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纪录片传播生态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网络平台快速增长,网民已经达到了8.54亿,手机网民和互联网的用户基本是持平的,一系列传播生态的改变,影响着纪录片的创作生产。同时,纪录片观众的人群也在不断增大。除了行业生态的改变,政策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讨论纪录片的人越来越多,受众年轻化的趋势明显,纪录片正在以更具特色的积累和全新的姿态拥抱最好的时代。本文浅析纪录片在新媒体时代发展及传播特点,共同探讨纪录片的发展和传播价值。
【关键词】纪录片扶持;品牌效益;文化传承;融合传播
1. 中国纪录片发展的政策保障
中国纪录片近年来的发展形势良好。从2010年开始,广电总局几乎每年都有纪录片相应的扶持政策出台,直接推动着整个行业的发展,关注度和影响力大幅提升,促成了当今纪录片的繁荣局面。梳理近几年纪录片创作的主要趋势和类别,主要分为重大主题、社会现实、历史人文、自然科技、美食记录、纪实观察等几大类别,这些现实题材创作力量非常强劲。近年来,关注中国的纪录片动态的观众会发现,从《如果国宝会说话》到《传承》《城门几丈高》,还有自然科技从《创新中国》到《hello AI》的纪录片,都是用贴近的、温暖的语言传达科技;还有美食是永远的流量,我们可以看到主要是基于互联网平台,今年推出了几部优秀的美食纪录片;还有另外一类就是观察类的纪录片,像《可以跟你回家吗》、腾讯的《72小时》《人间世》第三季,播出后网络热度都非常高。纪录片创作和传播“非常的火热”,展现着纪录片精品节目资源的社会传播力及社会影响逐步提升,同时,预示着纪录片的经济效益或商业价值正在随着传播方式的拓展和改变,创造新的增长点和传播效应。
2. 纪录片的品牌化和IP化成长
越来越多的纪录片形成了自己的固定IP,无论是舌尖系列、本草、传承等类型,延续的做下来,本身具有了IP的开发价值。纪录片的使命是带来传播价值和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往往是间接获得,比如说这些纪录片投资之后,其实对拍摄地的旅游生态,包括对当地的宣传和影响都是非常巨大的。同时,全国各地都在创办相关的纪录片节展,给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的机会,打通传统媒体和新型媒体,打造立体化的传播渠道,当然创作的主题和核心还是以电视台为主力传统广播电视机构为中坚力量。吉林广播电视台致力于纪录片的发展创作,在吉林卫视开辟纪录片栏目《天地长白》专门向观众展示原创优秀电视纪录片作品,《过年》系列连续五年登陆央视等中央级播出平台,近五年来每年至少推出一部大型纪录片,一度形成“吉林纪录片现象”涌现出《长白山》《东北抗联》《黄大年》《追逐雪线》《稻米的故事》以及为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特别奉献的《大河北上》等一大批精品力作,并斩获多项国内外重要奖项,纪录片创作生产犹如盛夏繁花。
3. 纪录片的文化坚守
作为重要的文艺作品类型,纪录片一直以来都承担着纪录新时代的職责,那么在我们社会主义新时代这样一个重点的社会发展期,纪录片责无旁贷地将围绕记录新时代华章,提升国际传播能力,生产极具时代特色的内容和赋予新时代思想内涵的优秀作品,并有必要探讨新形势下纪录片创作生产的新思维、新潮流、新动向。纪录片将秉持一份文化坚守,也要在创新发展中实现自我突破。
文化坚守导向为本。纪录片要具备一种本领,就是把社会效应放在第一位,把握现实生活,会讲中国故事,才能得到广大受众的认可,经得起历史的推敲,体现出一个时代的文化共性,体现大情怀,传播正能量,为社会培根铸魂。
传承文化品行的骨气。纪录创作要有工匠精神,记录共同经历的重大时间节点,不断注入社会新发展的思路,然后注重细节呈现,捕捉时代的精彩瞬间,匠心传承历来的光荣和时代的精神面貌。
铸造文化品质的才气。今天的纪录片已经很少感叹曲高和寡,围绕广大人民要创作,紧扣现实展生活,纪录片的高度和广度正在向多层面发展。纪录片创作已经在逐步学会拥抱市场,但首要目的并不是盈利,而是把创作者的理念与受众需求贴合起来,丰富作品。观众想看什么,就尝试做这一类的东西。做观众愿意看、又看而有所收获的内容,就是纪录片创作的现实意义。
提升文化品牌的人气。从纪录片创作的角度来讲,文化品牌和文化标识度就是纪录片的价值。纪录片追求历史真实,小中见大、细腻包容、精致脱俗,现实连接时代、理性唤醒情怀、真实启发思考。纪录片创作既是坚守一段情怀,也是坚持一种影响力。
