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简单的事情重复做,重复的事情认真做。”这是北京环卫集团驾驶员孙志宝尊崇的真理。参加工作二十余年,孙志宝从一个外地来京务工的农民工成长为车队的技术骨干,也收获了全国劳动模范、北京市劳动模范、“首都最美劳动者”及“ 首都市民学习之星”等荣誉。
这一次,记者走近孙志宝,来听听他的奋斗故事。
勤劳奉献 为居民带来洁净
来自河北农村的孙志宝,小时候最大的梦想就是能走出大山看看外面的世界。1995年,孙志宝从技校毕业,来到北京环卫集团,成为了一名环卫工人。
万事开头难。对一个初来乍到的外地人来说,在狭窄的胡同里开车便是孙志宝面临的第一个大挑战。为了更好更快地熟悉地形,孙志宝在工作时随身携带地图,下了班还要去那些没去过的胡同勘察地形。不到半年时间,地图上就被孙志宝标记得密密麻麻。同事们测量之后发现,孙志宝的标注和每个地段平均误差不超过5米。
“既然干这个工作,为什么不把它干到最好呢?”这句简单又充满力量的话,孙志宝常常挂在嘴边。
每天清晨早早来到停车场,登上环卫车,开始穿行在北京的大街小巷,这便是孙志宝做了二十余年的工作。如今的他,对于北京90%的胡同都已经了如指掌,还亲切地被大家称为“活地图”。哪条胡同需要倒车行驶、哪条胡同需要直角倒车、哪条胡同需要多打几把轮,孙志宝早在日复一日的工作中牢记于心。“像前圆恩寺楼后、蓑衣胡同、三源胡同,这都是让我技术成长更快的窄胡同。”
当然,孙志宝的这份工作不止需要过人的驾驶技术,同样需要耐心。“我们的工作时间有时会和居民的吃饭休息时间冲突,这就需要和居民进行沟通。”有时候,他也会为居民着想,等上两个多小时再把环卫车开到指定公厕。
在胡同中开车穿行,给居民带来整洁干净的环境,在风吹雨打、冰天雪地里进行车辆救急……这些工作中的难忘瞬间,孙志宝全都历历在目。
学无止境 不断提升自身技能
虽然开的是抽粪车,可孙志宝从不把这当作一份简单、机械的工作。工余,他把大量时间花在钻研汽车维修专业知识上。“一本本厚厚的操作规范,从第一页到最后的一个章节,我都能叙述下来。”孙志宝自豪地说。
掌握了专业技术后,孙志宝便琢磨着用技术解决工作中的难题。在同事们眼中,孙志宝是一个万能的“移动修理工”。平时大家在车辆方面有什么不懂的问题,第一个想到的就是他。而且不管什么样的难题,只要叫了孙志宝,最后总能圆满解决。
“学习创造前途,奋斗改变命运。”长期工作在一线让孙志宝更加领悟到学习的重要性。随着工作设备的不断更新,孙志宝也产生了去学校继续进修的想法。
2006年初,孙志宝来到中央电大的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学习。为了抓住这次难得的机会,他一再压缩自己的业余时间,利用周末到学校进行学习提升。经过两年多的学习,孙志宝学到了电控知识、现代汽车线束知识等与现代先进汽车技术紧密衔接的知识,可以更好地开展工作。
2010年,北京环卫集团用全国劳模李春国的名字命名,成立了“李春国课堂”,车队选派孙志宝给新司机当教员。为了让学员能够直观、形象地学到知识,孙志宝牺牲了自己的休息时间,编写了清运车工作原理培训教材。那段日子,孙志宝常常是到了后半夜还在忙着做教材,早上5点多钟又出门上班。
功夫不负有心人。2014年,在北京市“职工技协杯”职业技能竞赛中,孙志宝一举夺得了大货车驾驶员第一名。
来之不易的成绩是对孙志宝的肯定和鼓励,但他仍然保持着谦虚和好学的态度。“参赛的意义并不在于能取得多好的名次,而是在于通过比赛能够提高快速处理车辆问题的能力,不断提升自身素质,学以致用,从而在环卫岗位上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心怀感恩 走进群众弘扬精神
从农村来到城市,从普通工人成为劳动模范,孙志宝对此常怀感恩之心:“感谢单位给我提供了好的平台和机会,才能让我成长得更快更好。”
在组织的培养下,孙志宝拥有了三次难忘的参与国庆活动的机会。第一次是在1999年祖国50年大庆,孙志宝作为优秀员工参与国庆外围环卫保障;第二次是在2009年祖国60年大庆,孙志宝作为河南“花开盛世”彩车的驾驶员参与国庆游行;第三次是在2019年祖国70年大庆,孙志宝更是作为全国劳动模范代表,有幸走上天安门观礼台。
2018年3月,孙志宝又与十多位优秀的全国各地劳模一起,来到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劳模本科班,接受为期四年的读书深造。他们既是普通劳动者,又是在平凡岗位上做出突出贡献的模范代表。
