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十八大提出,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核心素养”,首次出现在教育部印发的《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核心素养”被置于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目标的基础地位。学生的创新思维不是虚无缥緲的空中楼阁,只有清晰的数学概念和坚实的求异思维作基础,再经过教师的潜心启迪和培养,学生方可形成创新思维的新高度。面对复杂多变的未来时代要求,把创新素养作为人才培养的核心,从整体上推动各教育环节的变革才能真正培养学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关键能力。
关键词:创新思维、激发、鼓励、培养、拓展、核心素养
十八大提出,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核心素养”,首次出现在教育部印发的《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核心素养”被置于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目标的基础地位。
核心素养的核心是创新。所以把创新意识的培养放在首位,创新意识主要是指培养学生推崇创新、追求创新、以创新为荣的观念和意识,包括好奇心、研究兴趣、求知欲望、对事物的敏感、对直知的执着追求,这是一个人创新的灵魂与动力。“我讲你听”“我说你做”的教育方式只会导致学生主动创新意识的丧失。因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首先要呵护学生的问题意识、质疑精神,使他们在成功中体验到创新的快乐,从而激励他们不断的在“怀疑”、“成功”、“创新”中发展核心素养。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我谈几点体会:
一、激发好奇心,点燃创新思维
好奇心是对所发生的新异事物感到惊奇、引发疑,进行探究的心理倾向,是小学生的重要心理特征。它能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浓厚的学习兴趣,有助于学生点燃创新思维的火花。因此,教学中,我们要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以推动学生主动探索,积极创新。例如,在教学“比例的基本性质”时,导入环节中,教师和学生比赛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学生用已有经验“求比值”,老师用“比例的性质”,学生比不过老师时就会感到好奇,总想弄个明白。这样教学,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鼓励学生质疑,,开启创新思维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寻根问底”的学习精神,有了这种精神,学生的思维才会活跃,思维才会开阔。
1、鼓励学生多问“为什么”,使他们不仅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例如:教学“2、5的倍数的特征”时,学生在自主学习中知道了2的倍数是偶数,学生就提出了这样的问题:“5的倍数是不是就是奇数呢?”由于学生开动了脑筋,课堂气氛相当活跃,他们提出了上述的问题,这是思维创新的表现。在教学时,我不仅恰当地对问题做了解答,还鼓励学生的这种“打破沙锅问到底”的精神,促使他们养成勤学好问的良好习惯。
2、鼓励学生敢于发表不同的意见,使他们从小就培养独立思考和敢于发表不同见解的思维品质。我在教学中,根据需要经常运用小组讨论的形式,组织学生对师生提出的问题开展辩论,从而有力地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在教学“2、5的倍数的特征”时,我设计了这样的问题:“自然数中,有没有既不是奇数也不是偶数的数?”,学生有的说有,有的说没有,这时我顺势让他们展开讨论,他们先从百数表中找,然后例举更大的数,最后得出结论----没有。整个过程中学生通过不同途径寻找答案,这件事对我很有启发,只有善于独立思考的人,才会燃起智慧的火花。
三、利用思维工具,培养创新思维
人们常说:语言是思维的工具。有关的教育心理研究得出了这样一个结论:学生课堂上获得的知识和技能,80%是靠“听”和“说”取的。由此可见,教师必须应到学生利用好思维的工具,把“听”“说”训练放到重要的位置上。首先,教师在课堂上要创设一种自由、民主的讨论式学风,使学生轻松愉快地投入“听”“说”中去,这样有利于活跃学生的思维。其次,要给全体学生“说”的机会,不仅优生有机会说,中差生也有机会说,让每个层次的学生都有表现的机会,都能领略成功的喜悦。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说得准确、严谨。如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者几份的数,叫做分数。这个定义中的“平均”二字不能丢掉。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对严谨的教学语言进行分析,促进思维准确性的培养。
总之,学生的创新思维不是虚无缥緲的空中楼阁,只有清晰的数学概念和坚实的求异思维作基础,再经过教师的潜心启迪和培养,学生方可形成创新思维的新高度。面对复杂多变的未来时代要求,把创新素养作为人才培养的核心,从整体上推动各教育环节的变革才能真正培养学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参考文献:
2003年第1期《小学数学教育》蒋惠菊撰写的《数学教学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2004年第3期《小学教学设计》张会撰写的《数学课堂教学的主动探索与创新》
2016年第4期《智慧教育》郑毓信撰写的《“数学核心素养”之我见》
2017年第5期《小学教学设计》徐斌撰写的《在问题解决中提升学生核心素养》
关键词:创新思维、激发、鼓励、培养、拓展、核心素养
十八大提出,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核心素养”,首次出现在教育部印发的《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核心素养”被置于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目标的基础地位。
核心素养的核心是创新。所以把创新意识的培养放在首位,创新意识主要是指培养学生推崇创新、追求创新、以创新为荣的观念和意识,包括好奇心、研究兴趣、求知欲望、对事物的敏感、对直知的执着追求,这是一个人创新的灵魂与动力。“我讲你听”“我说你做”的教育方式只会导致学生主动创新意识的丧失。因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首先要呵护学生的问题意识、质疑精神,使他们在成功中体验到创新的快乐,从而激励他们不断的在“怀疑”、“成功”、“创新”中发展核心素养。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我谈几点体会:
一、激发好奇心,点燃创新思维
好奇心是对所发生的新异事物感到惊奇、引发疑,进行探究的心理倾向,是小学生的重要心理特征。它能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浓厚的学习兴趣,有助于学生点燃创新思维的火花。因此,教学中,我们要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以推动学生主动探索,积极创新。例如,在教学“比例的基本性质”时,导入环节中,教师和学生比赛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学生用已有经验“求比值”,老师用“比例的性质”,学生比不过老师时就会感到好奇,总想弄个明白。这样教学,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鼓励学生质疑,,开启创新思维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寻根问底”的学习精神,有了这种精神,学生的思维才会活跃,思维才会开阔。
1、鼓励学生多问“为什么”,使他们不仅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例如:教学“2、5的倍数的特征”时,学生在自主学习中知道了2的倍数是偶数,学生就提出了这样的问题:“5的倍数是不是就是奇数呢?”由于学生开动了脑筋,课堂气氛相当活跃,他们提出了上述的问题,这是思维创新的表现。在教学时,我不仅恰当地对问题做了解答,还鼓励学生的这种“打破沙锅问到底”的精神,促使他们养成勤学好问的良好习惯。
2、鼓励学生敢于发表不同的意见,使他们从小就培养独立思考和敢于发表不同见解的思维品质。我在教学中,根据需要经常运用小组讨论的形式,组织学生对师生提出的问题开展辩论,从而有力地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在教学“2、5的倍数的特征”时,我设计了这样的问题:“自然数中,有没有既不是奇数也不是偶数的数?”,学生有的说有,有的说没有,这时我顺势让他们展开讨论,他们先从百数表中找,然后例举更大的数,最后得出结论----没有。整个过程中学生通过不同途径寻找答案,这件事对我很有启发,只有善于独立思考的人,才会燃起智慧的火花。
三、利用思维工具,培养创新思维
人们常说:语言是思维的工具。有关的教育心理研究得出了这样一个结论:学生课堂上获得的知识和技能,80%是靠“听”和“说”取的。由此可见,教师必须应到学生利用好思维的工具,把“听”“说”训练放到重要的位置上。首先,教师在课堂上要创设一种自由、民主的讨论式学风,使学生轻松愉快地投入“听”“说”中去,这样有利于活跃学生的思维。其次,要给全体学生“说”的机会,不仅优生有机会说,中差生也有机会说,让每个层次的学生都有表现的机会,都能领略成功的喜悦。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说得准确、严谨。如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者几份的数,叫做分数。这个定义中的“平均”二字不能丢掉。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对严谨的教学语言进行分析,促进思维准确性的培养。
总之,学生的创新思维不是虚无缥緲的空中楼阁,只有清晰的数学概念和坚实的求异思维作基础,再经过教师的潜心启迪和培养,学生方可形成创新思维的新高度。面对复杂多变的未来时代要求,把创新素养作为人才培养的核心,从整体上推动各教育环节的变革才能真正培养学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参考文献:
2003年第1期《小学数学教育》蒋惠菊撰写的《数学教学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2004年第3期《小学教学设计》张会撰写的《数学课堂教学的主动探索与创新》
2016年第4期《智慧教育》郑毓信撰写的《“数学核心素养”之我见》
2017年第5期《小学教学设计》徐斌撰写的《在问题解决中提升学生核心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