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语文新课程标准》强调语文课程的人文性和工具性的和谐统一,更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终身发展,也更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能力培养。只有打破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的壁垒,拓宽语文教育的渠道,增强积淀、培养创新能力,才能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实践能力。
关键词:体验;感悟;多渠道阅读;语文综合实践能力
語文新课程改革,强调了“语用”的重要性,扩大阅读量已成为语文教学的趋势。在“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理念的指导下,只有打破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的壁垒,拓宽语文教育的渠道,让学生情感参与,体验、感悟语言文字,才能为学生的人文精神的完整构建,为学语文和用语文开辟广阔的时空领域,增强积淀、培养创新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实践能力。现就学生语文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问题从以下两个方面展开深入论述。
一、 “经纬交错”构建阅读网络,丰厚学生的语言积累
课堂是语文学习的基础,语文教材都是精挑细选极具代表性的文章,课内的阅读至关重要,但是语文学习不能止于每学期课堂上阅读的二三十篇文章。因此,要做到“得法于课内,受益于课外”。课内,教师要以教材为“经”,从教材中的文章出发,让学生认识到语文的应用方式及其学习方法。引导学生进行发散性思维,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课外,教师应以优秀文学作品为“纬”,引导学生将课堂所学知识运用于广泛的课外阅读,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习惯,为学生的语言积累打下坚实的基础。从而构建“经纬”交错的阅读教学网络,课堂内外相互补充,课堂所学知识运用于课外阅读,课外阅读丰富了学生的语言积累,相得益彰,互为促进。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单凭一部国文教材,是够不上说反复地历练的。所以必须在国文教本以外再看其他的书,越多越好。”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过:“如果我们想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那么就应当让他们阅读的东西比要求记住的东西多两倍……甚至多四至五倍。”这些论述都充分说明了课外阅读对于语文学习至关重要,可以有效地弥补课堂学习的不足,对于丰富学生课外生活,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开展必要的课外阅读活动显得至关重要。我们可以从以下几点做起:
1. 向学生推荐课外读物。结合所学教材内容以及学生年龄特点等,不定期地向学生推荐具有代表性的优秀读物,并向学生详细解读所推荐读物的主要内容,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
2. 对阅读方式加以指导。学生阅读水平低、能力差,除了阅读量少外,阅读不得法是一个重要原因。课堂上应把重点放在阅读方法指导上。
方法一、精读。教师以教材为例,教给学生分析、概括、综合、联想等阅读方法。
方法二、略读。运用课堂所掌握阅读方法,广泛阅读,略读中抓重点,知大意,扩大阅读量。
方法三、快速阅读。新课程标准规定,小学高年级(五、六年级)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字,这既提高了阅读的要求,又体现了速度的重要性。
方法四、多种形式的扩展阅读。书面文字是阅读的主要渠道,还可以利用影视、动画,以声音、图象为主的形式进行阅读。
3. 阅读交流会。定期组织课外阅读交流会,引导学生交流其阅读后的感受,各抒己见。这样不仅可以有效地督促学生阅读,还能进一步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以及语言组织能力。
4. 美文欣赏课。由教师选出合适且优美的文章,鼓励学生大胆地表达出自己的见解。如此,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对于提升学生对美文的认知也至关重要。
二、 “立体式”语文实践,拓展学生的语用能力
开展多种多样的语文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1. 开展“课前三分钟”活动。课前三分钟不要拘泥于某一种形式,“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激发出来,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可以让他们讲最感兴趣的话题,如讲故事、说笑话、猜谜语、猜脑筋急转弯、绕口令、朗诵、说新闻、介绍一段自己摘抄的名言警句、读一篇自己的日记或练笔,甚至发发牢骚等都行。
2. 组织专题辩论会。结合当时所学教材内容或者时事确定辩论主题,给学生准备时间,储备资料。使学生敢于说出自己的观点,锻炼学生敢于表达出自己观点的胆量,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等。
3. 办手抄报。办手抄报是增加学生阅读量、提升学生阅读综合能力的重要方法。
4. 开展校外语文实践活动,拓宽语文学习的空间。结合语文教学内容,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学生参加校外各种实践活动。如元宵节,组织学生了解元宵节不同地区不同的习俗,并亲自带他们开展猜灯谜、做花灯等活动。利用春游、秋游的机会,在学生欣赏大自然美丽景色的同时,举行描绘景色为主题的征文大赛等,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其中。通过诸如此类的活动,使学生真切地意识到语文无处不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离不开语文,提高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开展课外阅读及多种形式的语文实践活动,使学生的语言积累得到了有效的提升,拓宽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宽度。不仅使学生掌握了课内所学内容,也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去,二者互为促进,使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得到了全方位提升。
参考文献:
[1]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上、下)[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
