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弗洛伊德在《梦的解析》中,首先对1900年以前的关于梦的问题的研究状况进行了综述;其次,又论述了自己对梦的本质、形成、作用等的看法;最后,达到本书的意图:告诉读者,梦是可以解释的,并进行了一系列具体的分析。
关键词:佛洛依德;《梦的解析》
中图分类号:B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6-0008-02
我将分为五个部分进行叙述,在总结弗洛伊德观点的同时,浅谈自己的一些看法与困惑。
一、梦的本质:欲望的满足
弗洛伊德认为梦是欲望的满足,愿望就是它之所以产生的动机。我赞成弗洛伊德的梦是欲望的满足。所有的梦都不是无意义的,都从显意或者隐意表现了人的一种本能,是对人在现实生活中希望却得不到的心愿的一种补偿。当我们白天在受到一定的事情的刺激的时候,总会产生这样或那样的愿望,白天在现实世界里的自我受到刺激或是压抑,总是会反映在夜间的梦里,在夜间,代表自我的意识的防范机能较为薄弱,代表前意识的本我通过潜意识,用梦进行了本能欲望的满足。
比如,在鲁迅《故乡》中,“我在朦胧中,眼前展开一片海边碧绿的沙地来,上面深蓝的天空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这是《故乡》的最后一句话,在主人公我也就是鲁迅,重回故乡,又遇童年伙伴后发生的这样一个梦,主人公回到故乡,发现小伙伴闰土已经不是记忆中的那个紫红少年,心中产生了深深的失望,这种失落感刺激到了主人公。于是,在夜里,他在朦胧中看到沙地,看到圆月,都是对童年的一种追忆,现实让他失望,而作为幻想的梦让他回到过去那个和闰土捉小鸟雀的夜。
二、梦的伪装
弗洛伊德认为,梦是会进行伪装后进入人们的意识。每个人的梦都是由两种精神力量(冲动或者系统)控制的,其中一种力量表现为梦的愿望,而另一种力量则对梦的愿望进行审查,而且强迫其发生变形。第一种力量对于梦来说是一种创造力量,而第二种梦是一种抵抗力量。
梦在从前意识进入意识时,要通过潜意识,潜意识对于梦具有一种审查作用,这种审查,是潜意识所具有的道德的审查,这种审查是我们在社会下形成的固有的羞耻观、道德感,而违背道德规范,伦理的前意识为了顺利进入梦中,会通过变形、移置、象征等一系列的伪装逃避审查。而为了更清楚的解析梦,我们需要拆开伪装,对其本来面目进行还原。
痛苦的梦有的时候是对本能欲望的一种伪装。但是有的时候痛苦的梦可能是受虐性的梦,书中举到一个木匠的例子,他白天生活美好,一切顺利,但是到了晚上就经常做一些痛苦的梦,弗洛伊德解释为其欲望为受虐的欲望,而并没有多加赘述。在这里,我还是有一些异议,我承认这种伪装的存在,但是这种伪装到底是怎样的存在,如何判断是否是伪装或是直接表达的真实愿望?对于这样伪装或是梦的分析,只有一种正解么?在书中246页举了这样一个例子,一个男人细心的照顾生病的父亲,并且因为父亲的死而痛苦万分,在父亲死后一段时间他却做了这样一个荒谬的梦:“父亲又活了,和往常一样同他谈话,但他真的已经死了,只是自己不知道而已。”弗洛伊德对此的分析是,“他真的已经死了”这是梦者的愿望,梦者希望父亲死去。在这里的解读,为什么是梦者希望父亲死去,而不是梦者梦到“父亲又活了”是对父亲死去的伤感以及对父亲的一种怀念?
