阻力运动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研究进展

来源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dd_win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是原发性骨质疏松症中较常见的类型之一。骨质疏松症及其继发的骨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且高昂的治疗费用和较长的治疗周期给患者的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如何有效、科学地防治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提高绝经后骨质疏松患者的生活质量是当前老龄化社会亟待解决的公共健康问题。阻力运动作为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有效的康复干预方式之一,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主要就阻力运动在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中的应用和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绝经后骨质疏松患者的康复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其他文献
目的:观察等速肌力训练联合肌内效贴治疗对乳腺癌根治术后放疗患者上肢活动度、放射性皮肤损伤及上肢淋巴水肿的干预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4例乳腺癌根治术后序惯化、放疗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32例。2组患者在放疗后均根据其肢体功能状况及身体耐受情况进行常规康复训练(包括手指爬墙、伸展运动、耸肩运动、扩胸运动、过顶触耳等),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辅以等速肌力训练及肌内效贴治疗,持续治疗5周。于放疗前、放疗结束时对比2组患者患侧肩关节活动度、肩臂手残疾问卷(DASH)评分、患侧上肢淋巴水肿发生率以及放射性皮
目的:探讨远隔缺血预适应疗法对脑白质疏松症患者认知功能损害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4例纳入的脑白质疏松患者分为观察组和治疗组,每组12例。在常规血管危险控制基础上,治疗组应用远隔缺血预适应方法,每周5次,每次15~20 min,共治疗6个月。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6个月后(治疗后),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数字广度测试(DST)及复杂词语和简单词语的词语流畅性测试(VFT)评分对2组患者的认知功能、注意力和工作记忆能力以及言语能力进行神经心理学评定;采用三维动脉自旋标记(3D-ASL)
虚拟现实技术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康复治疗手段。其中,沉浸式虚拟现实技术以更多样、更真实的感官知觉体验,受到了广泛关注。目前,沉浸式虚拟现实技术已用于力量、感觉、平衡、认知、视觉、情绪等相关障碍的康复。本文就沉浸式虚拟现实技术在临床常见疾病康复治疗中的应用及局限性作一综述。
目的:观察不同状态下经气管压力(TTP)对重症气管切开(简称气切)患者说话瓣膜应用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6月至2021年4月期间在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重症医学科佩戴说话瓣膜的50例气切患者相关资料,根据患者佩戴说话瓣膜耐受时长是否≥30 min将其分为耐受组和非耐受组。检测2组患者平静呼吸、用力呼气及发音时TTP,并探讨不同状态下TTP对患者佩戴说话瓣膜耐受情况的预测价值;采用线性回归模型分析影响患者说话瓣膜佩戴时长的相关因素,并采用超声评估患者佩戴说话瓣膜前、后呼吸肌收缩变化,同时记录患者对
目的:探讨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PNF)对臀肌挛缩症患者术后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臀肌挛缩症术后患者55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PNF组(28例)和对照组(27例)。2组患者均采用常规治疗,PNF组在此基础上加用PNF。治疗前和治疗12周后(治疗后),采用臀肌挛缩症功能量化评分评定2组患者的髋关节功能及步态,并进行疗效评价,测量2组患者的双下肢功能长度之差。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臀肌挛缩症功能量化评分、双下肢功能长度之差较治疗前改善(n P<0.05)。PNF组治疗后臀肌挛缩症功能量
脑性瘫痪(简称脑瘫)是引起儿童肢体残疾的最常见原因,主要表现为运动障碍和姿势异常。虚拟现实技术凭借沉浸性、交互性、构想性的特征,有利于调动患儿积极性,使其主动与虚拟环境中的对象进行重复性互动,可促进患儿的神经重塑,有效改善其运动和认知功能。本文就虚拟现实技术在脑瘫患儿中的临床应用及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旨在为临床实践和研究提供参考。
脑卒中是成人残疾的常见原因,脑卒中后独立生活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运动障碍的治疗和运动功能的恢复。运动功能恢复的准确预测不仅能够帮助患者确立切合实际的目标,并且有助于康复团队对患者进行分层并制定个性化的康复方案,更有效地利用医疗资源。本文对目前常用的脑卒中后运动功能恢复的预测因素及其应用进行综述。
目的:观察平喘药孟鲁司特联合运动疗法对轻度哮喘儿童肺功能、临床症状、运动能力及生活质量(QOL)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70例7~14岁轻度哮喘儿童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35例。观察组患儿给予平喘药孟鲁司特口服及运动干预(主要包括呼吸训练和有氧蹬车训练),对照组患儿仅服用孟鲁司特,2组患儿干预时间均为8周。于干预前、干预8周后分别采用肺活量计测定患儿肺功能,具体检测指标包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以及FEV1/FVC比值;采用6 min步行试验(6MWT)检测患儿运动功
虚拟现实技术是一种通过计算机进行场景模拟的新兴技术,近年来逐步运用于神经系统功能康复领域并取得了显著疗效。本文主要介绍虚拟现实技术在帕金森病、脑卒中、多发性硬化、脑瘫和创伤性脑损伤中的研究进展,并就虚拟现实康复目前的优势、局限性及研究发展方向进行综述。
目的:基于CiteSpace软件探讨生物反馈在康复中的研究热点及趋势。方法:检索CNKI中有关生物反馈在康复中应用的相关文献,经格式转换后,利用CiteSpace软件进行年度发文量、作者、机构、关键词的分析。结果:共检索出1019篇文献,经人工筛选,剔除会议类文献77篇,共纳入文献942篇;图谱中共有126位作者被纳入,其中有19位作者的发文量≥3篇,有4所机构的发文量≥3篇,发文量最多的机构是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妇产科和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妇产科;有167个关键词被纳入,排名前3位的依次是生物反馈、脑卒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