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暑假来临,很多家长和孩子又开始为报不报课外辅导班纠结了。在一些家长看来,难得的暑假,给孩子报个班充充电,平时的不足可以补补,即使是长项也可以进一步提高;还有另外一些家长,原本打算暑假让孩子好好放松放松,可是看到别的家长忙着给孩子找各种课外辅导班,生怕自己的孩子被落下,于是也不得不报个班……那么,暑假学生到底该不该报班学习呢?
正方
免去了家长接孩子之苦,提高孩子成绩
辅导班不仅让家长们免去了接孩子之苦,也带来了诸多积极的现实意义。现在,很多孩子家长双方都是上班族,孩子暑期留在家中无人照看,送到辅导班既省去了麻烦,又能让孩子学到东西:
一、对学校课程进行查漏补缺。学生来到辅导班之后,老师通过学生的作业情况就会发现学生的不足之处,老师会及时有效进行辅导,把学生的不足弥补上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功课可以得到温习。有些学生回到家里之后,学习习惯不是很好,自主性不强,边玩边做作业,或看电视,注意力不集中,导致写作业马虎出错,写完作业就得九十点钟,有的时候老师留的作业多,就得写到十一多钟,导致学生没有时间复习和预习。
三、提高学习成绩。有些同学在没来辅导班之前,各门成绩都不理想,家长不能对学生做出合理的辅导,家长说话孩子也不听,到了辅导班之后,学习习惯也改变了,成绩也提高了,自信心也增强了,各门功课考试都是优秀。
四、培养时间观念。在辅导班中,完成作业都会有时间限制,能够让孩子在平时就有时间观念,不会出现考试时做不完的现象,做事具有条理性。
而且,在当前的人才选拔模式下,高考仍是多数人改变命运的机会。暑假是相对长的假期,如果整个假期都在玩中度过,未免有点浪费。特别是面临中、高考压力的初二、高二学生,只有抓紧时间加强文化课的学习,才能考上一所好的高中或者大学。
反方
不上辅导班的孩子更有学习的后劲
究竟要不要给孩子报辅导班呢?相信很多家长在纠结一番之后,都选择了“报”,甚至有的是越多越好。可是据2016年上海市教委发布的第三期“小学一年级学生学习情况”专项调研结果显示,在可持续学习方面,没有上过辅导班的学生在学习基础素养多个维度上的表现要好于上过辅导班的学生。
调查数据显示,除社会性以外,其他指标均在是否参加过辅导班上存在显著性差异:参加过辅导班的孩子在生活自理、主动性、专注和坚持、身體健康、情绪和睡眠适应性上低于没有参加过辅导班的孩子;而没有参加过辅导班的孩子仅仅在知识适应性上,如拼音、识字、写字、数学学习和英语学习,低于参加过辅导班的孩子。但长期来看,孩子健康的身心和良好的学习品质才是其可持续学习的重要基础,而非一时的知识储备。
上海理工大学附属小学校长丁利民说,学前“抢跑”的孩子并不比“零起点”的孩子有优势。在教育过程中,她遇到过很多“抢跑”的孩子却产生了各种学习问题。例如“放空型”孩子就是在之前的“抢跑”学习过程中,因为感觉太难而对学习失去了兴趣,以至于人在心不在,上小学后也习惯于在课堂上“放空”,最后成绩肯定是一塌糊涂;还有个上学前能认3000个字的孩子,虽然上学前已经超过了整个小学阶段2500个字的识字量,但到了高年级,他的综合能力和成绩却不比其他同学有优势。
有教育专家表示,要想让孩子在学习上保持专注,一要通过学习本身的吸引力产生推动力;二是靠他控,如家长的催促或监督。不上辅导班的孩子反而能够较早培养起独立自主的学习习惯,即使在知识储备上是“零起点”,但是在学习能力上却更有优势,为之后长期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正如一些小学老师所认为,上过学前班和直接从幼儿园进入小学的孩子相比,在刚入学时可能有一点差异,但两个月后这种差异就没有了。而一些上过学前班的孩子正式上课时反而不专心,形成不良的学习习惯,改起来比较难。所以,家长们没必要在意学前班里学的那点“知识”。
教育的本质在于育人,让儿童满怀对世界的好奇,轻松快乐地出发,比用辅导班填满他们的生活和童年更重要。
“零起点”教学,正是从倡导“智育中心”转向关注儿童个性的全面发展,也是对教育本真的回归。
与其让孩子们在“起跑线”处累得气喘吁吁,不如放慢脚步,给孩子最美好的童年。毕竟用起跑的早晚来裁定人生输赢的确无道理可言。
总结陈词
可怜天下父母心,家长们都希望自己家的孩子能得到最好的教育资源、环境,促进孩子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因此跟风给孩子报各种辅导班。但是,暑假是否该报辅导班应因人而异。对于那些主动性强、自愿去学习的孩子,如上学期因为请假、身体不舒服等原因而导致一些知识点未掌握牢固,借假期补课能有不小的收获。而对于那些主动性差的孩子,往往是在家长的逼迫下学习,虽然装模作样地在上课,其实并没有从中收获知识,并且造成时间的浪费。
