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简·爱》与《包法利夫人》分别是英国与法国的著名小说作品,以长篇小说的形式充分展现了两位性格迥异的女性形象,但是两位女性的生活轨迹及命运结局有着较大差异性。本文将通过对《简·爱》与《包法利夫人》中人物形象的描写,分析影响两位女性出现不同命运的根本成因,对《简·爱》与《包法利夫人》中女性形象的形成进行反思,对《简·爱》与《包法利夫人》中女性形象对比进行全面分析和研究。
《简·爱》是英国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创作的以自传色彩为核心的长篇小说,其中主要刻画了女主人公简·爱的人物形象。身为孤儿的简·爱并未被生活中的挫折和困难打败,而是在不断努力地追寻自由和尊严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敢于反抗、敢于争取平等地位,并勇于改变人生的女性形象。《包法利夫人》是法国作家福楼拜创作的长篇小说,同样以描绘女性角色为主,并呈现了其一生的经历。但是其过程与结果同《简·爱》中的人物大相径庭,主要描述了主人公情感堕落的故事。两篇小说均是十分著名的优秀文学作品,通过其中的主要内容和表达方式为读者传达了不同的思想感情。
一、《简·爱》与《包法利夫人》中人物形象描写分析
《简·爱》与《包法利夫人》两部小说作品的主人公均以女性形象呈现,同时利用长篇小说的方式讲述了两位主人公的性格特点、身份经历及不同的人生命运。在两部小说中,由于人物形象的差异化及社会背景的区别,其结局有着较大的差别。
(一)简·爱天性反抗与爱玛幻想反抗
简·爱自幼父母双亡,她被寄养在舅妈家,但即便如此,简·爱仍旧从未低头,不断呐喊着:“不公平!他们不配和我在一起!”由此可见,简·爱的反抗意识是与生俱来的。但这种反抗,导致舅妈一家将简·爱送到了一所“慈善”学校学习,在这里简·爱度过了漫长的八年求学时光,却也在这里遭遇了苦难,学校环境恶劣不堪,简·爱受尽了苦楚,不堪忍受。在离开学校后,简·爱在工作过程中,遇到了一位自身条件十分优越的男人,但简·爱并没有因此感到自己与其不般配,并勇敢地向男人表达了爱意。这也充分说明简·爱敢于追求真爱的个性,更展现了简·爱渴望平等的爱情。但是,勇敢独立的个性并没有为简·爱带来幸福,在自认为收获了爱情后,简·爱才知道罗切斯特是有妻子的,简·爱与罗切斯特的爱情得不到法律保护。在这之后,简·爱毅然决然地离开了这个男人。可后来罗切斯特为了救大火中的妻子,导致双目失明,而简·爱却在此时义无反顾地嫁给他,这是一种纯粹而简单的爱,同时也彰显了简·爱炽烈的女权主义个性。
相比于简·爱,《包法利夫人》中的主人公爱玛的个性则充满了幻想,爱玛的家境较好,少女时代即被父亲送到修道院学习,也是在那里,爱玛受到浪漫主义思想的熏陶,使得爱玛幻想罗曼蒂克式的生活。爱玛在遇到夏尔的时候,自认为遇到了真爱,并天真地认为自己的婚姻生活会浪漫唯美。但是,与爱玛的想象完全不同,婚后的爱玛发现了丈夫的平庸,他衣着寻常,毫无浪漫可言,这让爱玛感觉生活失去了色彩,失去了梦想。因此,爱玛试图在婚姻之外寻找她向往已久的唯美爱情。在追求浪漫的爱情无果后,爱玛又开始盼望生个儿子,这也足以说明爱玛的骨子里认为男女无法平等,而身为男人不仅身体强壮,且可以无拘无束地生活,不用受制于人。由此可见,爱玛反抗自己的命运,实则也是幻想对平庸的反抗,这也注定了爱玛反抗的结局,同时,爱玛也为此付出了惨痛代价。
