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女儿为“不作为”埋单

来源 :家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uzhong12miy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女儿的房间可以说“那就不是一个房间”,而是一个杂物回收站。因为此事,我们娘俩明来暗去地争战过很多回。
  我一直信奉“你房间的状态,就是你人生的状态”,孩子把房间整理顺当,就是他今后管理自己人生的基础。更何况,我这个家庭主妇每次看到房间凌乱就想发疯。
  但是,我女儿的房间可以说“那就不是一个房间”,而是一个杂物回收站。因为此事,我们娘俩明来暗去地争战过很多回。
  从她 5 岁多时,我就开始定期和她一起打扫房间,我主要起示范作用,脏衣服放到洗衣机旁边的收纳箱里,洗干净的衣服分类叠好或挂好,玩具分别放到各自的收纳盒里,书要全都放回书架……一起做这些事情时,女儿的态度很积极,可是不到半天的工夫,房间里又是一片狼藉。
  于是,我改变策略,用“贿赂奖励”的方法,比如定期收拾好房间才能有零用钱,收拾好衣橱得一个彩色贴纸等。可说起来有条有理,实施时只是一阵响雷,过后又销声匿迹了。后来,我又有了一个“每晚 10 分钟”策略,就是让女儿每晚睡觉前腾出10分钟时间整理物品。同样,这个策略短时间内有效,我一旦停止监督,又打回原形。
  晚上是我最容易“爆炸”的时候,当了一天孩子奴,就盼著她尽快睡觉。走进女儿房间和她说晚安,一看到四处物品散乱,脚下突然被一个小玩具硬生生地硌一下,身上立马就冒出“三昧真火”来……
  第二天,随着太阳升起,心情灿烂起来,我也就不再咬牙切齿了,趁着女儿上学,自己当牛做马,去帮她整理房间。那一地的杂志彩页啊,被她剪得一堆一堆的,看来,她最适合做“废品收购站”站长。我的策略只有一条:收起来,扔出去!
  这下,轮到女儿生气了。她回来一看自己的东西不见了,喊着:“那些东西都是有用的!”真是费力不讨好呀。
  一次偶然,我看到了一个美国妈妈的处理方式,启发良多。
  这名美国妈妈有两个女儿,都已十多岁,自己整理自己的房间,已是母女间的共识。可是共识归共识,孩子们往往会选择性失忆。每次这名美国妈妈得像唐僧念经一般督促,女儿们才会拖着懒洋洋的身子稍微动动手收拾一下。
  终于,这个美国妈妈怒了。一天,趁女儿上学不在家,她把女儿房间里所有散落的物品统统装进几个垃圾袋里,不分类,不整理,一股脑儿装起来。谁想要回自己的物品,必须拿钱买,25 美元一袋。钱从哪来?通过做家务的方式挣。有了钱,也不一定能买回自己想要的。因为袋子上没有标签,东西没有分类,可能买去的是一袋脏衣服,也可能买去的是一袋垃圾。
  不过对不起,这就是你们不打扫房间的后果,你们要为自己的“不作为”埋单。此招果然有用,女儿们为自己的行为后悔不迭,花了大笔“血汗钱”把东西买回去之后,再也不敢造次。
  我把这位美国妈妈的做法说给女儿听,还没等我说完,她一溜烟跑回房间,收拾心爱的玩具去了。看来“敲山震虎”果真有用,下一次若再乱状重现,我也不再费唾沫唠叨,直接使出“杀手锏”。
  (责编
其他文献
隐形爸爸何其多  眼下,“钟点爸爸”作为新词语亮相“百度词条”。据说,“钟点爸爸”提供的是“租爸”  服务,租来的“钟点爸爸”主要负责接送孩子,陪孩子聊天、游戏和锻炼。这个新词语像一面镜子,映照出父教缺失的尴尬现实。  在整理学生信息时我发现,孩子们在“常用联系电话”一栏,一水儿地标注着妈妈的号码,  潜台词就是“有事找我妈吧”。  许多男人,尚未拟好明确的家庭责任清单,就被生活的脚步裹挟着,近乎
