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秩序统一性原理与行政犯的不法判断

来源 :华东政法大学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00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法秩序统一性原理的核心在于行为规范的统一性,即法规范之间不能发出相互矛盾的行为指引,这是由法作为行为规范的本质、法的安定性、平等原则与法的阶层构造所决定的.以裁判规范为中心,试图在缓和理解法秩序统一性原理的基础上,一体性地解决违法性判断、法律评价效果与法规范之间关系的做法,虽具有独到的问题意识,但也存在单一概念不稳定,单一理论负荷过重、穿透力有限等问题.跨越理论立场和话语体系,不同学说在“法秩序统一性并不排斥违法判断相对性”和“在构成要件阶层区分一般违法和刑事犯罪”两点上具有高度一致性,这成为界分行政违法与刑事犯罪的基本共识.法秩序统一既是合法性的统一,也是违法性的统一.在行政犯的不法判断中,合法性的统一对应着消极的行政从属性,无行政违法则无刑事犯罪;违法性的统一对应着积极的行政从属性,但行政违法只是刑事犯罪成立的必要条件,是否构成刑事犯罪,还需要对构成要件进行实质、独立的判断.
其他文献
《关于适用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指导意见》的实施,确立了检察机关在办理认罪认罚案件中提出的量刑建议以确定刑为主、幅度刑为辅.量刑协商制度为检察机关提出确定刑量刑建议提供了制度保障,法院的量刑规范化改革为其提供参考并发挥倒逼作用,检察机关的主导责任是实现检察机关提出确定刑量刑建议的关键因素.目前,确定刑量刑建议没有得到足够重视,亟需优化量刑协商制度、加强检法之间的沟通与合作、强化检察机关对确定刑量刑建议的主导责任,以进一步推动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在刑事诉讼中得到全面落实.
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核心要义为“十一个坚持”,从系统论的角度将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内涵分为根本原则、具体路径和实施保障三个层面,为更好地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加强习近平法治思想引领下的法治公安建设提供了一种思考路径.新时代法治公安建设,必须深刻理解习近平法治思想的精神本质,明确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实践要求,加强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实施保障.
During his four years in office, President Donald Trump of the United States successively withdrew from the Trans-Pacific Partnership (TPP), the United Nations Educational, Scientific and Cultural Organization (UNESCO), the Paris Agreement on climate chan
期刊
情节犯乃我国刑事立法之特色,情节犯之情节要件并非仅包括犯罪客观方面的要件.纵观当前司法解释的规定,情节犯之情节要件包括主体要素和主观要素已是普遍现象.目前,理论界对“情节犯之情节要件”的犯罪论体系定位多有争论.事实上,无论是在四要件体系下还是在阶层论体系下,由于主体要素和主观要素均可征表社会危害性程度的增加,因此二者均具有存在的合理性,而且日益成为打开“情节犯之情节要件”迷宫的一把钥匙.针对目前司法解释中存在的具体问题,可提出有针对性的完善建议.
地铁安全是公共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安全的重要标志.地铁面临的治安风险主要有人员、物品、客流、设备和应急联动处置等方面.如何精准分析地铁安全形势,化解治安风险,是公安机关面临的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要从建立健全并落实地铁安全管理法律和制度,构建信息化、智慧化地铁治安防控系统,加强地铁保安队伍建设,创新地铁安全监管体制机制,构建社会治理新格局、推动地铁安全防范社会化建设等方面,进一步提升城市地铁公共安全风险管控能力.
在司法实践中,审判阶段补充侦查权的行使有时会对法官正常审判案件带来影响,也会对被告方的辩护活动造成扰乱.在理论界,审判阶段的补充侦查权历有存废之争.在梳理审判阶段补充侦查权的发展源流、弊端、价值等内容后,可以发现审判阶段补充侦查权在当下依然具有继续存在的必要,但审判阶段的补充侦查权必须在适用条件与适用程序上加以限制,才更符合其在刑事诉讼中的定位.确定法院对审判阶段的补充侦查的适用具有决定权、主导权,明确辩护方同样具有相应的异议权与申请权,审判阶段的补充侦查权制度才能在新形势下扬长避短、“旧貌换新颜”.
Transatlantic relations have witnessed profound changes in recent years. While the United States has tarnished relations with Europe under the “America First” slogan during Donald Trump\'s presidency, the succeeding Joe Biden administration has so far i
期刊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引入了知识产权的惩罚性赔偿.在专利领域,如何适用惩罚性赔偿是司法裁判面临的重要问题.追溯该制度的历史可以发现,惩罚性赔偿的最初目的在于填补权利人损失,虽然现代社会的惩罚性赔偿已经被公认具有惩罚和威慑功能,但最优赔偿理论却提醒我们,专利侵权惩罚性赔偿是在通过微观的惩罚和威慑,实现对宏观社会损失的填补.近半个世纪以来,美国判例法对惩罚性赔偿的适用条件随实际情况不断变化,为应对未来技术和市场发展的不确定性,我国也应在惩罚性赔偿适用的问题上赋予法院更充分的自由裁量权,并在制度实行后定期检视
每一次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爆发都会引起人们对于公共卫生应急管理法治体系的思考.在新冠疫情防控实践中,我国公共卫生应急管理法治体系为依法防控提供重要保障,但同时也暴露出部分问题,如法律规范存在冲突式缺陷,公共卫生应急管理法短缺,常态化防控法律法规缺失,法律修改和实施机制不健全等.在科学防疫与法治助力的良性互动中,部分凸显问题已经或正在得到弥补和修正,公共卫生应急管理法治体系不断完善.但与以往疫情相比,新冠疫情呈现出高复杂性、长期性、未知性等新特点,既有的法治治理模式不足以应对,必须构建更为强大的公共卫生应急管
检察院在刑事诉讼中对法院实行审判监督,源于苏联.20世纪50年代初,苏联已形成清晰的审判监督概念,其后的“监督与公诉二元职能矛盾论”“监督一元职能论”则导致了对该概念结构的不同认识.1949年后,中国移植了苏联主流的审判监督概念.但改革开放后,随着法律监督概念教义化,审判监督概念实现了中国化.1996年后,“法律监督冗余论”对审判监督进行了强烈的批判,“法律监督关系论”则为击败“法律监督冗余论”并证成审判监督开辟了空间.审判监督体现在支持公诉、庭审监督、二审抗诉、再审抗诉诸环节,是体现检察院法律监督机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