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十七大报告提出:“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 国家审时度势发布了《关于促进创业带动就业工作的指导意见》等系列相关促进大学生创业政策,本文就当前我国大学毕业生“创业难及难创业”的现状分析,以期为推动大学生创业平台建设提出理论支持。
关键词: 大学生;创业;现状;长效机制
【中图分类号】 G47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好风频借力,送我上青云,自主创业闯出一片新天地,曾是多少人心中的梦想,然而,真要自主创业谈何容易,更何况是刚走出校园的大学生。本文就当前我国大学毕业生“创业难及难创业”的现状分析,拟提出构筑大学生创业平台建设的长效机制与建议。
1大学生创业意义深远
大学生是社会的未来和希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和未来的建设者,是我国未来发展的中坚力量。据有关部门统计,2012年全国高校毕业生超过680万,近两年沉积的未就业的高校毕业生约有500万人。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持续快速发展及我国社会及经济处于转型时期等原因,造成了劳动力市场的供求关系失衡。在各种社会因素的和经济因素的影响下,大学生在近几年面对的就业形势将异常严峻。大学生进入社会的方式由“被动式”转变为“主动式”,越来越多的毕业生在走入社会的时候选择了自主创业之路,大学生创业日益引起社会的重视。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在这样一个背景下,深刻理解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内涵与意义,就显得尤为重要。为此,国家审时度势发布了《关于促进创业带动就业工作的指导意见》等系列相关促进大学生创业政策,努力营造宽松的创业环境。同时自主创业作为一种积极的就业形式,不但可以为自己创造收入,还能为社会创造就业岗位,是一种积极的人生选择,是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有效手段之一。据了解,宁波的大学生创业比例从2006年的0.8%提高到1.9%创业大学生累计3000多人,带动就业1万多人。
此外,创业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大学生创业需要相关的理论知识作基础,更需要较高的综合素质。从高校发展角度来看,在系统化的创业教育体系之下,通过创业思想的教育、创业氛围的营造、创业技能的培养,从而使教育资源实现了“校内——校外”的有效整合,教育方法实现了“课堂宣教——社会实践”的不断融合,这也推动了高等教育的良性发展。从大学生个体角度,创业也是推动自身发展的手段,完整的创业过程,对学生人格、品质、能力的完善有很好的帮助,学生在自主创业的过程中,可以实现专业知识和社会建设的最好结合,极大地实现了个体价值,培养自主意识和独立生存能力。
2影响大学生创业原因分析
2.1创业项目制约创业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一直在学校读书的大学生,突然来当老板办企业,往往会有无从下手的感觉,对于大学生创业来说,首要的一点就是要有合适的创业项目。大学生普遍缺少社会阅历和经验,对市场的分析、判断、处理等方面的能力还很欠缺,同时自身的专业水平也有待进一步提高,独立研制专利产品的能力不足,导致大学生在准备创业时却找不到合适的项目,空有一腔创业激情却不知该从何处入手。
2.2资金不足阻碍创业 资金的缺乏也是制约在校大学生进行创业的一个重要原因。大学生没有经济基础和经济来源,尤其是来自农村家庭的大学生,创业资金的筹集更为困难。虽然党和国家在扶持大学生创业方面已经提供了一些优惠政策,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还存在申请程序复杂、申请周期较长、担保困难等问题,导致自主创业的大学生对于小额担保贷款申请的积极性不高。据《宁波市高校毕业生就业与培养质量2010年度报告》,2009届宁波市自主创业毕业生认为影响自主创业的缺少资金的占26.1%。目前宁波市大学生自主创业的资金来源为政府科研、创业基金或优惠贷款仅占到0.9%。
