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的物理课程倡导从学生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出发,发挥学科的自身的优势,将科学探究作为课程改革的突破口,激发学生的主动探究和创新意识,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使获得物理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也成为理解物理、进行科学探究、联系社会生活实际和形成科学价值观的进程。高中物理新课程要求我们不仅要继承传统的有效的教学方法,还要在新课程改革的当今情况下发现并使用新的教学方法,把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提高科学素养放在首要的位置。为此在物理教学中,谈谈我自己的见解。
一、注重物理概念和规律的教学
1、引入物理概念和规律。这一环节的核心是创设物理环境,提供感性认识。概念和规律的基础是感性认识,只有对具体的物理现象及其特性进行概括,才能形成物理概念;对物理现象运动变化规律及概念之间的本质联系进行研究归纳,就形成了物理规律。例如在进行“力的合成”教学中,关键在于弄清“分力和合力”的概念,在选择事例时,要包含有力的作用点,力的大小和方向,它们之间的等效关系。
2、建立物理概念和规律。物理概念和规律是人脑对物理现象和过程等感性材料进行科学抽象的产物,在获得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分析、综合、概括、排除次要因素,抓住主要因素,找出一系列所观察到的现象的共性、本质属性,才能使学生正确地形成概念,掌握规律。例如,在进行“自由落体运动”教学时,其关键是通过对由演示实验和列举大量日常生活中新接触到的现象的感性材料进行思维加工,使学生认识到物体只受重力作用下从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为自由落体运动,也就是不受其他力的作用或者忽略其他因素影响的运动,从而建立了自由落体运动的概念。
3、讨论和运用物理概念和规律。物理概念和规律建立以后,还必须引导学生对概念和规律的讨论,加以深化认识。在讨论过程中注意学生中出现错误的问题,并及时纠正,逐步领会分析、处理和解决物理问题的思维和方法;逐步总结出在解决问题时的一些带有规律性的思路和方法。
二、采用直观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在教学方法上要从大多数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应尽量采用直观演示,多注意启发诱导,让学生多动手、多观察、多思考、多活动,多做一些实验,多举一些实例,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上下功夫,避免注入式的教学法。直观教学除了一些生活实例,实验外,还要注意充分运用各种教学手段。例如:挂图、模型、幻灯、录像、多媒体教学等手段,若运用得好,能取到显著的效果。苏霍姆林斯基曾经指出:“有许多聪明的,天赋很好的学生,只有当他的手和手指尖接触到创造性劳动的时候,他们对知识的兴趣才能觉醒起来。”通过加强直观教学,使学生更好更快地适应高中物理的新课程教学的特点。
三、创设学习情景,培养分析问题能力
创设学习情景可以增强学生学习的针对性,有利于发挥情感教学中的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创设学习情景时,应力求真实、生动、直观而又富于启迪性。创设学习情景途径很多,例演示实验、物理问题、小故事、科学史实、新闻报道、实物、图片、模型和影像资料等等。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从真实的情景中发现问题,有针对性地展开讨论,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使学生的认识逐步得到发展。
四、加强实验教学,培养探究能力
在新课程标准的物理教学中倡导学生自主学习、研究性学习,加强科学探究,所以实验在物理教学中的地位不但没有削弱,还大大加强了,因为实验既是物理教学的基础,也是物理教学的内容、方法、手段;既能为学生自主学习、科学探究打下基础,又能为学生的自主学习、科学探究提供物质的保证。
在实验探究教学中,要重视对学生进行科学方法教育。教师要深入研究教材,提炼教学内容中的某些方法要素,并在教学设计中给予渗透,让学生在探究活动中体验科学方法和运用。把探究分为下面六个阶段:⑴准备:教学干预之前的过程,包括准备仪器和相关概念。⑵开始:提出一个开放性问题。⑶实施:包括下列内容:提出问题或形成假设,设计和进行实验,观察,理论讨论,总结发现。⑷对结果进行讨论:全班讨论。⑸与科学的结论进行比较:把学生的发现与相似的历史上的理论或者现代观念进行比较,找出不同之处,并讨论产生这些差异的原因。⑹反思:鼓励学生回顾实施过程,并思考出现的特殊问题或困难。这阶段的后三个步骤体现了科学知识的社会建构过程,将学生、教师、科学家视为一个大群体,通过与科学的结论进行比较和反思,将学生个体或小团体的认识发展为一般的认识,从而达到在探究过程中发展科学思维和建构知识的统一。
进行科学探究离不开思维,教师在实验教学中要注意为学生打好思维基础,构建思维结构、掌握思维方法、体现思维层次,倡导发散思维。因而学生用教师提供的实验器材进行科学探究,方案不必强求一致,更不要用多媒体画出来指挥学生统一行动,要放开,实验真正意义上的科学探究。例如,在探究“共点力合成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实验中,①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明确实验目的的要求,能根据实验意图制定实验方案,如何拉橡皮筋,使得作用效果相同。②能正确地选择实验仪器,掌握弹簧秤的精确度、量程及正确的使用方法。③能自己设计方案,拟定实验步骤,合力和分力的大小和方向如何记录。
