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学生语文作文写作效率不高,作文质量较差,作文评改体制僵化、单一,学生缺乏修改作文的意识与习惯。为了改进写作教学现状,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发展,在继续进行写作前指导的同时,加强学生的作文修改训练,培养学生的修改意识与习惯也显得非常必要。
一、修改步骤
第一,写作者个人修改。学生写作完成后,自己应该先行修改,而不是教师批改。首先,写作者应修改自己作文中的错别字,要求在原文用红笔标记,并进行纠正,而修改错别字也能促进学生基础知识及语言的积累。其次,作文修改的重点应该是语句。语句中缺字或累赘的要进行添加或删减,使句子保持语意贯通;语序不当的句子,就要调整语序,使语句表达的意思确切、明晰。再次,修改标点符号。现在大部分学生不会使用标点符号,几乎所有标点符号都用圆点来代替,也不知道有些标点符号应占几个字的位置,所以学生修改标点符号也是修改作文的一项重要内容,而修改标点符号也可以让学生对标点符号的正确使用有一个全新的认识,纠正一些错误的用法,提高规范写作的意识。另外,写作者也要对整篇作文的结构、思路、立意等方面也要进行审视,重新认识,肯定优点,总结不足,然后写出自评结论。
第二,教师批改。写作者自己及交流修改完成之后,把作文集中交到任课教师跟前,由教师再进行简要批改。教师批改的主要任务是检查写作者本人修改、交流修改者的态度是否认真,意见是否中肯,结果是否有效。在此基础上,教师的简要批改主要是指出学生修改中存在的问题,并指出、补充、修正前两次修改的不足。如果有个别作文修改特别粗疏,态度不认真,教师就要召集写作者本人及参与修改的学生谈话,目的是要督促学生,让他们重视作文修改的过程和参与修改时的体验与感悟。所以加强学生对作文的修改并不是教师不作为,放任自流,而是让教师利用自己的专业眼光与水准加强对学生修改的指导和组织,让学生成为写作、修改作文的主体,提高作文教学的有效性。
二、时间安排
至于修改作文的时间保障,在修改训练之初的一段时间里,学生自觉修改作文的意识还未建立,习惯还未养成,本来两周一次的作文课,可增加为一周一次,从而有更充足的时间统筹安排修改训练、讲评和新作文等教学活动。等学生的修改习惯养成以后,修改作文的时间就可以灵活,因时制宜。因为此时大部分学生已经不用要求了,他们已经可以自觉完成修改任务,这时教师主要指导、督促一些后进学生完成修改。
三、修改的意义
加强以写作者个人为主的作文修改训练,是为了培养学生的修改意识与习惯,让学生能最大程度地投入到写作实践之中,培养对写作全过程进行监控的能力和习惯,增强他们的表达意识,同时也可以改变学生作文长期以来主要由教师评改的种种不足。从教师的专业素养、写作实践来说,教师优于学生,可以评改学生的作文。但一味地让教师包办作文评改,肯定是弊大于利。其中最为严重的是学生自己没有修改作文的体验与感悟,不知道自己的作文到底存在什么问题,写作应该注意些什么,所以教师批改作文,实际上对学生的写作指导与能力提升帮助不大。其次,教师长期代替学生批改作文,也助长了学生的懒惰心理,写作不负责任,敷衍塞责,这也是写作教学效果不好的一个主要原因。福建师范大学教授、语文教育专家潘新和指出,教师的“精批细改”“容易产生误导”,束缚了学生的思想,而且“损害了学习能动性”,“减轻了学生学习责任心”,“培养了学生的依赖和盲从、懒惰和唯命是听。”[1]写作是主体自己实践性很强的思维与精神活动。学生自己写作,自己修改,自己感受作文的写法,写作的酸甜苦辣,在语文教师的指导下投身写作实践,逐渐感悟,螺旋上升,从而形成写作经验。而对于作文的修改,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也有具体的规定。其中“表达与交流”部分的第6条目标明确表明:“能独立修改自己的文章,结合所学语文知识,多写多改,养成切磋交流的习惯。乐于相互展示和评价写作成果。”所以学生个人修改、交流修改等修改方式,是新课程背景下以学生自主写作为中心的新的作文理念的体现,如果实施、操作得当,必将会给学生的写作带来很大的改观。
