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乞力马扎罗的雪》是一篇充满深层次象征的像谜一样的短篇杰作。贯穿全文的“雪”的意象象征生命;“乞力马扎罗的雪”象征精神生命,象征人类精神生命的永恒和不朽;雪山豹骸象征了肉体生命的极限超越,见证了精神生命的不朽和永恒。文本通过哈里的反思和回忆,揭示了西方“文明”社会道德信仰沦丧、精神生活空虚而鄙俗、生命本能(包括精神生命)衰竭的主题,通过哈里的精神生命(灵魂)从衰弱→复苏→强健→飞扬的过程,海明威似乎给病态的社会指明了健全发展的方向。
关键词:《乞力马扎罗的雪》 雪 象征 主题 谜
《乞力马扎罗的雪》(The Snows of Kilimanjaro),被国内外评论家公认为海明威的短篇杰作之一。小说主人公哈里和情人海伦在非洲狩猎旅行时,哈里不慎被一根荆棘划破了膝盖,没有及时处理,伤口恶化,腿部生了坏疽,病情危急。在前去救治的过程中,卡车抛锚,不得已扎营等待救援。在生命最后一天的无望等待中,他用末日审判的目光审视自己的过往岁月和当下的生活,内省了自己的生命历程,最后在梦幻中,坐飞机飞往乞力马扎罗山的方形山巅,完成了对肉体死亡的精神超越,实现了精神生命的不朽。要正确地理解这个短篇,必须破解如下之谜:
一 雪的象征之谜
《乞力马扎罗的雪》以雪为小说的标题,雪的意象贯穿小说始终。小说开篇就在主人公哈里意识里浮现出:“乞力马扎罗是一座19,710英尺高的雪山”(210)。在小说结尾部分,在梦中,“……他看到,像整个世界那样宽广,在阳光中显得那么宏大、高耸,而且白得令人不可置信,正是那乞力马扎罗山的方形山巅。”(235)
紧接着小说开篇对话之后,哈里较大篇幅地回忆一组以雪为背景的生活经历的镜头:
“……那年冬天她们脚下一步步踩着前进的正是积雪,直到她们死去。”
“……这时那个逃兵跑进屋来,两只脚在雪地里冻得鲜血直流……直到雪花盖没了逃兵的足迹。”
“在施伦兹,圣诞节那天,雪是那么晶莹闪耀……他们从马德莱屋上面那道冰川的长坡上一路滑下,……他记得那次阒无声息的滑行,速度之快,使你仿佛像一只飞鸟从天而降。”
“……天不下雪,你赌博,雪下得太多,你又赌博。他想起他这一生消磨在赌博里的时间。”
“……汉斯,那年一整年跟他一起滑雪的奥地利人……谈起帕苏比奥的战斗和向贝尔蒂卡和阿萨洛内的进攻……”
“在福拉尔贝格和阿尔贝格……记起在那结了冰的雪地上粉状积雪中的快速滑行……”(214-216)
发表前,这个短篇曾定名为《快乐的结局》(The Happy Ending)(吴然,126),后来为什么定名为《乞力马扎罗的雪》?为什么雪的意象贯穿小说始终,并用一组六个镜头加以强化,给读者以强烈的震撼呢?雪的意象到底象征什么呢?
第一个镜头的意象是“踩着积雪死去”,在积雪上留下最后的生命足迹;第二个镜头的意象是“踩着积雪逃生”,逃兵的两只脚在雪地里用鲜血写下生命的足迹。因此,这两个镜头,通过“雪”连接了“生”与“死”,在“生”与“死”之间,在“雪”上留下“生命”的足迹。第三、第五和第六个镜头都和滑雪有关,印证了生命的快乐,第四个镜头,雪中赌博,见证了生命的荒废。因此,“雪”印证生命,见证生命,象征生命。
无独有偶,在其它作品中,海明威也有把雪和生命联系在一起的例子。请看《丧钟为谁而鸣》的结尾部分:
“好吧,他说。他十分安静地躺着,竭力坚持着,因为他觉得生命在悄悄离去,就像你留意到有时雪从山坡上悄悄融化一样,他这时静静地说:那就让我坚持到他们来吧。”(507)
在这里,海明威把“生命在悄悄离去”比喻为“雪从山坡上悄悄融化”。可以看出,喻体“雪”所比喻的本体“生命”,是主人公的肉体生命。而“乞力马扎罗的雪”不同于普通的雪,是“非洲最高的一座山”上的雪,终年不化,它见证了“豹子”自我超越、勇攀高峰的精神,是精神生命的象征,是人类精神生命永恒和不朽的象征。
二 雪山豹骸之谜
小说开篇,在主人公哈里的脑海里,浮现出的乞力马扎罗雪山豹骸图,提出“豹子到这样高的地方来寻找什么”这个谜,并说明“没有人作过解释”,一下子激活了读者的想象,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抓住了读者的心。读者和主人公一起思考,谜底到底是什么呢?
