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我国《刑法》中规定的绑架罪的理解

来源 :博览群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xc28692926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绑架是刑事犯罪中一种常见的犯罪形式,具有及其大的社会危险害。本文对我国《刑法》中关于绑架罪的相关规定进行了总结和分析。
  关键词:绑架罪;刑法;非法拘禁罪;敲诈勒索罪
  一、绑架罪的含义、认定及其量刑
  (1)绑架罪的含义。绑架罪是指利用被绑架人的近亲或者其他人对被绑架人安危的忧虑,以勒索财物或满足其他不法要求为目的,使用暴力、胁迫或者麻醉方法劫持或以实力控制他人的行为。(2)绑架罪的认定。根据刑法第239条的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立案:1.以勒索财物为目的绑架他人的;2.绑架他人作为人质的;3.以勒索财物为目的偷盗婴幼儿的。绑架罪是行为犯,行为人只要实施了上述三种情形之一的行为,就应当立案侦查。(3)绑架罪量刑标准。犯绑架罪的,10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致使被害人死亡或者杀害被绑架人的,处死刑,并处没收财产。以勒索财物为目的偷盗婴幼儿的,依照上述有关的规定处罚。
  二、绑架罪的构成要件
  (1)绑架罪犯罪主体。绑架罪的主体为一般主体,凡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并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能构成绑架罪。(2)绑架罪犯罪主观方面。绑架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直接故意,且以勒索他人财物为目的或者以他人作为人质为目的,所谓以勒索财物为目的,是指行为人绑架被害人的目的在于以加害被害人相威胁,迫使被害人的近亲属交给其财物,这里的财物包括货币、有价证券、金银财宝等具有经济价值的物品或财产性利益。(3)绑架罪犯罪客体。绑架罪侵犯的客体是他人的身体健康权、生命权、人身自由权。绑架所使用的暴力、威胁、麻醉或其他方法本身就危及到被害人的身体健康。以暴力、胁迫、麻醉或其他方法劫持他人以后会对被害人加以禁闭、监视等,就剥夺了其人身自由权。绑架罪行为人的犯罪目的(勒索财物)不能得逞,就会对被害人下毒手,杀人灭口,侵犯了被害人的生命权。绑架罪的犯罪对象为任何有生命的自然人,不仅仅包括妇女、儿童、婴幼儿。实践中被绑架的对象多为妇女、儿童、社会知名人物、私营业主或大公司、企业的重要人物。(4)绑架罪犯罪客观方面。绑架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以暴力、胁迫、麻醉或其他方法劫持他人的行为。所谓暴力是指直接对被害人身体实施打击和强制,如捆绑、推、拽、殴打、伤害、强行架走等。所谓胁迫是指以不顺从就实施暴力相威胁,对被害人实行精神强制,使其恐惧不敢反抗的行为。关于胁迫的内容,有人认为除以实施暴力、威胁外还有其他非暴力威胁,这种观点不妥。非暴力内容的威胁不危及被害人的人身安全,其社会危害性与危及被害人人身安全的暴力、以暴力相威胁、麻醉方法是截然不同的,就如以非暴力相威胁,强行劫走被害人财产的行为不定抢劫罪而定敲诈勒索罪一样,以非暴力内容的胁迫宜以拐卖妇女、儿童定罪。胁迫实施暴力的对象既可以是被害人本人,也可以是对在场的被害人的亲属。胁迫的方式可以用语言,也可以用动作,如用刀在被害人面前比划,但胁迫必须是对被害人当面实施。