通过新课标下的物理教学,对于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培养发散性思维以及创新精神、培养学生的观察力以及实验操作能力和勇于探索能力,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团队合作精神都十分有好处的。
一、注重物理概念和规律的教学
1、引入物理概念和规律。这一环节的核心是创设物理环境,提供感性认识。概念和规律的基础是感性认识,只有对具体的物理现象及其特性进行概括,才能形成物理概念;对物理现象运动变化规律及概念之间的本质联系进行研究归纳,就形成了物理规律。例如在进行“力的合成”教学中,关键在于弄清“分力和合力”的概念,在选择事例时,要包含有力的作用点,力的大小和方向,它们之间的等效关系。
2、建立物理概念和规律。物理概念和规律是人脑对物理现象和过程等感性材料进行科学抽象的产物,在获得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分析、综合、概括、排除次要因素,抓住主要因素,找出一系列所观察到的现象的共性、本质属性,才能使学生正确地形成概念,掌握规律。例如,在进行“自由落体运动”教学时,其关键是通过对由演示实验和列举大量日常生活中新接触到的现象的感性材料进行思维加工,使学生认识到物体只受重力作用下从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为自由落体运动,也就是不受其他力的作用或者忽略其他因素影响的运动,从而建立了自由落体运动的概念。
3、讨论和运用物理概念和规律。物理概念和规律建立以后,还必须引导学生对概念和规律的讨论,加以深化认识。在讨论过程中注意学生中出现错误的问题,并及时纠正,逐步领会分析、处理和解决物理问题的思维和方法;逐步总结出在解决问题时的一些带有规律性的思路和方法。
二、采用直观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在教学方法上要从大多数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应尽量采用直观演示,多注意启发诱导,让学生多动手、多观察、多思考、多活动,多做一些实验,多举一些实例,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上下功夫,避免注入式的教学法。直观教学除了一些生活实例,实验外,还要注意充分运用各种教学手段。例如:挂图、模型、幻灯、录像、多媒体教学等手段,若运用得好,能取到显著的效果。苏霍姆林斯基曾经指出:“有许多聪明的,天赋很好的学生,只有当他的手和手指尖接触到创造性劳动的时候,他们对知识的兴趣才能觉醒起来。”通过加强直观教学,使学生更好更快地适应高中物理的新课程教学的特点。
三、创设学习情景,培养分析问题能力
创设学习情景可以增强学生学习的针对性,有利于发挥情感教学中的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创设学习情景时,应力求真实、生动、直观而又富于启迪性。创设学习情景途径很多,例演示实验、物理问题、小故事、科学史实、新闻报道、实物、图片、模型和影像资料等等。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从真实的情景中发现问题,有针对性地展开讨论,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使学生的认识逐步得到发展。
四、加强实验教学,培养探究能力
在新课程标准的物理教学中倡导学生自主学习、研究性学习,加强科学探究,所以实验在物理教学中的地位不但没有削弱,还大大加强了,因为实验既是物理教学的基础,也是物理教学的内容、方法、手段;既能为学生自主学习、科学探究打下基础,又能为学生的自主学习、科学探究提供物质的保证。
在实验探究教学中,要重视对学生进行科学方法教育。教师要深入研究教材,提炼教学内容中的某些方法要素,并在教学设计中给予渗透,让学生在探究活动中体验科学方法和运用。把探究分为下面六个阶段:⑴准备:教学干预之前的过程,包括准备仪器和相关概念。⑵开始:提出一个开放性问题。⑶实施:包括下列内容:提出问题或形成假设,设计和进行实验,观察,理论讨论,总结发现。⑷对结果进行讨论:全班讨论。⑸与科学的结论进行比较:把学生的发现与相似的历史上的理论或者现代观念进行比较,找出不同之处,并讨论产生这些差异的原因。⑹反思:鼓励学生回顾实施过程,并思考出现的特殊问题或困难。这阶段的后三个步骤体现了科学知识的社会建构过程,将学生、教师、科学家视为一个大群体,通过与科学的结论进行比较和反思,将学生个体或小团体的认识发展为一般的认识,从而达到在探究过程中发展科学思维和建构知识的统一。
进行科学探究离不开思维,教师在实验教学中要注意为学生打好思维基础,构建思维结构、掌握思维方法、体现思维层次,倡导发散思维。因而学生用教师提供的实验器材进行科学探究,方案不必强求一致,更不要用多媒体画出来指挥学生统一行动,要放开,实验真正意义上的科学探究。例如,在探究“共点力合成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实验中,①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明确实验目的的要求,能根据实验意图制定实验方案,如何拉橡皮筋,使得作用效果相同。②能正确地选择实验仪器,掌握弹簧秤的精确度、量程及正确的使用方法。③能自己设计方案,拟定实验步骤,合力和分力的大小和方向如何记录。
通过新课标下的物理教学,对于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培养发散性思维以及创新精神、培养学生的观察力以及实验操作能力和勇于探索能力,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团队合作精神都十分有好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