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教学中如何利用学习迁移规律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bear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迁移是指先前在一种情境下获得的某一知识或技能对于新情境下另一类知识或技能的学习所产生的影响。这种影响可能是积极的,能促进学习,叫做正迁移,这种影响也可能是消极的,能阻碍学习,叫做负迁移。负迁移是暂时的,经过有目的的练习是可以消除的。
  迁移现象是普遍存在的。凡是有学习的地方就会有迁移,通过迁移把知识转化为能力。学习的迁移是检验教学是否达标的最可靠的指标。运用学习迁移理论提高教学质量,要求教师认真钻研新课改的精神,锐意改革,不断进取,总结经验,努力增强教学效果。同时要教育学生“会学习”,提高知识迁移的能力。因此,教学过程中应当加强学习迁移规律的研究,促进正迁移,防止负迁移。
  一
  有关的研究表明,影响学习迁移的基本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
  若两种情境之间存在相同或相似的因素,迁移就有可能产生。例如,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常用“比值定义法”来给物理量下定义。“密度、加速度、电场强度、磁感应强度”等都采用这种方法。还有我们在学习静电场时将库仑定律与万有引力定律进行对比以加深学生的理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尽力找出新旧知识之间存在着的共同要素,在课堂教学中设置正迁移的情境,防止负迁移。如学习了磁感线而在学习电场线时,有些同学试图也用铁屑显示电场线,這就是负迁移。
  迁移总是以先前的学习为前提的。有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大多是基础知识和技能方面掌握较好的缘故。因此在物理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加强对学生进行基础知识学习的指导和基本技能的训练。课前让学生预习,课堂上组织学生参与讨论,然后由教师讲评、归纳、总结。上新课前,对旧知识进行适当的回顾复习,还可以通过习题课、阶段复习、总复习等强化学习的手段,使学生对物理学中的基本概念、基本规律有较深刻的理解,并能熟练地掌握、应用。这样就为知识的正迁移打下坚实的基础。
  迁移能力还与学生的概括水平有关。知识面越宽,知识越广,也就越容易迁移。物理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使学生通过教师的引导、训练,形成具有独立地分析和概括问题的能力,形成能掌握新旧知识、新旧课程的共同特点,善于分析物体运动发展的过程、条件,及其各物理过程之间的相互联系,正确地掌握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因此,教师应注意提高学生的分析概括问题的能力。
  迁移还与学生的心理、生理状态有关。研究表明,当学生长时间从事脑力劳动后,大脑皮层细胞由兴奋状态转为抑制状态时迁移就难以发生。当学生缺乏良好的心理状态也同样会造成迁移的困难。因此,在学习中应尽量避免疲劳战,劳逸结合,尽量消除紧张情绪,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
  迁移与学习中教师的指导有关。一般来说,有指导的练习量越大,越有可能产生正迁移;对学生的指导越多,迁移的效果越大。因此,有指导的迁移,有利于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根据物理学实践性强的特点,加强对学生实验课的指导,通过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实验技能,帮助他们对在实验中获取的数据进行正确的处理、归纳,总结出相应的规律。对实验中出现的误差和问题进行认真细致的分析,找出原因,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通过这些训练,不断提高学生分析、概括及动手能力,进而加深对所学的相关物理学的基本规律的理解。
  二
  当然,学生在学习中也要力争防止负迁移。负迁移是学习中的障碍之一,应尽力防止,负迁移在学习中有如下类型:
  记忆型负迁移:主要是熟练的旧知识对新知识的干扰。
  理论型的负迁移:由于学生的分析能力正处于由“经验型”向“理论型”的过渡阶段,往往偏重感性认识的结论,而忽视认识的过程,形成了应用中的负迁移。例如:用万用表测直流电压或电流时,红表笔为正极,黑表笔为负极,但用电阻档测二极管的正负时则相反,这就要求学生对万用表的原理搞清楚才行。
  直觉型的负迁移:这是由于遇到新问题时会不恰当的以旧知识推广而来,关键在于没有养成掌握正确的解题方法,没有养成科学的判断习惯。如学生讨论“小船渡河时,渡河时间与水的流速有没有关系时?”往往凭直觉得出有关系的结论。