据上文分析,雪象征生命;“乞力马扎罗的雪”象征精神生命,象征精神生命的不朽和永恒,乞力马扎罗的方形山巅是精神生命永恒、不朽的去处和归宿。
登临西高峰近旁的豹子,无论是出于寻觅猎物,追求配偶,被猎人驱赶,还是出于好奇,这些似乎都不很重要。重要的是,它确实冲破了惯常的生活范围,攀越了高山雪原,登临西高峰近旁,目睹了雪山绝顶,领略了雪山圣境,超越了自己的生命极限,将生命定格在“上帝的殿堂”近旁。而哈里远离现代的“文明社会”,来到荒蛮的非洲,以最低限度的舒适,作狩猎旅行,最后带着乘飞机飞临“乞力马扎罗的方形山巅”的梦想,客死非洲营地的帐篷中。将两者联系起来看,虽然我们不能对“豹子到这样高的地方来寻找什么”,作出科学解释,但是哈里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仍然梦想飞往“乞力马扎罗的方形山巅”,似乎给“迷茫一代”指明了人生方向,似乎给“迷茫的社会”指明了发展方向。人生不只是追求世俗的物质生活,更要追求超越的精神生活,人的肉体生命短暂,人必有一死。但是,通过不懈的精神追求,可以实现精神生命对肉体死亡的超越,达到精神生命的不朽和永恒。因此,雪山豹骸象征了肉体生命的极限超越,见证了精神生命的不朽和永恒。
三 主题之谜
《乞力马扎罗的雪》的主题十分含蓄隐晦,值得读者以及研究者仔细品味,好好琢磨。中外评论家对此似乎也没有形成定论,有些见解还有很大的差异和冲突。那么,小说到底揭示了什么样的主题?
在董衡巽编选的《海明威研究》中,英国的短篇小说家、短篇小说研究者赫·欧·贝茨,在其专著《现代短篇小说》中,论及海明威的短篇小说主题时说:“海明威始终专注于死亡的主题。他的短篇看起来好象写了各色各样的主题:拳击,斗牛,违法手术,打猎、战争、捕鱼;所有这些都是涉及体力的主题。而其实海明威只有一个主题——死。”(136)他认为海明威“不得不写这个主题:《杀人者》中暴徒们要行凶把人弄死,《乞力马扎罗的雪》中那个汉子由于坏疽而渐渐死去……”(136-137) 或许受贝茨的影响,海明威的传记作者杰弗里·迈耶斯也认为本篇小说的主题是死亡。他在《海明威传》中论述道:“哈里一连串的回顾使他的潜在动力与悲惨失败形成对照,把雪的形象与死的主题联系起来,刻画了真实自然的生活,还有用战争赢得而不是用钱买来的享乐。”(275)
受贝茨和迈耶斯的影响,不少读者和研究者把本篇小说的主题解读为“死亡”。从文本的表层阅读来看,似乎也的确如此。文本主要写了主人公哈里生命最后一天的现实生活和他所回忆或意识里浮现的过往生活,直到肉体生命的死去。而过往生活中,较大篇幅回想了战争中死亡,战后特里贝格的客店店主自杀身亡,法国象征主义诗人保尔·魏尔兰的死亡,从河岔口来的老坏蛋被傻小子毙亡等等。
然而,这些都是哈里通过生命的感悟和思考而留存在记忆里的经历,是领悟生命意义的写作素材,是作家哈里生命中的,未来得及写成作品的最重要最宝贵的精神财富。哈里通过回忆,就是试图抵抗生命的流逝,留住生命中的精彩片段,留下生命存在的确凿证据。因此,这些内容表面上写的是“死亡”,而实质上写的是哈里的生命经历。
从海明威本人对本篇小说的构思和主题确定来看,也不是“死的主题”。同样,在迈耶斯撰写的《海明威传》中,这样写道:“据海明威说,关于《乞力马扎罗的雪》的构思——即被酗酒、女人和金钱腐蚀的主题,是在一个有钱的女人(可能就是珍妮·梅森)提出要为第二次到非洲去狩猎旅行提供费用之后。”(273)
