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0年6月,法国一个“海底科学家小组”声称,他们在中美洲加勒比海的海底无意中发现了一块貌似城市遗址的巨大海床,这座“海底古城”中遍布着纵横交错的“街道”和形态各异的“建筑”,而它很可能就是传说中神秘消失的“大西洲”。最早提到“大西洲”的文字记录是公元前400年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的著作《对话录》,根据柏拉图的描述,被称作“大西洲”的亚特兰蒂斯是一个位于大西洋中,充满无数财富、拥有高度文明的古代城市。亚特兰蒂斯人的文明到底有多先进?这里还必须提到柏拉图以外另一个曾详细描述“大西洲”的人——“睡眠先知”凯西。凯西于1877年生于美国肯塔基,当他进入催眠状态时,便能为人治病和预言未来,甚至知道远方发生的事情,可当他回醒时,却什么也记不起来。根据他在催眠状态下的诉说,人们推测亚特兰蒂斯人已经掌握了核技术!如果这一切属实,那么这个有着高度文明的“大西洲”为什么在一万两千年前突然消失了呢?科学家们众说纷纭。
“美籍博士卢平在研究大西洲过程中有了极重要的突破,遂陪同好友到达智利复活节岛进行考察。他们在巨人雕像前发现了神秘的符号,而这些符号、雕像竟和亚特兰蒂斯之间有某种联系!于是他们在此住了下来。新世纪前夜,卢平又跑到雕像前冥想……午夜时分,他正准备回营地,刚走两步,背后瞬间发出强大的白光将他包围。他刚一转头,就感天旋地转,旋即昏倒在地,强光也随即消失……”这是科幻小说《消逝,亚特兰》中描述的情景。根据这本小说的描述,有着更高智慧的外星人想控制亚特兰蒂斯,于是他们干扰、控制了亚特兰蒂斯人的思想,让他们自己制造了大洪水,于是大西洲沉入了海底,那个辉煌一时的灿烂文明就此消失。
这本正在写作中的小说想象奇特、情节丝丝紧扣、引人入胜。外星人、超能量、穿越时空,这些超自然现象都运用到了这部小说中,让人眼界大开。小说的作者刘俊伯是吉林省抚松县第一中学高一学生。这个常把微笑挂在脸上的阳光男孩,一谈起科幻来,就有无穷无尽的话题。
记者:这部小说是什么时候写的?
刘俊伯:前五章是在初中的时候完成的。那时语文老师要求写一篇短篇小说做为作业。但我想写长篇,于是选定了背景和主线后,就开始写了。上高中后又添加了不少新的思想和元素,更改了少部分情节。
记者:为什么想写科幻题材的小说?
刘俊伯:想通过小说告诉世人,超自然规律是不可避免的,现在人类的实用科技水平在我看来还是太低了。
记者:为什么对科幻这么感兴趣?
刘俊伯:我的想象力很丰富,对未知世界又很好奇。在科幻小说里,科幻大师对那些未知的世界都给出了解释,满足了我的好奇心。现在,有很多神秘现象人类使用现有科学知识解释不了,也只能通过科幻来满足。
记者:通过喜欢科幻,你看了哪些资料?
刘俊伯:最开始我对时空隧道和穿越到过去或未来以及长生不老有极大的兴趣,尤其是“外祖母悖论”——如果我回到过去破坏了外祖母的婚姻,那么对现在有什么影响?我真能改变历史吗?假如我改变了历史,那么我还能否存在?于是我开始查找有关相对论、宇宙大爆炸、时光隧道等资料。可以说科幻对我知识的扩充有极大的帮助。最开始接触的都是浅显的知识,带我走进较高深领域的是一本英文读物,介绍时空的,让我对相对论、时空弯曲马上理解了。空间像一张纸(三维在二维状态描述),它是弯的,我可以在三维状态下走空间直线回到过去。不过这需要巨大的能量。爱因斯坦的质能方程证明这种能量的存在可能成为现实,所以只要理解、掌握、利用了高维空间,就有可能造出时间机器。
记者:科幻给你的生活甚至人生观带来了哪些变化?
