传煤大亨,除了他机遇和他本身的才华外,更重要的是他具有敢做敢为的胆量和永不放弃的精神。
  
  最老的博士
   2005年,当了六年浙江大学人文学院院长的金庸先生获得了英国剑桥大学授予荣誉博士学位,在接受证书的时候他突然想起自己应该拥有一个真正的博士,于是他向校方提出要在那里读个真正的博士请求。随后金庸马上辞去了浙江大学的院长职务,此时他81岁。
  剑桥大学在金庸的童年时代开始就是个非常吸引他的地方,当年他的表哥徐志摩在那里念书的时候,他就想着自己长大后也要到剑桥来读书,没想到后来国内连年战乱,于是自己的童年的理想就这样被淹没了。而更令人想不到的是,几十年后到耄耋之年而且已经获得剑桥大学荣誉博士学位的金庸竟要重返校园做起大龄学生。对于金庸的到来,剑桥校长说,在剑桥的校史中,没有哪一位赢得剑桥的荣誉博士后,还要再来念学位的,金庸是第一个打破八百年纪录的人,而且是剑桥在校生中年纪最大的人。
  对于金庸重返校园之事,国内外众说纷纭,有人说金庸是在作秀。对于这些流言蜚语,金庸的话是最好的回应他说“我到剑桥读博士,并不是为了赚钱和升职,只是为了增加自己的学问”,是呀,像金庸这样拥有亿万身家而且名满天下的人,他还作秀干嘛呢?关于读博士的目的,金庸说自己的‘荣誉教授’、‘荣誉博士’、‘荣誉院士’等荣衔已经太多了,学位只是一个虚衔。他感到学问不够,简直与这些荣衔极不相称,实在是‘名不符实’,所以决意要到剑桥去读书。
  
  结 语
  
  金庸是个永远也说不完的江湖老人,是个人人崇敬的睿智哲人,更是个所有年轻人学习榜样的爱书如命的学人,在他的家里或办公室内,凡是有墙的地方都全部摆满了各种各样的书籍,他除了自己研习各类书籍外还经常规劝年轻朋友们多读书。近年来,金庸除了静心读书外,还在着手写一部人人都能看懂的《中国通史》,届时这将又是学界的神话的出现。我作为看着金庸先生作品长大的人更是期待着这本书的早日出版,同时祝愿金庸先生健康长寿。
  