2.3.经验缺乏影响创业 社会经验的不足是目前大学生创业最大的瓶颈,虽然现在的大学生掌握了一定的理论基础,有一定的知识面,然而刚走出校园,不能很好的了解市场规律和法则,同时又欠缺实际的经营管理能力和各种理财能力,在真正处理事务的时候就显得手忙脚乱,一些高校把创业教育局限于就业指导课程中的内容,多数高校创业教育主讲师资主要来自行政部门和教学部门。这些师资大多缺乏创业经历和实践能力,甚至没有在企业的工作经历,实践经验相对欠缺。大学生缺乏足够的创业经验学习途径,创业经验不足,往往导致在创业的过程中不能及时有效地应对和处理各种突发事件和问题,最终创业失败。
2.4传统思想桎梏创业 受我国计划经济体制下传统就业观念依然影响,很多家庭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大学毕业后,找到一份稳定的职业,然后按部就班的一步步发展进步,而不是从思想、行动和资金等方面积极鼓励和支持孩子去自主创业,这导致很多大学生创业的信心和决心不足,在是否准备创业问题上拿不定主意,思想上左右摇摆,最终真正进行创业的大学生数量很低。据前程无忧网调查,我国高校毕业生创业率不到1%,其中创业成功不到10%,大大低于欧美等国 。
3构筑大学生创业的长效机制
3.1帮助甄选创业项目 从全国、各省到各高校,每年都有多种不同层次和类别的创业计划大赛,在这些大赛中不断有一些优秀的创业计划作品产生,但受多种因素影响,大多数作品都只是停留在书面上,没有真正转化为实际创业成果。政府和高校在充分利用好各类创业计划大赛成果,组织人员对有关项目开展市场调研和可行性分析,筛选有较好市场前景的项目,对创业项目进行评估,对项目的设计、运作、市场分等方面进行有效的指导,帮助大学生积极将大赛成果转化为创业实际。此外,政府和高校可就大学生创业项目开发工作积极与有关科研院所开展合作,紧密结合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要求,开发一些适合作为大学生创业项目的产品资源,帮助大学生解决创业项目选择难题。
3.2保障有效政策支持 优良的创业环境不是几个文件能即时营造的,目前大学生创业所必需的配套措施、规章制度还没有健全或者落实,这就要求国家制定长期战略和政策。各级党委和政府需改善创业环境,通过制定一系列的政策、法规来优化创业环境,指导和支持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府部门加强服务意识,要简化手续,提供方便快捷的优质服务,降低或取消创业企业门槛,给予创业者提供场地的方便,探索总结有利用大学生创业企业长远、持续发展的政策。具体可以包括:各地可因地制宜建立不同类型的创业孵化器,将创业者凝聚起来,为创业人员提供经常性的信息、技术、市场等方面的服务,在政府的指导下形成各类松散的和紧密的联合关系,实现信息共享,使创业企业的成本最小化,积极有效引导大学生自主创业。如宁波鄞州区团委开设的青年(大学生)创业园新大楼,专门开设2000平方米的创业场地作为“创业见习”和“拎包创业”场地。在给创业见习青年提供免费创业场地的同时还为其配备电脑、办公桌椅等创业办公用品,让创业青年只要“拎包”就能创业。
3.3提高创业综合素质 合理设置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创业是一种实践性很强的活动,高校应以创新课堂教学方式作为创业教育的基础,加强创业教育和实践的师资力量,这就要求创业教育指导教师既具备一定的理论知识,又要拥有丰富的创业实践经验。高校可以从校外各领域聘请企业家、职业经理人担任“创业导师”。此外,在创业教育中,学校可以根据自身优势、设置专业等具体情况,申报和设立各类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如营销师、购销员等,以学生创业需要为切入点,结合专业课教学,通过渗透、结合、强化的方式,加强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
3.4营造良好创业环境 大学生创业是一项开拓性的事业,需要来自各个方面的支持,尤其是来自家庭、社会等方面的帮助。因此我们要打破那些认为“学而优则仕”去大公司、政府机关才是找了一份好工作的观念,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尤其是大学生的父母应当敢于放手让他们去实践、去探索,在创业过程中,父母要关心他们的创业,保护他们的积极性。社会还必须提供一定的社会舆论导向,通过一些典型案例向社会广泛宣传,给予大学生舆论上的支持。
“创业之初当保姆,发展之中当导师,成功之后当保安”,政府、社会和学校的指导、支持和保护应贯穿大学生自主创业的前、中、后三个时期,只有到在良好的环境及政策扶持下,高校毕业生创业才能披上有力的翅膀,达到理想的彼岸。
参考文献:
[1]刘洋.高等学校实施创业教育的研究与探索[J].现代教育科学,2004,(2)
[2]张丽宾.为青年就业创造制度环境[J].中国劳动,2008,(10)
