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当代社会中弱势群体是存在的,在体育中弱势群体表现为-体育"学困生"。"学困生"是指体育品德、体育意识、体质、心理品质、学习习惯行为习惯和运动能力等方面发展水平与体育教育不相适应,完不成体育教学目标的学生。教学中怎样关怀和转化他们是本文研究的课题。
关键词:体育;学困生;意志品质;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7-0262-02
由新的《体育课程标准》我们了解到,体育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中小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其指导思想是:健康第一。而且对于我们老师提出了新的要求:懂得为什么而教,懂得那什么教,懂得要教什么(基本的人体活动能力,基本的体育运动能力)懂得如何教(体育基础知识,体育运动实践知识)
新的标准必然带来新的压力,本来在农村的体育教育就比较滞后。由于观念,设施,以及较为落后的教育内容,方式方法,等因素的制约,农村的体育教育要切实落实新课标,还有一定 的困难,长期的发展制约,必然产生一系列的新的问题。现在的农村体育课所面临的许多问题中学困生的转化就成为一个相当突出的问题,农村体育课教学要发展就必须 把新课标思想切实的实施。突破学困生的转化,才有可能迎来新的发展时机。
在学校教学中差生现象始终是存在的。差生问题在教师中似乎成了一个永恒的难题,虽然一些教育理论对此做过相当深的研究,但随着新时代,新问题,就需要我们对差生不断地进行研究,才有助于我们解决差生问题。特别是在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化的过程中,体育教育要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面向全体学生,具体如何体现,差生现象就是一个重要的阻力,因此只有转变差生观念,承认差生,平等的对待差生,对差生进行保护试的"倾斜"对差生的进步进行客观的评价在此基础上转化差生,才能使农村体育教学不断发展。
1差生现象与分析
1.1差生现象的认识。
对差生这个现象很难下定义,他以一些现象表现出来,许多教师家长以及社会上对此认识是比较模糊的,有的认为学习差就是差生,这是一种较为典型的看法。在体育上认为,运动成绩差就是差生也就理所当然了。其实体育成绩的好坏决定因素特别的多,身体素质(遗传性较大),兴趣爱好,技术动作等都可能影响。其实很多学生的文化课或其他方面差体育课成绩和运动成绩都很好,反之也不少。以此而论他们应该是体育优生或者其他方面的优生。这种事极端错误的。对学生部公平不利于学生改正和发展。差生应该初步定义为: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都差或者在其中一方面极差的学生,包括形态、生理、心理、师德等水平差异。
1.2差生现象分析。
在学校教育中差生现象始终存在的,其主要表现在某些学生的品质差异或者缺陷,智力问题或者品质差或者形态生理,心理水平低下障碍等。但是差生也具有相对性而 不是绝对的,有共性也有个性,只有从德、智、体、美、劳各方面来全面衡量和考察学生才能科学的判断。做出了判断后如果"教育策略"得当,就可能让学生回到健康状态。在客观方面,重点从学校教育管理水平和教育自身水平上了解,从而把握差生差的原因。以确定教育对策,而在实践中我们还要从实际出发具体分析我们才能真正把握问题本质。
好的教师总是用新的思想指导自己的行动,再用实践证实自己的理论。一开始实施是有困难的,通过一节节课 ,通过交流与借鉴再加上不断的学习实践一定会使差生转化让新课标面向全体学生。
2新课标下,对农村体育学困生教学转变的几点认识
2.1体育学困生多数对体育缺乏正确认识,如有的认为身体强弱是先天决定的,有的把体育锻炼和文化学习对立起来,也有的只求不生病就行等。因此,就要用生动的事例和科学知识有针对性地加强思想教育,并注意观察和深入了解他们的心理特征,把提高认识和培养兴趣结合起来。
2.2更新知识、提高素质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对教师特别是现如今学生身体素质普遍下降的形势下的体育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体育教师应加强业务学习,师德修养。要不断的更新知识,更新观念,树立教师的人格榜样,用自己的崇高思想、精深的业务能力、良好的行为感化体育学困生。
