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育是国计,也是民生;教育是今天,更是明天。教育不仅关乎国家的未来和希望,也关乎百姓的切身利益,寄托着所有家庭对美好生活的期盼,教育政策的一举一动都牵动着千家万户的心。党的十八大报告把坚持优先发展教育、促进教育公平作为长期坚持的一项重大方针,放在民族振兴、国家富强的高度看待,提出 “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充分说明党对发展教育事业的高度重视。报告中强调“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着力提高教育质量”“让每个孩子都能成为有用之才”,最后着重指出:“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师德水平和业务能力,增强教师教书育人的荣誉感和责任感。”师德兴,则教育兴;教育兴,则国富民强。报告中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要站在对党和国家前途命运负责的高度,切实做好青少年学生的培养工作。在当前学校教育强调学生全面发展的大背景下,首先必须重视解决教师业务能力发展与师德培育问题,换言之,也就是要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则必须以教师素质的全面发展为基础、为起点、为保障。俄国作家托尔斯泰说:“教育孩子的实质在于教育自己。”可见,师德建设是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重中之重,如果每一间教室都站着一名优秀的教师,那么我们的教育就一定会实现让人民满意这个目标。我以为,师德建设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怀师者之爱,用博爱唤醒学生
师爱是师德的核心,教师之爱就是教师对学生的爱。它既是一种情感,也是一种能力、一种态度。教师的爱心是学生成功的原动力,体现在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上。具体来说,就是要对学生严慈相济,做学生良师益友;保护学生安全,关心学生健康,维护学生权益;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师者之爱是广博之爱,不以学生的学习优劣、品德好坏、相貌美丑及家长地位高低为条件,是平等的、一视同仁的爱,它会积极促进学生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的发展。所有学生都十分需要教师的爱,离开了爱,教育就无从谈起。陶行知先生说过:“真的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到心的深处。”教育是一种唤醒,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传授已有的东西,而是要把人的创造力量诱导出来,将生命感、价值感“唤醒”。
二、修师者之德,用人格影响学生
教师不仅是知识传授者,还是思想教育者和道德示范者。于漪老师说:“教师是天底下最为特殊的职业,今日的师德水准就是明天的国民素质。”教师在学校里是最重要的表率,是直观的最有教益的模范,是学生活生生的榜样。教师的人格力量是一种无穷的榜样力量,教师不仅要有做人的威望,道德的力量,令学生所敬佩,还要以最佳的思想境界、精神状态和行为表现,积极地影响和教育学生,使他们健康成长。教师不仅要用规章制度严格规范学生,更要用自身的人格魅力去感召学生、熏染学生;要把自己的教育理念融化在与学生的每一次接触中,让学生在无声无形中受到陶冶。师以德立,业因德成,教师应把言传和身教完美结合起来,以自己的言行和人格魅力来影响学生,使他们“亲其师”“信其道”。
三、守师者之规,用正气感染学生
师德建设以规范教师从教行为为重点,它不仅仅是一种规范和要求,还是内在于教师自己职业生活中的品质、信念、态度和情感。教师是师德建设的主体,教师职业道德的形成不仅需要外在制度化的教育,更需要教师自我认识、自我修养、自我教育。在师德建设中,没有教师自我意识的觉醒,就没有严格师德自律的产生;没有教师自我行为的约束,就没有良好师德风范的出现。师者之规就是:坚守高尚情操,知荣明耻,严于律己,以身作则;衣着得体,语言规范,举止文明;关心集体,团结协作,尊重同事,尊重家长;作风正派,廉洁奉公;自觉抵制有偿家教,不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教师要做“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的典范。作为“行为世范”的教师,要自觉遵守职业道德,恪守师德规范,对工作高度负责,认真备课上课,认真批改作业,认真辅导学生,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志存高远,勤恳敬业,甘为人梯,乐于奉献。
四、强师者之能,用才华启迪学生