  人物简介:
  金庸,原名查良镛,1924年出生于浙江省海宁市,1948年来到香港,早年在香港《大公报》和"长成电影公司"任职,1959年创办《明报》。 1985年担任香港基本法委员会会员,后任政策组负责人.1993年买掉《明报》集团,从此退隐江湖,做个自由自在的读书人,1999年起担任浙江大学人文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2005年辞去此职务。 如今求学剑桥。金庸左手小说、右手写时评,在文坛享有巨大影响。
   座右铭:
  宁坐监牢,不可无书。
其他文献
唱吧!  唱出你新年的希望  唱出你龙年的梦想    唱吧!  让北国漫天飘洒的白雪起舞  让南国翻飞欢腾的银燕高歌  让我们的激情像黄河波涛滚滚流淌  让我们的斗志如泰山青松坚忍不拔    唱吧!  我最亲爱的祖国,迈向新的辉煌!  唱吧!  我最亲爱的同胞,昂首阔步前方!    龙年是华夏子孙奋进的高潮,  龙年是实现梦想全新的时光!    龙年,是你的,  龙年,是我的,  为了我们的祖国,
期刊
【本刊讯】2011年12月28日,九龙总商会假湾仔会展中心会议厅隆重举行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暨庆祝龙总成立72周年会员联欢大会。中联办九龙工作部副部长余汝文、副巡视员仇长根,台北经济文化办事处处长杜嘉芬出席,共同主礼。龙总理事长郑君旋等首长,以及来自内地的领导、台湾的祝贺团及香港多个社团的领袖逾600人欢聚一堂,举杯共庆,气氛热烈欢快。  九龙总理事长郑君旋在大会上致辞。他回顾2011年的大事时
期刊
一九九七年七月一日,是中国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的日子。清晨,大雨瓢泼而至,香港上水的马路两旁人群拥挤,锣鼓喧天、旗海飘扬。在人群中,一位老者紧紧地怀抱着一块牌匾站立于滂沱大雨中,神情期待,任凭雨水浇打全身湿透,依然执着得注视前方。  凌晨六时,历史聚光在中国人民解放军驻港部队进驻香港的这一神圣时刻。大雨中,老人代表香港自发前来迎接军队的群众,将一面写有“文明之师,威武之师”的牌匾送给了部队首长。  
期刊
2011年“影响中国”年度人物揭晓  12月15日晚,《中国新闻周刊》2011“影响中国”年度人物颁奖典礼在北京隆重举行。包括政界、学界、企业界、文化界等各界人士济济一堂,共同见证2011“影响中国”人物揭晓。  2011“影响中国”年度人物分别是,“2011影响中国之年度文化人物”中国舞蹈家协会主席赵汝蘅、“2011影响中国之年度新经济人物”江苏常州动漫产业园主任沈波、“2011影响中国之年度传
期刊
凯撒——曾威震欧、亚、非三大陆的古罗马统帅,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一位充满传奇色彩的英雄人物,以其卓越的才能建立了古罗马帝国。在世人眼里,凯撒大帝是一种统治力量的象征,代表着强势、权威、成功、荣耀……  历史上的凯撒,作为古罗马帝国的缔造者,以其辉煌成就被世人广泛敬仰!自古罗马时代即被尊为半人半神的圣人。在西方,其影响及声望几乎仅次于上帝,而在全球,有不相信上帝的人,但却没有人会怀疑凯撒的力量。 
期刊
【本刊讯】2011年11月27日,印度尼西亚苏中地区旅港侨友会成立大会暨第一届理事就职典礼假长沙湾丽阁邨君好海鲜酒家隆重举行,彭永开先生荣任该会第一届会长,谢民卫先生、陈瑞扬女士荣任该会第一届副会长。  中联办协调部处长张强,中国侨联副主席、香港侨界社团联会主席陈有庆,全国政协常委、香港侨界社团联会会长余国春,广州市归国华侨联合会主席李瑜,深圳市归国华侨联合会主席孔爱玲等应邀担任大会主礼嘉宾,典礼
期刊
【本刊讯】近日,香港江西九江联会庆典于北角新都会酒店隆重举行,该会首任会长、小金星国际教育集团创办人柯孙培介绍了该会创会理念和宗旨。他表示,该会主要是由在港的九江籍人士,或在九江工作、学习、投资兴业、热爱关心九江的朋友所组成,大家都是为凝聚各种力量,促进九江和香港的交流合作这一目标而聚集在一起的。希望该会今后能成为九江在港的一个窗口,充分发挥九江与香港之间的桥梁和纽带作用。  虽然筹备该会的历程非
期刊
【本刊讯】2011年12月15日,为纪念创会十五周年,由香港宋庆龄金钥匙培训基金会主办的“群策群力、共创和谐”晚会于铜锣湾如期举行。出席宾客情绪高涨,会场气氛十分热烈。  协办方包括:湾仔展艺协进会、环球希望之星文化艺术中心、华夏大中华文化艺术协会、香港通济商会、珠城大厦业主立案法团、百德新街区业主联合总会、春草艺苑、香港湾仔狮子会、湾仔区大厦业主联合总会、太阳文娱体育会、太阳爱心慈善基金、广东清
期刊
钻石代表着永恒,代表着光芒,代表着高贵,这些特质吸引着人们对它趋之若鹜,一个庞大的钻石市场应运而生。而一批智慧、富有审美情趣的商人当然不会错过这一商机,凭着睿智的头脑,凭着对美的追求,凭着挑战商海的信念,他们踏入商海,与钻石为伍,视钻石为生命,他们给爱美的人们送去美的享受。与此同时,他们也在经营着自己的人生,掌控着自己的命运,是钻石让他们成为了自己命运的主人,让他们的人生如钻石般闪亮光彩。  陈荣
期刊
这是高贵的灵魂在歌唱,这是美丽的源泉在流淌;这是喧嚣都市中的一方净土,这是万千瑰宝中的别样洞天。那一抹抹醉人的碧绿,那一点点镶嵌其中的纯白、玄黑、幻紫和金黄,在别出心裁的构思和巧夺天工的雕刻下,散发着慑人的美感。  这慑人的美感绝非一时的哗众取宠,亦绝非对潮流的刻意追捧。它能穿越时空,让人流连忘返;它能脱颖而出,成为众人瞩目的焦点。这样的美感,能够创造一次就足以感怀此生。而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创造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