因此,从简·爱与爱玛的个性进行分析,由于简·爱出身贫寒,从小就没有经历过富足的生活,反而让简·爱追求的爱情更加真实、可靠,也使得简·爱最终获得了爱情。而相比之下,爱玛虽然从小就是在家人呵护下成长起来的,但也正因如此,对社会的险恶不甚了解,以致追求虚无缥缈的唯美爱情,但最后也陷进了自己营造的爱情沼泽中无法自拔。
(二)简·爱追求女权主义与爱玛追求理想主义
通过上述分析不难看出,简·爱追求的是女权主义,而爱玛追求的是理想主义。长期以来,在父权制文化大背景下,妇女的地位低下,而西方文化也喜欢用魔鬼或天使来定义女性,女人要么代表善良,要么代表邪恶,用这种非黑即白的方式评价女性显然是缺乏客观性的。在《简·爱》这部作品中,喜欢说教的海伦、克制自我的譚波尔代表的是天使,而阁楼上的疯女人被定义为魔鬼。但是,简·爱却既不叛逆地否定魔鬼,也不顺从地肯定天使,而是试图对立统一地看待两种矛盾,这使得简·爱更具女权思想,也使得人物形象更加丰满。而《包法利夫人》中的爱玛,在嫁给了平庸的丈夫后,始终抱怨命运的不公,爱玛也无法在丈夫身上找到她认为的唯美爱情,所以,当爱玛在参加侯爵家的舞会后,失望的情绪更是达到了顶点,在舞会结束后,爱玛再也无法回到原来的生活,对丈夫更是失望透顶,在丈夫那里既得不到良好的物质生活,又得不到渴慕已久的唯美爱情。而这也从侧面反映出,爱玛生命的全部意义在于追求她认为的真爱,而这也预示了爱玛与丈夫背道而驰的结局。
通过对比简·爱与爱玛这两个人物,能够看出由于二者的个性特征、生活背景、所处环境等差异,使得简·爱更看重现实,并敢于付出,而爱玛则不谙世事,活在自己营造的虚幻爱情中。
二、影响两位女性形象出现不同命运的根本成因
在《简·爱》与《包法利夫人》两篇小说著作中,两位女性形象的不同结局并非偶然,而是必然的。下面将对影响两位女性形象出现不同命运的根本成因进行全面分析。
(一)时代背景因素
在《简·爱》的时代背景中,作家在创作过程中正是处于英国维多利亚统治时期,在此社会背景中英国的经济发展得到了进一步提升。在此阶段中,英国女性的身份地位已经从传统的低微形式逐渐有所转化,虽然女性仍然不可参与到经济与政治工作体系中,但是社会的发展及时代的进步使得更多女性像简·爱一样勇于正面现实并利用自己的力量对不公平的待遇进行反抗。而《包法利夫人》的创作背景是法国资产阶段时期。法国本身便是以浪漫主义为核心的国家,但是在创作此篇小说时,正值法国战争革命时期,由于之前的价值观念导致很多人仍然不思进取,依然崇尚虚荣的生活方式,这便造成了很多女性出现爱慕虚荣的心理状态。因此,造就两位女主人公形成不同结局的根本原因中,社会背景与家庭教育背景是比较重要的元素。 (二)成长环境因素
简·爱与爱玛的性格有着较大的差异,这除了二者的个性不同之外,更多也取决于二者的成长环境,自幼父母双亡的简·爱生活在舅妈家,受尽白眼,因此,也更懂得要珍惜美好生活的道理。而爱玛家庭条件较好,是在父母的关爱中成长的,使得爱玛追求浪漫,心存很多不切实际的美好幻想。在这一背景下,简·爱更加务实,无论是对待生活、工作、爱情、家庭等,均有着正确的价值观念。但是爱玛的性格特点与简·爱不同,爱玛向往自由,同时更加向往浪漫的人生和生活,进而导致爱玛做出了很多错误的抉择。而造成两位女性角色出现较大差异结局的主要原因便是其性格特点因素。
(三)作家身份因素
