倡导孝道的塔普伦寺

来源 :丝绸之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roLi11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吴哥窟的塔普伦寺,也翻译作“塔布隆寺”,在柬埔寨吴哥城东约1公里处,始建于公元1186年加亚华尔曼七世在位时期。
  加亚华尔曼七世登基时已50多岁,塔普伦寺是他为老母亲修建的寺庙。为了使老母亲安度晚年,这座寺庙与青灯黄卷、清静寂寞的寺庙不同,不仅香火鼎盛,而且非常“繁华”、“红火热闹”、“有声有色”。据记载,当时寺庙内不仅有设道场礼佛诵经的高僧,有专门执掌祭祀的祭师,还有别的寺庙绝对没有的宫娥、侍女、舞女;因为住的是皇太后,寺庙周围还有军队守护,为了使皇太后不至于孤独寂寞,附近还有男耕女织的老百姓,十分热闹,这些在其他寺庙是连想都不敢想的。可见,加亚华尔曼七世是个对母亲体贴入微的孝顺儿子,为了使母亲安度晚年,费尽了心机。说这座寺庙是倡导孝道的寺庙,应该是不为过的。
  塔普伦寺规模恢宏,占地面积广阔,据说原先的庙址长1000米,宽600米。随着岁月流逝,原来的建筑大部分坍塌损毁,外围院墙基本没有了,仅剩下长40米、宽30米的内层围墙。
  导游介绍说,塔普伦寺最值得看的已不是庙宇、僧舍、殿阁的恢宏建筑,而是一种被当地人称为“蛇树”的奇形怪状的树和蜿蜒盘绕穿墙越屋的树根。
  到古寺庙去看树和树根,这倒颇有意思,更吊起我的兴趣,急于想看看这种奇异的蛇树究竟是何等样子。
  中午,旅游大巴载大家来到塔普伦寺门外,停在寺门对面的马路以东,炎阳似火,烤得树叶耷拉下头。拉客的摩托、三轮车夫倒会“享受”,三轮车停在树荫下,将吊床吊在三轮车的遮阳棚下,在双层遮阳设备保护下,睡得好惬意。
  穿过马路,来到塔普伦寺门口,门楼已经坍塌,只留下了一个穿堂过道,但从两侧残留部分可以想象得出,当年颇为巍峨壮观,很有气势。起初,我以为这是内寺墙的山门,后来发现不是,而是外寺墙的山门,因为从这里走过去,要走很长一段林荫路才能到达寺内,最后我判断向东的那座门是塔普伦寺的外墙山门。
  两旁都是参天大树,树冠连在一起,遮住天日。向里走了不远,便听到低婉悠扬的佛乐声。原来,路旁有三个人在演奏,样子像盲人,身边放着双拐和金黄色矮脚果盘,里面有些钱币,显然是在卖艺乞讨。在路对面不远的地方还有六七个人也在演奏,其中有一位妇女,前面小桌子上摆着些光盘出售,估计录制的是他们演奏的曲目,小凳子上放着一个高脚器皿,样子像钵盂,大约是向游客要钱用的。
  导游介绍,他们很可怜,都是被地雷炸伤的,是内战的受害者。是啊,柬埔寨打了几十年的内战,到处都是地雷,直到现在还没有清除完。我在崩必烈参观时,距路旁不远的田地里就插着许多表示此处有地雷的标志。
  往前走不远,路中央整整齐齐、规规矩矩地站着三男一女四个小孩,头上戴着树叶编成的圈帽,面前地上放着一个用一种宽树叶折成的类似小筐的东西,盯着游客,嘴里唱着模糊不清的歌儿,也是在向游人讨要。当游客对他们拍照时,就会喊着:“1美元!1美元!”追着游客要钱,不给就一直缠着,拒不离去。在这种情况下,多数游客是会给钱的。我估计这四个孩子是兄妹,出自一个家庭。
  距此不远有位小男孩,就不是这样讨要了,大气和悠闲得多。坐在路旁一棵树干断裂成的“宝座”内,嘴里含着棒棒糖,右手做着象征胜利的“V”字形手势,等待游客将糖果、点心、钱币……送上门来。多酷!多爽!多有大将气度!有人给这位“大王”“进贡”吗?显然是有的,不然,他口里的棒棒糖从何而来?
