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英语是小学阶段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而在小学英语教学中,阅读教学是一个基本且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小学阅读教学中,“思维导图”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思维导图有利于发散学生的思维,帮助学生联想和记忆,能够有效地提高英语阅读教学的效率。本文就结合小学五年级英语的教学实践,谈一談如何利用思维导图提高小学英语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一、思维导图的概念及在英语阅读教学中的作用
“思维导图”是由英国的东尼·博赞创建的,又称树状图、脑图、心智地图、灵感触发图、概念地图、脑力激荡图或思维地图,是一种图像式思维的工具,以及利用图像式思考的辅助工具。将思维导图引入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既便于教师开展教学工作,理清课堂的讲授思路,又便于学生学习、理解、记忆课堂知识,理清思维脉络,提高发散思维的能力。
二、如何提高思维导图在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的有效性
(一)教学中应丰富思维导图的形式,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思维导图具有灵活、多变的特点,与传统英语阅读教学相比,教师简单地让学生对课文进行朗读、背诵,并结合板书帮助学生理解的方式,利用思维导图进行教学更能够抓住小学生对直观、形象事物的兴趣,使学生能够集中注意力,保持好奇心和积极的学习状态。在阅读教学中,应当充分利用思维导图的特点,对其进行有效利用。例如,在学习译林版五年级上册Unit 3 “Our animal friends”这一单元时,教师可以结合具体的动物形象和树状图来设计思维导图,教师先把本单元遇到的生词如“afraid,run,those,finger,don’t should”等词汇先罗列出来,然后要求学生完善思维导图,把这些单词或短语变成句子,并配以相应的动物图像,和教师一起完成思维导图的绘制,这样能够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二)思维导图应当用来梳理重要的知识结构,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思维导图具有较强的逻辑性和条理性,这也是思维导图的一个突出特点。在英语阅读教学中,运用思维导图能够很好地对文章的整体框架和结构进行梳理,从而能够更好地突出教学的重点,提高教学的效率。但是目前,在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思维导图的应用主要是集中在阅读中词汇教学部分,而且对于很多的知识点,不管适合不适合,或者有没有必要,都用到了“思维导图”,其实,这样做是对“思维导图”的一种滥用,甚至是对课堂时间的浪费。对于思维导图的应用,应当集中在重要的部分,而不是一些无关紧要的知识点上。思维导图的突出特点就是具有一定的条理性和逻辑性,能够帮助学生理清思路,发展逻辑思维,因此,在阅读教学中,对于一些简单的词汇记忆就不必用到思维导图,而一些涉及逻辑关系和思维引申的知识点,可以适当地进行应用。例如,在学习五年级下册第Unit7“At weekends”这一单元时,在板书设计时可以从“At weekends”这个中心词出发,逐层递进地引申出“who、when、where、do what”几个关键词,让学生将课文中提到的“周末活动”相应复述一遍,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能够更有条理地掌握课文的知识结构与内容,从而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三)教学中应利用思维导图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提供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新课改指出,小学英语教学应突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性,而在目前的小学英语教学中,思维导图的绘制往往是由教师来完成,并以板书或者PPT图示的形式来呈现,在这一过程中,思维导图的设计往往是为了“展示”知识,而忽视了学生的参与。在英语阅读教学中,思维导图应将“学生的参与”作为思维导图的一个“组成元素”设计进来,提高学生的参与性和阅读教学的有效性。例如,在学习译林版五年级上册Unit 2 “A new student”这一单元时,可以利用思维导图,结合多媒体课件,设计“向新同学介绍自己学校”的对话模型,教师可以结合多媒体技术,在思维导图中首先展示出“学校的立面和平面分布图”,并作为中心部分,然后引申出如“There is …”“There are…”“Is there…”“Are there any…?”“It is on the …floor.”“They are on the …floor.”等基本句式,让学生根据这些句型,分别扮演“老学生”和“新学生”,并展开对话,从而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三、结语
新的课程改革对英语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英语教学不仅需要提高学生的词汇水平和口语能力,还要注重对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