  在学习中我们应当重视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的学习。一知半解是产生负迁移的温床。因此,在物理学习中,对概念、规律的理解要力争准确、透彻,对过程的前提条件和适用范围要搞清楚。
  总之,迁移是学习过程客观存在的重要规律。它在学习过程中具有客观性、普遍性和重复有效性。它直接关系着旧知识对新知识的影响,因此,教师要指导学生搞好学习,就必须遵循这个规律,努力学习和提高迁移能力,重视这个不可忽视的因素。
其他文献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化,高效课堂教学逐渐在各地区推广开来,初中思想品德课也不再是画画背背那么简单,“自主、互助、合作”的学习方式广泛运用于课堂。如何利用好这一平台,把课上到学生的心里去,打造出优质、高效的思想品德课,对教师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高效课堂教学是指通過教师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获得了预期的、应有的进步与发展。  一、精心设计课前预习方案  导学案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案。开展“学案导
摘 要: 传统教学,教师以讲授为主,过于突出和强调学生的接受和掌握知识,忽视学生的发现和探究能力的培养。新课程教学改革要求教师转变教学观念,改变旧的教学方式,在课堂上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不再是课堂的主宰者,应把学生的主动权和课堂学习空间还给学生。  关键词: 历史教学 创新教育 素质培养 主动参与  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灵魂,是知识经济时代赋予我们每个教师的使命。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如能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使学生在参与历史学习中释放出思维的火花,会大大提高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作者结合教学案例谈谈在历史教学中培养
加了弹簧,机器人就能跳起来;改变材质,就能把摩托穿在身上即将在9月底升空的“神州七号”载人宇宙飞船引来全球的广泛关注,中国宇航员将在这次飞行中第一次实现出舱行走。太
据国外媒体报道,日前,美国成功研制一种新型仿真机器男孩,它的形象十分逼真,深受儿童喜爱,可以作为儿童辅助性教学设备。这个机器人的设计师大卫·汉森将它命名为“齐诺”。
学科视野宽广,知识要点深邃,是高中历史新课程显著的特点。学科视野宽广铸就了高中历史新课程内容新鲜,饶有趣味,时代感强的优势。知识要点深邃,为教师引导学生解剖典型,获取研究历史问题的基本途径和方法,培养、发展学生的历史学科能力,提供了良好的探究课题。  现代教育家叶圣陶说:“教是为了不教。”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会学”,所以要教给学生学会思考分析问题的科学的学习方法,让学生自己握着一把金钥匙去开启智慧
战场风云一贯变幻莫测,士兵们往往生死难卜。一旦有士兵在战场上失踪,恐怕人们最想问的一句话是:你还活着吗?为此,美国国防部投资160万元美金,委托克莱姆森大学开发米粒般大
初中思想品德课相对于其他课而言比较抽象,教师如果只按教材平铺直叙讲解,容易枯燥乏味,使学生产生厌倦感。教师如果能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使学生在愉快的心理状态下学习,那么就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枯燥的学习变为精神享受,怎样才能营造出一个和谐快乐的课堂氛围呢?  一、在幽默中感悟道理,打造兴趣课堂。  长期以来,尤其是课改前的教材,具有高度的思想性和政治性,其强势的理论性和缺乏实践性的教学模
起源于1851年的世界博览会绝对是工业时代人类智慧的展览。而那些外观可爱、功能多样、行动自如的机器人更是集中体现了人类的设计才能。在2005年爱知世博会的会场,他们或风
摘 要: 物理是一门对思维能力要求很高的自然学科。作为一门自然学科,它既要求我们拥有深厚的知识储备,更需要我们培养出准确而敏锐的思维。在初中物理学习中,我们主要研究的是物质变化所显示出的表面现象,而高中学习则是更深入探究物理变化的原因,透视物质变化的本质,因此我们将学习到更多的知识,而物理思维能力的培养能加深我们对知识的理解,明晰知识之间的联系,有助于知识的系统化。本文从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让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