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解题规范包括审题规范、语言表达规范、解题过程和答案的规范书写三个方面。
关键词:物理;高考;解题规范
中国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10)4-016-01
笔者凭借多年教高三的经验,认真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研究高考题的参考答案和评分标准,认为在网络阅卷时代要想物理学科得到高分,还必须在审题、语言表达、解题过程和答案的规范性上下功夫。
一、审题规范
规范审题包括明确题目的条件与目标、分析它们之间的联系、确定解题的思路与方法三部分。
1.明确条件与目标
通过阅读题目,一是获取有用的文字信息、图像信息、图表信息;二是明确题目要求什么或要证明什么;三是寻找题目中的关键词语并明确其含义;四是挖掘题目中的隐含条件并加以揭示。
2.分析它们之间的联系
通过分析,必须弄清哪些是与解题有关的条件,哪些是干扰因素。可从条件顺推,找到通向目标的桥梁;或从目标分析,看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具备哪些条件,这些条件哪些是已知的?哪些是未知的?未知的能不能通过间接的方法求出,从而找到解题的突破点。
3.确定解题思路与方法
①选择合适的研究对象(单个物体、系统)
②进行受力分析和运动过程的分析,画图(受力示意图、运动的情景图、电路图、光路图等)构建物理情景和物理模型
③将运动过程进行合理的分段,就每一个具体的物理过程或物理状态,选择相应的物理规律列方程求解。在选择物理规律时,优先考虑功能关系,再考虑用牛顿运动定律和直线运动的规律。
④在选择解决问题的方法上,可考虑整体与隔离法、合成与分解法、对称法、微元法、极限法、图像法、守恒法、近似法等
二、语言表达规范
解题的落点是书写的规范性,表达的完整性,这是提高考试成绩的一种有效途径。高考中考生通过主观题的解答向阅卷人展示自己的思维过程,以评定其知识水平的高低、思维品质的优劣和表述能力的强弱。
语言表达规范的总原则
1.表述详略原则是物理方面要详,数学方面要略;
2.尽量用物理语言来描述相应的物理过程、运动状态、受力情况、操作步骤、实验结论等;
3.题解要有必要的文字说明,不能只有几个干巴巴的式子和结果。
什么是“必要的文字说明”
1.对非题设字母、符号的说明;
2.对于物理关系的说明和判断。如“在光滑水平面上两个物体用弹簧相连,当两物体速度相等时弹簧的弹性势能最大”
3.说明研究对象或者所描述的过程。即说明这是关于“谁”的、 “哪个过程”的、“什么方程”;
4.说明计算结果正、负的意义,说明矢量的方向;
5.对于题目所求、所问的答复,说明结论或者结果。
需要注意的是,在解题过程中,语言要简练、准确,切忌叙述过于冗长,只要用简洁的文字串联起完整的思路及思维流程即可。
三、解题过程和答案的规范书写
近几年高考主观题分值的增加,说明高考对思维的科学性,解题的规范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考阅卷时,原始的基本方程是主要的得分依据。对于题解中方程的书写规范性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要列方程,不能写公式:如F=ma这是公式,要写成F-f=ma;
2.要用字母、符号表达的方程,不要掺有数字的方程;
3.要原始方程,不要变形后的方程,不要方程套方程;
4.要用原始方程组联立求解,不要用连等式,或列综合式子;
5.题解要像“诗”一样分行写出,方程要单列一行。
计算时一般先进行代数式的字母运算,推导出有关未知量的表达式,然后代人数据计算。这样做既有利于减轻计算负担,又有利于一般规律的发现和回顾检查。从近几年高考物理解答题的答案及评分标准中可以看出,求解方程时,卷面上只要写出最简式,然后作一交代并直接给出结果即可。切忌把大量的化简、代值运算过程写在卷面上,这样会给人以繁琐零乱、思路不清的感觉,同时也增大了出错扣分的几率。而解题结果是解题者智慧的结晶,要认真规范地加以表述。对答案的规范性一般有以下几个方面:
1.对题目所求,要有明确的回应,或在行文中设定,或在最后说明;
2.文字式做答案的,所有字母都是已知量;
3.要标明物理量的单位,对于有效数字的位数要按照要求取;
4.矢量取负值时应当说明负号的意义,如“-5m/s ”“-2m/s2”做答案是不妥的;
总之,复习过程中经常参照近几年的高考参考答案和评分标准,细加体会和模仿,注意规范化解题训练,可减少非知识性失分,有助于在高考中发挥自己的真实的物理水平。
作者简介:庄祝全,江苏省物理学会会员,如皋市物理学科基地骨干成员,如皋市首届教坛新秀,如皋市第三、四、五届高中骨干教师。2000年至今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论文10多篇,2009年12月在江苏省物理教学名师大赛中获高中组一等奖。
