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崇尚科学引领新时代

来源 :科教新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angz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5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给科技工作者代表回信中,勉励全国科技工作者弘扬优良传统,勇攀科技高峰。令人倍感温暖,深受鼓舞。
  今年5月30日,是我国第四个“全国科技工作者日”。防疫战也是科技战,如果没有科学技术,没有科技人员,面对这次新冠肺炎疫情,大家就无法做到心中有数,运筹帷幄,掌握抗击疫情的主动权。正是科学技术在抗击疫情斗争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刷新着新时代青少年对偶像的认知,崇拜科学家的青少年越来越多。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从党中央、国务院的宏观决策,到每一个重大防控行动的部署和实施;从医务人员无私无畏地冲在抗疫第一线,到科研人员在较短时间内分离出新型冠状病毒并找到病原体,研制出核酸检测试剂盒,筛选出临床有效的药物和诊疗方法;从地方政府全面启动“线上办”“不见面”政务服务,到学生们的“停课不停学”,多个在线学习平台上线;从互联网医疗平台充分发挥优势,为患者进行远程问诊,到抗疫宣传和新冠肺炎感染人员排查,处处都离不开科技的支撑。在这场全民抗疫战争中,正是依靠互联网技术、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科技力量构筑起了一道道抗疫防线,最大限度地减少了公众交叉感染和传播风险。众多的科技手段在抗疫战斗中得到广泛应用,成为抗击疫情硬核力量。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普及是树人的事业。目前,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战略成果。抗疫是生动教材,既能让学生感受惊心动魄、感天动地的抗疫战争,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生命教育、责任教育、认同教育,又能引导学生爱科技学科技鉆科技,感受科技的无穷魅力。这是开启青少年的科学家之梦,激发一批批的青少年对宇宙、对科学的向往,燃起全民热爱科学的热情,为青少年打开通向科学知识大门的重要机遇。
  因此,各地各校要结合抗疫实践乘势而为,把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思想、倡导科学方法作为义不容辞的责任,引导学生将短期行为变为长期价值观,在青少年乃至全社会中推动形成讲科学、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良好氛围,让崇尚科学、尊重科学成为每个人的自觉行动,使蕴藏在广大人民群众中的创新智慧充分释放、创新力量充分涌流,让青少年成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世界科技强国的栋梁。
  科技改变历史,知识改变命运。人类战胜大灾大疫离不开科学发展和技术创新,让健康的偶像崇拜转变为更多年轻人为国学习、奋斗的强大动力,这不仅是战胜大灾大疫的现实需要,也是引领新时代发展的迫切需要。
其他文献
经历过高考“战役”,如释重负的彭健(化名)把自己多年来的课本整理了一遍。没有要做的作业,没有该复习的功课,他坐在书桌前头脑一片空白。班上的同学都打算聚餐放松,还有人计划去旅游,但他一时还转不过弯来,他感觉无所适从,不知道该做些什么。这几年紧张且有规律的学习生活成了一种惯性,考完反而失去了方向。  高考后.到底什么样的心态是积极而健康的?什么样的“方向”更有意义?  案例分析  案例中的彭健是很多高
期刊