创办劳模本科班,让劳模有机会接受高等教育,体现了党和国家对劳模的关爱。为了回报这份厚爱,2018年,劳模本科班的全体学员给习近平总书记写信,汇报了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体会,表达了当好主人翁、建功新时代的决心。令他们惊喜的是,总书记很快回信,信中殷殷嘱托:“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新时代也是干出来的。希望你们珍惜荣誉、努力学习,在各自岗位上继续拼搏、再创佳绩,用你们的干劲、闯劲、钻劲鼓舞更多的人,激励广大劳动群众争做新时代的奋斗者。”
收到回信之后,劳模本科班的所有成员都心情激动、备受鼓舞。而作为2018级劳模本科班的班长,孙志宝希望不只是他们受到鼓励,还想要把回信精神广泛传播出去,让各级劳动者都能收获精神养分。
于是,孙志宝和同学们集思广益,以回信精神为基础,创作了一段快板表演。为了这短短1分多钟的表演,他们请教学校教师、领导,内容改了不下十遍,快板排演了数十遍,最终形成了可以精准传达回信精神、文字凝练并有传播力的278个字的快板書。如今,劳模班的成员们已经走进社区、学校、企业表演了十多次,每一次都引起观众的热烈反响。不仅如此,一次次的表演和宣讲,也让他们自己对回信精神有了更深的领悟,获得更多动力。 砥砺前行 传承“时传祥精神”
70年前,新中国第一代劳动模范时传祥肩背粪桶,走家串户,为居民带来清洁优美的环境。“宁愿一人脏,换来万家净”的时传祥精神,是工作态度、工匠精神的体现,更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写照。
70年后,无数的环卫工人以时传祥为榜样,甘愿奉献自己,服务人民。孙志宝表示,自己作为“时传祥精神”的传承人,首先要学习时传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境界,其次要学习前辈不怕脏、不怕累、不怕苦的精神。
孙志宝将前辈的精神化作力量,利用有限的时间学习车辆专业知识和环卫车改装部分的技术知识,编制培训教材做好培训,提高驾驶员综合操作技能。在工作中做好“传帮带”和“比学赶超”,为培养出更多新时代的知识型、技术型环卫车驾驶员而努力奋斗。
2015年年初,公司以孙志宝的名字命名创建了“孙志宝创新工作室”。据孙志宝介绍,工作室主要负责清运三中心车辆技术创新培训(包括培训教材、教具、展板、视频等)、经济技术创新、技术革新(解决车辆技术难题、技术改革)等工作,以及做好各种技术技能竞赛的培训和比赛工作。工作室在学习钻研、工作规范、技能培训等方面起着重要的带头作用。
在工作室的中央,摆放着一台名为“大家伙”的作业车机械模型。这台模型是孙志宝使用淘汰下来的旧零件、花费近一年时间精心打造的。他介绍说,通过这个模型,司机可以随时做实验,掌握各种问题的应急处理方法。
“我们接到的车基本上都是改装后的,改装部分的系统里任意一个零件出了故障,都会导致我们不能顺利工作,所以说我们驾驶员要学会简单的故障诊断排除。”
为了更好地传授工作技能,孙志宝编写了抽粪系统培训教材,制作了工作原理图,总结出了故障检查诊断排除的顺口溜,定期给车队的年轻同事进行培训。“通过我们的培训,从理论到实践,很多问题就可以自己解决了。”孙志宝说。
在工作室这个全新的展示平台上,孙志宝经常和大家分享经验、交流感受。“环卫设备设施越来越先进,但无论技术、设备如何创新,‘时传祥’精神永不能丢,要在我们环卫工人身上永远地传承下去。”说到这里,孙志宝的眼神中充满了坚定。
从“小孙”到“孙师傅”,孙志宝如今也已经成为无数劳动者心中的榜样,但他的脚步始终不曾停下。最近一段时间,孙志宝仍在紧张地准备着一系列的宣讲活动。这些年来,他在无数次宣讲活动中发光发热,带给他人鼓舞。“主要是宣传新时代的首都环卫工人,让大家了解如今的环卫工作。这对我来说既是机遇,也是一种挑战和成长。”孙志宝谦逊地说。
环卫的工作枯燥、繁重,而这二十多年来,孙志宝风雨兼程,始终坚守在第一线。“直到退休,我都会从事这项工作,因为这是我生存、发展、成长与奉献的结合点。”他坚定地说。
从一个普通的来京务工者到扎根环卫一线的产业工人,从一个挣钱吃饭的农民到掌握现代驾驶技术的生产骨干,这段路孙志宝走了20年。也许对于其他人来说,20年的岁月很平凡,转瞬即逝,但是孙志宝相信,在平凡的日子里,只要把最細最小的事干好,一样可以创造出不平凡的人生,一样可以成就不平凡的梦想!
