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火中的玫瑰

来源 :今古文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ntel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俄罗斯为了纪念伟大卫国战争的胜利,重新翻拍了电影《这里的黎明静悄悄》,电影中五个年轻姑娘为了保卫祖国而献出了年轻生命的画面,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俄罗斯文化中历来有女性崇拜的传统,这一传统与俄罗斯的东正教相联,使女性形象演变成一个专有的名字“永恒女性”,這些“永恒女性”的美好品质在电影中五个为国捐躯的姑娘身上有着淋漓尽致的体现。
  【关键词】 《这里的黎明静悄悄》;电影;“永恒女性”
  【中图分类号】J9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0)40-0067-02
  基金项目: 2018年度黑龙江省省属高校基本科研业务经费“俄罗斯白银时代生态文学研究” (KYYWF10236180118)的阶段性成果;2019年度黑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互联网+’视域下外国文学教学研究”( SJGY20190759)的阶段性成果。
  俄罗斯历来有女性崇拜的传统,体现在文学作品中是对女性形象的描写与尊崇。20世纪俄罗斯又把本民族特有的女性形象搬上了荧屏,塑造了许多善良、美丽勤劳、坚韧、充满苦难精神的 “永恒女性”形象。20世纪带给俄罗斯民族太多的战争伤痕与记忆。由于特殊的历史原因,女性在卫国战争中做出了杰出贡献。电影《这里的黎明静悄悄》的五个姑娘为了保卫俄罗斯而献出了年轻的生命,这五个姑娘是卫国战争时期俄罗斯女战士的缩影,是具有神性光辉与俄罗斯民族性格的“永恒女性”形象。
  一、“永恒女性”与电影《这里的黎明静悄悄》
  西方历来有女性崇拜的传统,俄罗斯文化中的女性崇拜不仅上升到了神学高度,还有一定的哲学内涵,“广泛蕴涵其中的女性崇拜观念历经漫长的历史岁月,已经渗透到民族集体无意识深处,对文学中女性形象的塑造亦具有决定性的意义”,演变到人物形象的艺术创造形成一个专有的名词“永恒女性”,正如有些所说:“俄罗斯的文化传统中有一个突出的特征,就是崇拜女性……将女性的长存美德誉之为‘永恒女性’”。随着电影的诞生和发展,俄罗斯导演纷纷把文学名著改编成电影,一些文学中的“永恒女性”形象也走上了荧屏。