[3]陈亚东.大学生创业制度研究[J].中国就业 ,2008,(10)
[4]沈朝晖.大学生创业吹响集结号[N].宁波日报,2011.04.21 (A4)
关键词: 大学生;创业;现状;长效机制
【中图分类号】 G47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好风频借力,送我上青云,自主创业闯出一片新天地,曾是多少人心中的梦想,然而,真要自主创业谈何容易,更何况是刚走出校园的大学生。本文就当前我国大学毕业生“创业难及难创业”的现状分析,拟提出构筑大学生创业平台建设的长效机制与建议。
1大学生创业意义深远
大学生是社会的未来和希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和未来的建设者,是我国未来发展的中坚力量。据有关部门统计,2012年全国高校毕业生超过680万,近两年沉积的未就业的高校毕业生约有500万人。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持续快速发展及我国社会及经济处于转型时期等原因,造成了劳动力市场的供求关系失衡。在各种社会因素的和经济因素的影响下,大学生在近几年面对的就业形势将异常严峻。大学生进入社会的方式由“被动式”转变为“主动式”,越来越多的毕业生在走入社会的时候选择了自主创业之路,大学生创业日益引起社会的重视。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在这样一个背景下,深刻理解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内涵与意义,就显得尤为重要。为此,国家审时度势发布了《关于促进创业带动就业工作的指导意见》等系列相关促进大学生创业政策,努力营造宽松的创业环境。同时自主创业作为一种积极的就业形式,不但可以为自己创造收入,还能为社会创造就业岗位,是一种积极的人生选择,是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有效手段之一。据了解,宁波的大学生创业比例从2006年的0.8%提高到1.9%创业大学生累计3000多人,带动就业1万多人。
此外,创业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大学生创业需要相关的理论知识作基础,更需要较高的综合素质。从高校发展角度来看,在系统化的创业教育体系之下,通过创业思想的教育、创业氛围的营造、创业技能的培养,从而使教育资源实现了“校内——校外”的有效整合,教育方法实现了“课堂宣教——社会实践”的不断融合,这也推动了高等教育的良性发展。从大学生个体角度,创业也是推动自身发展的手段,完整的创业过程,对学生人格、品质、能力的完善有很好的帮助,学生在自主创业的过程中,可以实现专业知识和社会建设的最好结合,极大地实现了个体价值,培养自主意识和独立生存能力。
2影响大学生创业原因分析
2.1创业项目制约创业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一直在学校读书的大学生,突然来当老板办企业,往往会有无从下手的感觉,对于大学生创业来说,首要的一点就是要有合适的创业项目。大学生普遍缺少社会阅历和经验,对市场的分析、判断、处理等方面的能力还很欠缺,同时自身的专业水平也有待进一步提高,独立研制专利产品的能力不足,导致大学生在准备创业时却找不到合适的项目,空有一腔创业激情却不知该从何处入手。
2.2资金不足阻碍创业 资金的缺乏也是制约在校大学生进行创业的一个重要原因。大学生没有经济基础和经济来源,尤其是来自农村家庭的大学生,创业资金的筹集更为困难。虽然党和国家在扶持大学生创业方面已经提供了一些优惠政策,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还存在申请程序复杂、申请周期较长、担保困难等问题,导致自主创业的大学生对于小额担保贷款申请的积极性不高。据《宁波市高校毕业生就业与培养质量2010年度报告》,2009届宁波市自主创业毕业生认为影响自主创业的缺少资金的占26.1%。目前宁波市大学生自主创业的资金来源为政府科研、创业基金或优惠贷款仅占到0.9%。
2.3.经验缺乏影响创业 社会经验的不足是目前大学生创业最大的瓶颈,虽然现在的大学生掌握了一定的理论基础,有一定的知识面,然而刚走出校园,不能很好的了解市场规律和法则,同时又欠缺实际的经营管理能力和各种理财能力,在真正处理事务的时候就显得手忙脚乱,一些高校把创业教育局限于就业指导课程中的内容,多数高校创业教育主讲师资主要来自行政部门和教学部门。这些师资大多缺乏创业经历和实践能力,甚至没有在企业的工作经历,实践经验相对欠缺。大学生缺乏足够的创业经验学习途径,创业经验不足,往往导致在创业的过程中不能及时有效地应对和处理各种突发事件和问题,最终创业失败。