刘俊伯:感到了不满足,对科学知识,尤其是前沿科学的极度渴望,希望以后能知道尽可能多的地球、宇宙的奥秘,这种吸引力太大了。所以我用怀疑一切的眼光来看世界。大家都知道《桃花源记》是陶渊明的经典文章,但却没有人想过陶渊明所说的奇遇是不是真的。我觉得《桃花源记》中的人来历不明,秦汉至两晋,两户人家竟能繁衍成一个村庄而没变成白痴的概率为多少?其一,说明他们身体构造有问题;其二,说明他们可能不是我们传统意义上的“人”,他们或许是外星遗孤。
记者:这么说你对外星人的存在深信不疑了?
刘俊伯:我深信有外星生命存在,也坚信有过不止一种外星生命曾光临过地球,甚至把自身的科技留给了地球人,只不过地球人不明白其中含义。我想外星生命不可能全是碳基生命,也就是不需要水、氧气、阳光,也会有其他的形式。
记者:你觉得宇宙是什么?
刘俊伯:宇是空间的集合,宙是时间的集合,宇宙即是空间、时间、能量和物质的总集合。时间流逝,空间有限无界,物质随时间不断运动,伴发着能量的一次次释放、吸收,就构成了我们的宇宙。但究竟宇宙有多少?是否存在平行宇宙?宇宙是平直还是弯曲?是无穷大还是有限无界?宇宙是否全封闭?如果全封闭,宇宙外又有什么?我们都不知道。
记者:就是说科幻给了你一个科学看待世界的方法?
刘俊伯:对,从多方位看待世界,从本质看待世界,带着无限敬仰崇拜的心态看待世界。
记者:科幻给你的生活带来了哪些改变?
刘俊伯:现实生活没有太大改变,我还是那个率直、深沉的阳光男孩,但精神生活改变太大了,我对科学的态度更加鲜明,科幻为我探索科学之路指明了方向吧。
记者:身边的人怎么评价你和你的科幻的?
刘俊伯:我妈妈是物理老师,她的思维比较现实,我要花很多时间帮助她去理解相对论的时空观,不过大多以“悲剧”收场。我有几个好朋友也对超自然科学感兴趣,我经常与他们在一起讨论。
记者:你将来的志向是什么?
刘俊伯:考入国防科技大学计算机管理学院,专修网络安全、高级编程。
2010年夏天,刘俊伯拜会了曾做客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主讲《古埃及文明失落之谜》系列节目的东北师范大学李晓东教授,并请教了李教授有关金字塔以及法老的一些问题。其中李教授的一句话让他铭记在心,“只有会看天的民族才是强盛的民族。”一个民族看地,是为了能有个好的收成,从根本上说就是为了生存。而看天,是为了获得知识,为了发展。喜欢上科幻以来,刘俊伯总爱在夜晚观测星空,“星空像是被黑雾包围,全然不可预测”,因此他的心里总是对未知充满着神秘和恐惧。这份神秘和恐惧在催促着他探索答案,也让他的知识在迅速积累。我们期待他离那些答案的距离一天天接近。
“美籍博士卢平在研究大西洲过程中有了极重要的突破,遂陪同好友到达智利复活节岛进行考察。他们在巨人雕像前发现了神秘的符号,而这些符号、雕像竟和亚特兰蒂斯之间有某种联系!于是他们在此住了下来。新世纪前夜,卢平又跑到雕像前冥想……午夜时分,他正准备回营地,刚走两步,背后瞬间发出强大的白光将他包围。他刚一转头,就感天旋地转,旋即昏倒在地,强光也随即消失……”这是科幻小说《消逝,亚特兰》中描述的情景。根据这本小说的描述,有着更高智慧的外星人想控制亚特兰蒂斯,于是他们干扰、控制了亚特兰蒂斯人的思想,让他们自己制造了大洪水,于是大西洲沉入了海底,那个辉煌一时的灿烂文明就此消失。
这本正在写作中的小说想象奇特、情节丝丝紧扣、引人入胜。外星人、超能量、穿越时空,这些超自然现象都运用到了这部小说中,让人眼界大开。小说的作者刘俊伯是吉林省抚松县第一中学高一学生。这个常把微笑挂在脸上的阳光男孩,一谈起科幻来,就有无穷无尽的话题。
记者:这部小说是什么时候写的?
刘俊伯:前五章是在初中的时候完成的。那时语文老师要求写一篇短篇小说做为作业。但我想写长篇,于是选定了背景和主线后,就开始写了。上高中后又添加了不少新的思想和元素,更改了少部分情节。
记者:为什么想写科幻题材的小说?
刘俊伯:想通过小说告诉世人,超自然规律是不可避免的,现在人类的实用科技水平在我看来还是太低了。
记者:为什么对科幻这么感兴趣?