2.3融入师情,耐心施爱。投入教师情感是一种满足体育学困生需要为出发的措施。由于学困生所处的恶劣环境地位低下,教师稍对他们关心爱护,学生就会在内心激起自尊、自强、积极向上的强烈欲望,从思想情感上和教师亲近起来。若教师付以真情,长久施爱,从情感上,亲近他们,从生活上关怀他们,从心理上理解他们,就会使学困生感到教师的可亲、可敬、可信、情感上引起共鸣,增强向师性,进而以正常的心态进行体育课的学习。
2.4帮助学生实现自我超越在了解体育学困生形成的不同原因,是做好体育学困生教学转化工作的前提。有的是身体形态问题,如身体矮小或肥胖;有的是身体基础问题,过去未受过什么体育教育,运动素质差;有的可能是心理障碍问题,如自卑、胆小、畏惧、对体育缺乏兴趣,甚至厌烦体育;有的是学习态度问题,如不重视体育,怕苦怕累等。
2.5要注重教学过程的评价,使学生获得愉快和成功的情感体验教师对体育学困生,不要把注意力放在他们完成了什么动作,达到了什么标准等学习结果上,而要重点看他们的学生态度、练习的积极性、付出的种种努力和获得的微小进步上。教师要善于并及时发现体育学困生的闪光点,激励体育学困生的上进心,发挥他们的优势,从而不断认识自己,不断进取。
2.6体育学困生教学要发挥群体的力量,加强意志力的培养。在体育教学的改革逐步以培养学生对体育的爱好,意识和能力为主要目标的过程中,我们决不能回避,也不能采用简单粗暴的方法,应从其原因的分析去寻求改进教学方法,通过正确的引导,采取有效的措施,才能预防或减轻厌倦心理的产生及影响。体育教师要特别重视对学困生的教学,时时关注他们树立自尊心、自信心、自强心;充分调动他们的锻炼积极性,逐步提高他们的体育水平,提高他们的身体素质。
总之 ,新课程 、新理念 、新模式 、新标准下的体育教学倡导的是学生自主性的学习活动,这不仅促进了因人制宜的体育能力的发展,避免了传统的班级教学带来的两极分化,而且有助于学生健身习惯的养成和自主创新性学习品质的形成。
参考文献
[1]王建军.如何培养学士自主学练的能力J中国学校体育,2001.(1)
[2]毛振明.体育教学改革新视野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3(1)
[3] 季浏.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解读[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5(5)
关键词:体育;学困生;意志品质;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7-0262-02
由新的《体育课程标准》我们了解到,体育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中小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其指导思想是:健康第一。而且对于我们老师提出了新的要求:懂得为什么而教,懂得那什么教,懂得要教什么(基本的人体活动能力,基本的体育运动能力)懂得如何教(体育基础知识,体育运动实践知识)
新的标准必然带来新的压力,本来在农村的体育教育就比较滞后。由于观念,设施,以及较为落后的教育内容,方式方法,等因素的制约,农村的体育教育要切实落实新课标,还有一定 的困难,长期的发展制约,必然产生一系列的新的问题。现在的农村体育课所面临的许多问题中学困生的转化就成为一个相当突出的问题,农村体育课教学要发展就必须 把新课标思想切实的实施。突破学困生的转化,才有可能迎来新的发展时机。
在学校教学中差生现象始终是存在的。差生问题在教师中似乎成了一个永恒的难题,虽然一些教育理论对此做过相当深的研究,但随着新时代,新问题,就需要我们对差生不断地进行研究,才有助于我们解决差生问题。特别是在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化的过程中,体育教育要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面向全体学生,具体如何体现,差生现象就是一个重要的阻力,因此只有转变差生观念,承认差生,平等的对待差生,对差生进行保护试的"倾斜"对差生的进步进行客观的评价在此基础上转化差生,才能使农村体育教学不断发展。
1差生现象与分析
1.1差生现象的认识。