  虽然导游说来塔普伦寺主要看树和树根,但我首先看的还是寺庙本身。这座塔普伦寺坐西朝东,东西较长,南北较窄。布局与中国的寺庙有些相似,有一道中轴线,房舍、院落依次顺中轴线排开,各院落和建筑之间由栈桥似的甬道相通。中轴线上的门是正门,大而高,巍峨壮观,两旁的房子则较低较小,如一个个方块鸽子笼。少数保存较完好,墙壁、门窗上的雕塑虽青苔斑驳,但线条优美,栩栩如生,呼之欲出,多为仙女或舞女。大部分建筑已经损毁坍塌,断壁残垣,狼藉一片,但仍可见到雕塑的残片,诉说着大自然不可抗拒的沧桑变迁,发出无声的惋惜和感叹。
  导游说,来塔普伦寺主要是看树和树根,我觉得此话很有道理,塔普伦寺的树和树根确实与其他地方的不同。要问有什么不同,我可以用以下几句话回答你:塔普伦寺的树是活的,不仅是指一般的生物性质的活,而是像人一样有生命,有灵性,甚至有思想,有感情,是“活”的生命。
  刚一踏进塔普伦寺遗址,迎面是一棵很粗的古树,下阔上细,呈喇叭形。我之所以不说下粗而说下阔,因为其接地的部分已不是普通树的圆形,而是一个扁形的空洞。空洞里有许多不规则的椭圆形块根。仔细观察,这些块根酷似子宫中的胎儿,又似襁褓里的婴儿,在母亲的呵护下恬静地安睡。
  这座塔普伦寺,是国王加亚华尔曼七世为报母恩而修建的,这棵树彰显的不正是母亲对儿女的生育、养育恩德吗?不是树有灵又是什么?
  同时,塔普伦寺中的树和树根都不是随意生长、胡乱蜿蜒伸展的,似乎都是有意而为,长在什么地方、怎样长,树根向什么方向伸展、怎样迂回折返,仿佛冥冥中受到某种意志的指使和左右。
  有一棵树,拐向左边的树根样子像头大象,长鼻子伸进石墙中,前边的树根本来也是向左伸展的,大概怕遮挡住“大象”,硬是拐了个180度的对头弯儿,伸向了右方,沿着下面窗户的框子转了两个直角,然后钻入地下。如此高难度的迂回曲折,就是人工完成,尚且必须是能工巧匠,一般的技艺也不易做到,何况是树。
  还有一棵树,活脱脱一条摇头摆尾的巨龙,粗壮健硕,威猛有力,伸出的龙爪紧紧抓住墙壁,彰显着至高无上的赫赫皇威。出现在皇家寺庙,难道仅仅是巧合吗?
  塔普伦寺的树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与寺院建筑融为一体,成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不但不觉得多余,反而觉得如果没有这些树,倒不是一个整体了。同时,这些树绝大多数都长在墙壁和屋顶上,巨大的树根沿着墙壁向下或向旁边延伸,奇形怪状,姿态各异。有的在门的上方分叉,然后沿两侧门框向下,成为独特的“树门”。其中一座“树门”最为典型,曾被美国好莱坞选中,作为大片《古墓丽影》的拍摄场景。我没看过这部好莱坞大片,据看过的人讲,因为电影经过后期处理,已经“面目全非”,没有了一点实景的样子。有的则从墙顶沿墙壁向下,中途分开,形成树根相框。
  寺内的一个屋顶上有一株大树,远远望去,只见巨大的树根遮挡住整面墙。我心想,好霸道啊!但到近前一看,发现错怪了这株大树。它并没有把墙面封死,而是“根下留情”,留出了一个透风的窗口。更重要的是,墙角的石头已经松动,摇摇欲倒。正是大树伸出的一条树根,犹如一只胳膊一般把要倒的墙角紧紧抱住,才使其免于坍塌。原来,大树是用自己的躯体加固房屋墙壁。我险些错怪了“好树”,把树的“好心”,当成了“歹意”。
  我离开塔普伦寺时,在那棵“子宫胎儿”或“襁褓婴儿”的大树前默立良久,思绪翻涌。走向现代化的今天,有多少人还像加亚华尔曼七世一样不忘父母生育、养育之恩呢?还有多少人懂得“羊羔跪乳”、“乌鸦反哺”的道德伦理呢?人们是随着时代进步了,还是后退了?孝是应当摒弃的封建糟粕,还是应当发扬的作为人的起码的品质道德?
  天渐渐黑了,我脑海里也像天色一样,朦胧迷茫……
其他文献
高校图书馆是图书资料的情报中心,是主要的信息源.图书馆工作直接关系到高校出人才、出成果.因而图书馆工作人员的素质,特别是他们的职业道德,对于高校的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
效率与公平的统一,是由效率与公平的辩证关系决定的,也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主义本质的内在要求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本质要求.效率与公平"相冲突"的观点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