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电视节目编排的思路与策略

来源 :电影画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ikett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电视取代广播和纸媒成为媒体霸主似乎才是前几天的事情,新媒体已经以爆发式增长的方式呼啸而来。中国电视人似乎才学会些门道,就要面对来自行业内外更大的挑战。这一切都逼迫电视从业者迅速完成从战略布局到媒体经营到生产制作全方位的专业化提升。电视节目编排作为频道运营的一个环节,在这样的背景下,从角色定位、实施理念到操作方式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电视节目的编排其实就是认真研究观众收视心理,找准自身定位与优势,充分抑制竞争对手,从而出奇制胜的创新过程。现在,电视节目的策划与编排受到了空前的重视,电视节目编排的策略和技巧成了频道竞争的法宝。
  电视节目编排的结果最终要面对观众,节目编排以谁为主导,怎么排,谁来排?随着行业发展与市场竞争的深入,答案在逐渐发生变化。明天电视播什么?放在几年前这不成问题。对于电视人来说,待播节目早就计划好了。但如今电视竞争已经到了短兵相接的时代,高手对决,招数瞬息万变。由于节目编排的水平和质量将直接影响到节目的收视效果和广告经营,制作一张频道节目编排表绝不能仅仅看自家篮子里的“菜”,更要关注对手端出来的会是什么,我们的观众是谁,他为什么看电视,希望从中得到什么,我们能满足他们什么?这些都是现今电视人必须面对的问题。正因如此,电视节目编排成为从频道战略规划到节目生产策略到每个流程细节安排的一项系统工程,参与其中的角色越来越多,人员要求越来越专业化。操作理念和工作方法悄然而变,各种新方法、新尝试越来越丰富多样。改变的初衷也许缘于竞争的压力,结果却是以观众为本的理念回归。只有了解观众,才能了解我们的工作;只有尊重观众,才能获得观众的尊重;只有观众接受,我们的努力才有价值。
  一个电视节目,观众为什么喜欢或不喜欢?他们的收看心理是什么?有没有办法让他们从不喜欢到喜欢?这的确不是收视率能够回答的问题,而需要从业者对观众心理的更多掌握。因此,一些现成的电视心理研究成果可以拿来指导电视编排的实践:
  把握观众的流行口味
  就像物质的消费品有时尚潮流一样,电视节目同样有流行风。拿电视剧来说,从地域上的港台风、日韩风、美剧风到题材上的武侠风、谍战风、穿越风、婆媳风等等,各种风潮总是我方唱罢你登场。一部经典作品的推出,往往带来同类型节目的风行,一个热点的收视事件往往也能衍生新的收视风潮。比如每年春晚之后,总有些节目和演员会成为关注热点:小沈阳、刘谦在春晚走红后,又在各地电视节目中掀起一阵阵小沈阳热、刘谦热,观众乐此不疲。由于流行往往是一阵风,电视人需要及时捕捉社会文化心理的变化,抓住文化消费的热点,做出有前瞻性的预判,不能总是跟风,人云亦云,这样,节目编排才能抢占先机。
  掌握观众的收视习惯与季节特征
  从收视调查中开机率的变化可以推断出观众作息时间对节目收视的影响。夏季和冬季,工作日和节假日,乃至全天各个时段的编排,都应充分考虑观众的收视习惯并区别对待,不能拍拍脑袋想当然。浙江卫视一到双休和节假日,尤其是寒暑假,坚持大量播出动画片《喜羊羊》,这一招已经用了好几年,至今依然有效。从收视分析可以看到,一到寒暑假和双休、节假日,青少年电视观众迅速增长,他们尤其在白天更多地掌控了遥控器。而在4到24岁的人群中,14岁以下的少年儿童兴趣爱好趋同,对电视的忠诚度更高,更容易讨好。而且,幼儿观众的收看往往还能带动父母亲的陪同,因此,动画片的观众里最多的是14岁以下观众,其次就是25到34岁的人群。所以及时发现观众人群的变化,并因势利导,在节目生产和编排策略上及时作出应对,有助于在收视竞争中取得主动。
