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登高望远,很容易壮怀激烈;
乘舟泛海,也不难心潮逐浪,
但你能从一只酒杯里听见涛声,
从一滴水里看出波光吗?
这是一本自传,你也可以把它看成一本充满坎坷的企业奋斗史,或者一本闪烁着智慧光芒的管理教科书,甚至是一个“知天命”者对人生的感悟——青岛啤酒董事长金志国的新书:《一杯沧海——我与青岛啤酒》。
一杯沧海,深味世事,存下的是胸襟、视野与力量。
管理的宽度
2001年,金志国临危受命成为青岛啤酒的掌舵人,他要面对的是:如何让青岛啤酒这个具有百年历史但在年轻人眼里已经陈旧的品牌,重新成为现代人青睐的时尚品牌?如何让青岛啤酒这个典型的国有企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彻底脱胎换骨?
和所有的百年企业一样,金志国上任时,青啤笼罩在一种行业老大的悠然自得之中,“活力”好像已离公司而去。金志国决心改革。2002年,青啤发起了“争创全国质量管理奖”的活动,其真实意图是:对青啤进行全面的盘点清仓,去除“贵族病”,打造一支破旧立新、不断推动组织变革的队伍。这是青啤历史上最彻底、最全面、最系统的管理大盘点,它成功地帮助金志国对青啤的革新打下基础。
1996年到2001年间,青啤已经并购了47家啤酒企业,扩张步伐最快的时候,曾创下一周内收购两家企业的记录。金志国上任后,下决心踩下扩张的刹车,因为他看到的不仅是一个雄踞大江南北的“大企业”,更是一个笼罩在粗放经营风险中失控的“危房”。2002年,一向激进的青岛啤酒开始变得风平浪静,全年只收购了两家企业。与此同时,青岛啤酒的战略口号,也从“做大做强”改成 “做强做大”。金志国解释:2001年以前,“大”是生产规模,“强”是规模优势;2001年后,“大”是市场,“强”是品牌、网络、人才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两个词的颠倒与重释,对青啤未来的发展之路影响深远。
曾经的扩张,使青啤到2001年已有上百个品牌,似乎只要冠以“青啤”就能带来市场。但金志国发现,真实的情况却是:牌子一多,远看像品牌,近看像蜂窝;质量不一、价格混乱;形象不一、广告混乱;企业成本上升。金志国自问:注册了就是品牌吗?打了广告就是名牌吗?品牌是名牌吗?2002年开始,青啤走上了品牌整合之路,到2007年终于将100多个牌子整合在五大品牌之下。
收拢涣散的人心,收紧过快的扩张,收缩零乱的品牌线,也收复了青啤的江山——金志国带领青啤夺回了全国老大的位置。
人生的宽度
“每个人都是一只杯子,但杯子的大小不一样。有的杯子装得下一片汪洋,有的杯子装不下一点忧伤。每个人都是一只杯子,但里面盛的东西不一样。有的杯子盛的是激情梦想,有的杯子盛的是小肚鸡肠。端起你的杯子,从一粒麦芽中嚼出,生活的坚强;从一滴青啤中品出,人生的方向。端起你的杯子,在杯中体验思想的原浆;端起你的杯子,一杯沧海一片希望,一杯青啤一生吉祥。”
诗言志,这是金志国在“天命”之年的感悟。那是2007年的7月,那天,他和公司高管一起吃饭。饭桌上,端着杯子,想起走过100年的青岛啤酒,金志国感慨:“一杯就是一辈子,就是100年啊!人这一辈子不容易,职业生命更短暂。在这有限的时间里我们专注地做一件事,青啤100年来就做了一件事——把啤酒做得那么精致。做人,也应该有这种气质。”
金志国说:我是一个爱做梦的人。小时候做梦吃到大白馒头;长大后又常常做梦有个好知己、好爱人、好事业。正因为有这样一些“得寸进尺”的梦,我才得以激励自己努力奋斗、梦不成真不罢休。
青岛啤酒总部是一栋临海的建筑,金志国很喜欢站在18层的窗边看海、浮想:登高望远,很容易壮怀激烈;乘舟泛海,也不难心潮逐浪,但你能从一只酒杯里听见涛声,从一滴水里看出波光吗?管理
责任编辑:王 缨
乘舟泛海,也不难心潮逐浪,
但你能从一只酒杯里听见涛声,
从一滴水里看出波光吗?