期刊
基因遗传才是孩子人生的起跑线  人与人之间的差别,有一半来自生物基因决定的遗传,另一半来自环境影响。父母的基因遗传对孩子的人生影响占到 50%。近年来,关于生物基因的研究有了突破性的进展。研究发现,不仅人的思想行为,连人的个性也都与基因遗传有关。  由此看来,“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句耳熟能详的话,我们都理解错了。基因遗传才是孩子人生的起跑线。  说到“起跑线”,父母深刻影响孩子的奥妙,其实还
期刊
父母收起泛滥的爱,看似冷酷,实则为一種大智慧。  把爱隐藏在心灵深处  世界上没有一种亲密关系,比亲子关系更需要经营的技巧与全局的观念。  龙应台在《目送》一文中说:“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也许其他的亲密关系都会相伴到老,
期刊
(一)  我接这个班时是三年级。那时,轩是个快乐的孩子。个子小小的他,最喜欢做的事就是  拽着我的袖子,笑弯了眼睛问一串的“为什么啊”,直到我佯怒,才咯咯笑着跑开。可是到了下学期,听不到轩的笑闹了,他变得异常安静。  他也不再缠着我,课间也不和同学追逐打闹了。最常见的是,他眼神茫然地坐在课堂上,小小的身躯不安地扭动着。作业本上也是歪歪扭扭的字迹,一路向下斜成弧形。  我看着心不在焉的他,用手揉着他
期刊
我在澳洲生活多年,是一个 6 岁孩子的妈妈,对比国内外关于“校园欺凌”的教育现状,颇有感触。在澳大利亚,学校每年都会围绕校园欺凌开展主题活动,今年的主题是:欺凌——采取行动,不要冷漠旁观!  无论是公立学校,还是私立学校,都有“反校园欺凌的教育计划”。我的儿子小辰从 3 岁上幼儿园起,学校就教导他们各种自我保护的技能。小辰上了小学,学校展开了一系列的“自我保护,尊重自己,尊重他人”的教育。这些教育
期刊
让孩子感受到,他不是不行,只是暂时没准备好;让他了解到,你对他是有期待的,但他仍然是主角,仍然有说“不”的权利。  尊重他,等待他  去年暑假,我报了一个亲子旅游团,带儿子去台湾游玩。  路上,导游提出每个家庭都准备一个节目,第二天在长途大巴上表演,展示家庭风采。孩子们纷纷响应,只有儿子闷闷不乐。他一点儿也不想表演,可又怕导游不答应,也担心别的家长有看法。  儿子今年 13 岁,性格内向敏感。上小
期刊
不可否认,父母都是爱孩子的,可为什么说出来的话都這么难听呢?  在生活中,有些父母总喜欢用难听的话来教育孩子。比如:“这么简单的题也会做错,怎么这么笨!”“别把果皮扔地上行不行?说多少遍了!”话不好听,还夹带着情绪。不可否认,父母都是爱孩子的,可为什么说出来的话都这么难听呢?  一般来说,喜欢这样说话的父母,其原生家庭中父母说话就不好听。小的时候,没有力量去抵抗负面话语对自己的侵害,只能被动地接收
期刊
在安徽泾县的桃花潭边,清晨淡淡的雾袅袅如仙境,蜿蜒的碧水径自清流,李白的雕塑静立一旁,举着酒杯似在对酒当歌。在我的鼓励下,女儿丹丹大声朗诵起《赠汪伦》:“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旁边的游客称赞道:“李白的诗写得真好啊!”丹丹急了:“这是我的诗!”众人哈哈大笑。  我喜欢古诗词,因此有意识地多教丹丹背诵经典的唐诗,并跟丹丹承诺:她会背哪些诗歌,我们就去看诗歌
期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