[2](苏联)B.A.苏霍姆林斯基著,杜殿坤编译.给教师的建议[M].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
作者简介:邹晓英,河南省南阳市桐柏埠江镇油田第二小学。
关键词:体验;感悟;多渠道阅读;语文综合实践能力
語文新课程改革,强调了“语用”的重要性,扩大阅读量已成为语文教学的趋势。在“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理念的指导下,只有打破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的壁垒,拓宽语文教育的渠道,让学生情感参与,体验、感悟语言文字,才能为学生的人文精神的完整构建,为学语文和用语文开辟广阔的时空领域,增强积淀、培养创新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实践能力。现就学生语文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问题从以下两个方面展开深入论述。
一、 “经纬交错”构建阅读网络,丰厚学生的语言积累
课堂是语文学习的基础,语文教材都是精挑细选极具代表性的文章,课内的阅读至关重要,但是语文学习不能止于每学期课堂上阅读的二三十篇文章。因此,要做到“得法于课内,受益于课外”。课内,教师要以教材为“经”,从教材中的文章出发,让学生认识到语文的应用方式及其学习方法。引导学生进行发散性思维,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课外,教师应以优秀文学作品为“纬”,引导学生将课堂所学知识运用于广泛的课外阅读,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习惯,为学生的语言积累打下坚实的基础。从而构建“经纬”交错的阅读教学网络,课堂内外相互补充,课堂所学知识运用于课外阅读,课外阅读丰富了学生的语言积累,相得益彰,互为促进。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单凭一部国文教材,是够不上说反复地历练的。所以必须在国文教本以外再看其他的书,越多越好。”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过:“如果我们想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那么就应当让他们阅读的东西比要求记住的东西多两倍……甚至多四至五倍。”这些论述都充分说明了课外阅读对于语文学习至关重要,可以有效地弥补课堂学习的不足,对于丰富学生课外生活,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开展必要的课外阅读活动显得至关重要。我们可以从以下几点做起:
1. 向学生推荐课外读物。结合所学教材内容以及学生年龄特点等,不定期地向学生推荐具有代表性的优秀读物,并向学生详细解读所推荐读物的主要内容,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
2. 对阅读方式加以指导。学生阅读水平低、能力差,除了阅读量少外,阅读不得法是一个重要原因。课堂上应把重点放在阅读方法指导上。
方法一、精读。教师以教材为例,教给学生分析、概括、综合、联想等阅读方法。
方法二、略读。运用课堂所掌握阅读方法,广泛阅读,略读中抓重点,知大意,扩大阅读量。
方法三、快速阅读。新课程标准规定,小学高年级(五、六年级)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字,这既提高了阅读的要求,又体现了速度的重要性。
方法四、多种形式的扩展阅读。书面文字是阅读的主要渠道,还可以利用影视、动画,以声音、图象为主的形式进行阅读。
3. 阅读交流会。定期组织课外阅读交流会,引导学生交流其阅读后的感受,各抒己见。这样不仅可以有效地督促学生阅读,还能进一步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以及语言组织能力。
4. 美文欣赏课。由教师选出合适且优美的文章,鼓励学生大胆地表达出自己的见解。如此,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对于提升学生对美文的认知也至关重要。
二、 “立体式”语文实践,拓展学生的语用能力
开展多种多样的语文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1. 开展“课前三分钟”活动。课前三分钟不要拘泥于某一种形式,“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激发出来,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可以让他们讲最感兴趣的话题,如讲故事、说笑话、猜谜语、猜脑筋急转弯、绕口令、朗诵、说新闻、介绍一段自己摘抄的名言警句、读一篇自己的日记或练笔,甚至发发牢骚等都行。
2. 组织专题辩论会。结合当时所学教材内容或者时事确定辩论主题,给学生准备时间,储备资料。使学生敢于说出自己的观点,锻炼学生敢于表达出自己观点的胆量,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等。
3. 办手抄报。办手抄报是增加学生阅读量、提升学生阅读综合能力的重要方法。
4. 开展校外语文实践活动,拓宽语文学习的空间。结合语文教学内容,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学生参加校外各种实践活动。如元宵节,组织学生了解元宵节不同地区不同的习俗,并亲自带他们开展猜灯谜、做花灯等活动。利用春游、秋游的机会,在学生欣赏大自然美丽景色的同时,举行描绘景色为主题的征文大赛等,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其中。通过诸如此类的活动,使学生真切地意识到语文无处不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离不开语文,提高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开展课外阅读及多种形式的语文实践活动,使学生的语言积累得到了有效的提升,拓宽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宽度。不仅使学生掌握了课内所学内容,也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去,二者互为促进,使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得到了全方位提升。
参考文献:
[1]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上、下)[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
[2](苏联)B.A.苏霍姆林斯基著,杜殿坤编译.给教师的建议[M].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
作者简介:邹晓英,河南省南阳市桐柏埠江镇油田第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