教育事业日新月异。教师要紧跟时代的步伐,学习新的知识,善于捕捉新的信息,用新的理念、新的方法指导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人民满意的学校,靠良好的教育教学质量,靠一支师德好、业务能力强的教师队伍来支撑。强师才能兴校,师能强则质量高。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教师的作用举足轻重,提高教师素质,强化教师能力,具有极其深远的意义。教师要明确认识到现今所面临的工作环境、生源状况以及学生、家长对教师综合素质的要求,崇尚科学精神,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拓宽知识视野,更新知识结构;潜心钻研业务,勇于探索创新,不断提高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不能抱残守缺、怨天尤人、故步自封、墨守成规。要加强基本功训练,加强学习与研究,不断提升自己的课堂教学水平,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这样才能加快专业化成长的步伐,更熟练本学科的教学,让学生更加喜欢自己所任教的学科。扎实的教学基本功不仅有助于教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而且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启迪学生的智慧,给学生以美的享受。教师要有钻研精神,不断学习日益更新的知识,促进自身发展和转变;要不断充实、提高和完善自己,成为一名技能高超的教师。
五、品师者之乐,用幸福成就学生
教师应当是一个幸福的职业。对充满幸福感的教师来讲,教育不是牺牲而是享受,教学不是重复而是创造,教师不是“殉道者”而是“得道者”。教师的幸福是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一种精神享受,它不仅决定教育教学的质量,而且也提升教师自己的生命质量和幸福指数。教师能用自己独特的人格魅力感化学生,是一种幸福;能用自己高超的教学艺术感化学生,是一种幸福;能用自己的教育理想和信念固守教育这一片热土,更是一种幸福。教师的幸福感源于学生的成功和学生对教师的真情回报,源于教育教学工作的成就,源于家长的信任、尊重,源于领导的肯定和支持,源于自己豁达的生活态度、自觉高雅的生活情趣,源于和谐的人际关系。品味教育就是体味幸福,我们应尽心尽责,乐业爱教,敢于挑战困难。只有当我们对事业注入深厚的感情时,我们才能在教育的过程中得到内心极大的充实和幸福。
一个学校能不能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的人才,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有社会主义觉悟的劳动者,关键在于教师;一个教师能不能成为好教师、名教师,学历的高低并不是最主要的,关键是职业道德水平的高低。当前,在学校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重要时期,只要我们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一个重要和长期的任务,把师德建设放在优先发展的突出位置,以师者之爱、师者之德、师者之规、师者之能、师者之乐为重要内容,以着力解决师德建设中的突出问题为重点,就一定会在优化师资队伍、促进师生和谐、提高教育质量中发挥出巨大作用。
责任编辑/刘 烨
一、怀师者之爱,用博爱唤醒学生
师爱是师德的核心,教师之爱就是教师对学生的爱。它既是一种情感,也是一种能力、一种态度。教师的爱心是学生成功的原动力,体现在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上。具体来说,就是要对学生严慈相济,做学生良师益友;保护学生安全,关心学生健康,维护学生权益;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师者之爱是广博之爱,不以学生的学习优劣、品德好坏、相貌美丑及家长地位高低为条件,是平等的、一视同仁的爱,它会积极促进学生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的发展。所有学生都十分需要教师的爱,离开了爱,教育就无从谈起。陶行知先生说过:“真的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到心的深处。”教育是一种唤醒,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传授已有的东西,而是要把人的创造力量诱导出来,将生命感、价值感“唤醒”。
二、修师者之德,用人格影响学生
教师不仅是知识传授者,还是思想教育者和道德示范者。于漪老师说:“教师是天底下最为特殊的职业,今日的师德水准就是明天的国民素质。”教师在学校里是最重要的表率,是直观的最有教益的模范,是学生活生生的榜样。教师的人格力量是一种无穷的榜样力量,教师不仅要有做人的威望,道德的力量,令学生所敬佩,还要以最佳的思想境界、精神状态和行为表现,积极地影响和教育学生,使他们健康成长。教师不仅要用规章制度严格规范学生,更要用自身的人格魅力去感召学生、熏染学生;要把自己的教育理念融化在与学生的每一次接触中,让学生在无声无形中受到陶冶。师以德立,业因德成,教师应把言传和身教完美结合起来,以自己的言行和人格魅力来影响学生,使他们“亲其师”“信其道”。
