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江泽民同志说过:“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已成了新世纪倍受关注的重点词语。提到创新,人们往往不愿做深层次的思考,只会考虑这是别人的事,与我没有什么关系。其实,只要发明、发现一种新的方式后用以处理某种事物,就是创新。
在语文教学中,只有创新,才能吸引学生的兴趣,才能使学生想学、愿学、爱学,才不至于厌学、弃学。有时候,一些稍微反常的变化,也许就是一种创新;学生喜爱的教学方法,也许就是一种创新。创新的关键就在于教育理念的转变,“纲举目张”就是这个道理。只要理念转变了,还怕其它方面不转变吗?难怪有的教师被人认为教学几十年只有一种教学方法,只教过一课书,其根本原因就在于千人一面、千篇一律,结果学生不爱、家长责怪。
在教授鲁迅先生的短篇小说《故乡》时,我不从题解、作者介绍、时代背景等方面入手,而是从作者对三种人命运的归纳、总结开始,抓住“辛苦辗转”、“辛苦恣睢”、“辛苦麻木”三个词语,突出二十多年来三种人的巨大变化,分别理出三类人物:一类是“辛苦辗转”的“我”;一类是“辛苦恣睢”的“杨二嫂”;一类是“辛苦麻木”的“闰土”。分出这三类人物后,要求学生在课文里寻找出最能代表他们思想言行的句子和词语,这也是人物形象分析的重点。“我”的“辛苦辗转”主要表现在第一部分里:久别的故乡、家族的衰败、老屋的出卖、生活的艰辛漂泊,于是形成了我的人生性格——在漂泊中逐渐有了现代的思想、有了对新生活的追求,逐渐明白了造成闰土和杨二嫂命运的根源。杨二嫂的“辛苦恣睢”并不是天生的,是社会逼使她形成的。作者通过把记忆中的杨二嫂形象和现实中的杨二嫂形象进行对比,突出了杨二嫂泼辣、放肆的性格:因为是社会最底层的人,对统治阶级和官匪兵绅无可奈何,对比自己强悍的人毫无办法,只有欺辱吓唬比自己差、比自己弱的人,这就更突出社会改变人的巨大作用。闰土则是鲁迅笔下着重表现的人物,本篇中鲁迅用了大量的笔墨,通过形象入木三分地揭露了旧中国的黑暗,揭示了造成闰土这样的劳苦大众贫困不堪的原因是“多子,饥荒,苛税,兵,匪,官,绅都苦得他像一个木偶人了”。在这种情况下闰土想到的还是神佛,让人对他的不幸越发感到痛惜,对他的不争越发感到愤怒。这一课大获成功,学生反映极佳。
其实,有时一点点的变化都会引起学生极大的兴趣。其原因就是心理学上所讲的不随意注意。因为传统的教育束缚了学生的思维,强调的都是集中注意,长期的折磨激起了学生的反叛,因此他们不爱学、不想学。而现代的学生又特别反叛,不愿受旧的、传统的东西束缚,谁要是束缚了他,那就谁也别想让他学到有用的知识,上课时他不和你捣蛋就不错了。所以,在长期的固定模式的思维熏陶下,学生已经习以为常,不愿动脑,不愿越雷池一步。一旦有了能吸引他的事和物,他就感到新鲜、感到稀奇,他就有兴趣,就愿意学习。
通过对这课的教学,我看到了学生愿学想学,这更坚定了我经常换方式、方法进行教学,让学困生也能多学知识的信心。
在语文教学中,只有创新,才能吸引学生的兴趣,才能使学生想学、愿学、爱学,才不至于厌学、弃学。有时候,一些稍微反常的变化,也许就是一种创新;学生喜爱的教学方法,也许就是一种创新。创新的关键就在于教育理念的转变,“纲举目张”就是这个道理。只要理念转变了,还怕其它方面不转变吗?难怪有的教师被人认为教学几十年只有一种教学方法,只教过一课书,其根本原因就在于千人一面、千篇一律,结果学生不爱、家长责怪。
在教授鲁迅先生的短篇小说《故乡》时,我不从题解、作者介绍、时代背景等方面入手,而是从作者对三种人命运的归纳、总结开始,抓住“辛苦辗转”、“辛苦恣睢”、“辛苦麻木”三个词语,突出二十多年来三种人的巨大变化,分别理出三类人物:一类是“辛苦辗转”的“我”;一类是“辛苦恣睢”的“杨二嫂”;一类是“辛苦麻木”的“闰土”。分出这三类人物后,要求学生在课文里寻找出最能代表他们思想言行的句子和词语,这也是人物形象分析的重点。“我”的“辛苦辗转”主要表现在第一部分里:久别的故乡、家族的衰败、老屋的出卖、生活的艰辛漂泊,于是形成了我的人生性格——在漂泊中逐渐有了现代的思想、有了对新生活的追求,逐渐明白了造成闰土和杨二嫂命运的根源。杨二嫂的“辛苦恣睢”并不是天生的,是社会逼使她形成的。作者通过把记忆中的杨二嫂形象和现实中的杨二嫂形象进行对比,突出了杨二嫂泼辣、放肆的性格:因为是社会最底层的人,对统治阶级和官匪兵绅无可奈何,对比自己强悍的人毫无办法,只有欺辱吓唬比自己差、比自己弱的人,这就更突出社会改变人的巨大作用。闰土则是鲁迅笔下着重表现的人物,本篇中鲁迅用了大量的笔墨,通过形象入木三分地揭露了旧中国的黑暗,揭示了造成闰土这样的劳苦大众贫困不堪的原因是“多子,饥荒,苛税,兵,匪,官,绅都苦得他像一个木偶人了”。在这种情况下闰土想到的还是神佛,让人对他的不幸越发感到痛惜,对他的不争越发感到愤怒。这一课大获成功,学生反映极佳。
其实,有时一点点的变化都会引起学生极大的兴趣。其原因就是心理学上所讲的不随意注意。因为传统的教育束缚了学生的思维,强调的都是集中注意,长期的折磨激起了学生的反叛,因此他们不爱学、不想学。而现代的学生又特别反叛,不愿受旧的、传统的东西束缚,谁要是束缚了他,那就谁也别想让他学到有用的知识,上课时他不和你捣蛋就不错了。所以,在长期的固定模式的思维熏陶下,学生已经习以为常,不愿动脑,不愿越雷池一步。一旦有了能吸引他的事和物,他就感到新鲜、感到稀奇,他就有兴趣,就愿意学习。
通过对这课的教学,我看到了学生愿学想学,这更坚定了我经常换方式、方法进行教学,让学困生也能多学知识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