眾所周知,作者在小说创作的过程中,均会有所体现自己的经历或思维方式。在《简·爱》与《包法利夫人》两部小说中,作家的身份有所不同,其感情经历与生活背景有着一定的差异,进而导致小说的内容及主人公的情况存在一定的区别。《简·爱》的作者是英国的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作者的身份背景与生活情况与小说中的简·爱有着相似之处,与其说简·爱是作者创造的生动形象的小说人物,不如说是作者本身的思想和思维方式造就了简·爱这一人物形象。《包法利夫人》的作者为法国作家福楼拜。福楼拜所处的时代背景是中资产阶级处于比较消极的时期,作家本身对于浪漫主义的爱情及生活方式十分崇尚,但是福楼拜深知这是不正确的价值观念。福楼拜为了表达自己对之前浪漫主义作品的批判态度,便通过爱玛的女性形象清晰地展现了颓废、腐败生活的错误导向,利用爱玛的悲惨结局充分表达了作者的价值观念。
三、由分析《简·爱》与《包法利夫人》形成的反思
通过对《简·爱》与《包法利夫人》中女性形象进行分析,可以清晰直观地感受到不同性格特点、人生观念、价值观念的两位女性不同的人生与结局。在现代社会中,男女平等是女性的基本权利。作为新世界的女性,要学习简·爱勇于挑战、不卑不亢的精神,以独立的人格和较强的自尊为自己赢得一份他人的尊重,更要以理智的思维方式和现实主义精神面对感情,从而形成互相尊重、互相扶持的精神伴侣。因此,结合两位女性形象进行全面分析,可以帮助读者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这两部作品是十分值得阅读的优秀著作。
四、总结
根据上述针对《简·爱》与《包法利夫人》中两位女性形象的全面分析发现,女性想要拥有自由平等的人生,需要在自立自强中生活,在不断挑战中获得自己想要的幸福,无论是生活方面或是情感方面,均要有正确的态度和人生观,从而在欲望横流的社会中依然自尊自重,再以此受到他人的尊重。
《简·爱》是英国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创作的以自传色彩为核心的长篇小说,其中主要刻画了女主人公简·爱的人物形象。身为孤儿的简·爱并未被生活中的挫折和困难打败,而是在不断努力地追寻自由和尊严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敢于反抗、敢于争取平等地位,并勇于改变人生的女性形象。《包法利夫人》是法国作家福楼拜创作的长篇小说,同样以描绘女性角色为主,并呈现了其一生的经历。但是其过程与结果同《简·爱》中的人物大相径庭,主要描述了主人公情感堕落的故事。两篇小说均是十分著名的优秀文学作品,通过其中的主要内容和表达方式为读者传达了不同的思想感情。
一、《简·爱》与《包法利夫人》中人物形象描写分析
《简·爱》与《包法利夫人》两部小说作品的主人公均以女性形象呈现,同时利用长篇小说的方式讲述了两位主人公的性格特点、身份经历及不同的人生命运。在两部小说中,由于人物形象的差异化及社会背景的区别,其结局有着较大的差别。
(一)简·爱天性反抗与爱玛幻想反抗
