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美与自由,一直是艺术所要表现的重要内容之一。这两个词汇本身是不容易定义的,对美和自由的解释往往因每个人的个人看法而不尽相同。受到不同社会、经济形态和不同传统文化氛围的影响,中西方对于美和自由的看法也是有所不同的。这种不同是文化精神内涵的不同,具体在艺术之上表现为中国的艺术多收敛、含蓄,有一种朴实、平和的美感,带给人沉浸其中的乐趣;而西方的艺术多为表现性的、激烈的,含有一种否定性,以及悲剧意识,带给人崇高的美感。
关键词:美、自由、艺术
一、西方的美与自由在艺术中的呈现
西方社会自从进入工业革命,社会产生了巨大的改变,人们通过机器大生产,逐渐解决了生存问题,因此对美与自由的探讨和对艺术的欣赏逐渐兴盛开来。这极大的影响了那时候的艺术与哲学,美学也从哲学中建立出來。随着工业文明的不断发展,也产生了一系列的问题(例如环境污染),目光敏锐的艺术家们察觉到了这些问题,于是他们通过创作一幅又一幅画作来表现他们对社会的不满,而且对自由的追逐和讨论也越来越迫切。由此,在艺术领域上得到了很大的进步。画家马奈便创作了许多带有这种意味的作品。在他笔下的酒吧间女服务员(《女神娱乐场的酒吧间》),脸上充满了对生活的无奈情绪,这种画面带给了人一种静穆的哀伤,在他的另一幅作品《草地上的午餐》中,画家则通过对草地上两裸女和两个西装绅士在草地上嬉闹的场景描绘,表现出他对当时古典绘画常见的教化和情感主题的讥讽与挑战。与他类似的还有随后诞生的印象派。画家们通过对工业大生产所带来的新事物以及新的污染的描绘,表现了他们对社会现状的不满。他们这种敏锐的、带有批判色彩的目光,正是否定意识的体现,在他们笔下的人们或场景,都表现出了一种哀伤的色彩,或是给人一种哀伤的感觉。
世界大战过后,世界终于迎来了相对和平的年代。在20世纪,社会继续迈入急速发展的阶段,对美和自由的探讨比以往更加强烈。美不再是古典的和优雅的,而是出现了新的审美标准,由此形成了非常丰富的艺术流派——印象主义、抽象主义、野兽主义、超现实主义、立体主义、极简主义等等。甚至对艺术的反叛,也成了艺术的一部分,由此也诞生了大量的艺术家。这种态度,是每个艺术家对自己所认为的自由的追求的一种体现,杜尚通过他的作品《泉》来表现对当下艺术界的嘲讽和否定;博伊斯用装置和行为、影像等新的媒介材料来表现对时局的不满和批判;艺术家像是社会的一面镜子,通过自己手中的笔来描绘出社会的缺憾和不足。艺术家将否定和批判的内涵,寄托于当下的创作之中,既是对美的创新和延申,也是对自由的个性化的追求与寻觅。
二、中国的美与自由在艺术中的呈现
要了解中国艺术中美与自由的体现,需要先了解中国自古以来就延续着的精神内涵。中国是一个五千年的闻名古国,其漫长而悠久的历史使我们对于传统文化的继承格外地看重。对于传统文化地精神内涵,虽然在当代已是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现状,但仍有相当一批艺术家继承了古人的品质,以中正平和的态度去进行艺术创作。这似乎是中国人特有的审美品质。例如现当代的国画创作,仍有许多人在刻苦钻研古人留下来的精华,并在此之上做出新的、具有当代价值的优秀作品。徐冰的作品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他的装置作品《天书》将传统书法的笔法进行有意的组合,使构成的文字完全不是正常的文字,不能识别,以此来阻隔人们对其作品的解读,从而通过这个过程使人们产生了新的解读。这种方法以及呈现效果就体现出了超脱的审美特征。而他的另一间作品《背后的故事》则使用现代工业废弃品为原材料,进行二次创作,从而最终通过光影呈现出了古代山水画的样貌,这种突发奇想,既是将传统文化与当代社会的完美结合,也体现了中国人对艺术特有的审美方式。虽然在艺术的表现形式上走的很极致,但其思想内核却刻印出深深的中国传统文化的痕迹。在观看他这样的作品时,作为中国人的我们,必然比其他人更容易去欣赏,并且沉浸于他的作品之中。
“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这其中包含了孔子对于“艺”的观点。追求“乐”的体验,提倡“游”的态度,一直是中国古代文人雅士的审美态度。在中国古代,改朝换代时有发生,但中国的传统艺术文化却继承了下来,并且一直延续至今。在多种艺术形式共同进步的现代,从传统文化中发掘新的元素,是中国艺术家对自己身份的合理认同以及对创作自由的主观认识上的体现。这种感受可以从艺术家蔡国强的作品中表现出来。蔡国强通过对中国传统文化之火药、烟花的研究,在此基础上加入新的材料,形成了一种新的呈现方式和表达方法。对于这种呈现的内涵所在,只有中国人才更容易理解得到——这是一种对自由感的最大视觉效果的一种呈现和表达,带给了我们超然物外的感受。
以上简要分析了中西方对于美与自由的不同,以及中西方在艺术创作和艺术观赏上的不同。中西方的艺术的相对独特性和差异性,有彼此对于美与自由的不同认识所导致。艺术史同世界史一样都是不断发展的历史,不同大陆的人们在时间的长河中逐渐认识了彼此并逐渐交织在一起,艺术也是一样的。可能在未来,尤其在当代艺术的领域,中西方艺术文化身份的隔阂也将逐渐模糊。但艺术也会一步步地去探寻更为本质的东西,并且将对我们所期望的美与自由的感受表现得越来越真实和确切。
