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如同其他财务风险一样,高校债务风险也有一个从孕育、演化、显现到爆发的过程。本文试图根据我国高校的实际情况来探究我国高校出现债务风险的成因,为今后防止出现类似债务风险做一借鉴。
[关键词]我国高校;债务风险;成因
[中图分类号]G647.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14)29-0130-03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改革与发展,高校已进入了一个高速发展阶段,而高速发展必定需要高额投入,但在财政拨款和其他融资渠道有限,无法满足高校在高速发展过程中对资金的需求时,银行信贷就成为我国高校高速发展的重要资金来源,由此导致我国高校债务风险日益凸显,它已对我国高校的长期稳定发展埋下了隐患。因此,分析我国高校债务风险的成因进而控制其债务风险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我国高校举债投资起初目的是扩大办学规模,提高办学质量,银行贷款通常用在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上,需要的投资资金数目大并且投资回收期很长。2000年我国高校招生人数220多万,2010年招生人数竟然达到657多万,十年之间我国高校招生人数扩大了近三倍。如此一来,我国高校因迅速扩招带来了一系列教学需求,有些高校通过相互合并解决资源配置产生的资金问题,而大部分高校通过购买土地建设新校区来解决扩招的资源需求。但是,我国高校属于非营利性事业单位,自有资金较少,完成扩建项目需要国家财政投入大量资金,然而财政拨款大多无法提供我国高校扩张所需的全部资金,因此不足的建设资金只能依靠银行贷款。与此同时,我国高校因极速扩张而产生的银行贷款在如何运作和如何归还上缺乏科学的可行性分析论证,无法准确把握未来的经济效益,部分高校所贷资金超过自身实际的偿债能力,很可能产生不能按期偿还银行贷款的现象,从而导致债务风险的形成。下面具体分析我国高校债务风险的形成原因:
1管理層债务风险意识淡薄,对债务风险认识不足债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只要有财务活动,就必然存在债务风险,目前,我国高校各级领导普遍缺乏风险意识,对风险认识不足,风险控制弱化是我国高校财务管理过程中存在的最大潜在风险。财务管理是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必须有专业人才进行管理,但是我国高校重学术轻管理的思想突出,我国高校领导中有财务知识背景的较少。由于缺乏相关财务专业知识,最后项目决策中经验决策和主观决策占有较大比例,使得财务决策缺乏科学性。
我国高校的债务风险决非朝夕之间产生的,往往是由于我国高校管理者对债务风险的认识不足,对危机前的种种征兆重视不够,未能及时采取措施,以至于危机来临,措手不及。同时我国高校债务风险具有隐性特点,使人们对我国高校债务风险认识不足。另外,国内普通高校是公立制教育机构,所有权归国家拥有,与通常的企业相比,我国高校管理层不够重视投资项目,风险估计不充分。同时,在扩大办学规模的过程中甚至会出现我国高校之间互相攀比的现象,又因为长期以来我国高校经费主要来自国家财政拨款,公办高校已习惯了无偿使用资金。因而出现“反正学校是国家的,银行的钱不贷白不贷,万一还不起贷款,国家不会见死不救”的心理,贷款自然是多多益善,导致我国高校没有树立债务风险意识,出现债务危机。
2大规模扩招和提高教学水平增加了我国高校债务风险一方面,随着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大规模扩招成为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较为普遍的现象。我国高校蓬勃发展的同时使得我国高校教师、食堂、宿舍等教学资源超负荷运转,有的学校甚至将部分学生安排在校外租住,给学校的教学、管理和学生生活带来了诸多的困难。由于学校的现有面积有限,面对增加基础设施和建设教学科研用房的强烈需求,我国高校必须扩建校园,因此建设第二校区成为大多数高校的燃眉之急。站在此角度看,某些学校盲目的扩张,是导致我国高校债务负担加重的主要原因。
