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自然资源利用与城市化协调发展是城市群资源一体化的重要保障,对于实现区域协同发展,资源合理利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京津冀城市群为例,研究构建了自然资源与城市化发展指标体系,并选取了2000年、2010年、2019年3个年度的相关数据开展实证分析。结果显示:京津冀城市群自然资源与城市化发展整体水平差距较大,京津2大中心城市水平远超同期河北省内各地级市;京津冀城市群自然资源与城市化耦合度介于0.8~1,
【基金项目】
: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青年科研基金(项目编号:QNJJ201902);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然资源利用与城市化协调发展是城市群资源一体化的重要保障,对于实现区域协同发展,资源合理利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京津冀城市群为例,研究构建了自然资源与城市化发展指标体系,并选取了2000年、2010年、2019年3个年度的相关数据开展实证分析。结果显示:京津冀城市群自然资源与城市化发展整体水平差距较大,京津2大中心城市水平远超同期河北省内各地级市;京津冀城市群自然资源与城市化耦合度介于0.8~1,两系统之间长期处于高水平耦合阶段,但各城市之间的耦合协调水平差异较大,河北省各地级市自然资源与城市化两系统的协调水平亟待提高;自然资源的利用水平发展要优于城市化水平的进展,城市化滞后是京津冀城市群自然资源与城市化协调发展的主要阻力。
其他文献
在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以涉入理论为依据,研究了基于抗疫音乐视频共情的目的地涉入对潜在旅游者行为意图的影响.通过对945份有效问卷的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发现:(1)抗疫音乐视频共情对目的地涉入的吸引力、中心性、象征、风险均有显著正向作用,而对行为意图没有显著作用;(2)目的地涉入的吸引力、中心性、风险对行为意图具有显著正向作用,目的地涉入的吸引力、中心性、象征、风险在抗疫音乐视频共情与行为意图之间具有
以新冠肺炎疫情为背景,以感官营销理论为指导,构建了抗疫音乐视频中的地方意象对地方依恋和行为意愿的关系模型,并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1)抗疫音乐视频中的认知意象和情感意象对潜在旅游者地方依靠和地方认同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2)抗疫音乐视频中的认知意象和情感意象对潜在旅游者行为意愿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潜在旅游者地方依靠和地方认同对其行为意愿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3)潜在旅游者地方依靠和地方认同在抗
从实体集聚与虚拟集聚双重理论视角,基于2011—2019年我国271个城市面板数据,运用门槛面板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实证分析智能服务水平对区域创新绩效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智能服务水平提升对区域创新绩效的广度和深度具有正向影响;受网络外部性影响,智能服务水平与区域创新数量呈“U型”单门槛特征,与区域创新质量呈先降后边际效应递增的双门槛特征;智能服务通过降低实体集聚要素流动的拥塞效应、增强
创新效率是反映工业企业创新资源配置和创新质量的重要指标。文章利用Malmquist方法对2010—2019年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三大城市群中38个城市的工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进行测算,来反映工业企业创新效率的动态变化。研究表明:“十三五”时期工业企业创新效率的发展态势好于“十二五”时期。随着时间的推移,三大城市群工业企业创新效率动态变化存在差异,京津冀城市群和珠三角城市群工业企业创新效率处于提升状
新常态背景下,“降霾增效”是促进城市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基于2008—2017年我国269个地级市面板数据,利用ArcGIS空间分析、EBM-DEA、空间杜宾等模型,探究雾霾污染与生态效率的时空演化格局及产业集聚对其非线性影响及空间溢出效应。结果显示:(1)我国城市雾霾污染具有“块状”与“集群分布”特征,并呈现以京津冀城市群为中心的“核心—边缘”扩散模式;城市生态效率呈东部>中部>西部依次递
随着管理会计在企业财务工作和转型中重要性的日益凸显,大数据时代下管理会计与绩效管理的有效融合已经成为必然趋势。管理会计的主要目标是规范管理秩序,提升企业盈利能力;绩效管理的主要目标是通过绩效考核将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和经营目标传递给每一位员工,明确其职责,促进企业发展战略的实现。两者拥有统一的目标,所以将其有效融合意义重大。本文以此为背景,先是对管理会计与绩效管理融合的关键点予以分析,然后提出两者融合
作为城市化的重要载体、国家经济发展的重心和区域发展的战略支点,城市群的发展有利于打破行政区划的藩篱,提高产业集聚与关联度,促进不同层级城市的优势互补,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提供就业岗位、承载人口增长、提高城市化水平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就提出要把城市群作为推进城市化的主体形态。《国家新型城市化规划(2014—2020年)》也提出以城市群为主体,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作为城市化的重要载体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民族地区在“十四五”时期的时代使命和发展要求。2021年,习近平在参加青海代表团审议时明确指出青海省的高质量发展有赖于现代化经济体系和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的建设。基于此,以生态文明的目标行动导向为根本遵循,分析研究民族地区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的逻辑框架,阐释民族地区在面对产业创新链价值链萎缩、产业发展收缩和创新力不足的约束下,如何实现从“传统型增长”向“系统性发展”“现代化”转变
文章从主体协同参与能力和区域协同配置能力出发,基于创新参与能力、主体协同能力、资源配置能力、协同共享能力四个方面构建城市群协同创新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全局熵值法和改进的TOPSIS动态评价法对2009—2019年中国五个城市群的协同创新水平进行测度。结果表明:从城市群内部来看,京津冀城市群差异最明显,长三角城市群差异适中,成渝城市群和长江中游城市群差异性较低;从城市群之间来看,京津冀城市群协同创新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