所谓麻醉是指利用药物、醉酒等致被害人麻痹、昏睡、昏迷的行为。不管是暴力、胁迫还是麻醉方法,其本质特征均是违背被害人意志,致被害人不能反抗、不敢反抗、无力或不知反抗而劫走被害人,故其暴力、胁迫、麻醉的程度要达到使被害人不能、不敢、无力或不知反抗的程度。如行为人在拐骗过程中尽管有推、拽、实施轻微的暴力相威胁的行为或有劝酒、使用药物等行为,但不足以使被害人不能、不敢、无力或不知反抗,被害人随行为人出走主要出于轻信,受其利诱等,则不能定该罪。所谓“劫持”是指将被害人劫离原地和把持控制被害人。劫离原地的方法已如前述,把持控制被害人的方法多种多样,如捆绑、禁闭、监视、挟持、麻醉等。其本质特征是剥夺被害人的人身自由,故在把持控制被害人的过程中行为人也可能使用暴力、威胁,也可能不使用暴力、威胁。
  三、绑架罪与其他相关罪名的区别
  (1)绑架是否构成绑架罪的界限。即罪与非罪的界限,关键看是否以勒索他人财物为目的或者以他人作为人质为目的。(2)绑架罪与拐卖妇女、儿童罪的区别。两罪均有绑架的行为,在形式上有许多相似之处,两者区别的关键在于犯罪目的不同,拐卖妇女、儿童罪以出卖为目的,而绑架罪则以勒索财物、以他人作人质等为目的。(3)绑架罪与非法拘禁罪的区别。绑架罪与非法拘禁罪实际上存在特殊与一般的关系,两者都是侵犯他人人身自由权利的犯罪,而且,绑架罪在客观上也必然表现为非法剥夺他人人身自由的行为,剥夺的方法与非法拘禁罪的方法没有质的区别,都可以是暴力、胁迫或其他方法;非法拘禁罪也可以由绑架方法构成;两罪中将被害人绑架、劫持的空间特点也一样,既可以是就地不动,也可以是将被害人掳离原所在地。绑架罪与非法拘禁罪的区别主要在于,绑架罪的构成不仅要求有非法剥夺人身自由的行为,而且要求有勒索财物或满足行为人不法要求的目的以及与此相应的勒财或提出不法要求的实行行为。而非法拘禁罪仅要求行为人具有剥夺他人人身自由的目的。(4)绑架罪与敲诈勒索罪的区别。以威胁方法实施绑架罪与敲诈勒索罪常易混淆,二者的区别是:1.犯罪侵害的对象不同。敲诈勒索罪实施威胁的对象和取得财物的对象是同一个;而绑架罪实施威胁绑架的对象和取得财物的对象是分别不同的人。2.客观方面表现不同。敲诈勒索罪威胁的内容如系暴力,行为人声称是将来实施;而绑架暴力内容的威胁,则是当时、当场已经实施的。3.敲诈勒索罪行为人并不掳走被害人予以隐藏控制,而绑架罪则要将被害人掳走加以隐藏、控制。另外,如果行为人以并不存在的绑架行为欺骗威吓某人不是当场交付财物的,既不应以敲诈勒索定罪,也不能以绑架定罪,而应以诈骗罪论处。如欺骗威吓某人当场交出财物,而威吓的内容是以暴力侵害人身为内容的,则应以抢劫罪论处,如威吓的内容是以揭露隐私等,则应以敲诈勒索罪论处。(5)绑架罪与抢劫罪的区别。绑架勒索的绑架罪与抢劫罪都以取得财物为目的;在客观上都可以表现为暴力、胁迫等强制手段;在侵犯的合法权益方面,两者也都同时侵犯了公民的人身权利和财产权利,因而两者是十分近似的犯罪。区别两者的关键有两个方面:1.绑架罪是以非法剥夺人身自由的方法,并以被绑架人的安危为要挟,勒索财物行为的指向对象为被绑架人以外的第三人,即被绑架人的近亲属或其他人,而不可能是被绑架人;抢劫罪的方法则一般不表现为非法剥夺人身自由,而且其要挟的人及劫财行为指向的对象一般具有同一性。2.绑架罪由于是将被绑架人作为人质向第三人索取财物,因此获取财物的时间不可能是绑架行为实施的当时,也一般不可能是当场获取财物。而抢劫罪只能是当场及在暴力、胁迫行为实施的当时劫取财物。
  参考文献:
  [1]高铭暄.马克昌.刑法学(第5版)[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2011.
  [2]张明楷 .刑法学(第4版)[M].北京:法律出版社, 2011.