体现文化自信的底气。纪录片这个行业是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纪录片人责任就是不忘初心使命,记录好新时代,展望好新未来。习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实现伟大梦想,必须推进伟大事业。要自觉地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四个自信”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是总书记对文化战线的指导方向和殷殷嘱托。
4. 纪录片的融合化发展和传播
创作纪录片,从创作阶段到完成播出,是一个连续、延续的过程,创意、主题、内容都是上乘品质,但如果推广、发行做得的不到位,也会大大影响作品的传播和影响,现在越来越多的团队体会到了创作完成之后,其实还有后续非常重要的程序环节,尤其是新媒体高度发展、媒体融合深度越来越深的时代,受众接收平台日趋多元、越发要求实效和便利,抓住宣推传播的大、中、小屏全线“战场”,才能真正拓展纪录片的传播价值。
宣推整个文案的规划,播前准备完备的宣推方案,包括制作短视频和宣传海报,在不同社交媒体平台发布,做好预热宣推。
纪录片的传播。以用户需求和平台定位为出发点,精准选择播出渠道,围绕纪录片开发多元传播产品,以多种渠道为支撑,形成线上传播+线下活动的联动态势。播出之后,及时搜集数据,等待二次传播,形成有效链接。《国家记忆》在抖音上面点赞破亿,《古墓派》上线100天,优酷内容开放平台分账破了120万,这个是纪录片未来的一个营收方面比较好的趋势。
对纪录片来讲,融媒体给我们提供了更广阔,更好的传播平台。纪录片就像一条鱼,获得生存和繁衍,还要不停的进化。从传播模式和经营模式的转变,将是探寻纪录片的发展的必由之路。
5. 如何寻求商业突破
纪录片商业价值以往未有明显体现是显而易见的,排除收视和市场大环境的客观因素,纪录片自身的市场潜力也需要得到挖掘。争取市场和经济效益的高度整合,下个纪录片风口正向这方面进行探索。纪录片创作生产不一定把眼光只放在一个频道或一两档节目上,要大、中、小屏齐放。电视如果是中屏的话,是否可以考虑向大屏和小屏进行发展。是否可以启动电影这个板块、试水电视院线平台;可否与短视频的合作,进一步拓展新媒体平台。总之,媒体人创作之余,要考虑通过联合规划、联合制作、联合播出,有规模、有品质,有效形成纪录片的宣传强势,提升市场份额。
广电总局宣传司高长力司长曾提到“纪录片是跨越国界的世界通行货币,可以跨越文化的人类共同语言,中国需要了解世界,世界也更需要了解一个真实的中国。”艺术无止境,记录永恒久,对纪录片发展提出了新的方向,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纪录片人任重道远。
参考文献:
[1]《融媒体时代下的纪录片传播》中国纪录片网负责人 张延利
[2]《文化坚守与商业突破》上海广播电视台纪实频道总监 李逸
【关键词】纪录片扶持;品牌效益;文化传承;融合传播
1. 中国纪录片发展的政策保障
中国纪录片近年来的发展形势良好。从2010年开始,广电总局几乎每年都有纪录片相应的扶持政策出台,直接推动着整个行业的发展,关注度和影响力大幅提升,促成了当今纪录片的繁荣局面。梳理近几年纪录片创作的主要趋势和类别,主要分为重大主题、社会现实、历史人文、自然科技、美食记录、纪实观察等几大类别,这些现实题材创作力量非常强劲。近年来,关注中国的纪录片动态的观众会发现,从《如果国宝会说话》到《传承》《城门几丈高》,还有自然科技从《创新中国》到《hello AI》的纪录片,都是用贴近的、温暖的语言传达科技;还有美食是永远的流量,我们可以看到主要是基于互联网平台,今年推出了几部优秀的美食纪录片;还有另外一类就是观察类的纪录片,像《可以跟你回家吗》、腾讯的《72小时》《人间世》第三季,播出后网络热度都非常高。纪录片创作和传播“非常的火热”,展现着纪录片精品节目资源的社会传播力及社会影响逐步提升,同时,预示着纪录片的经济效益或商业价值正在随着传播方式的拓展和改变,创造新的增长点和传播效应。
2. 纪录片的品牌化和IP化成长
越来越多的纪录片形成了自己的固定IP,无论是舌尖系列、本草、传承等类型,延续的做下来,本身具有了IP的开发价值。纪录片的使命是带来传播价值和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往往是间接获得,比如说这些纪录片投资之后,其实对拍摄地的旅游生态,包括对当地的宣传和影响都是非常巨大的。同时,全国各地都在创办相关的纪录片节展,给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的机会,打通传统媒体和新型媒体,打造立体化的传播渠道,当然创作的主题和核心还是以电视台为主力传统广播电视机构为中坚力量。吉林广播电视台致力于纪录片的发展创作,在吉林卫视开辟纪录片栏目《天地长白》专门向观众展示原创优秀电视纪录片作品,《过年》系列连续五年登陆央视等中央级播出平台,近五年来每年至少推出一部大型纪录片,一度形成“吉林纪录片现象”涌现出《长白山》《东北抗联》《黄大年》《追逐雪线》《稻米的故事》以及为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特别奉献的《大河北上》等一大批精品力作,并斩获多项国内外重要奖项,纪录片创作生产犹如盛夏繁花。
