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急性低氧性呼吸衰竭前瞻性队列研究

来源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wt43grfdg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无创正压通气(NPPV)对急性低氧性呼吸衰竭(AHRF)的治疗作用和治疗失败的危险因素.方法 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2004年1月-2007年12月北京朝阳医院呼吸重症监护病房应用NPPV治疗AHRF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NPPV成功与否将患者分为成功组和失败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基本临床资料、NPPV模式和时间以及NPPV前和2 h、24 h的生命体征、血气分析和氧合指数(PaO2/FiO2)的变化.结果 ①59例患者NPPV成功率为62.7%(37/59).②与NPPV失败组比较,成功组平均年龄及因肺部感染导致AHRF比例较低(P均<0.01).NPPV前成功组PaO2/FiO2与失败组无显著差异,但成功组NPPV后2 h和24 h PaO2/FiO2均较失败组显著改善(P<0.05和P<0.01),且NPPV后24 h成功组心率和呼吸频率均较失败组显著降低(P均<0.01).③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NPPV失败的危险因素为年龄≥60岁[比值比(OR)=8.30,95%可信区间(CI)2.49~27.60,P=0.002]、呼衰诱因为肺部感染(OR=6.19,95%CI 1.90~20.20,P=0.027)、NPPV后2 h PaO2/FiO2<150 mm Hg(1 mm Hg=0.133 kPa,OR=3.65,95%CI 1.20~11.04,P=0.044)、NPPV后24 h心率>100次/min(OR=7.45,95%CI 2.15~25.58,P=0.010)和呼吸频率>30次/min(OR=7.26,95%CI 1.88~24.49,P=0.018).结论 NPPV可作为无绝对禁忌证AHRF的一线呼吸支持方式,但对老龄和肺部感染诱发的AHRF患者失败率较高;短期应用NPPV治疗后呼吸、循环和氧合状况无显著改善的AHRF患者,应及早改为有创通气。

其他文献
功能性消化不良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功能性胃肠病,病因和发病机制复杂,目前尚无定论,亦无特效疗法.其严重程度轻重不一,症状常持续或反复发作,常伴有明显的精神心理障碍,虽然功能件消化不良的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但其与抑郁、焦虑等有密切关系.从治疗抑郁、焦虑等方面着手,从而找出病因,已越来越受到更多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