作者简介
刘保良(1996—),男,汉族,山东济宁人,湖北美术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当代艺术。
关键词:美、自由、艺术
一、西方的美与自由在艺术中的呈现
西方社会自从进入工业革命,社会产生了巨大的改变,人们通过机器大生产,逐渐解决了生存问题,因此对美与自由的探讨和对艺术的欣赏逐渐兴盛开来。这极大的影响了那时候的艺术与哲学,美学也从哲学中建立出來。随着工业文明的不断发展,也产生了一系列的问题(例如环境污染),目光敏锐的艺术家们察觉到了这些问题,于是他们通过创作一幅又一幅画作来表现他们对社会的不满,而且对自由的追逐和讨论也越来越迫切。由此,在艺术领域上得到了很大的进步。画家马奈便创作了许多带有这种意味的作品。在他笔下的酒吧间女服务员(《女神娱乐场的酒吧间》),脸上充满了对生活的无奈情绪,这种画面带给了人一种静穆的哀伤,在他的另一幅作品《草地上的午餐》中,画家则通过对草地上两裸女和两个西装绅士在草地上嬉闹的场景描绘,表现出他对当时古典绘画常见的教化和情感主题的讥讽与挑战。与他类似的还有随后诞生的印象派。画家们通过对工业大生产所带来的新事物以及新的污染的描绘,表现了他们对社会现状的不满。他们这种敏锐的、带有批判色彩的目光,正是否定意识的体现,在他们笔下的人们或场景,都表现出了一种哀伤的色彩,或是给人一种哀伤的感觉。
世界大战过后,世界终于迎来了相对和平的年代。在20世纪,社会继续迈入急速发展的阶段,对美和自由的探讨比以往更加强烈。美不再是古典的和优雅的,而是出现了新的审美标准,由此形成了非常丰富的艺术流派——印象主义、抽象主义、野兽主义、超现实主义、立体主义、极简主义等等。甚至对艺术的反叛,也成了艺术的一部分,由此也诞生了大量的艺术家。这种态度,是每个艺术家对自己所认为的自由的追求的一种体现,杜尚通过他的作品《泉》来表现对当下艺术界的嘲讽和否定;博伊斯用装置和行为、影像等新的媒介材料来表现对时局的不满和批判;艺术家像是社会的一面镜子,通过自己手中的笔来描绘出社会的缺憾和不足。艺术家将否定和批判的内涵,寄托于当下的创作之中,既是对美的创新和延申,也是对自由的个性化的追求与寻觅。
二、中国的美与自由在艺术中的呈现
要了解中国艺术中美与自由的体现,需要先了解中国自古以来就延续着的精神内涵。中国是一个五千年的闻名古国,其漫长而悠久的历史使我们对于传统文化的继承格外地看重。对于传统文化地精神内涵,虽然在当代已是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现状,但仍有相当一批艺术家继承了古人的品质,以中正平和的态度去进行艺术创作。这似乎是中国人特有的审美品质。例如现当代的国画创作,仍有许多人在刻苦钻研古人留下来的精华,并在此之上做出新的、具有当代价值的优秀作品。徐冰的作品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他的装置作品《天书》将传统书法的笔法进行有意的组合,使构成的文字完全不是正常的文字,不能识别,以此来阻隔人们对其作品的解读,从而通过这个过程使人们产生了新的解读。这种方法以及呈现效果就体现出了超脱的审美特征。而他的另一间作品《背后的故事》则使用现代工业废弃品为原材料,进行二次创作,从而最终通过光影呈现出了古代山水画的样貌,这种突发奇想,既是将传统文化与当代社会的完美结合,也体现了中国人对艺术特有的审美方式。虽然在艺术的表现形式上走的很极致,但其思想内核却刻印出深深的中国传统文化的痕迹。在观看他这样的作品时,作为中国人的我们,必然比其他人更容易去欣赏,并且沉浸于他的作品之中。
“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这其中包含了孔子对于“艺”的观点。追求“乐”的体验,提倡“游”的态度,一直是中国古代文人雅士的审美态度。在中国古代,改朝换代时有发生,但中国的传统艺术文化却继承了下来,并且一直延续至今。在多种艺术形式共同进步的现代,从传统文化中发掘新的元素,是中国艺术家对自己身份的合理认同以及对创作自由的主观认识上的体现。这种感受可以从艺术家蔡国强的作品中表现出来。蔡国强通过对中国传统文化之火药、烟花的研究,在此基础上加入新的材料,形成了一种新的呈现方式和表达方法。对于这种呈现的内涵所在,只有中国人才更容易理解得到——这是一种对自由感的最大视觉效果的一种呈现和表达,带给了我们超然物外的感受。
以上简要分析了中西方对于美与自由的不同,以及中西方在艺术创作和艺术观赏上的不同。中西方的艺术的相对独特性和差异性,有彼此对于美与自由的不同认识所导致。艺术史同世界史一样都是不断发展的历史,不同大陆的人们在时间的长河中逐渐认识了彼此并逐渐交织在一起,艺术也是一样的。可能在未来,尤其在当代艺术的领域,中西方艺术文化身份的隔阂也将逐渐模糊。但艺术也会一步步地去探寻更为本质的东西,并且将对我们所期望的美与自由的感受表现得越来越真实和确切。
作者简介
刘保良(1996—),男,汉族,山东济宁人,湖北美术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当代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