可能传记作家兼评论家迈耶斯忽略了海明威的主题提示中的关键词“腐蚀”,到底被“酗酒、女人和金钱”腐蚀了什么?通读文本可知,哈里原本是纯真的少年,作为懵懂的青年,参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战后,作为从事写作的文学青年,因未能抵御金钱酒色的诱惑、放浪形骸、荒废笔业,而成为“迷茫一代”代表。正如哈里对自己的情感生活评价的那样,“爱是个粪堆,而我就是一只爬在粪堆上咯咯叫的公鸡。”(216-217)文本中哈里多次悔恨自己,没有把积累的大量宝贵的写作素材写成作品,并以第三人称(他,可以理解为以前的哈里)剖析了原因:“他毁了自己的才能,因为把才能弃而不用,因为出卖了自己和自己信仰的一切,因为酗酒过度而磨钝了敏锐的感觉,因为懒散,因为怠惰,还因为势利,因为傲慢与偏见,因为不择手段。”(219)由此可见,被腐蚀的是哈里的精神生命(即灵魂)。
除此而外,小说还通过哈里的回忆——野蛮残酷的战争、投弹军官威廉逊疼得求死、战后德国黑森林钓鱼、特里贝格的客店主人上吊、巴黎醉态、舞厅妓女、共和国自卫队员及警察嫖宿、从河岔口来的老坏蛋被傻小子毙亡等等社会现象,在小说潜文本中观照了被腐蚀的西方“文明”社会的病态——道德信仰沦丧、精神生活空虚而鄙俗、生命本能(包括精神生命)衰竭。
哈里携情人海伦远离堕落的西方“文明”社会来非洲狩猎旅行,正如小说文本中哈里所想,“非洲是在他一生最佳时期中感到最幸福的地方,所以上这儿来,为的是要重新开始。”“这样他或许就能把心灵中的脂肪去掉”,(219)旅行中膝盖被刺而生坏疽,他用末日审视的目光回顾自己的过去(灵魂的病态)和西方“文明”社会(病态),在生命最后一刻梦飞“乞力马扎罗山的方形山巅”,实现精神生命(灵魂)对肉体生命死亡的超越。可以看出,哈里的精神生命(灵魂)是衰弱→复苏→强健→飞扬的过程。通过这个过程,海明威似乎给病态的“文明”社会开了一剂良药——回归自然给心灵去脂,反思病态的“文明”走向,使文明的人类社会飞向纯洁的,高耸的,永恒的,不朽的“乞力马扎罗山的方形山巅”。
据全文分析可知,《乞力马扎罗的雪》是一篇充满深层次象征的像谜一样的短篇杰作,它寓意深刻,主题含蓄。“雪”象征生命;“乞力马扎罗的雪”象征精神生命,象征人类精神生命永恒和不朽;雪山豹骸象征了肉体生命的极限超越,见证了精神生命的不朽和永恒。文本揭示了西方“文明”社会道德信仰沦丧、精神生活空虚而鄙俗、生命本能(包括精神生命)衰竭的主题,并通过哈里的精神生命(灵魂)从衰弱→复苏→强健→飞扬的过程,海明威似乎给病态的社会指明了健全发展的方向。
注:本文系江苏省教育厅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海明威短篇小说研究”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2013SJB750034。
参考文献:
[1] 董衡巽:《海明威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年版。
[2] 海明威,汤永宽译:《乞力马扎罗的雪》,上海译文出版社,2003年版。
[3] 海明威,程中瑞译:《丧钟为谁而鸣》,上海译文出版社,2011年版。
[4] 杰弗里·迈耶斯,萧耀先等译:《海明威传》,中国卓越出版公司,1990年版。
[5] 吴然:《“硬汉”海明威作品与人生的演绎》,昆仑出版社,2005年版。
(孙玉林,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盐城机电分院副教授)
关键词:《乞力马扎罗的雪》 雪 象征 主题 谜