其他文献
摘 要:善意取得是取得物权的一种形式。善意取得制度是我国物权法的重要制度之一。本文拟对善意取得制度进行剖析,以加深对该制度的理解和认识。  关键词:善意取得;物权法;无权处分;动产;不动产  一、善意取得的含义  所谓善意取得又称为即时取得,是指无权处分人在不法将其受托占有的他人的财物(动产或者不动产)转让给第三人的,如受让人在取得该动产时系出于善意,则受让人取得该物的所有权,原权利人丧失所有权。
期刊
摘 要:借款合同无论对企业还是对自然人而言都是一种常见的合同形式,本文将介绍借款合同的概念、形式和内容,并对自然人之间的借款的特殊规定进行总结和归纳。  关键词:借款合同;自然人;利息  一、借款合同概述  所谓借款合同,是指贷款人向借款人提供借款,借款人到期返还借款,并向贷款人支付利息的合同。  借款合同和传统民法借贷合同的概念有所区别。根据传统民法理论,借贷合同一般分为使用借贷和消费借贷,其中
期刊
摘 要:诈骗罪不仅是《刑法》规定的一种重要罪名,也是影响人们的一种常见的犯罪形式。本文从诈骗罪的含义、构成及其危害、认定、 刑事责任等方面进行了介绍,并将其与其他容易混淆的罪名进行区分。  关键词:诈骗罪;刑事责任;招摇撞骗  一、诈骗罪的含义、构成及其危害  1.诈骗罪的含义。所谓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  2.诈骗罪的构成。(1)
期刊
摘 要:赠与合同与其他的合同相比具有其不同的特点,本文从赠与合同的含义、特点、赠与人的撤销权、赠与人过错赔偿、赠与附义务等几个视角对其进行分析。  关键词:赠与合同;过错赔偿;附义务  一、赠与合同的含义及其特征  所谓赠与合同,是指赠与人将自己的财产无偿给予受赠人,受赠人愿意接受赠与的合同。因此,赠与合同有以下几个特征:(1)赠与是一种合意,是双方的法律行为。赠与合同虽为单务、无偿合同,也需有当
期刊
摘 要:夫妻双方无论是通过诉讼离婚还是协议理论方式结束夫妻关系的,其离婚后子女的抚养权归属问题都是双方争议的最重要的焦点问。作者拟对该问题进行婚姻法上的分析。  关键词:离婚;子女;抚养权;归属  一、离婚后父母与子女关系  婚姻关系的解除,只是夫妻双方的基于婚姻而存在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归于消灭,但父母与子女之间存有的血亲关系不因父母离婚而消除。夫妻关系和父母子女关系是两种不同性质的关系。夫妻关
期刊
摘 要:本文分析了封建时期皇权对社会发展的影响,明君统治下的君主专制,较为有效的配置了社会资源,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社会的进步;但封建制度依然肆意践踏人权,扭曲人的思想,厉行文化专制,阻碍了历史发展的进程,是中国走向衰败的重要原因。  关键词:皇权;封建社会;兴衰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创造过灿烂的古代文明,在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中,中华文明是唯一延续时间最长、未曾中断的文化系统。既没有过外敌入侵
期刊
摘 要:专利权简称“专利”,是发明创造人或其权利受让人对特定的发明创造在一定期限内依法享有的独占实施权,是知识产权的一种。专利包括发明、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三种。本文对发明和实用新型授予专利权时应满足的条件。  关键词:专利权;发明;实用新型  专利权(Patent Right),简称“专利”,是发明创造人或其权利受让人对特定的发明创造在一定期限内依法享有的独占实施权,是知识产权的一种。根据我国专利
期刊
摘 要:办公管理的信息化建设主要是希望能够在政府内部实现各个部门之间办公信息收集、处理、流动与共享的统一化,总的来说,就是通过现代非常成熟的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作为手段来进行办公信息系统的建设,基于此来为政府建立起专用的计算机网络来。本文当中主要探讨的就是政府办公管理信息化建设当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发展的方向。  关键词:政府办公;信息系统;信息化建设  一、办公信息化建设的基本概念  办公信息化
期刊
摘 要:证券法中的虚假陈述会对投资者造成重大损失,并影响中国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本文对虚假陈述的含义、特征、表现形式、过错和规则原则以及因虚假陈述应承担的民事责任进行了介绍。  关键词:证券法;虚假陈述;民事责任  一、虚假陈述概述  1.虚假陈述的含义。我国的《证券法》没有对虚假陈述的概念做出明确界定。依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证券市场因虚假陈述引发的民事赔偿案的若干规定》第17条的规定,所谓虚假
期刊
摘 要:过失与故意均属于罪过形式。正确理解过失的概念及其认定对理解刑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介绍过失的概念、认定及其两种过失类型,即疏忽大意过失与过于自信过失的区分。  关键词:过失;疏忽大意过失;过于自信过失  一、过失的概念  刑法第15条第1款规定:“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是过失犯罪。”据此,过失犯罪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