“思维导图”是一种新颖并且有效的教学辅助模式,思维导图注重思维之间的联系,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理解、分析、推断、概括等思维能力和学习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英语学科综合素养。在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合理、有效地利用思维导图,使思维导图充分发挥其作用,提高英语阅读教学的效率,促进英语教学的发展。
一、思维导图的概念及在英语阅读教学中的作用
“思维导图”是由英国的东尼·博赞创建的,又称树状图、脑图、心智地图、灵感触发图、概念地图、脑力激荡图或思维地图,是一种图像式思维的工具,以及利用图像式思考的辅助工具。将思维导图引入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既便于教师开展教学工作,理清课堂的讲授思路,又便于学生学习、理解、记忆课堂知识,理清思维脉络,提高发散思维的能力。
二、如何提高思维导图在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的有效性
(一)教学中应丰富思维导图的形式,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思维导图具有灵活、多变的特点,与传统英语阅读教学相比,教师简单地让学生对课文进行朗读、背诵,并结合板书帮助学生理解的方式,利用思维导图进行教学更能够抓住小学生对直观、形象事物的兴趣,使学生能够集中注意力,保持好奇心和积极的学习状态。在阅读教学中,应当充分利用思维导图的特点,对其进行有效利用。例如,在学习译林版五年级上册Unit 3 “Our animal friends”这一单元时,教师可以结合具体的动物形象和树状图来设计思维导图,教师先把本单元遇到的生词如“afraid,run,those,finger,don’t should”等词汇先罗列出来,然后要求学生完善思维导图,把这些单词或短语变成句子,并配以相应的动物图像,和教师一起完成思维导图的绘制,这样能够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二)思维导图应当用来梳理重要的知识结构,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思维导图具有较强的逻辑性和条理性,这也是思维导图的一个突出特点。在英语阅读教学中,运用思维导图能够很好地对文章的整体框架和结构进行梳理,从而能够更好地突出教学的重点,提高教学的效率。但是目前,在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思维导图的应用主要是集中在阅读中词汇教学部分,而且对于很多的知识点,不管适合不适合,或者有没有必要,都用到了“思维导图”,其实,这样做是对“思维导图”的一种滥用,甚至是对课堂时间的浪费。对于思维导图的应用,应当集中在重要的部分,而不是一些无关紧要的知识点上。思维导图的突出特点就是具有一定的条理性和逻辑性,能够帮助学生理清思路,发展逻辑思维,因此,在阅读教学中,对于一些简单的词汇记忆就不必用到思维导图,而一些涉及逻辑关系和思维引申的知识点,可以适当地进行应用。例如,在学习五年级下册第Unit7“At weekends”这一单元时,在板书设计时可以从“At weekends”这个中心词出发,逐层递进地引申出“who、when、where、do what”几个关键词,让学生将课文中提到的“周末活动”相应复述一遍,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能够更有条理地掌握课文的知识结构与内容,从而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三)教学中应利用思维导图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提供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新课改指出,小学英语教学应突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性,而在目前的小学英语教学中,思维导图的绘制往往是由教师来完成,并以板书或者PPT图示的形式来呈现,在这一过程中,思维导图的设计往往是为了“展示”知识,而忽视了学生的参与。在英语阅读教学中,思维导图应将“学生的参与”作为思维导图的一个“组成元素”设计进来,提高学生的参与性和阅读教学的有效性。例如,在学习译林版五年级上册Unit 2 “A new student”这一单元时,可以利用思维导图,结合多媒体课件,设计“向新同学介绍自己学校”的对话模型,教师可以结合多媒体技术,在思维导图中首先展示出“学校的立面和平面分布图”,并作为中心部分,然后引申出如“There is …”“There are…”“Is there…”“Are there any…?”“It is on the …floor.”“They are on the …floor.”等基本句式,让学生根据这些句型,分别扮演“老学生”和“新学生”,并展开对话,从而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三、结语
新的课程改革对英语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英语教学不仅需要提高学生的词汇水平和口语能力,还要注重对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
“思维导图”是一种新颖并且有效的教学辅助模式,思维导图注重思维之间的联系,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理解、分析、推断、概括等思维能力和学习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英语学科综合素养。在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合理、有效地利用思维导图,使思维导图充分发挥其作用,提高英语阅读教学的效率,促进英语教学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