其实,从古至今,有写作体验的一些名家对修改都很重视,如唐卢廷让“吟安一个字,拈断数根须”的苦吟精神,贾岛在“推敲”中的忘我境界,宋王安石对其诗句“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字的艰难确定过程,都是修改意识的体现。在我们的作文教学中,也应该提倡这种遣词造句的修改意识与精神,使学生作文的档次与品位都有一个质的飞跃。正如著名美学家朱光潜学先生所说:“每个作者必须是自己的严正的批评者,他在命意布局遣词造句上都须辨析锱铢,审慎抉择,不肯有一丝一毫含糊敷衍。他的风格就是他的人格,而造成他的特殊风格的就是他的特殊趣味。一个作家的趣味在他的修改锻炼的功夫上最容易见出。”尽管朱光潜先生讨论的是文学作品的修改问题,但他所说的意思与中学生写作修改也有共通之处,而且朱光潜先生也进一步指出,修改还可以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可见修改的意义之重大。
修改在表面上看来是文字的调整,在本质上却是写作者本人思想的调整,而思想又有极强的个性色彩,这也构成了重视写作者个人修改的根本原因。著名语文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修改文章不是什么雕虫小技,其实就是修改思想,要它写得跟正确、更完美。想对了,写对了,才可以一字不易。”“因为思想依傍语言,一个人的语言习惯不能不求其好。坏的语言习惯会牵累了思想,同时牵累了说出来的语言、写出来的文字。”可见修改语言与思想准确表达的密切关系。学生个人修改自己的作文,锤炼语言,就是为了使自己的思想感情能更精确地表现出来。久而久之,学生有了自觉琢磨、锤炼语言的习惯,也可促进其思想严密、深刻,写作能力得到发展,这也正是学生修改作文的价值所在。其实,无论是语文教育专家学者,还是一线语文教师,对作文评改中存在的积弊有着非常深刻而清醒的认识,也提出了严厉批评和一些改进措施,但教师迫于要“精批细改”的作文批阅制度,使学生自己评改作文的措施难以在现实中顺利贯彻执行,因而就形成了谁都知道作文教学效率不高,但谁也无能为力的尴尬局面。笔者所提出的作文修改措施,也不需什么特别的保障机制,教师个人就可以在实践中进行运用。
一、修改步骤
第一,写作者个人修改。学生写作完成后,自己应该先行修改,而不是教师批改。首先,写作者应修改自己作文中的错别字,要求在原文用红笔标记,并进行纠正,而修改错别字也能促进学生基础知识及语言的积累。其次,作文修改的重点应该是语句。语句中缺字或累赘的要进行添加或删减,使句子保持语意贯通;语序不当的句子,就要调整语序,使语句表达的意思确切、明晰。再次,修改标点符号。现在大部分学生不会使用标点符号,几乎所有标点符号都用圆点来代替,也不知道有些标点符号应占几个字的位置,所以学生修改标点符号也是修改作文的一项重要内容,而修改标点符号也可以让学生对标点符号的正确使用有一个全新的认识,纠正一些错误的用法,提高规范写作的意识。另外,写作者也要对整篇作文的结构、思路、立意等方面也要进行审视,重新认识,肯定优点,总结不足,然后写出自评结论。
第二,教师批改。写作者自己及交流修改完成之后,把作文集中交到任课教师跟前,由教师再进行简要批改。教师批改的主要任务是检查写作者本人修改、交流修改者的态度是否认真,意见是否中肯,结果是否有效。在此基础上,教师的简要批改主要是指出学生修改中存在的问题,并指出、补充、修正前两次修改的不足。如果有个别作文修改特别粗疏,态度不认真,教师就要召集写作者本人及参与修改的学生谈话,目的是要督促学生,让他们重视作文修改的过程和参与修改时的体验与感悟。所以加强学生对作文的修改并不是教师不作为,放任自流,而是让教师利用自己的专业眼光与水准加强对学生修改的指导和组织,让学生成为写作、修改作文的主体,提高作文教学的有效性。
二、时间安排
至于修改作文的时间保障,在修改训练之初的一段时间里,学生自觉修改作文的意识还未建立,习惯还未养成,本来两周一次的作文课,可增加为一周一次,从而有更充足的时间统筹安排修改训练、讲评和新作文等教学活动。等学生的修改习惯养成以后,修改作文的时间就可以灵活,因时制宜。因为此时大部分学生已经不用要求了,他们已经可以自觉完成修改任务,这时教师主要指导、督促一些后进学生完成修改。