另一方面,我国高校为达到提高教学质量以满足长远发展的目标,必须改善现有教学条件,诸如教室与实验室改造、计算机机房建设、网络建设等,这些都需要投入巨额资金。尤其近年教育部开展的本科教学评估工作,其评估指标对教学投入、生均教学设备值、生均校舍面积、生均运动场面积、生均用地面积等都有明确的规定,在我国高校大量扩招以创造规模效益的情况下,面对新的评估指标,为了保证学校评估过关,又不得不加大对教学基础设施的投入。与此同时,在高等教育规模数倍扩张的过程中,国家基本建设投入和财政补助却没有相应地跟进。据测算,全国公办普通高校扩大招生规模后,为满足基本办学需求,需要安排基本建设投入约10385亿元,而同期国家预算内基本建设投入(包括国债资金)仅840亿元,不到10%。从财政补助水平看,教育部直属高校基本办学的生均标准定额约为2.67万元,2005—2007年三年平均生均基本支出为1.91万元,按目前中央高校本专科生均拨款定额(平均6878元,未包含专项拨款)计算,财政生均定额拨款仅为生均标准定额的25.76%,为实际生均基本支出的36.01%,生均定额拨款与生均标准定额和实际需求存在较大差距。
随着我国高校办学规模的迅速扩张,事业发展与事业经费短缺的矛盾逐渐突出,我国高校必须拓展融资渠道才能维持下去并寻求发展。面对教育竞争国际化和实现建设一流大学、一流学科的目标,我国高校都或多或少参与了彼此间的激烈竞争。在国家财政拨款严重不足的情况下,我国高校只能选择其他的筹资渠道实现超常规发展,比如,与银行合作求得贷款。因为教育是对国民经济有先导性、全局性的基础性朝阳产业,建立教育投资理念给银行信贷业务开辟了全新领域。我国高校大规模利用银行贷款等改善办学基础设施条件,的确解决了发展过程中的一些困难,但是也从此背上了巨额的债务负担。我国高校大量贷款问题的产生离不开扩招后教育资源的短缺与政府财政投入不足的矛盾,这是高等教育发展在特定时期的必然结果。
3财政拨入资金结构不合理引发我国高校债务风险财政拨入资金结构是指国家财政拨入资金总额中生均拨款和专项拨款各自占有的比重。专项拨款是指有专门用途的资金,学校不能随意安排更不能用于偿还债务。随着国家对教育的重视,对教育投入也在逐年增加,但大部分是以专项经费名义下拨的,在生均经费增长不大,学校可自由安排的资金增加不多。这在客观上增加了我国高校偿还债务的难度。削弱了我国高校偿债保障,从而加剧了我国高校债务风险程度。 4我国高校债务危机责任制度不明确
我国高校基本上属于公立性质,其资产属于国家所有,贷款的形成自然也属于国家所有。因此,我国高校不可能像企业那样通过从事经营活动获得利润来偿还债务。从法律法规的角度来看,现在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和《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对我国高校银行贷款产生的资产归属权还没有明确的规定,没有把我国高校的贷款行为纳入监管范围,没有建立债务风险的预警系统,也尚未明确我国高校债务危机责任的界定。
5我国高校缺乏科学的债务风险预警系统
债务风险预警分析是利用财务报表及相关资料上的财务数据和非财务数据,在我国高校现有会计核算基础上,设置一系列相关指标,对我国高校财务活动中将可能发生的风险发出预警信号,为学校领导提供决策依据。但目前多数高校由于技术、人员素质和管理方面的原因,都未建立财务预警系统,甚至未认识到这道“防火墙”的重要性。另外,已经建立财务预警系统的学校,其预警系统存在着很大的局限性,工作仍停留在表层上,因而无法准确估算出我国高校能承受的债务极限。
6我国高校内部财务管理制度不完善
长期以来,我国高校的会计核算主要是“核算型”、“报账型”的模式,已经远远落后于我国高校改革进程,并与市场经济发展相脱离。现实中,有些高校的财务工作重点仍停留在记账、算賬、报账等方面,过多注重服务职能却忽略了内部管理职能。在过去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高校经费全部是政府拨款,财务管理的目标仅仅是把钱用好,使得在现有环境下,一部分财务人员缺乏使用“经营型”财务管理的理念,教条执行国家财政法规制度。
虽然我国高校事业发展较快,但财务管理体制依然落后于教学、科研事业的发展。由于高校财务管理制度和监管制度不完善,我国高校资金使用过程中常常发生操作不规范、核算不合理、审核不严格等问题,从而造成教学科研资源和资金的使用效率不高。同时由于我国大多高校财务管理力度有限,没有及时核对和催收往来款项,使之形成较大的呆账,从而使我国高校的资金使用缺少有效监管,不能对债务风险做出及时的控制和处理。
7现行我国高校财务制度的固有风险
