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 探讨临床上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采用氟比洛芬酯进行治疗的超前镇痛效果。方法 以88例2013.1.1~2014.1.1之间在我院接受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资料采用回顾性分析,根据患者静脉注射氟比洛芬酯时间的不同,将其分为甲、乙、丙、丁四组,甲组的给药时间为术前10 min;乙组为手术结束前10 min;丙组为手术结束前10 min与手术前10 min;每次的给药量均为50 mg,丁组患者注射的是5ml的生理盐水,每组患者人数分别为22例,观察对比四组患者在清醒时以及术后1h、3h、8h、12h以及24h的VAS评分,并对不良反应进行记录。结果 以上四组患者在清醒时的VAS评分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1h、3h的VAS评分情况为丁>甲、乙、丙,且乙>甲(P<0.05);在术后8h、12h的VAS评分情况为甲、乙、丁>丙(P<0.05);在术后24 h芬太尼的使用量上丁组要明显高于甲、乙、丙组,在不良反应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将氟比洛芬酯术在围手术期的各个时间段进行注射,在成效上差异显著,且于患者手术结束前10 min与手术前10 min分别注射50 mg的氟比洛芬酯,则取得的镇痛效果最为显著,可达12 h以上,具有超前的镇痛作用。
关键词:氟比洛芬酯;腹腔镜胆囊切除;超前镇痛
前言 目前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腹腔镜技术在临床上得到了大力的推广和应用,尤其是针对于胆囊切除患者的治疗效果更加显著。虽然该技术具有住院时
间短以及损伤小的特点,但是在术后患者依旧会产生一定程度的疼痛,对患者的康复造成一定的影响。而氟比洛芬酯作为一种抗炎镇痛的药物,则能够对患者的疼痛起到很好的缓解和止痛效果,并且根据用药时机的不同,镇痛效果也具有一定的差异性,现在本文将以8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最佳的给药时机,现报道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
1.临床资料 以88例2013.1.1~2014.1.1之间在我院接受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资料采用回顾性分析,根据患者静脉注射氟比洛芬酯时间的不同,将其分为甲、乙、丙、丁四组,患者的年龄在20~7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5.6±3.5)岁,男性患者50例,女性患者38例,所有患者排除凝血功能障碍、有胃溃疡史、肝肾功能异常以及出血异常的可能,并且于治疗前期未使用麻醉镇痛药、非街体类抗炎药以及哇诺酮类抗生素药物[1]。
2、方法 对以上88例患者于术前将0.3 mg的东莨菪碱常规注射,同时进行气管插管全身麻醉诱导,药物选择为0.2 mg/kg的依托咪脂、0.5~0.7 mg/kg的阿曲库铵、1~1.5 mg/kg的异丙酚、2~3 μg/kg的芬太尼[2]。在术中,给予患者(1 mg的瑞芬太尼+200 mg的异丙酚)/20 ml,并且根据患者的个体性差异进行泵注剂量的适当调节,保证在(20±10)ml/h,在术中根据患者的需要将10~15 mg的阿曲库铵追加,当胆囊切除并将脐部伤口缝合之后,将静脉麻醉药停止给予。而在此期间,甲、乙、丙三组患者氟比洛芬酯进行静脉缓慢注射的时间分别为术前10 min、毕前10 min、术前10 min与毕前10 min,并且每次剂量为50 mg,丁组患者则是于术前和术后将5 ml/次的生理盐水向患者注射。
3.观察指标 观察对比四组患者在清醒时以及术后1h、3h、8h、12h以及24h的VAS评分,并对不良反应进行记录。
4.统计学处理 对调查的四组患者的资料借助统计学软件SPSS16.0进行分析处理,以标准差(x±s)表示计量资料,以t检验组间比较,当P<0.05的情况下,则说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以上四组患者在清醒时的VAS评分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1h、3h的VAS评分情况为丁>甲、乙、丙,且乙>甲(P<0.05);在术后8h、12h的VAS评分情况为甲、乙、丁>丙(P<0.05);在术后24 h芬太尼的使用量上丁组要明显高于甲、乙、丙组,在不良反应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情况如下表所示:
三、结论
氟比洛芬酯属于非甾体类抗炎镇痛药的一种,当进入人的机体之后,就会逐渐在炎症部位和手术切口聚集,并释放和迅速水解,对前列腺素合成进行抑制[3]。目前该药物在我国临床上主要用于癌痛和术后单次镇痛的治疗过程中。一般情况下,氟比洛芬酯的镇痛时间可长达8小时,其中前5个小时的作用效果最佳。在以上研究中,我们对患者进行了不同时期的给药,并得出于患者术前10 min与毕前10 min分别给药,所达到的镇痛效果最佳,也就充分的说明了氟比洛芬酯具有超前镇痛的作用,并且镇痛效果显著。故而在后期的临床治疗中,针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的治疗,一定要对给药时间严格把握,促进患者的治疗。
参考文献:
[1]杨媛,刘伟,刘丽君,等.氟比洛芬酯用于宫腔镜手术患者镇痛效果的观察.中日友好医院学报,2010,21(5):2911.