三、守师者之规,用正气感染学生
师德建设以规范教师从教行为为重点,它不仅仅是一种规范和要求,还是内在于教师自己职业生活中的品质、信念、态度和情感。教师是师德建设的主体,教师职业道德的形成不仅需要外在制度化的教育,更需要教师自我认识、自我修养、自我教育。在师德建设中,没有教师自我意识的觉醒,就没有严格师德自律的产生;没有教师自我行为的约束,就没有良好师德风范的出现。师者之规就是:坚守高尚情操,知荣明耻,严于律己,以身作则;衣着得体,语言规范,举止文明;关心集体,团结协作,尊重同事,尊重家长;作风正派,廉洁奉公;自觉抵制有偿家教,不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教师要做“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的典范。作为“行为世范”的教师,要自觉遵守职业道德,恪守师德规范,对工作高度负责,认真备课上课,认真批改作业,认真辅导学生,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志存高远,勤恳敬业,甘为人梯,乐于奉献。
四、强师者之能,用才华启迪学生
教育事业日新月异。教师要紧跟时代的步伐,学习新的知识,善于捕捉新的信息,用新的理念、新的方法指导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人民满意的学校,靠良好的教育教学质量,靠一支师德好、业务能力强的教师队伍来支撑。强师才能兴校,师能强则质量高。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教师的作用举足轻重,提高教师素质,强化教师能力,具有极其深远的意义。教师要明确认识到现今所面临的工作环境、生源状况以及学生、家长对教师综合素质的要求,崇尚科学精神,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拓宽知识视野,更新知识结构;潜心钻研业务,勇于探索创新,不断提高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不能抱残守缺、怨天尤人、故步自封、墨守成规。要加强基本功训练,加强学习与研究,不断提升自己的课堂教学水平,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这样才能加快专业化成长的步伐,更熟练本学科的教学,让学生更加喜欢自己所任教的学科。扎实的教学基本功不仅有助于教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而且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启迪学生的智慧,给学生以美的享受。教师要有钻研精神,不断学习日益更新的知识,促进自身发展和转变;要不断充实、提高和完善自己,成为一名技能高超的教师。
五、品师者之乐,用幸福成就学生
教师应当是一个幸福的职业。对充满幸福感的教师来讲,教育不是牺牲而是享受,教学不是重复而是创造,教师不是“殉道者”而是“得道者”。教师的幸福是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一种精神享受,它不仅决定教育教学的质量,而且也提升教师自己的生命质量和幸福指数。教师能用自己独特的人格魅力感化学生,是一种幸福;能用自己高超的教学艺术感化学生,是一种幸福;能用自己的教育理想和信念固守教育这一片热土,更是一种幸福。教师的幸福感源于学生的成功和学生对教师的真情回报,源于教育教学工作的成就,源于家长的信任、尊重,源于领导的肯定和支持,源于自己豁达的生活态度、自觉高雅的生活情趣,源于和谐的人际关系。品味教育就是体味幸福,我们应尽心尽责,乐业爱教,敢于挑战困难。只有当我们对事业注入深厚的感情时,我们才能在教育的过程中得到内心极大的充实和幸福。
一个学校能不能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的人才,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有社会主义觉悟的劳动者,关键在于教师;一个教师能不能成为好教师、名教师,学历的高低并不是最主要的,关键是职业道德水平的高低。当前,在学校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重要时期,只要我们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一个重要和长期的任务,把师德建设放在优先发展的突出位置,以师者之爱、师者之德、师者之规、师者之能、师者之乐为重要内容,以着力解决师德建设中的突出问题为重点,就一定会在优化师资队伍、促进师生和谐、提高教育质量中发挥出巨大作用。
责任编辑/刘 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