3. 纪录片的文化坚守
作为重要的文艺作品类型,纪录片一直以来都承担着纪录新时代的職责,那么在我们社会主义新时代这样一个重点的社会发展期,纪录片责无旁贷地将围绕记录新时代华章,提升国际传播能力,生产极具时代特色的内容和赋予新时代思想内涵的优秀作品,并有必要探讨新形势下纪录片创作生产的新思维、新潮流、新动向。纪录片将秉持一份文化坚守,也要在创新发展中实现自我突破。
文化坚守导向为本。纪录片要具备一种本领,就是把社会效应放在第一位,把握现实生活,会讲中国故事,才能得到广大受众的认可,经得起历史的推敲,体现出一个时代的文化共性,体现大情怀,传播正能量,为社会培根铸魂。
传承文化品行的骨气。纪录创作要有工匠精神,记录共同经历的重大时间节点,不断注入社会新发展的思路,然后注重细节呈现,捕捉时代的精彩瞬间,匠心传承历来的光荣和时代的精神面貌。
铸造文化品质的才气。今天的纪录片已经很少感叹曲高和寡,围绕广大人民要创作,紧扣现实展生活,纪录片的高度和广度正在向多层面发展。纪录片创作已经在逐步学会拥抱市场,但首要目的并不是盈利,而是把创作者的理念与受众需求贴合起来,丰富作品。观众想看什么,就尝试做这一类的东西。做观众愿意看、又看而有所收获的内容,就是纪录片创作的现实意义。
提升文化品牌的人气。从纪录片创作的角度来讲,文化品牌和文化标识度就是纪录片的价值。纪录片追求历史真实,小中见大、细腻包容、精致脱俗,现实连接时代、理性唤醒情怀、真实启发思考。纪录片创作既是坚守一段情怀,也是坚持一种影响力。
体现文化自信的底气。纪录片这个行业是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纪录片人责任就是不忘初心使命,记录好新时代,展望好新未来。习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实现伟大梦想,必须推进伟大事业。要自觉地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四个自信”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是总书记对文化战线的指导方向和殷殷嘱托。
4. 纪录片的融合化发展和传播
创作纪录片,从创作阶段到完成播出,是一个连续、延续的过程,创意、主题、内容都是上乘品质,但如果推广、发行做得的不到位,也会大大影响作品的传播和影响,现在越来越多的团队体会到了创作完成之后,其实还有后续非常重要的程序环节,尤其是新媒体高度发展、媒体融合深度越来越深的时代,受众接收平台日趋多元、越发要求实效和便利,抓住宣推传播的大、中、小屏全线“战场”,才能真正拓展纪录片的传播价值。
宣推整个文案的规划,播前准备完备的宣推方案,包括制作短视频和宣传海报,在不同社交媒体平台发布,做好预热宣推。
纪录片的传播。以用户需求和平台定位为出发点,精准选择播出渠道,围绕纪录片开发多元传播产品,以多种渠道为支撑,形成线上传播+线下活动的联动态势。播出之后,及时搜集数据,等待二次传播,形成有效链接。《国家记忆》在抖音上面点赞破亿,《古墓派》上线100天,优酷内容开放平台分账破了120万,这个是纪录片未来的一个营收方面比较好的趋势。
对纪录片来讲,融媒体给我们提供了更广阔,更好的传播平台。纪录片就像一条鱼,获得生存和繁衍,还要不停的进化。从传播模式和经营模式的转变,将是探寻纪录片的发展的必由之路。
5. 如何寻求商业突破
纪录片商业价值以往未有明显体现是显而易见的,排除收视和市场大环境的客观因素,纪录片自身的市场潜力也需要得到挖掘。争取市场和经济效益的高度整合,下个纪录片风口正向这方面进行探索。纪录片创作生产不一定把眼光只放在一个频道或一两档节目上,要大、中、小屏齐放。电视如果是中屏的话,是否可以考虑向大屏和小屏进行发展。是否可以启动电影这个板块、试水电视院线平台;可否与短视频的合作,进一步拓展新媒体平台。总之,媒体人创作之余,要考虑通过联合规划、联合制作、联合播出,有规模、有品质,有效形成纪录片的宣传强势,提升市场份额。
广电总局宣传司高长力司长曾提到“纪录片是跨越国界的世界通行货币,可以跨越文化的人类共同语言,中国需要了解世界,世界也更需要了解一个真实的中国。”艺术无止境,记录永恒久,对纪录片发展提出了新的方向,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纪录片人任重道远。
参考文献:
[1]《融媒体时代下的纪录片传播》中国纪录片网负责人 张延利
[2]《文化坚守与商业突破》上海广播电视台纪实频道总监 李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