  突出频道特色,打造有风格的节目。
  纵观国内影响力较大的几个卫视频道,都是凭借自己的突出优势,强化自己的频道特色,追求与众不同的风格,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的。如湖南卫视以娱乐节目打天下,比如长盛不衰的《快乐大本营》、《天天向上》等;江苏卫视的突出特色是情感类节目,婚恋节目《非诚勿扰》以情感诉求见长;浙江卫视则在音乐类下大工夫,打造出全国收视第一的音乐选秀类节目《中国好声音》。 相反,创新能力不强,研发能力弱,没有自己特色的频道则日益被边缘化。
  与竞争频道强强对话或避实击虚
  把自己的优势节目放在竞争对手的强档节目时间推出,与对手短兵相接。这是建立在实力基础之上的,可以把对方的强势节目压下去。也可能出现另一个结果,即收视市场份额共同扩大,将两者之间的零和游戏变成双赢。因为在这个时间段两个或更多的频道都安排了类似的节目,集聚起来,自然有了人气,在观众中就会形成一种思维定势:想看某一类的节目,应该在某个时间段看。或者,频道在充分认识自己的优势与劣势的基础上,仔细研究竞争对手的节目编排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节目策划与编排,扬长避短,绕开对方的优势节目,不用增加太多的投入,却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运用预告和包装元素,吸引观众注意力
  与实际时间相比,心理时间更多是由某个事件的有趣程度以及人们对事件的介入程度决定的,即感觉上时间要比实际上流失得快。节目编排的策略就是要通过制造节目播出的“加速流”产生“心理时间”,让观众觉得时间过得更快,降低换台的欲望。广告插播往往是导致观众流失的重要因素,因此,要通过一切可能的手段,竭尽所能保持观众的注意力。美国电视研究人员的调查显示:如果开头就上广告,观众对它的兴趣只能维持10到15秒,如果在广告开始前先播出一个下节的精彩看点,效果会好很多。国内也有学者进行过同样的研究:单纯插播广告,观众流失率是20%,而广告前加上一个预告短片,观众的流失率会下降到3%,效果十分明显。两档节目之间用广告间隔就仿佛电影院的散场,曲终人散。而如果采用无缝编排的方式,让观众直接从一个节目的片尾“热切换”到下一个节目,往往能顺利留住观众,大大减少观众的流失。他们会想:既然后面还有一个有趣的节目,那就接着看吧。通过宣传片、角标预告和游走字幕的巧妙运用,让他们知道后面接着的还是一个有趣的节目,这就仿佛我们始终在和观众谈论后面的新节目,持久吸引观众的注意力。
  收视心理学的平衡原则告诉我们,人有从不平衡到平衡的愿望,平衡出现后,人又要去主动寻找新的刺激和快乐。从松弛到紧张再到松弛,是观众视听心理运动的平衡过程。因此,掌握好节目编排的节奏,无论是在节目中还是频道的整体编排,适时制造注意力的兴奋点,才能持续调动观众的注意力。电视节目编排是一个频道和观众交互的独特语言,不仅要求节目与观众的生理和心理能够对应,同样要求一个频道整体编排与观众生活规律和心理节奏对应。掌握好电视编排的技巧,既是电视竞争的基本手段,更是电视为大众服务必需的本领。
  值得我们关注的是,任何节目编排方式只是某个时段特定的设置,不是一成不变的,要不断的根据周围环境的变化加以改进,在电视频道多元化的今天,电视观众已不局限于坐在电视机前等待节目的播出,因此需要我们电视工作者从节目编排思路上寻找新的特征和趋势,不仅能更人性化的满足不同观众的需求,还能使节目实现有效传播,达到最佳的传播效果,使节目形成合力,频道特色更加鲜明,发挥电视媒体的整体优势,实现更好的传播效果。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