《乞力马扎罗的雪》(The Snows of Kilimanjaro),被国内外评论家公认为海明威的短篇杰作之一。小说主人公哈里和情人海伦在非洲狩猎旅行时,哈里不慎被一根荆棘划破了膝盖,没有及时处理,伤口恶化,腿部生了坏疽,病情危急。在前去救治的过程中,卡车抛锚,不得已扎营等待救援。在生命最后一天的无望等待中,他用末日审判的目光审视自己的过往岁月和当下的生活,内省了自己的生命历程,最后在梦幻中,坐飞机飞往乞力马扎罗山的方形山巅,完成了对肉体死亡的精神超越,实现了精神生命的不朽。要正确地理解这个短篇,必须破解如下之谜:
一 雪的象征之谜
《乞力马扎罗的雪》以雪为小说的标题,雪的意象贯穿小说始终。小说开篇就在主人公哈里意识里浮现出:“乞力马扎罗是一座19,710英尺高的雪山”(210)。在小说结尾部分,在梦中,“……他看到,像整个世界那样宽广,在阳光中显得那么宏大、高耸,而且白得令人不可置信,正是那乞力马扎罗山的方形山巅。”(235)
紧接着小说开篇对话之后,哈里较大篇幅地回忆一组以雪为背景的生活经历的镜头:
“……那年冬天她们脚下一步步踩着前进的正是积雪,直到她们死去。”
“……这时那个逃兵跑进屋来,两只脚在雪地里冻得鲜血直流……直到雪花盖没了逃兵的足迹。”
“在施伦兹,圣诞节那天,雪是那么晶莹闪耀……他们从马德莱屋上面那道冰川的长坡上一路滑下,……他记得那次阒无声息的滑行,速度之快,使你仿佛像一只飞鸟从天而降。”
“……天不下雪,你赌博,雪下得太多,你又赌博。他想起他这一生消磨在赌博里的时间。”
“……汉斯,那年一整年跟他一起滑雪的奥地利人……谈起帕苏比奥的战斗和向贝尔蒂卡和阿萨洛内的进攻……”
“在福拉尔贝格和阿尔贝格……记起在那结了冰的雪地上粉状积雪中的快速滑行……”(214-216)
发表前,这个短篇曾定名为《快乐的结局》(The Happy Ending)(吴然,126),后来为什么定名为《乞力马扎罗的雪》?为什么雪的意象贯穿小说始终,并用一组六个镜头加以强化,给读者以强烈的震撼呢?雪的意象到底象征什么呢?
第一个镜头的意象是“踩着积雪死去”,在积雪上留下最后的生命足迹;第二个镜头的意象是“踩着积雪逃生”,逃兵的两只脚在雪地里用鲜血写下生命的足迹。因此,这两个镜头,通过“雪”连接了“生”与“死”,在“生”与“死”之间,在“雪”上留下“生命”的足迹。第三、第五和第六个镜头都和滑雪有关,印证了生命的快乐,第四个镜头,雪中赌博,见证了生命的荒废。因此,“雪”印证生命,见证生命,象征生命。
无独有偶,在其它作品中,海明威也有把雪和生命联系在一起的例子。请看《丧钟为谁而鸣》的结尾部分:
“好吧,他说。他十分安静地躺着,竭力坚持着,因为他觉得生命在悄悄离去,就像你留意到有时雪从山坡上悄悄融化一样,他这时静静地说:那就让我坚持到他们来吧。”(507)
在这里,海明威把“生命在悄悄离去”比喻为“雪从山坡上悄悄融化”。可以看出,喻体“雪”所比喻的本体“生命”,是主人公的肉体生命。而“乞力马扎罗的雪”不同于普通的雪,是“非洲最高的一座山”上的雪,终年不化,它见证了“豹子”自我超越、勇攀高峰的精神,是精神生命的象征,是人类精神生命永恒和不朽的象征。
二 雪山豹骸之谜
小说开篇,在主人公哈里的脑海里,浮现出的乞力马扎罗雪山豹骸图,提出“豹子到这样高的地方来寻找什么”这个谜,并说明“没有人作过解释”,一下子激活了读者的想象,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抓住了读者的心。读者和主人公一起思考,谜底到底是什么呢?