  电影《这里的黎明静悄悄》改编自作家鲍里斯·瓦西里耶夫的小说, 国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俄罗斯导演列纳特·大幅达夫列吉亚罗夫又一次把这部影片搬上了荧幕。在俄罗斯南部的一个边防小站,准尉瓦斯科夫很不情愿地接收了一批女兵。有一次女班长丽达偶尔发现了两个德国鬼子,她立即向准尉报告,瓦斯科夫就带领五个女兵伏击两名空降的德国士兵,没想到遇到了一个“武装到牙齿”有十二个人的小分队。面对凶残的敌人,在敌众我寡的情况下,五个女兵在瓦斯科夫的带领下与敌人展开了殊死搏斗,最后牺牲在俄罗斯美丽的白桦林里,五个女兵有失去丈夫的绝望母亲丽达、全家惨遭德军杀害的将军女儿热尼亚、莫斯科大学的高材生索尼娅、情窦初开的边疆少女丽莎,还有从小失去双亲的孤儿嘉丽娅。五朵金花各自绽放着美丽,闪耀着“永恒女性”的光芒。
  二、电影中各美其美的“永恒女性”形象
  俄罗斯女性的仁慈善良、美丽高贵、自我牺牲的品格赢得了一代代作家和人们的称颂,正如格拉哈姆在《不为人知的俄罗斯》中所指出的:“俄罗斯女性永远站在上帝面前;俄罗斯正是由于她们而强大。”电影中的五个女兵身份各异,来自不同的地方,有着不同的故事,但是她们爱祖国的心是一样的,为祖国母亲奉献了自己的一切。无论是在后方还是在前线,她们永远是俄罗斯民族的伟大动力,亦是俄罗斯民族的胜利源泉,她们永远带着“永恒女性”的神圣光辉。
  (一)温柔坚强的母亲:丽达·奥夏妮娜
  丽达本有一个幸福的家庭:一个爱自己的丈夫和一个可爱的孩子,可是战争夺走了这一切。她的丈夫死在一次法西斯突袭的早晨,也是丈夫用生命换来了她和儿子逃跑的时间。为了保护年幼的孩子和美丽的家园,她把孩子交给年迈的母亲照看,拿起枪走上前线成了一名战士。丽达作为副班长和姑娘们来到边陲小站,她不仅极力地爱护着自己的孩子,还照顾着小站里需要帮助的姑娘们,体现了她身上“永恒女性”的母性光辉。女性是生命的创造者和养育者,她们不仅养育了生命,还爱护着生命的成长。正如别尔嘉耶夫所说:“母性是关怀和保护生命的原则”。丽达是五个女兵中唯一结婚并有孩子的母亲。丽达这个形象表现了电影对母爱伟大力量的歌颂,它使人获得生活的希望和力量,这是俄罗斯这个民族对母性、母爱十分倚重的原因,这当然也与俄罗斯人“永恒女性”崇拜观有直接的联系,“母亲的本性和美德是‘永恒女性’的根本体现,离开了母亲,世界上存在的一切便无从谈起”在小说原著中,热尼亚的儿子长大了和瓦斯科夫来看自己的母亲。是伟大的母亲保留了生命,使俄罗斯生生不息。
  (二)勇敢的“美人鱼”:热尼亚·科米科娃
  战场上的厮杀本应是男人的事情,但是德国人发起的战争把女性推到了战场上,承载着延续人类生命的女人被战争生生地摧毁了。电影中有两段姑娘们洗澡的片段,每一个画面都仿佛是一幅幅世界名画,她们是爱与美的化身,但战争中疯狂的炮火下,这些美丽的血肉之躯不堪一击。热尼亚是一位战功赫赫的将军女儿,被称为“美人鱼”一样的姑娘,也是五个女兵中最漂亮的,拥有着“天使的面孔和魔鬼的身材”,还有音乐的天赋,是许多小伙子追求的对象,但是战争不仅摧毁了她的家园,还带走了她所有的亲人,她亲眼看着自己的父母兄妹被冷漠的德军杀死。热尼亚面对“武装到牙齿的敌人”没有害怕,为了保护受伤的组长热尼亚,只身一人把德军引向白桦林,最后终因寡不敌众而献出了年轻的生命。热尼亚被德军射杀掉下了一个小山崖下,牺牲后的她依然带着动人的凄美,连嗜血成性的德军都驻足观看,大概是为美丽生命的消逝而感到惋惜吧!