刘俊伯:我的想象力很丰富,对未知世界又很好奇。在科幻小说里,科幻大师对那些未知的世界都给出了解释,满足了我的好奇心。现在,有很多神秘现象人类使用现有科学知识解释不了,也只能通过科幻来满足。
记者:通过喜欢科幻,你看了哪些资料?
刘俊伯:最开始我对时空隧道和穿越到过去或未来以及长生不老有极大的兴趣,尤其是“外祖母悖论”——如果我回到过去破坏了外祖母的婚姻,那么对现在有什么影响?我真能改变历史吗?假如我改变了历史,那么我还能否存在?于是我开始查找有关相对论、宇宙大爆炸、时光隧道等资料。可以说科幻对我知识的扩充有极大的帮助。最开始接触的都是浅显的知识,带我走进较高深领域的是一本英文读物,介绍时空的,让我对相对论、时空弯曲马上理解了。空间像一张纸(三维在二维状态描述),它是弯的,我可以在三维状态下走空间直线回到过去。不过这需要巨大的能量。爱因斯坦的质能方程证明这种能量的存在可能成为现实,所以只要理解、掌握、利用了高维空间,就有可能造出时间机器。
记者:科幻给你的生活甚至人生观带来了哪些变化?
刘俊伯:感到了不满足,对科学知识,尤其是前沿科学的极度渴望,希望以后能知道尽可能多的地球、宇宙的奥秘,这种吸引力太大了。所以我用怀疑一切的眼光来看世界。大家都知道《桃花源记》是陶渊明的经典文章,但却没有人想过陶渊明所说的奇遇是不是真的。我觉得《桃花源记》中的人来历不明,秦汉至两晋,两户人家竟能繁衍成一个村庄而没变成白痴的概率为多少?其一,说明他们身体构造有问题;其二,说明他们可能不是我们传统意义上的“人”,他们或许是外星遗孤。
记者:这么说你对外星人的存在深信不疑了?
刘俊伯:我深信有外星生命存在,也坚信有过不止一种外星生命曾光临过地球,甚至把自身的科技留给了地球人,只不过地球人不明白其中含义。我想外星生命不可能全是碳基生命,也就是不需要水、氧气、阳光,也会有其他的形式。
记者:你觉得宇宙是什么?
刘俊伯:宇是空间的集合,宙是时间的集合,宇宙即是空间、时间、能量和物质的总集合。时间流逝,空间有限无界,物质随时间不断运动,伴发着能量的一次次释放、吸收,就构成了我们的宇宙。但究竟宇宙有多少?是否存在平行宇宙?宇宙是平直还是弯曲?是无穷大还是有限无界?宇宙是否全封闭?如果全封闭,宇宙外又有什么?我们都不知道。
记者:就是说科幻给了你一个科学看待世界的方法?
刘俊伯:对,从多方位看待世界,从本质看待世界,带着无限敬仰崇拜的心态看待世界。
记者:科幻给你的生活带来了哪些改变?
刘俊伯:现实生活没有太大改变,我还是那个率直、深沉的阳光男孩,但精神生活改变太大了,我对科学的态度更加鲜明,科幻为我探索科学之路指明了方向吧。
记者:身边的人怎么评价你和你的科幻的?
刘俊伯:我妈妈是物理老师,她的思维比较现实,我要花很多时间帮助她去理解相对论的时空观,不过大多以“悲剧”收场。我有几个好朋友也对超自然科学感兴趣,我经常与他们在一起讨论。
记者:你将来的志向是什么?
刘俊伯:考入国防科技大学计算机管理学院,专修网络安全、高级编程。
2010年夏天,刘俊伯拜会了曾做客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主讲《古埃及文明失落之谜》系列节目的东北师范大学李晓东教授,并请教了李教授有关金字塔以及法老的一些问题。其中李教授的一句话让他铭记在心,“只有会看天的民族才是强盛的民族。”一个民族看地,是为了能有个好的收成,从根本上说就是为了生存。而看天,是为了获得知识,为了发展。喜欢上科幻以来,刘俊伯总爱在夜晚观测星空,“星空像是被黑雾包围,全然不可预测”,因此他的心里总是对未知充满着神秘和恐惧。这份神秘和恐惧在催促着他探索答案,也让他的知识在迅速积累。我们期待他离那些答案的距离一天天接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