据上文分析,雪象征生命;“乞力马扎罗的雪”象征精神生命,象征精神生命的不朽和永恒,乞力马扎罗的方形山巅是精神生命永恒、不朽的去处和归宿。
登临西高峰近旁的豹子,无论是出于寻觅猎物,追求配偶,被猎人驱赶,还是出于好奇,这些似乎都不很重要。重要的是,它确实冲破了惯常的生活范围,攀越了高山雪原,登临西高峰近旁,目睹了雪山绝顶,领略了雪山圣境,超越了自己的生命极限,将生命定格在“上帝的殿堂”近旁。而哈里远离现代的“文明社会”,来到荒蛮的非洲,以最低限度的舒适,作狩猎旅行,最后带着乘飞机飞临“乞力马扎罗的方形山巅”的梦想,客死非洲营地的帐篷中。将两者联系起来看,虽然我们不能对“豹子到这样高的地方来寻找什么”,作出科学解释,但是哈里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仍然梦想飞往“乞力马扎罗的方形山巅”,似乎给“迷茫一代”指明了人生方向,似乎给“迷茫的社会”指明了发展方向。人生不只是追求世俗的物质生活,更要追求超越的精神生活,人的肉体生命短暂,人必有一死。但是,通过不懈的精神追求,可以实现精神生命对肉体死亡的超越,达到精神生命的不朽和永恒。因此,雪山豹骸象征了肉体生命的极限超越,见证了精神生命的不朽和永恒。
三 主题之谜
《乞力马扎罗的雪》的主题十分含蓄隐晦,值得读者以及研究者仔细品味,好好琢磨。中外评论家对此似乎也没有形成定论,有些见解还有很大的差异和冲突。那么,小说到底揭示了什么样的主题?
在董衡巽编选的《海明威研究》中,英国的短篇小说家、短篇小说研究者赫·欧·贝茨,在其专著《现代短篇小说》中,论及海明威的短篇小说主题时说:“海明威始终专注于死亡的主题。他的短篇看起来好象写了各色各样的主题:拳击,斗牛,违法手术,打猎、战争、捕鱼;所有这些都是涉及体力的主题。而其实海明威只有一个主题——死。”(136)他认为海明威“不得不写这个主题:《杀人者》中暴徒们要行凶把人弄死,《乞力马扎罗的雪》中那个汉子由于坏疽而渐渐死去……”(136-137) 或许受贝茨的影响,海明威的传记作者杰弗里·迈耶斯也认为本篇小说的主题是死亡。他在《海明威传》中论述道:“哈里一连串的回顾使他的潜在动力与悲惨失败形成对照,把雪的形象与死的主题联系起来,刻画了真实自然的生活,还有用战争赢得而不是用钱买来的享乐。”(275)
受贝茨和迈耶斯的影响,不少读者和研究者把本篇小说的主题解读为“死亡”。从文本的表层阅读来看,似乎也的确如此。文本主要写了主人公哈里生命最后一天的现实生活和他所回忆或意识里浮现的过往生活,直到肉体生命的死去。而过往生活中,较大篇幅回想了战争中死亡,战后特里贝格的客店店主自杀身亡,法国象征主义诗人保尔·魏尔兰的死亡,从河岔口来的老坏蛋被傻小子毙亡等等。
然而,这些都是哈里通过生命的感悟和思考而留存在记忆里的经历,是领悟生命意义的写作素材,是作家哈里生命中的,未来得及写成作品的最重要最宝贵的精神财富。哈里通过回忆,就是试图抵抗生命的流逝,留住生命中的精彩片段,留下生命存在的确凿证据。因此,这些内容表面上写的是“死亡”,而实质上写的是哈里的生命经历。
从海明威本人对本篇小说的构思和主题确定来看,也不是“死的主题”。同样,在迈耶斯撰写的《海明威传》中,这样写道:“据海明威说,关于《乞力马扎罗的雪》的构思——即被酗酒、女人和金钱腐蚀的主题,是在一个有钱的女人(可能就是珍妮·梅森)提出要为第二次到非洲去狩猎旅行提供费用之后。”(273)