三、梦的材料和来源
弗洛伊德认为梦的材料和来源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梦总是偏爱最近几天的印象。
(二)梦选择材料的原则完全不同于清醒状态的原则,专门找一些次要的、被轻视的事情作为材料。
(三)梦还会来源于躯体的刺激。
(四)梦具有对儿时印象的记忆,童年经历也是其来源之一。
梦的材料和来源不是单一的,是多重的,梦是碎片的组合,每一个部分都有分析的价值和独特的含义。虽然梦是各个碎片化的部分的组合,但是每一个碎片都是被梦中蕴含的思想(心灵力量)所串联起来,都有一定的联系。材料可能是我们曾经遇见或发生过的事情,或看到过却不记得的人物事物。我认为,关于梦的来源的童年经历方面,这一来源,增加了梦的分析的难度,就我自身而言,童年的经历所能记起的很少,就算有记起的部分,也不一定就和梦有关。
四、梦的运作
梦通过压缩、移置、象征等一系列梦的伪装形成一个画面,在结合梦中的感情,表现梦的思想(显意、隐意),最后通过梦者以再加工的方式叙述出来,这就是梦的构建过程。
首先,梦的思想,有的时候更多的是一种猜想,根据梦者的说法进行分析,有一定的道理,但有些地方的解释还是有一些牵强。在分析梦的思想时,有两个难度,其一,梦者在叙述梦时的真实性,其二,梦者对梦的记忆程度。虽然弗洛伊德在梦的再加工中提到了梦者叙述梦的真实性的问题,说这是梦的二次加工,他可以根据这种独特的第二次加工对其进行分析。但是,我认为,这仅仅是针对患有精神疾病的人而言,患有精神疾病的人的梦更好分析,他们会在有意识无意识中透漏一些真实的想法,更容易进入无意识的思考,处于前意识的游走状态。对于正常人来说,梦的最好的解析不是通过别人进行解析,而是自己对其进行分析。
其次,在阅读这样一类例子的时候,我觉得有一些分析并不能说服我。弗洛伊德在梦的移置和压缩现象中提到这样一组类似的例子“我梦到一句明显针对这篇论文的批评‘这种语言风格是典型的norekdal’”在解读时,弗洛伊德说这句话肯定是形容词kolossal(巨大的)和pyramidal(顶尖的)的最高级的讽刺性模仿,但我找不到它的词源,最后我才发现其可以分为Nora(娜拉)和Ekdal(埃克达尔)两个单词,这两个单词来自易卜生的两部戏剧。这样对于梦中符号的拆解,有一定的道理,但有些地方还是有一些牵强,作者只有在分析自己的梦时,才能对自己的经历进行一大串的联想,在从中寻找相对可靠的联系。尽管我认为有些联系也存在的十分牵强。
关键词:佛洛依德;《梦的解析》
中图分类号:B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6-0008-02
我将分为五个部分进行叙述,在总结弗洛伊德观点的同时,浅谈自己的一些看法与困惑。
一、梦的本质:欲望的满足
弗洛伊德认为梦是欲望的满足,愿望就是它之所以产生的动机。我赞成弗洛伊德的梦是欲望的满足。所有的梦都不是无意义的,都从显意或者隐意表现了人的一种本能,是对人在现实生活中希望却得不到的心愿的一种补偿。当我们白天在受到一定的事情的刺激的时候,总会产生这样或那样的愿望,白天在现实世界里的自我受到刺激或是压抑,总是会反映在夜间的梦里,在夜间,代表自我的意识的防范机能较为薄弱,代表前意识的本我通过潜意识,用梦进行了本能欲望的满足。
比如,在鲁迅《故乡》中,“我在朦胧中,眼前展开一片海边碧绿的沙地来,上面深蓝的天空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这是《故乡》的最后一句话,在主人公我也就是鲁迅,重回故乡,又遇童年伙伴后发生的这样一个梦,主人公回到故乡,发现小伙伴闰土已经不是记忆中的那个紫红少年,心中产生了深深的失望,这种失落感刺激到了主人公。于是,在夜里,他在朦胧中看到沙地,看到圆月,都是对童年的一种追忆,现实让他失望,而作为幻想的梦让他回到过去那个和闰土捉小鸟雀的夜。
二、梦的伪装