三、修改的意义
加强以写作者个人为主的作文修改训练,是为了培养学生的修改意识与习惯,让学生能最大程度地投入到写作实践之中,培养对写作全过程进行监控的能力和习惯,增强他们的表达意识,同时也可以改变学生作文长期以来主要由教师评改的种种不足。从教师的专业素养、写作实践来说,教师优于学生,可以评改学生的作文。但一味地让教师包办作文评改,肯定是弊大于利。其中最为严重的是学生自己没有修改作文的体验与感悟,不知道自己的作文到底存在什么问题,写作应该注意些什么,所以教师批改作文,实际上对学生的写作指导与能力提升帮助不大。其次,教师长期代替学生批改作文,也助长了学生的懒惰心理,写作不负责任,敷衍塞责,这也是写作教学效果不好的一个主要原因。福建师范大学教授、语文教育专家潘新和指出,教师的“精批细改”“容易产生误导”,束缚了学生的思想,而且“损害了学习能动性”,“减轻了学生学习责任心”,“培养了学生的依赖和盲从、懒惰和唯命是听。”[1]写作是主体自己实践性很强的思维与精神活动。学生自己写作,自己修改,自己感受作文的写法,写作的酸甜苦辣,在语文教师的指导下投身写作实践,逐渐感悟,螺旋上升,从而形成写作经验。而对于作文的修改,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也有具体的规定。其中“表达与交流”部分的第6条目标明确表明:“能独立修改自己的文章,结合所学语文知识,多写多改,养成切磋交流的习惯。乐于相互展示和评价写作成果。”所以学生个人修改、交流修改等修改方式,是新课程背景下以学生自主写作为中心的新的作文理念的体现,如果实施、操作得当,必将会给学生的写作带来很大的改观。
其实,从古至今,有写作体验的一些名家对修改都很重视,如唐卢廷让“吟安一个字,拈断数根须”的苦吟精神,贾岛在“推敲”中的忘我境界,宋王安石对其诗句“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字的艰难确定过程,都是修改意识的体现。在我们的作文教学中,也应该提倡这种遣词造句的修改意识与精神,使学生作文的档次与品位都有一个质的飞跃。正如著名美学家朱光潜学先生所说:“每个作者必须是自己的严正的批评者,他在命意布局遣词造句上都须辨析锱铢,审慎抉择,不肯有一丝一毫含糊敷衍。他的风格就是他的人格,而造成他的特殊风格的就是他的特殊趣味。一个作家的趣味在他的修改锻炼的功夫上最容易见出。”尽管朱光潜先生讨论的是文学作品的修改问题,但他所说的意思与中学生写作修改也有共通之处,而且朱光潜先生也进一步指出,修改还可以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可见修改的意义之重大。
修改在表面上看来是文字的调整,在本质上却是写作者本人思想的调整,而思想又有极强的个性色彩,这也构成了重视写作者个人修改的根本原因。著名语文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修改文章不是什么雕虫小技,其实就是修改思想,要它写得跟正确、更完美。想对了,写对了,才可以一字不易。”“因为思想依傍语言,一个人的语言习惯不能不求其好。坏的语言习惯会牵累了思想,同时牵累了说出来的语言、写出来的文字。”可见修改语言与思想准确表达的密切关系。学生个人修改自己的作文,锤炼语言,就是为了使自己的思想感情能更精确地表现出来。久而久之,学生有了自觉琢磨、锤炼语言的习惯,也可促进其思想严密、深刻,写作能力得到发展,这也正是学生修改作文的价值所在。其实,无论是语文教育专家学者,还是一线语文教师,对作文评改中存在的积弊有着非常深刻而清醒的认识,也提出了严厉批评和一些改进措施,但教师迫于要“精批细改”的作文批阅制度,使学生自己评改作文的措施难以在现实中顺利贯彻执行,因而就形成了谁都知道作文教学效率不高,但谁也无能为力的尴尬局面。笔者所提出的作文修改措施,也不需什么特别的保障机制,教师个人就可以在实践中进行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