[2]胡蓉,李季,欧阳文,等.氟比洛芬酯用于鼻部手术后镇痛的临床观察.中国疼痛医学杂志,2009,13(5):269-271.
[3]潘振宇,金云玉,王终兴,等.氟比洛芬酯对乳腺癌手术的超前镇痛效果.临床麻醉学,2009,22(11):854-855.
关键词:氟比洛芬酯;腹腔镜胆囊切除;超前镇痛
前言 目前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腹腔镜技术在临床上得到了大力的推广和应用,尤其是针对于胆囊切除患者的治疗效果更加显著。虽然该技术具有住院时
间短以及损伤小的特点,但是在术后患者依旧会产生一定程度的疼痛,对患者的康复造成一定的影响。而氟比洛芬酯作为一种抗炎镇痛的药物,则能够对患者的疼痛起到很好的缓解和止痛效果,并且根据用药时机的不同,镇痛效果也具有一定的差异性,现在本文将以8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最佳的给药时机,现报道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
1.临床资料 以88例2013.1.1~2014.1.1之间在我院接受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资料采用回顾性分析,根据患者静脉注射氟比洛芬酯时间的不同,将其分为甲、乙、丙、丁四组,患者的年龄在20~7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5.6±3.5)岁,男性患者50例,女性患者38例,所有患者排除凝血功能障碍、有胃溃疡史、肝肾功能异常以及出血异常的可能,并且于治疗前期未使用麻醉镇痛药、非街体类抗炎药以及哇诺酮类抗生素药物[1]。
2、方法 对以上88例患者于术前将0.3 mg的东莨菪碱常规注射,同时进行气管插管全身麻醉诱导,药物选择为0.2 mg/kg的依托咪脂、0.5~0.7 mg/kg的阿曲库铵、1~1.5 mg/kg的异丙酚、2~3 μg/kg的芬太尼[2]。在术中,给予患者(1 mg的瑞芬太尼+200 mg的异丙酚)/20 ml,并且根据患者的个体性差异进行泵注剂量的适当调节,保证在(20±10)ml/h,在术中根据患者的需要将10~15 mg的阿曲库铵追加,当胆囊切除并将脐部伤口缝合之后,将静脉麻醉药停止给予。而在此期间,甲、乙、丙三组患者氟比洛芬酯进行静脉缓慢注射的时间分别为术前10 min、毕前10 min、术前10 min与毕前10 min,并且每次剂量为50 mg,丁组患者则是于术前和术后将5 ml/次的生理盐水向患者注射。
3.观察指标 观察对比四组患者在清醒时以及术后1h、3h、8h、12h以及24h的VAS评分,并对不良反应进行记录。
4.统计学处理 对调查的四组患者的资料借助统计学软件SPSS16.0进行分析处理,以标准差(x±s)表示计量资料,以t检验组间比较,当P<0.05的情况下,则说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以上四组患者在清醒时的VAS评分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1h、3h的VAS评分情况为丁>甲、乙、丙,且乙>甲(P<0.05);在术后8h、12h的VAS评分情况为甲、乙、丁>丙(P<0.05);在术后24 h芬太尼的使用量上丁组要明显高于甲、乙、丙组,在不良反应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情况如下表所示:
三、结论
氟比洛芬酯属于非甾体类抗炎镇痛药的一种,当进入人的机体之后,就会逐渐在炎症部位和手术切口聚集,并释放和迅速水解,对前列腺素合成进行抑制[3]。目前该药物在我国临床上主要用于癌痛和术后单次镇痛的治疗过程中。一般情况下,氟比洛芬酯的镇痛时间可长达8小时,其中前5个小时的作用效果最佳。在以上研究中,我们对患者进行了不同时期的给药,并得出于患者术前10 min与毕前10 min分别给药,所达到的镇痛效果最佳,也就充分的说明了氟比洛芬酯具有超前镇痛的作用,并且镇痛效果显著。故而在后期的临床治疗中,针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的治疗,一定要对给药时间严格把握,促进患者的治疗。
参考文献:
[1]杨媛,刘伟,刘丽君,等.氟比洛芬酯用于宫腔镜手术患者镇痛效果的观察.中日友好医院学报,2010,21(5):2911.
[2]胡蓉,李季,欧阳文,等.氟比洛芬酯用于鼻部手术后镇痛的临床观察.中国疼痛医学杂志,2009,13(5):269-271.
[3]潘振宇,金云玉,王终兴,等.氟比洛芬酯对乳腺癌手术的超前镇痛效果.临床麻醉学,2009,22(11):854-8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