可能传记作家兼评论家迈耶斯忽略了海明威的主题提示中的关键词“腐蚀”,到底被“酗酒、女人和金钱”腐蚀了什么?通读文本可知,哈里原本是纯真的少年,作为懵懂的青年,参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战后,作为从事写作的文学青年,因未能抵御金钱酒色的诱惑、放浪形骸、荒废笔业,而成为“迷茫一代”代表。正如哈里对自己的情感生活评价的那样,“爱是个粪堆,而我就是一只爬在粪堆上咯咯叫的公鸡。”(216-217)文本中哈里多次悔恨自己,没有把积累的大量宝贵的写作素材写成作品,并以第三人称(他,可以理解为以前的哈里)剖析了原因:“他毁了自己的才能,因为把才能弃而不用,因为出卖了自己和自己信仰的一切,因为酗酒过度而磨钝了敏锐的感觉,因为懒散,因为怠惰,还因为势利,因为傲慢与偏见,因为不择手段。”(219)由此可见,被腐蚀的是哈里的精神生命(即灵魂)。
除此而外,小说还通过哈里的回忆——野蛮残酷的战争、投弹军官威廉逊疼得求死、战后德国黑森林钓鱼、特里贝格的客店主人上吊、巴黎醉态、舞厅妓女、共和国自卫队员及警察嫖宿、从河岔口来的老坏蛋被傻小子毙亡等等社会现象,在小说潜文本中观照了被腐蚀的西方“文明”社会的病态——道德信仰沦丧、精神生活空虚而鄙俗、生命本能(包括精神生命)衰竭。
哈里携情人海伦远离堕落的西方“文明”社会来非洲狩猎旅行,正如小说文本中哈里所想,“非洲是在他一生最佳时期中感到最幸福的地方,所以上这儿来,为的是要重新开始。”“这样他或许就能把心灵中的脂肪去掉”,(219)旅行中膝盖被刺而生坏疽,他用末日审视的目光回顾自己的过去(灵魂的病态)和西方“文明”社会(病态),在生命最后一刻梦飞“乞力马扎罗山的方形山巅”,实现精神生命(灵魂)对肉体生命死亡的超越。可以看出,哈里的精神生命(灵魂)是衰弱→复苏→强健→飞扬的过程。通过这个过程,海明威似乎给病态的“文明”社会开了一剂良药——回归自然给心灵去脂,反思病态的“文明”走向,使文明的人类社会飞向纯洁的,高耸的,永恒的,不朽的“乞力马扎罗山的方形山巅”。
据全文分析可知,《乞力马扎罗的雪》是一篇充满深层次象征的像谜一样的短篇杰作,它寓意深刻,主题含蓄。“雪”象征生命;“乞力马扎罗的雪”象征精神生命,象征人类精神生命永恒和不朽;雪山豹骸象征了肉体生命的极限超越,见证了精神生命的不朽和永恒。文本揭示了西方“文明”社会道德信仰沦丧、精神生活空虚而鄙俗、生命本能(包括精神生命)衰竭的主题,并通过哈里的精神生命(灵魂)从衰弱→复苏→强健→飞扬的过程,海明威似乎给病态的社会指明了健全发展的方向。
注:本文系江苏省教育厅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海明威短篇小说研究”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2013SJB750034。
参考文献:
[1] 董衡巽:《海明威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年版。
[2] 海明威,汤永宽译:《乞力马扎罗的雪》,上海译文出版社,2003年版。
[3] 海明威,程中瑞译:《丧钟为谁而鸣》,上海译文出版社,2011年版。
[4] 杰弗里·迈耶斯,萧耀先等译:《海明威传》,中国卓越出版公司,1990年版。
[5] 吴然:《“硬汉”海明威作品与人生的演绎》,昆仑出版社,2005年版。
(孙玉林,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盐城机电分院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