对差生这个现象很难下定义,他以一些现象表现出来,许多教师家长以及社会上对此认识是比较模糊的,有的认为学习差就是差生,这是一种较为典型的看法。在体育上认为,运动成绩差就是差生也就理所当然了。其实体育成绩的好坏决定因素特别的多,身体素质(遗传性较大),兴趣爱好,技术动作等都可能影响。其实很多学生的文化课或其他方面差体育课成绩和运动成绩都很好,反之也不少。以此而论他们应该是体育优生或者其他方面的优生。这种事极端错误的。对学生部公平不利于学生改正和发展。差生应该初步定义为: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都差或者在其中一方面极差的学生,包括形态、生理、心理、师德等水平差异。
1.2差生现象分析。
在学校教育中差生现象始终存在的,其主要表现在某些学生的品质差异或者缺陷,智力问题或者品质差或者形态生理,心理水平低下障碍等。但是差生也具有相对性而 不是绝对的,有共性也有个性,只有从德、智、体、美、劳各方面来全面衡量和考察学生才能科学的判断。做出了判断后如果"教育策略"得当,就可能让学生回到健康状态。在客观方面,重点从学校教育管理水平和教育自身水平上了解,从而把握差生差的原因。以确定教育对策,而在实践中我们还要从实际出发具体分析我们才能真正把握问题本质。
好的教师总是用新的思想指导自己的行动,再用实践证实自己的理论。一开始实施是有困难的,通过一节节课 ,通过交流与借鉴再加上不断的学习实践一定会使差生转化让新课标面向全体学生。
2新课标下,对农村体育学困生教学转变的几点认识
2.1体育学困生多数对体育缺乏正确认识,如有的认为身体强弱是先天决定的,有的把体育锻炼和文化学习对立起来,也有的只求不生病就行等。因此,就要用生动的事例和科学知识有针对性地加强思想教育,并注意观察和深入了解他们的心理特征,把提高认识和培养兴趣结合起来。
2.2更新知识、提高素质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对教师特别是现如今学生身体素质普遍下降的形势下的体育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体育教师应加强业务学习,师德修养。要不断的更新知识,更新观念,树立教师的人格榜样,用自己的崇高思想、精深的业务能力、良好的行为感化体育学困生。
2.3融入师情,耐心施爱。投入教师情感是一种满足体育学困生需要为出发的措施。由于学困生所处的恶劣环境地位低下,教师稍对他们关心爱护,学生就会在内心激起自尊、自强、积极向上的强烈欲望,从思想情感上和教师亲近起来。若教师付以真情,长久施爱,从情感上,亲近他们,从生活上关怀他们,从心理上理解他们,就会使学困生感到教师的可亲、可敬、可信、情感上引起共鸣,增强向师性,进而以正常的心态进行体育课的学习。
2.4帮助学生实现自我超越在了解体育学困生形成的不同原因,是做好体育学困生教学转化工作的前提。有的是身体形态问题,如身体矮小或肥胖;有的是身体基础问题,过去未受过什么体育教育,运动素质差;有的可能是心理障碍问题,如自卑、胆小、畏惧、对体育缺乏兴趣,甚至厌烦体育;有的是学习态度问题,如不重视体育,怕苦怕累等。
2.5要注重教学过程的评价,使学生获得愉快和成功的情感体验教师对体育学困生,不要把注意力放在他们完成了什么动作,达到了什么标准等学习结果上,而要重点看他们的学生态度、练习的积极性、付出的种种努力和获得的微小进步上。教师要善于并及时发现体育学困生的闪光点,激励体育学困生的上进心,发挥他们的优势,从而不断认识自己,不断进取。
2.6体育学困生教学要发挥群体的力量,加强意志力的培养。在体育教学的改革逐步以培养学生对体育的爱好,意识和能力为主要目标的过程中,我们决不能回避,也不能采用简单粗暴的方法,应从其原因的分析去寻求改进教学方法,通过正确的引导,采取有效的措施,才能预防或减轻厌倦心理的产生及影响。体育教师要特别重视对学困生的教学,时时关注他们树立自尊心、自信心、自强心;充分调动他们的锻炼积极性,逐步提高他们的体育水平,提高他们的身体素质。
总之 ,新课程 、新理念 、新模式 、新标准下的体育教学倡导的是学生自主性的学习活动,这不仅促进了因人制宜的体育能力的发展,避免了传统的班级教学带来的两极分化,而且有助于学生健身习惯的养成和自主创新性学习品质的形成。
参考文献
[1]王建军.如何培养学士自主学练的能力J中国学校体育,2001.(1)
[2]毛振明.体育教学改革新视野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3(1)
[3] 季浏.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解读[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