目前我国高校的教学、科研经费和基建建设经费是分别核算的。其中一套是核算教学科研经费;另一套是核算基本建设经费。而我国高校基建建设资金大多来自银行借款,目前部分高校的基建财政拨款连支付利息都不够。这样导致基建投资核算体系演变为我国高校核算银行借款的账外账,隐藏了实际的我国高校债务风险。
8我国高校学费收入不足风险
随着我国高校的扩招,至2010年的招生规模即已经达到657万人。但这种增长规模是不可持续的,随着我国几十年的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人口增长已得到控制,目前计生委和人口学界公认的我国的生育率(平均每个妇女生育的孩子数)只有1.8左右。即使今后我国高校招生规模稳定在2010年的657万人,那么今后会怎么样?当年我国高校为了扩招而修建的教室、购买的设备所获得的贷款款项可能会由于以后生源的下降导致无法偿还,部分地方高校甚至面临破产境地。2006年7月10日,中国台湾国民党主席马英九在回答美国《时代周刊》的问题时说:“允许大陆学生在台湾大学入学,因为我们招生能力过剩,而他们则非常短缺”。可见台湾也注意到了大陆生源的情况。与此同时,现在香港的大学纷纷转向内地招生,分析其原因是什么?如果大陆生源不够,而又被香港、台湾以及国际的大学吸引部分(同时转移走大量学费),因生源减少导致的学费收入下降,也会加大部分高校的债务风险。
同时,我国高校收费制度经过几年的改革,目前已初步形成高等教育经常性成本分担机制,学费收入占学校收入的比例达30%左右,其中部分地方院校的比例则更高,能达到50%左右。资金筹集渠道的改变,使我国高校资金供应更加依赖于生源市场。目前,毕业生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就业形势,追求名牌院校、重点院校是越来越多考生和家长的选择。这都对部分较低层次的高校生源产生了严重冲击,使学费收入受到一定影响,从而加大了这部分高校的债务风险。
随着国家财政化债政策的实施,目前教育部所属的高等学校债务危机已经得到缓解。但部分地方高校由于各种原因,其债务危机仍未得到彻底缓解。因此对我国高校债务风险形成原因的分析,对今后高校防范债务风险仍具有借鉴意义。
(上接P122)利基础及其限度[J].清华大学学报,2009(2):143.
[19]易红.贫困儿童弹性发展研究及其启示[J].社会心理科学,2007(22):90-93.
[关键词]我国高校;债务风险;成因
[中图分类号]G647.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14)29-0130-03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改革与发展,高校已进入了一个高速发展阶段,而高速发展必定需要高额投入,但在财政拨款和其他融资渠道有限,无法满足高校在高速发展过程中对资金的需求时,银行信贷就成为我国高校高速发展的重要资金来源,由此导致我国高校债务风险日益凸显,它已对我国高校的长期稳定发展埋下了隐患。因此,分析我国高校债务风险的成因进而控制其债务风险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我国高校举债投资起初目的是扩大办学规模,提高办学质量,银行贷款通常用在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上,需要的投资资金数目大并且投资回收期很长。2000年我国高校招生人数220多万,2010年招生人数竟然达到657多万,十年之间我国高校招生人数扩大了近三倍。如此一来,我国高校因迅速扩招带来了一系列教学需求,有些高校通过相互合并解决资源配置产生的资金问题,而大部分高校通过购买土地建设新校区来解决扩招的资源需求。但是,我国高校属于非营利性事业单位,自有资金较少,完成扩建项目需要国家财政投入大量资金,然而财政拨款大多无法提供我国高校扩张所需的全部资金,因此不足的建设资金只能依靠银行贷款。与此同时,我国高校因极速扩张而产生的银行贷款在如何运作和如何归还上缺乏科学的可行性分析论证,无法准确把握未来的经济效益,部分高校所贷资金超过自身实际的偿债能力,很可能产生不能按期偿还银行贷款的现象,从而导致债务风险的形成。下面具体分析我国高校债务风险的形成原因:
1管理層债务风险意识淡薄,对债务风险认识不足债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只要有财务活动,就必然存在债务风险,目前,我国高校各级领导普遍缺乏风险意识,对风险认识不足,风险控制弱化是我国高校财务管理过程中存在的最大潜在风险。财务管理是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必须有专业人才进行管理,但是我国高校重学术轻管理的思想突出,我国高校领导中有财务知识背景的较少。由于缺乏相关财务专业知识,最后项目决策中经验决策和主观决策占有较大比例,使得财务决策缺乏科学性。
我国高校的债务风险决非朝夕之间产生的,往往是由于我国高校管理者对债务风险的认识不足,对危机前的种种征兆重视不够,未能及时采取措施,以至于危机来临,措手不及。同时我国高校债务风险具有隐性特点,使人们对我国高校债务风险认识不足。另外,国内普通高校是公立制教育机构,所有权归国家拥有,与通常的企业相比,我国高校管理层不够重视投资项目,风险估计不充分。同时,在扩大办学规模的过程中甚至会出现我国高校之间互相攀比的现象,又因为长期以来我国高校经费主要来自国家财政拨款,公办高校已习惯了无偿使用资金。因而出现“反正学校是国家的,银行的钱不贷白不贷,万一还不起贷款,国家不会见死不救”的心理,贷款自然是多多益善,导致我国高校没有树立债务风险意识,出现债务危机。
2大规模扩招和提高教学水平增加了我国高校债务风险一方面,随着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大规模扩招成为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较为普遍的现象。我国高校蓬勃发展的同时使得我国高校教师、食堂、宿舍等教学资源超负荷运转,有的学校甚至将部分学生安排在校外租住,给学校的教学、管理和学生生活带来了诸多的困难。由于学校的现有面积有限,面对增加基础设施和建设教学科研用房的强烈需求,我国高校必须扩建校园,因此建设第二校区成为大多数高校的燃眉之急。站在此角度看,某些学校盲目的扩张,是导致我国高校债务负担加重的主要原因。
另一方面,我国高校为达到提高教学质量以满足长远发展的目标,必须改善现有教学条件,诸如教室与实验室改造、计算机机房建设、网络建设等,这些都需要投入巨额资金。尤其近年教育部开展的本科教学评估工作,其评估指标对教学投入、生均教学设备值、生均校舍面积、生均运动场面积、生均用地面积等都有明确的规定,在我国高校大量扩招以创造规模效益的情况下,面对新的评估指标,为了保证学校评估过关,又不得不加大对教学基础设施的投入。与此同时,在高等教育规模数倍扩张的过程中,国家基本建设投入和财政补助却没有相应地跟进。据测算,全国公办普通高校扩大招生规模后,为满足基本办学需求,需要安排基本建设投入约10385亿元,而同期国家预算内基本建设投入(包括国债资金)仅840亿元,不到10%。从财政补助水平看,教育部直属高校基本办学的生均标准定额约为2.67万元,2005—2007年三年平均生均基本支出为1.91万元,按目前中央高校本专科生均拨款定额(平均6878元,未包含专项拨款)计算,财政生均定额拨款仅为生均标准定额的25.76%,为实际生均基本支出的36.01%,生均定额拨款与生均标准定额和实际需求存在较大差距。
随着我国高校办学规模的迅速扩张,事业发展与事业经费短缺的矛盾逐渐突出,我国高校必须拓展融资渠道才能维持下去并寻求发展。面对教育竞争国际化和实现建设一流大学、一流学科的目标,我国高校都或多或少参与了彼此间的激烈竞争。在国家财政拨款严重不足的情况下,我国高校只能选择其他的筹资渠道实现超常规发展,比如,与银行合作求得贷款。因为教育是对国民经济有先导性、全局性的基础性朝阳产业,建立教育投资理念给银行信贷业务开辟了全新领域。我国高校大规模利用银行贷款等改善办学基础设施条件,的确解决了发展过程中的一些困难,但是也从此背上了巨额的债务负担。我国高校大量贷款问题的产生离不开扩招后教育资源的短缺与政府财政投入不足的矛盾,这是高等教育发展在特定时期的必然结果。
3财政拨入资金结构不合理引发我国高校债务风险财政拨入资金结构是指国家财政拨入资金总额中生均拨款和专项拨款各自占有的比重。专项拨款是指有专门用途的资金,学校不能随意安排更不能用于偿还债务。随着国家对教育的重视,对教育投入也在逐年增加,但大部分是以专项经费名义下拨的,在生均经费增长不大,学校可自由安排的资金增加不多。这在客观上增加了我国高校偿还债务的难度。削弱了我国高校偿债保障,从而加剧了我国高校债务风险程度。 4我国高校债务危机责任制度不明确