2.4传统思想桎梏创业 受我国计划经济体制下传统就业观念依然影响,很多家庭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大学毕业后,找到一份稳定的职业,然后按部就班的一步步发展进步,而不是从思想、行动和资金等方面积极鼓励和支持孩子去自主创业,这导致很多大学生创业的信心和决心不足,在是否准备创业问题上拿不定主意,思想上左右摇摆,最终真正进行创业的大学生数量很低。据前程无忧网调查,我国高校毕业生创业率不到1%,其中创业成功不到10%,大大低于欧美等国 。
3构筑大学生创业的长效机制
3.1帮助甄选创业项目 从全国、各省到各高校,每年都有多种不同层次和类别的创业计划大赛,在这些大赛中不断有一些优秀的创业计划作品产生,但受多种因素影响,大多数作品都只是停留在书面上,没有真正转化为实际创业成果。政府和高校在充分利用好各类创业计划大赛成果,组织人员对有关项目开展市场调研和可行性分析,筛选有较好市场前景的项目,对创业项目进行评估,对项目的设计、运作、市场分等方面进行有效的指导,帮助大学生积极将大赛成果转化为创业实际。此外,政府和高校可就大学生创业项目开发工作积极与有关科研院所开展合作,紧密结合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要求,开发一些适合作为大学生创业项目的产品资源,帮助大学生解决创业项目选择难题。
3.2保障有效政策支持 优良的创业环境不是几个文件能即时营造的,目前大学生创业所必需的配套措施、规章制度还没有健全或者落实,这就要求国家制定长期战略和政策。各级党委和政府需改善创业环境,通过制定一系列的政策、法规来优化创业环境,指导和支持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府部门加强服务意识,要简化手续,提供方便快捷的优质服务,降低或取消创业企业门槛,给予创业者提供场地的方便,探索总结有利用大学生创业企业长远、持续发展的政策。具体可以包括:各地可因地制宜建立不同类型的创业孵化器,将创业者凝聚起来,为创业人员提供经常性的信息、技术、市场等方面的服务,在政府的指导下形成各类松散的和紧密的联合关系,实现信息共享,使创业企业的成本最小化,积极有效引导大学生自主创业。如宁波鄞州区团委开设的青年(大学生)创业园新大楼,专门开设2000平方米的创业场地作为“创业见习”和“拎包创业”场地。在给创业见习青年提供免费创业场地的同时还为其配备电脑、办公桌椅等创业办公用品,让创业青年只要“拎包”就能创业。
3.3提高创业综合素质 合理设置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创业是一种实践性很强的活动,高校应以创新课堂教学方式作为创业教育的基础,加强创业教育和实践的师资力量,这就要求创业教育指导教师既具备一定的理论知识,又要拥有丰富的创业实践经验。高校可以从校外各领域聘请企业家、职业经理人担任“创业导师”。此外,在创业教育中,学校可以根据自身优势、设置专业等具体情况,申报和设立各类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如营销师、购销员等,以学生创业需要为切入点,结合专业课教学,通过渗透、结合、强化的方式,加强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
3.4营造良好创业环境 大学生创业是一项开拓性的事业,需要来自各个方面的支持,尤其是来自家庭、社会等方面的帮助。因此我们要打破那些认为“学而优则仕”去大公司、政府机关才是找了一份好工作的观念,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尤其是大学生的父母应当敢于放手让他们去实践、去探索,在创业过程中,父母要关心他们的创业,保护他们的积极性。社会还必须提供一定的社会舆论导向,通过一些典型案例向社会广泛宣传,给予大学生舆论上的支持。
“创业之初当保姆,发展之中当导师,成功之后当保安”,政府、社会和学校的指导、支持和保护应贯穿大学生自主创业的前、中、后三个时期,只有到在良好的环境及政策扶持下,高校毕业生创业才能披上有力的翅膀,达到理想的彼岸。
参考文献:
[1]刘洋.高等学校实施创业教育的研究与探索[J].现代教育科学,2004,(2)
[2]张丽宾.为青年就业创造制度环境[J].中国劳动,2008,(10)
[3]陈亚东.大学生创业制度研究[J].中国就业 ,2008,(10)
[4]沈朝晖.大学生创业吹响集结号[N].宁波日报,2011.04.21 (A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