  (三)渴望知识的莫斯科高材生:索尼娅·古尔维奇   一个热爱诗歌的民族是有无限发展前景的,虽然这个民族正经历着可怕的困难,哪怕是最残酷的战争,犹太女孩索尼娅身上体现了可贵的民族精神。当德国法西斯突然发起对俄罗斯的进攻时,由于前线缺少士兵,学校的学生都走上了战场,甚至是正当学校求学的女学生。索尼娅是莫斯科大学的学生,战争不仅终止了她的学业,也终止了她刚刚开始的爱情,更使她失去了温暖的家庭。当她送走自己的恋人时,男孩送给了她一本笔记来表达对自己的心意,没想到这是他们的最后一面。几个月后她的恋人还没来得及给她写信就死在了莫斯科保卫战。观众索尼娅送别时留下的眼泪看到了恋人分别时的痛苦,这也是对战争的无声控诉。索尼娅是伏击小组中唯一会说德语的士兵,主动参加伏击德军的小组,在等待德军出现的必经路上,小声朗读普希金的诗歌排遣战斗前的恐惧,这不仅不是表明她的胆小,反而表现了她对诗歌的热爱,使观众更加为她的牺牲感到惋惜。卫国战争胜利了,但战争给人带来的伤害是无法抹去的,幸存下来的人开始了艰难的战后重建工作,如果索尼娅还活着,一定会用所学知识为祖国的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
  (四)情窦初开的边疆姑娘与初入世事的花季少女
  温柔、美丽的女孩经过恋爱、结婚并孕育出自己的孩子,这是女人巨大的使命,相对于人口稀少的俄罗斯来说,更是弥显珍贵,就像瓦斯科夫在索尼娅遇害时说的话“最重要的是,她会生孩子,她孩子还可以生孩子”。可悲的是,边疆少女丽莎和孤儿嘉丽娅还未尝到爱情的滋味就因战争失去了生命。丽莎·布里奇基娜是个性格坚强、勇敢且乐观的姑娘,来自西伯利亚的边疆小镇,从小到大无论遇到什么事都一直向往着幸福,到了部队仍然没有放弃对幸福的追求,影片中也表现了丽莎对准尉瓦斯科夫的爱慕之情,丽莎就像一朵美丽的小花正要静悄悄地开放,可是这一切都在她执行任务时随着她一起淹没在了沼泽里,令人惋惜!嘉丽娅在电影中的形象不是很光彩,但是这恰好说明了女性软弱的一面。嘉丽娅从小在孤儿院长大,缺少母爱的关怀,正是这样使她把祖国当成了自己的母亲,“为母亲而战”的宣传语使她毅然走上前线,虽然在战场上表现得很懦弱,甚至暴露了瓦斯科夫并牺牲了自己的生命,但是当我们知道小说中她还是个未成年的孩子时就原谅了她,这些都掩盖不了她为祖国母亲奉献自己的美丽形象。
  三、结语
  俄罗斯文学自普希金就形成了描写“永恒女性”的传统,这些“永恒女性”形象随着电影的产生和发展,也走上了荧屏。因为特殊的历时原因,俄罗斯的电影对战争体裁比较偏爱,战争中異彩纷呈的女性形象更是受人们青睐,电影《这里的黎明静悄悄》塑造了各种类型的“永恒女性”形象,在俄罗斯女性形象的大花园里,各自绽放着别样的美丽!
  参考文献:
  [1]金亚娜.期盼索菲亚——俄罗斯文学中的“永恒女性”崇拜哲学与文化探源[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9.
  [2]别尔嘉耶夫.俄罗斯灵魂——别尔嘉耶夫文选[M].陆肇明,东方珏译.上海:学林出版社,2000:33-34.
  [3]王占峰.影片《这里的黎明静悄悄》的结构改编琐谈[J].电影文学,2012,(2).
  [4]梁坤.俄罗斯文学传统中女性崇拜的宗教文化渊源[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16,(3).