简·爱自幼父母双亡,她被寄养在舅妈家,但即便如此,简·爱仍旧从未低头,不断呐喊着:“不公平!他们不配和我在一起!”由此可见,简·爱的反抗意识是与生俱来的。但这种反抗,导致舅妈一家将简·爱送到了一所“慈善”学校学习,在这里简·爱度过了漫长的八年求学时光,却也在这里遭遇了苦难,学校环境恶劣不堪,简·爱受尽了苦楚,不堪忍受。在离开学校后,简·爱在工作过程中,遇到了一位自身条件十分优越的男人,但简·爱并没有因此感到自己与其不般配,并勇敢地向男人表达了爱意。这也充分说明简·爱敢于追求真爱的个性,更展现了简·爱渴望平等的爱情。但是,勇敢独立的个性并没有为简·爱带来幸福,在自认为收获了爱情后,简·爱才知道罗切斯特是有妻子的,简·爱与罗切斯特的爱情得不到法律保护。在这之后,简·爱毅然决然地离开了这个男人。可后来罗切斯特为了救大火中的妻子,导致双目失明,而简·爱却在此时义无反顾地嫁给他,这是一种纯粹而简单的爱,同时也彰显了简·爱炽烈的女权主义个性。
相比于简·爱,《包法利夫人》中的主人公爱玛的个性则充满了幻想,爱玛的家境较好,少女时代即被父亲送到修道院学习,也是在那里,爱玛受到浪漫主义思想的熏陶,使得爱玛幻想罗曼蒂克式的生活。爱玛在遇到夏尔的时候,自认为遇到了真爱,并天真地认为自己的婚姻生活会浪漫唯美。但是,与爱玛的想象完全不同,婚后的爱玛发现了丈夫的平庸,他衣着寻常,毫无浪漫可言,这让爱玛感觉生活失去了色彩,失去了梦想。因此,爱玛试图在婚姻之外寻找她向往已久的唯美爱情。在追求浪漫的爱情无果后,爱玛又开始盼望生个儿子,这也足以说明爱玛的骨子里认为男女无法平等,而身为男人不仅身体强壮,且可以无拘无束地生活,不用受制于人。由此可见,爱玛反抗自己的命运,实则也是幻想对平庸的反抗,这也注定了爱玛反抗的结局,同时,爱玛也为此付出了惨痛代价。
因此,从简·爱与爱玛的个性进行分析,由于简·爱出身贫寒,从小就没有经历过富足的生活,反而让简·爱追求的爱情更加真实、可靠,也使得简·爱最终获得了爱情。而相比之下,爱玛虽然从小就是在家人呵护下成长起来的,但也正因如此,对社会的险恶不甚了解,以致追求虚无缥缈的唯美爱情,但最后也陷进了自己营造的爱情沼泽中无法自拔。
(二)简·爱追求女权主义与爱玛追求理想主义
通过上述分析不难看出,简·爱追求的是女权主义,而爱玛追求的是理想主义。长期以来,在父权制文化大背景下,妇女的地位低下,而西方文化也喜欢用魔鬼或天使来定义女性,女人要么代表善良,要么代表邪恶,用这种非黑即白的方式评价女性显然是缺乏客观性的。在《简·爱》这部作品中,喜欢说教的海伦、克制自我的譚波尔代表的是天使,而阁楼上的疯女人被定义为魔鬼。但是,简·爱却既不叛逆地否定魔鬼,也不顺从地肯定天使,而是试图对立统一地看待两种矛盾,这使得简·爱更具女权思想,也使得人物形象更加丰满。而《包法利夫人》中的爱玛,在嫁给了平庸的丈夫后,始终抱怨命运的不公,爱玛也无法在丈夫身上找到她认为的唯美爱情,所以,当爱玛在参加侯爵家的舞会后,失望的情绪更是达到了顶点,在舞会结束后,爱玛再也无法回到原来的生活,对丈夫更是失望透顶,在丈夫那里既得不到良好的物质生活,又得不到渴慕已久的唯美爱情。而这也从侧面反映出,爱玛生命的全部意义在于追求她认为的真爱,而这也预示了爱玛与丈夫背道而驰的结局。
通过对比简·爱与爱玛这两个人物,能够看出由于二者的个性特征、生活背景、所处环境等差异,使得简·爱更看重现实,并敢于付出,而爱玛则不谙世事,活在自己营造的虚幻爱情中。
二、影响两位女性形象出现不同命运的根本成因
在《简·爱》与《包法利夫人》两篇小说著作中,两位女性形象的不同结局并非偶然,而是必然的。下面将对影响两位女性形象出现不同命运的根本成因进行全面分析。
(一)时代背景因素