这是一本自传,你也可以把它看成一本充满坎坷的企业奋斗史,或者一本闪烁着智慧光芒的管理教科书,甚至是一个“知天命”者对人生的感悟——青岛啤酒董事长金志国的新书:《一杯沧海——我与青岛啤酒》。
一杯沧海,深味世事,存下的是胸襟、视野与力量。
管理的宽度
2001年,金志国临危受命成为青岛啤酒的掌舵人,他要面对的是:如何让青岛啤酒这个具有百年历史但在年轻人眼里已经陈旧的品牌,重新成为现代人青睐的时尚品牌?如何让青岛啤酒这个典型的国有企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彻底脱胎换骨?
和所有的百年企业一样,金志国上任时,青啤笼罩在一种行业老大的悠然自得之中,“活力”好像已离公司而去。金志国决心改革。2002年,青啤发起了“争创全国质量管理奖”的活动,其真实意图是:对青啤进行全面的盘点清仓,去除“贵族病”,打造一支破旧立新、不断推动组织变革的队伍。这是青啤历史上最彻底、最全面、最系统的管理大盘点,它成功地帮助金志国对青啤的革新打下基础。
1996年到2001年间,青啤已经并购了47家啤酒企业,扩张步伐最快的时候,曾创下一周内收购两家企业的记录。金志国上任后,下决心踩下扩张的刹车,因为他看到的不仅是一个雄踞大江南北的“大企业”,更是一个笼罩在粗放经营风险中失控的“危房”。2002年,一向激进的青岛啤酒开始变得风平浪静,全年只收购了两家企业。与此同时,青岛啤酒的战略口号,也从“做大做强”改成 “做强做大”。金志国解释:2001年以前,“大”是生产规模,“强”是规模优势;2001年后,“大”是市场,“强”是品牌、网络、人才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两个词的颠倒与重释,对青啤未来的发展之路影响深远。
曾经的扩张,使青啤到2001年已有上百个品牌,似乎只要冠以“青啤”就能带来市场。但金志国发现,真实的情况却是:牌子一多,远看像品牌,近看像蜂窝;质量不一、价格混乱;形象不一、广告混乱;企业成本上升。金志国自问:注册了就是品牌吗?打了广告就是名牌吗?品牌是名牌吗?2002年开始,青啤走上了品牌整合之路,到2007年终于将100多个牌子整合在五大品牌之下。
收拢涣散的人心,收紧过快的扩张,收缩零乱的品牌线,也收复了青啤的江山——金志国带领青啤夺回了全国老大的位置。
人生的宽度
“每个人都是一只杯子,但杯子的大小不一样。有的杯子装得下一片汪洋,有的杯子装不下一点忧伤。每个人都是一只杯子,但里面盛的东西不一样。有的杯子盛的是激情梦想,有的杯子盛的是小肚鸡肠。端起你的杯子,从一粒麦芽中嚼出,生活的坚强;从一滴青啤中品出,人生的方向。端起你的杯子,在杯中体验思想的原浆;端起你的杯子,一杯沧海一片希望,一杯青啤一生吉祥。”
诗言志,这是金志国在“天命”之年的感悟。那是2007年的7月,那天,他和公司高管一起吃饭。饭桌上,端着杯子,想起走过100年的青岛啤酒,金志国感慨:“一杯就是一辈子,就是100年啊!人这一辈子不容易,职业生命更短暂。在这有限的时间里我们专注地做一件事,青啤100年来就做了一件事——把啤酒做得那么精致。做人,也应该有这种气质。”
金志国说:我是一个爱做梦的人。小时候做梦吃到大白馒头;长大后又常常做梦有个好知己、好爱人、好事业。正因为有这样一些“得寸进尺”的梦,我才得以激励自己努力奋斗、梦不成真不罢休。
青岛啤酒总部是一栋临海的建筑,金志国很喜欢站在18层的窗边看海、浮想:登高望远,很容易壮怀激烈;乘舟泛海,也不难心潮逐浪,但你能从一只酒杯里听见涛声,从一滴水里看出波光吗?管理
责任编辑:王 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