这一次,记者走近孙志宝,来听听他的奋斗故事。
勤劳奉献 为居民带来洁净
来自河北农村的孙志宝,小时候最大的梦想就是能走出大山看看外面的世界。1995年,孙志宝从技校毕业,来到北京环卫集团,成为了一名环卫工人。
万事开头难。对一个初来乍到的外地人来说,在狭窄的胡同里开车便是孙志宝面临的第一个大挑战。为了更好更快地熟悉地形,孙志宝在工作时随身携带地图,下了班还要去那些没去过的胡同勘察地形。不到半年时间,地图上就被孙志宝标记得密密麻麻。同事们测量之后发现,孙志宝的标注和每个地段平均误差不超过5米。
“既然干这个工作,为什么不把它干到最好呢?”这句简单又充满力量的话,孙志宝常常挂在嘴边。
每天清晨早早来到停车场,登上环卫车,开始穿行在北京的大街小巷,这便是孙志宝做了二十余年的工作。如今的他,对于北京90%的胡同都已经了如指掌,还亲切地被大家称为“活地图”。哪条胡同需要倒车行驶、哪条胡同需要直角倒车、哪条胡同需要多打几把轮,孙志宝早在日复一日的工作中牢记于心。“像前圆恩寺楼后、蓑衣胡同、三源胡同,这都是让我技术成长更快的窄胡同。”
当然,孙志宝的这份工作不止需要过人的驾驶技术,同样需要耐心。“我们的工作时间有时会和居民的吃饭休息时间冲突,这就需要和居民进行沟通。”有时候,他也会为居民着想,等上两个多小时再把环卫车开到指定公厕。
在胡同中开车穿行,给居民带来整洁干净的环境,在风吹雨打、冰天雪地里进行车辆救急……这些工作中的难忘瞬间,孙志宝全都历历在目。
学无止境 不断提升自身技能
虽然开的是抽粪车,可孙志宝从不把这当作一份简单、机械的工作。工余,他把大量时间花在钻研汽车维修专业知识上。“一本本厚厚的操作规范,从第一页到最后的一个章节,我都能叙述下来。”孙志宝自豪地说。
掌握了专业技术后,孙志宝便琢磨着用技术解决工作中的难题。在同事们眼中,孙志宝是一个万能的“移动修理工”。平时大家在车辆方面有什么不懂的问题,第一个想到的就是他。而且不管什么样的难题,只要叫了孙志宝,最后总能圆满解决。
“学习创造前途,奋斗改变命运。”长期工作在一线让孙志宝更加领悟到学习的重要性。随着工作设备的不断更新,孙志宝也产生了去学校继续进修的想法。
2006年初,孙志宝来到中央电大的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学习。为了抓住这次难得的机会,他一再压缩自己的业余时间,利用周末到学校进行学习提升。经过两年多的学习,孙志宝学到了电控知识、现代汽车线束知识等与现代先进汽车技术紧密衔接的知识,可以更好地开展工作。
2010年,北京环卫集团用全国劳模李春国的名字命名,成立了“李春国课堂”,车队选派孙志宝给新司机当教员。为了让学员能够直观、形象地学到知识,孙志宝牺牲了自己的休息时间,编写了清运车工作原理培训教材。那段日子,孙志宝常常是到了后半夜还在忙着做教材,早上5点多钟又出门上班。
功夫不负有心人。2014年,在北京市“职工技协杯”职业技能竞赛中,孙志宝一举夺得了大货车驾驶员第一名。
来之不易的成绩是对孙志宝的肯定和鼓励,但他仍然保持着谦虚和好学的态度。“参赛的意义并不在于能取得多好的名次,而是在于通过比赛能够提高快速处理车辆问题的能力,不断提升自身素质,学以致用,从而在环卫岗位上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心怀感恩 走进群众弘扬精神
从农村来到城市,从普通工人成为劳动模范,孙志宝对此常怀感恩之心:“感谢单位给我提供了好的平台和机会,才能让我成长得更快更好。”
在组织的培养下,孙志宝拥有了三次难忘的参与国庆活动的机会。第一次是在1999年祖国50年大庆,孙志宝作为优秀员工参与国庆外围环卫保障;第二次是在2009年祖国60年大庆,孙志宝作为河南“花开盛世”彩车的驾驶员参与国庆游行;第三次是在2019年祖国70年大庆,孙志宝更是作为全国劳动模范代表,有幸走上天安门观礼台。
2018年3月,孙志宝又与十多位优秀的全国各地劳模一起,来到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劳模本科班,接受为期四年的读书深造。他们既是普通劳动者,又是在平凡岗位上做出突出贡献的模范代表。