弗洛伊德认为,梦是会进行伪装后进入人们的意识。每个人的梦都是由两种精神力量(冲动或者系统)控制的,其中一种力量表现为梦的愿望,而另一种力量则对梦的愿望进行审查,而且强迫其发生变形。第一种力量对于梦来说是一种创造力量,而第二种梦是一种抵抗力量。
梦在从前意识进入意识时,要通过潜意识,潜意识对于梦具有一种审查作用,这种审查,是潜意识所具有的道德的审查,这种审查是我们在社会下形成的固有的羞耻观、道德感,而违背道德规范,伦理的前意识为了顺利进入梦中,会通过变形、移置、象征等一系列的伪装逃避审查。而为了更清楚的解析梦,我们需要拆开伪装,对其本来面目进行还原。
痛苦的梦有的时候是对本能欲望的一种伪装。但是有的时候痛苦的梦可能是受虐性的梦,书中举到一个木匠的例子,他白天生活美好,一切顺利,但是到了晚上就经常做一些痛苦的梦,弗洛伊德解释为其欲望为受虐的欲望,而并没有多加赘述。在这里,我还是有一些异议,我承认这种伪装的存在,但是这种伪装到底是怎样的存在,如何判断是否是伪装或是直接表达的真实愿望?对于这样伪装或是梦的分析,只有一种正解么?在书中246页举了这样一个例子,一个男人细心的照顾生病的父亲,并且因为父亲的死而痛苦万分,在父亲死后一段时间他却做了这样一个荒谬的梦:“父亲又活了,和往常一样同他谈话,但他真的已经死了,只是自己不知道而已。”弗洛伊德对此的分析是,“他真的已经死了”这是梦者的愿望,梦者希望父亲死去。在这里的解读,为什么是梦者希望父亲死去,而不是梦者梦到“父亲又活了”是对父亲死去的伤感以及对父亲的一种怀念?
三、梦的材料和来源
弗洛伊德认为梦的材料和来源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梦总是偏爱最近几天的印象。
(二)梦选择材料的原则完全不同于清醒状态的原则,专门找一些次要的、被轻视的事情作为材料。
(三)梦还会来源于躯体的刺激。
(四)梦具有对儿时印象的记忆,童年经历也是其来源之一。
梦的材料和来源不是单一的,是多重的,梦是碎片的组合,每一个部分都有分析的价值和独特的含义。虽然梦是各个碎片化的部分的组合,但是每一个碎片都是被梦中蕴含的思想(心灵力量)所串联起来,都有一定的联系。材料可能是我们曾经遇见或发生过的事情,或看到过却不记得的人物事物。我认为,关于梦的来源的童年经历方面,这一来源,增加了梦的分析的难度,就我自身而言,童年的经历所能记起的很少,就算有记起的部分,也不一定就和梦有关。
四、梦的运作
梦通过压缩、移置、象征等一系列梦的伪装形成一个画面,在结合梦中的感情,表现梦的思想(显意、隐意),最后通过梦者以再加工的方式叙述出来,这就是梦的构建过程。
首先,梦的思想,有的时候更多的是一种猜想,根据梦者的说法进行分析,有一定的道理,但有些地方的解释还是有一些牵强。在分析梦的思想时,有两个难度,其一,梦者在叙述梦时的真实性,其二,梦者对梦的记忆程度。虽然弗洛伊德在梦的再加工中提到了梦者叙述梦的真实性的问题,说这是梦的二次加工,他可以根据这种独特的第二次加工对其进行分析。但是,我认为,这仅仅是针对患有精神疾病的人而言,患有精神疾病的人的梦更好分析,他们会在有意识无意识中透漏一些真实的想法,更容易进入无意识的思考,处于前意识的游走状态。对于正常人来说,梦的最好的解析不是通过别人进行解析,而是自己对其进行分析。
其次,在阅读这样一类例子的时候,我觉得有一些分析并不能说服我。弗洛伊德在梦的移置和压缩现象中提到这样一组类似的例子“我梦到一句明显针对这篇论文的批评‘这种语言风格是典型的norekdal’”在解读时,弗洛伊德说这句话肯定是形容词kolossal(巨大的)和pyramidal(顶尖的)的最高级的讽刺性模仿,但我找不到它的词源,最后我才发现其可以分为Nora(娜拉)和Ekdal(埃克达尔)两个单词,这两个单词来自易卜生的两部戏剧。这样对于梦中符号的拆解,有一定的道理,但有些地方还是有一些牵强,作者只有在分析自己的梦时,才能对自己的经历进行一大串的联想,在从中寻找相对可靠的联系。尽管我认为有些联系也存在的十分牵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