专家建议,家长在为孩子报辅导班之前应与孩子进行充分沟通,尊重孩子的兴趣和意愿,否则会增加孩子的逆反心理,甚至造成亲子关系的对立。而且在报辅导班时,课程不要安排得过于紧张,有些孩子为了赶课时,整个暑假都在上培训班,这也容易因脑疲劳而导致学习效率下降。
正方
免去了家长接孩子之苦,提高孩子成绩
辅导班不仅让家长们免去了接孩子之苦,也带来了诸多积极的现实意义。现在,很多孩子家长双方都是上班族,孩子暑期留在家中无人照看,送到辅导班既省去了麻烦,又能让孩子学到东西:
一、对学校课程进行查漏补缺。学生来到辅导班之后,老师通过学生的作业情况就会发现学生的不足之处,老师会及时有效进行辅导,把学生的不足弥补上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功课可以得到温习。有些学生回到家里之后,学习习惯不是很好,自主性不强,边玩边做作业,或看电视,注意力不集中,导致写作业马虎出错,写完作业就得九十点钟,有的时候老师留的作业多,就得写到十一多钟,导致学生没有时间复习和预习。
三、提高学习成绩。有些同学在没来辅导班之前,各门成绩都不理想,家长不能对学生做出合理的辅导,家长说话孩子也不听,到了辅导班之后,学习习惯也改变了,成绩也提高了,自信心也增强了,各门功课考试都是优秀。
四、培养时间观念。在辅导班中,完成作业都会有时间限制,能够让孩子在平时就有时间观念,不会出现考试时做不完的现象,做事具有条理性。
而且,在当前的人才选拔模式下,高考仍是多数人改变命运的机会。暑假是相对长的假期,如果整个假期都在玩中度过,未免有点浪费。特别是面临中、高考压力的初二、高二学生,只有抓紧时间加强文化课的学习,才能考上一所好的高中或者大学。
反方
不上辅导班的孩子更有学习的后劲
究竟要不要给孩子报辅导班呢?相信很多家长在纠结一番之后,都选择了“报”,甚至有的是越多越好。可是据2016年上海市教委发布的第三期“小学一年级学生学习情况”专项调研结果显示,在可持续学习方面,没有上过辅导班的学生在学习基础素养多个维度上的表现要好于上过辅导班的学生。
调查数据显示,除社会性以外,其他指标均在是否参加过辅导班上存在显著性差异:参加过辅导班的孩子在生活自理、主动性、专注和坚持、身體健康、情绪和睡眠适应性上低于没有参加过辅导班的孩子;而没有参加过辅导班的孩子仅仅在知识适应性上,如拼音、识字、写字、数学学习和英语学习,低于参加过辅导班的孩子。但长期来看,孩子健康的身心和良好的学习品质才是其可持续学习的重要基础,而非一时的知识储备。
上海理工大学附属小学校长丁利民说,学前“抢跑”的孩子并不比“零起点”的孩子有优势。在教育过程中,她遇到过很多“抢跑”的孩子却产生了各种学习问题。例如“放空型”孩子就是在之前的“抢跑”学习过程中,因为感觉太难而对学习失去了兴趣,以至于人在心不在,上小学后也习惯于在课堂上“放空”,最后成绩肯定是一塌糊涂;还有个上学前能认3000个字的孩子,虽然上学前已经超过了整个小学阶段2500个字的识字量,但到了高年级,他的综合能力和成绩却不比其他同学有优势。
有教育专家表示,要想让孩子在学习上保持专注,一要通过学习本身的吸引力产生推动力;二是靠他控,如家长的催促或监督。不上辅导班的孩子反而能够较早培养起独立自主的学习习惯,即使在知识储备上是“零起点”,但是在学习能力上却更有优势,为之后长期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正如一些小学老师所认为,上过学前班和直接从幼儿园进入小学的孩子相比,在刚入学时可能有一点差异,但两个月后这种差异就没有了。而一些上过学前班的孩子正式上课时反而不专心,形成不良的学习习惯,改起来比较难。所以,家长们没必要在意学前班里学的那点“知识”。
教育的本质在于育人,让儿童满怀对世界的好奇,轻松快乐地出发,比用辅导班填满他们的生活和童年更重要。
“零起点”教学,正是从倡导“智育中心”转向关注儿童个性的全面发展,也是对教育本真的回归。
与其让孩子们在“起跑线”处累得气喘吁吁,不如放慢脚步,给孩子最美好的童年。毕竟用起跑的早晚来裁定人生输赢的确无道理可言。
总结陈词
可怜天下父母心,家长们都希望自己家的孩子能得到最好的教育资源、环境,促进孩子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因此跟风给孩子报各种辅导班。但是,暑假是否该报辅导班应因人而异。对于那些主动性强、自愿去学习的孩子,如上学期因为请假、身体不舒服等原因而导致一些知识点未掌握牢固,借假期补课能有不小的收获。而对于那些主动性差的孩子,往往是在家长的逼迫下学习,虽然装模作样地在上课,其实并没有从中收获知识,并且造成时间的浪费。
专家建议,家长在为孩子报辅导班之前应与孩子进行充分沟通,尊重孩子的兴趣和意愿,否则会增加孩子的逆反心理,甚至造成亲子关系的对立。而且在报辅导班时,课程不要安排得过于紧张,有些孩子为了赶课时,整个暑假都在上培训班,这也容易因脑疲劳而导致学习效率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