创办劳模本科班,让劳模有机会接受高等教育,体现了党和国家对劳模的关爱。为了回报这份厚爱,2018年,劳模本科班的全体学员给习近平总书记写信,汇报了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体会,表达了当好主人翁、建功新时代的决心。令他们惊喜的是,总书记很快回信,信中殷殷嘱托:“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新时代也是干出来的。希望你们珍惜荣誉、努力学习,在各自岗位上继续拼搏、再创佳绩,用你们的干劲、闯劲、钻劲鼓舞更多的人,激励广大劳动群众争做新时代的奋斗者。”
收到回信之后,劳模本科班的所有成员都心情激动、备受鼓舞。而作为2018级劳模本科班的班长,孙志宝希望不只是他们受到鼓励,还想要把回信精神广泛传播出去,让各级劳动者都能收获精神养分。
于是,孙志宝和同学们集思广益,以回信精神为基础,创作了一段快板表演。为了这短短1分多钟的表演,他们请教学校教师、领导,内容改了不下十遍,快板排演了数十遍,最终形成了可以精准传达回信精神、文字凝练并有传播力的278个字的快板書。如今,劳模班的成员们已经走进社区、学校、企业表演了十多次,每一次都引起观众的热烈反响。不仅如此,一次次的表演和宣讲,也让他们自己对回信精神有了更深的领悟,获得更多动力。 砥砺前行 传承“时传祥精神”
70年前,新中国第一代劳动模范时传祥肩背粪桶,走家串户,为居民带来清洁优美的环境。“宁愿一人脏,换来万家净”的时传祥精神,是工作态度、工匠精神的体现,更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写照。
70年后,无数的环卫工人以时传祥为榜样,甘愿奉献自己,服务人民。孙志宝表示,自己作为“时传祥精神”的传承人,首先要学习时传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境界,其次要学习前辈不怕脏、不怕累、不怕苦的精神。
孙志宝将前辈的精神化作力量,利用有限的时间学习车辆专业知识和环卫车改装部分的技术知识,编制培训教材做好培训,提高驾驶员综合操作技能。在工作中做好“传帮带”和“比学赶超”,为培养出更多新时代的知识型、技术型环卫车驾驶员而努力奋斗。
2015年年初,公司以孙志宝的名字命名创建了“孙志宝创新工作室”。据孙志宝介绍,工作室主要负责清运三中心车辆技术创新培训(包括培训教材、教具、展板、视频等)、经济技术创新、技术革新(解决车辆技术难题、技术改革)等工作,以及做好各种技术技能竞赛的培训和比赛工作。工作室在学习钻研、工作规范、技能培训等方面起着重要的带头作用。
在工作室的中央,摆放着一台名为“大家伙”的作业车机械模型。这台模型是孙志宝使用淘汰下来的旧零件、花费近一年时间精心打造的。他介绍说,通过这个模型,司机可以随时做实验,掌握各种问题的应急处理方法。
“我们接到的车基本上都是改装后的,改装部分的系统里任意一个零件出了故障,都会导致我们不能顺利工作,所以说我们驾驶员要学会简单的故障诊断排除。”
为了更好地传授工作技能,孙志宝编写了抽粪系统培训教材,制作了工作原理图,总结出了故障检查诊断排除的顺口溜,定期给车队的年轻同事进行培训。“通过我们的培训,从理论到实践,很多问题就可以自己解决了。”孙志宝说。
在工作室这个全新的展示平台上,孙志宝经常和大家分享经验、交流感受。“环卫设备设施越来越先进,但无论技术、设备如何创新,‘时传祥’精神永不能丢,要在我们环卫工人身上永远地传承下去。”说到这里,孙志宝的眼神中充满了坚定。
从“小孙”到“孙师傅”,孙志宝如今也已经成为无数劳动者心中的榜样,但他的脚步始终不曾停下。最近一段时间,孙志宝仍在紧张地准备着一系列的宣讲活动。这些年来,他在无数次宣讲活动中发光发热,带给他人鼓舞。“主要是宣传新时代的首都环卫工人,让大家了解如今的环卫工作。这对我来说既是机遇,也是一种挑战和成长。”孙志宝谦逊地说。
环卫的工作枯燥、繁重,而这二十多年来,孙志宝风雨兼程,始终坚守在第一线。“直到退休,我都会从事这项工作,因为这是我生存、发展、成长与奉献的结合点。”他坚定地说。
从一个普通的来京务工者到扎根环卫一线的产业工人,从一个挣钱吃饭的农民到掌握现代驾驶技术的生产骨干,这段路孙志宝走了20年。也许对于其他人来说,20年的岁月很平凡,转瞬即逝,但是孙志宝相信,在平凡的日子里,只要把最細最小的事干好,一样可以创造出不平凡的人生,一样可以成就不平凡的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