关键词:物理;高考;解题规范
中国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10)4-016-01
笔者凭借多年教高三的经验,认真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研究高考题的参考答案和评分标准,认为在网络阅卷时代要想物理学科得到高分,还必须在审题、语言表达、解题过程和答案的规范性上下功夫。
一、审题规范
规范审题包括明确题目的条件与目标、分析它们之间的联系、确定解题的思路与方法三部分。
1.明确条件与目标
通过阅读题目,一是获取有用的文字信息、图像信息、图表信息;二是明确题目要求什么或要证明什么;三是寻找题目中的关键词语并明确其含义;四是挖掘题目中的隐含条件并加以揭示。
2.分析它们之间的联系
通过分析,必须弄清哪些是与解题有关的条件,哪些是干扰因素。可从条件顺推,找到通向目标的桥梁;或从目标分析,看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具备哪些条件,这些条件哪些是已知的?哪些是未知的?未知的能不能通过间接的方法求出,从而找到解题的突破点。
3.确定解题思路与方法
①选择合适的研究对象(单个物体、系统)
②进行受力分析和运动过程的分析,画图(受力示意图、运动的情景图、电路图、光路图等)构建物理情景和物理模型
③将运动过程进行合理的分段,就每一个具体的物理过程或物理状态,选择相应的物理规律列方程求解。在选择物理规律时,优先考虑功能关系,再考虑用牛顿运动定律和直线运动的规律。
④在选择解决问题的方法上,可考虑整体与隔离法、合成与分解法、对称法、微元法、极限法、图像法、守恒法、近似法等
二、语言表达规范
解题的落点是书写的规范性,表达的完整性,这是提高考试成绩的一种有效途径。高考中考生通过主观题的解答向阅卷人展示自己的思维过程,以评定其知识水平的高低、思维品质的优劣和表述能力的强弱。
语言表达规范的总原则
1.表述详略原则是物理方面要详,数学方面要略;
2.尽量用物理语言来描述相应的物理过程、运动状态、受力情况、操作步骤、实验结论等;
3.题解要有必要的文字说明,不能只有几个干巴巴的式子和结果。
什么是“必要的文字说明”
1.对非题设字母、符号的说明;
2.对于物理关系的说明和判断。如“在光滑水平面上两个物体用弹簧相连,当两物体速度相等时弹簧的弹性势能最大”
3.说明研究对象或者所描述的过程。即说明这是关于“谁”的、 “哪个过程”的、“什么方程”;
4.说明计算结果正、负的意义,说明矢量的方向;
5.对于题目所求、所问的答复,说明结论或者结果。
需要注意的是,在解题过程中,语言要简练、准确,切忌叙述过于冗长,只要用简洁的文字串联起完整的思路及思维流程即可。
三、解题过程和答案的规范书写
近几年高考主观题分值的增加,说明高考对思维的科学性,解题的规范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考阅卷时,原始的基本方程是主要的得分依据。对于题解中方程的书写规范性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要列方程,不能写公式:如F=ma这是公式,要写成F-f=ma;
2.要用字母、符号表达的方程,不要掺有数字的方程;
3.要原始方程,不要变形后的方程,不要方程套方程;
4.要用原始方程组联立求解,不要用连等式,或列综合式子;
5.题解要像“诗”一样分行写出,方程要单列一行。
计算时一般先进行代数式的字母运算,推导出有关未知量的表达式,然后代人数据计算。这样做既有利于减轻计算负担,又有利于一般规律的发现和回顾检查。从近几年高考物理解答题的答案及评分标准中可以看出,求解方程时,卷面上只要写出最简式,然后作一交代并直接给出结果即可。切忌把大量的化简、代值运算过程写在卷面上,这样会给人以繁琐零乱、思路不清的感觉,同时也增大了出错扣分的几率。而解题结果是解题者智慧的结晶,要认真规范地加以表述。对答案的规范性一般有以下几个方面:
1.对题目所求,要有明确的回应,或在行文中设定,或在最后说明;
2.文字式做答案的,所有字母都是已知量;
3.要标明物理量的单位,对于有效数字的位数要按照要求取;
4.矢量取负值时应当说明负号的意义,如“-5m/s ”“-2m/s2”做答案是不妥的;
总之,复习过程中经常参照近几年的高考参考答案和评分标准,细加体会和模仿,注意规范化解题训练,可减少非知识性失分,有助于在高考中发挥自己的真实的物理水平。
作者简介:庄祝全,江苏省物理学会会员,如皋市物理学科基地骨干成员,如皋市首届教坛新秀,如皋市第三、四、五届高中骨干教师。2000年至今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论文10多篇,2009年12月在江苏省物理教学名师大赛中获高中组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