我国高校基本上属于公立性质,其资产属于国家所有,贷款的形成自然也属于国家所有。因此,我国高校不可能像企业那样通过从事经营活动获得利润来偿还债务。从法律法规的角度来看,现在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和《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对我国高校银行贷款产生的资产归属权还没有明确的规定,没有把我国高校的贷款行为纳入监管范围,没有建立债务风险的预警系统,也尚未明确我国高校债务危机责任的界定。
5我国高校缺乏科学的债务风险预警系统
债务风险预警分析是利用财务报表及相关资料上的财务数据和非财务数据,在我国高校现有会计核算基础上,设置一系列相关指标,对我国高校财务活动中将可能发生的风险发出预警信号,为学校领导提供决策依据。但目前多数高校由于技术、人员素质和管理方面的原因,都未建立财务预警系统,甚至未认识到这道“防火墙”的重要性。另外,已经建立财务预警系统的学校,其预警系统存在着很大的局限性,工作仍停留在表层上,因而无法准确估算出我国高校能承受的债务极限。
6我国高校内部财务管理制度不完善
长期以来,我国高校的会计核算主要是“核算型”、“报账型”的模式,已经远远落后于我国高校改革进程,并与市场经济发展相脱离。现实中,有些高校的财务工作重点仍停留在记账、算賬、报账等方面,过多注重服务职能却忽略了内部管理职能。在过去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高校经费全部是政府拨款,财务管理的目标仅仅是把钱用好,使得在现有环境下,一部分财务人员缺乏使用“经营型”财务管理的理念,教条执行国家财政法规制度。
虽然我国高校事业发展较快,但财务管理体制依然落后于教学、科研事业的发展。由于高校财务管理制度和监管制度不完善,我国高校资金使用过程中常常发生操作不规范、核算不合理、审核不严格等问题,从而造成教学科研资源和资金的使用效率不高。同时由于我国大多高校财务管理力度有限,没有及时核对和催收往来款项,使之形成较大的呆账,从而使我国高校的资金使用缺少有效监管,不能对债务风险做出及时的控制和处理。
7现行我国高校财务制度的固有风险
目前我国高校的教学、科研经费和基建建设经费是分别核算的。其中一套是核算教学科研经费;另一套是核算基本建设经费。而我国高校基建建设资金大多来自银行借款,目前部分高校的基建财政拨款连支付利息都不够。这样导致基建投资核算体系演变为我国高校核算银行借款的账外账,隐藏了实际的我国高校债务风险。
8我国高校学费收入不足风险
随着我国高校的扩招,至2010年的招生规模即已经达到657万人。但这种增长规模是不可持续的,随着我国几十年的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人口增长已得到控制,目前计生委和人口学界公认的我国的生育率(平均每个妇女生育的孩子数)只有1.8左右。即使今后我国高校招生规模稳定在2010年的657万人,那么今后会怎么样?当年我国高校为了扩招而修建的教室、购买的设备所获得的贷款款项可能会由于以后生源的下降导致无法偿还,部分地方高校甚至面临破产境地。2006年7月10日,中国台湾国民党主席马英九在回答美国《时代周刊》的问题时说:“允许大陆学生在台湾大学入学,因为我们招生能力过剩,而他们则非常短缺”。可见台湾也注意到了大陆生源的情况。与此同时,现在香港的大学纷纷转向内地招生,分析其原因是什么?如果大陆生源不够,而又被香港、台湾以及国际的大学吸引部分(同时转移走大量学费),因生源减少导致的学费收入下降,也会加大部分高校的债务风险。
同时,我国高校收费制度经过几年的改革,目前已初步形成高等教育经常性成本分担机制,学费收入占学校收入的比例达30%左右,其中部分地方院校的比例则更高,能达到50%左右。资金筹集渠道的改变,使我国高校资金供应更加依赖于生源市场。目前,毕业生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就业形势,追求名牌院校、重点院校是越来越多考生和家长的选择。这都对部分较低层次的高校生源产生了严重冲击,使学费收入受到一定影响,从而加大了这部分高校的债务风险。
随着国家财政化债政策的实施,目前教育部所属的高等学校债务危机已经得到缓解。但部分地方高校由于各种原因,其债务危机仍未得到彻底缓解。因此对我国高校债务风险形成原因的分析,对今后高校防范债务风险仍具有借鉴意义。
(上接P122)利基础及其限度[J].清华大学学报,2009(2):143.
[19]易红.贫困儿童弹性发展研究及其启示[J].社会心理科学,2007(22):90-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