  作者简介:
  连丽丽,女,绥化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讲师,主要从事俄罗斯文学与电影研究。
  王丹阳,女,绥化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讲师,主要从事文学写作研究。
  王晓兰,女,绥化学院外国语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俄罗斯语言与文学研究。
其他文献
【摘要】 当今世界信息化发展非常迅速,非物质文化遗产遇到的问题越来越多,于是人们考虑如何利用数字化技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来进行更好的保护,本文将分析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情况,并且以本地代表性非物质文化遗产——竹藤草芒编织技艺为例,分析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在数字化上面存在的问题,在大量调研资料的基础上,比如对不同类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采取不同的数字化保护策略,随着社会科技发展进步对同一非物质文化遗产
期刊
【摘要】 随着技术能力的不断提升,湖南非遗文化的场域一方面在固源,一方面也在拓延,其衍生发展脉络不断呈现为双螺旋甚至多螺旋的融创态势,融创发展形式多种多样。通过多维融合创新与传播,扩大湖南非遗文化的扎根力度、宣传广度和纵向深度,正成为当前一项重要的时代性研究课题。  【关键词】 湖南;非遗文化;融创;策略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
期刊
【摘要】 区别于古典好莱坞类型化与戏剧化的特点,电影《公民凯恩》具有强烈的真实性、写实主义的基调,是古典好莱坞与新好莱坞的关键性过渡影片。本文试通过对影片《公民凯恩》影像技术的分析,试讨论电影《公民凯恩》对真实性的手法创新与探索。  【关键词】 电影《公民凯恩》;影像技术;影像真实性  【中图分类号】J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0)40-0057
期刊
【摘要】 荣获第78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影片的《撞车》,以一场发生在洛杉矶的交通事故为契机展开了全片的讲述,并真切反映了美国多元文化背景下种族歧视泛滥的现象。本文从《撞车》的电影情节入手,阐释了不同种族在洛杉矶这个“文化大都市”背景下的冲突与碰撞,并分析冲突背后的黑人和白人对于种族歧视的不同理解。  【关键词】 种族歧视;肯定性行动;逆向歧视;自我歧视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识码
期刊
【摘要】 伏羲,华夏民族人文先始,三皇之一。伏羲有很多创造:如伏羲造八卦,创造乐器等。伏羲不仅仅是神话中的传说人物,他亦是活生生的历史人物。本文试图通过历史考察,探究伏羲及伏羲时代与中华文化之关系。  【关键词】 伏羲;中华文化;人首蛇身  【中图分类号】I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0)40-0025-02  一、伏羲之名与其时代  关于伏羲的
期刊
【摘要】 油画作品的好坏,不仅要通过色彩、光线明暗程度等来表达,还要对画面的肌理有一定的美学追求。肌理是油画的一种重要的表现手法,不仅给人带来视觉享受,还带来了审美享受,不同的肌理可以体现作者的不同感受,为了使作品有效地表达出作者的思想情感,可以采用多种多样的肌理表现手法,让油画能更充分地表达作者的感情。油画肌理的发展也经过了一个长期的过程,从最开始的表面光滑的肌理到现在的形式多种多样的肌理,是绘
期刊
【摘要】 老河口丝弦是湖北地区最具代表性的弦索乐种之一,它流行在鄂西北的襄阳一带,盛行于老河口、襄阳、谷城等县市。自2008年老河口丝弦成功申报为第二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受到了大众的广泛关注,研究老河口丝弦的文章也比较多,本文从四个方面对老河口丝弦研究的文献进行梳理和论述。  【关键词】 老河口丝弦;综述;乐种;丝弦;传统音乐  【中图分类号】J6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
期刊
【摘要】 随着河北民间音乐文化产业实践的推进,相关民间音乐文化产业的人才培养工作也越来越被重视起来。基于此,结合当前河北民间音乐文化发展的总体状况,加强对民间音乐产业化人才的培养和塑造工作,进行科学系统的产业人才培养布局,才能为河北民间音乐文化的产业发展提供人才保障。本文从依托专业的音乐培训平台塑造产业人才、借助课程设置进行民间音乐产业人才培养、加强民间音乐创作实践深化民间音乐产业人才培养三个方面
期刊
【摘要】 《花样年华》取材于香港作家刘以鬯的小说《对倒》,但并未沿用原作中的人物与情节,而是另起炉灶,讲述了周慕云和苏丽珍这一对中年男女因缘巧合又无奈错过的婚外恋情。本文尝试以《花样年华》为例,探究王家卫作品中文学与电影文本的互融及其独特的审美价值。  【关键词】 王家卫;文学改编;《花样年华》;《对倒》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
期刊
【摘要】 随着中国动漫行业的发展,动漫周边产品已经成为中国动漫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动漫周边产品不仅推动动漫行业的发展,同时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本文从动漫周边产品设计角度出发,浅析动漫周边产品的现状,同时结合中国传统民族文化元素对动漫周边产品设计进行思考。对中国传统民族文化进行传承的同时,对动漫周边产品设计也是一种新的探索。  【关键词】 动漫周边;产品设计;传统民族元素  【中图分类号】J505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