在《简·爱》的时代背景中,作家在创作过程中正是处于英国维多利亚统治时期,在此社会背景中英国的经济发展得到了进一步提升。在此阶段中,英国女性的身份地位已经从传统的低微形式逐渐有所转化,虽然女性仍然不可参与到经济与政治工作体系中,但是社会的发展及时代的进步使得更多女性像简·爱一样勇于正面现实并利用自己的力量对不公平的待遇进行反抗。而《包法利夫人》的创作背景是法国资产阶段时期。法国本身便是以浪漫主义为核心的国家,但是在创作此篇小说时,正值法国战争革命时期,由于之前的价值观念导致很多人仍然不思进取,依然崇尚虚荣的生活方式,这便造成了很多女性出现爱慕虚荣的心理状态。因此,造就两位女主人公形成不同结局的根本原因中,社会背景与家庭教育背景是比较重要的元素。 (二)成长环境因素
简·爱与爱玛的性格有着较大的差异,这除了二者的个性不同之外,更多也取决于二者的成长环境,自幼父母双亡的简·爱生活在舅妈家,受尽白眼,因此,也更懂得要珍惜美好生活的道理。而爱玛家庭条件较好,是在父母的关爱中成长的,使得爱玛追求浪漫,心存很多不切实际的美好幻想。在这一背景下,简·爱更加务实,无论是对待生活、工作、爱情、家庭等,均有着正确的价值观念。但是爱玛的性格特点与简·爱不同,爱玛向往自由,同时更加向往浪漫的人生和生活,进而导致爱玛做出了很多错误的抉择。而造成两位女性角色出现较大差异结局的主要原因便是其性格特点因素。
(三)作家身份因素
眾所周知,作者在小说创作的过程中,均会有所体现自己的经历或思维方式。在《简·爱》与《包法利夫人》两部小说中,作家的身份有所不同,其感情经历与生活背景有着一定的差异,进而导致小说的内容及主人公的情况存在一定的区别。《简·爱》的作者是英国的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作者的身份背景与生活情况与小说中的简·爱有着相似之处,与其说简·爱是作者创造的生动形象的小说人物,不如说是作者本身的思想和思维方式造就了简·爱这一人物形象。《包法利夫人》的作者为法国作家福楼拜。福楼拜所处的时代背景是中资产阶级处于比较消极的时期,作家本身对于浪漫主义的爱情及生活方式十分崇尚,但是福楼拜深知这是不正确的价值观念。福楼拜为了表达自己对之前浪漫主义作品的批判态度,便通过爱玛的女性形象清晰地展现了颓废、腐败生活的错误导向,利用爱玛的悲惨结局充分表达了作者的价值观念。
三、由分析《简·爱》与《包法利夫人》形成的反思
通过对《简·爱》与《包法利夫人》中女性形象进行分析,可以清晰直观地感受到不同性格特点、人生观念、价值观念的两位女性不同的人生与结局。在现代社会中,男女平等是女性的基本权利。作为新世界的女性,要学习简·爱勇于挑战、不卑不亢的精神,以独立的人格和较强的自尊为自己赢得一份他人的尊重,更要以理智的思维方式和现实主义精神面对感情,从而形成互相尊重、互相扶持的精神伴侣。因此,结合两位女性形象进行全面分析,可以帮助读者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这两部作品是十分值得阅读的优秀著作。
四、总结
根据上述针对《简·爱》与《包法利夫人》中两位女性形象的全面分析发现,女性想要拥有自由平等的人生,需要在自立自强中生活,在不断挑战中获得自己想要的幸福,无论是生活方面或是情感方面,均要有正确的态度和人生观,从而在欲望横流的社会中依然自尊自重,再以此受到他人的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