我们熟知的“鱼与熊掌不可兼得”出于亚圣孟子,讲的是人们在选择两个同样有吸引力的目标时,内心会发生心理冲突。  从心理学上看,冲突是两种势均力敌的力量的对抗。就驱力而言,存在着三种基本冲突,那就是:双趋冲突、趋避冲突和双避冲突。  “鱼与熊掌不可兼得”是最典型的双趋冲突。两个都想要,但是环境只允许要一个,这时就会产生难以取舍的心理冲突。如果都想要的两样东西价值一般,比如两盒同样品牌的饼干,但包装盒不
期刊
刚毕业那一年,我在一所小学担任实习老师。我所任教的班级有一个小男孩,被大家称为“调皮大王”,上课时,他经常恶作剧。  当我第一次走上讲台时,他果然对我“发难”了:“老师,给我们唱一首歌吧!”  我说:“老师在上数学课,不唱歌。”  “不會唱歌,羞羞羞,你真羞!”他说完,教室里一片混乱。我精心准备的第一堂课被他搅乱了,我感觉受到了羞辱,气冲冲地走到了他的面前,吼道:“伸出你的手来厂  他慢慢地伸出了
期刊
20世纪60年代,15岁的父亲开始在村小學当民办教师。那年代农村没有什么娱乐活动。课余,父亲一头扎进书法爱好中,开始练毛笔字,至今已经60余年了。对书法的爱好,相伴了父亲一生,几乎成了他的第二生命。  记得小时候,每到过年的时候,家里就挤满了来求父亲写对联的人。都是乡里乡亲的,父亲从不拒绝,要耐心地写上好几天,不但辛苦还要倒贴上纸张墨汁的费用。父亲从未有过丝毫的抱怨,总是略加斟酌便一气呵成运笔书写
期刊
美国的理查德.赛勒曾经对人的选择和快感的关系做过一系列研究。结论是,如果一个人可自由选择的选项在一定范围内,人们的幸福感会随着选项的增加而增加,而当选项达到一定数量时,人们的快感会出现下降,而且速度很快。  人选择的目的是从选项中挑出最优结果。假如选项只有2个,人们的比较次数就是1次;如果选项是3个,比较次数就上升到3次;如果选项是4个,人们就要比较6次……面对海量的比较,人们会有两种态度,一种是
期刊
热播剧《想见你》中,有个灵魂穿越的老梗。2019年,27岁的黄雨萱灵魂穿越到1998年的17岁女生陈韵如身上,两人性格大不相同,陈韵如内向自卑,不善交际;黄雨萱大方明快,开朗自信,加上有年龄和阅历带来的成熟心智,迅速赢得周围人的喜欢。  按照常规的剧情略数,应该是黄雨萱拯救了陈韵如,打破她的社交困境吧,就像很多穿越剧里演的一样——自律者魂穿到肥宅身上,改变饮食习惯开始健身,变成受女生欢迎的帅哥;或
期刊
洞脑,一个嵌在山巅的小寨,也是家乡海拔较高的村落,那年为了去江米看望一位老友,从那路过,便一见钟情,在心中记下,它一直就在我的念想里。  仲春时节,一个阳光灿烂的日子,我沿着山的褶皱盘桓而上,再一次走近它。沿途山野盛开的野櫻花格外醒目诱入。多少次下车驻足,远拍或者走近与之同框,定格一種美好,为我的洞脑之行平添些许愜意。  好在这次没了上次的艰辛,在扶贫惠民政策下,原来的泥巴路变成了水泥路,不费多时
期刊
酷热难耐的下午,天空万里无云,白花花的太阳像个燃烧的火球悬挂在天上,炙烤大地。此时,一位十八九岁的青年头顶烈日,正在一座山的斜坡上抓紧收割花生。他一会儿举起锄头,将花生从地里刨出,一会儿清理掉花生上粘连的泥土,连同秸秆一并塞进箢箕,然后一担一担从山上挑回家里。青年的深色上衣上,汗水析出的盐分在衣服上如沟渠般纵横交错,手触之,有明显的颗粒质感……  這是1987年暑期的某天,迄今33年了。太阳下的年
期刊
新年里,餐桌上摆满了各色各味的副食。儿子这个尝尝,那个嚼嚼,总是嫌它们不对自己胃口。看着儿子挑三拣四,我不禁感慨万千。  记得我童年时代,每逢过年,每家每户待客的副食有限,大多是本地土产,像薯粑粑、薯干、茨菰……档次高级点的,就是用粗河沙炒制的红薯条。这种红薯条是用晒干的红薯粑粑剪成条状,用粗河沙翻炒而成。黄澄澄的,香脆可口,我们叫它“薯壳子”。  “炒薯壳子啦……”母亲悠长的声音一传来,我们立马
期刊
6月24日,平江县第八中学的班主任凌凌出乎意料地收到一篇让她哭笑不得的学生“催婚”周记:亲爱的凌老师,你也老大不小了,怎么还不找对象结婚?你到底喜欢哪一种类型的男生?我妈妈给你介绍的那个人,你喜不喜欢……  虽说童言无忌,但从学生的周记中不难看出,乡村教师的婚恋问题,是摆在眼前,且亟待解决的事。  近年全,大批年轻的高校皇业生进入乡村学校,成为学校教直教学的主力军。与此同时,乡拉教师的婚恋难题也正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