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D64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我在乡镇中学从教已二十余载,多年的班主任教育工作,让我对从前与现今学生的迥异状貌感慨良深。时代的变迁,社会发展的日新月异,人们的思想意识、行为方式、利益关系、目标追求出现了多元化趋势。这种种变化,对学校这方净土的影响也是非常之巨的。尤其是对一群自身的辨别是非能力相对较差,而又处于青春的叛逆期的中学生而言,受到社会上一些不良风气的熏染也变得看似顺理成章了。但作为一名从教多年的教育者,有必要对现今中学生的德育现状做一些沉淀和反思、剖析与探索。
一、令人堪忧的德育现状
1、违法犯罪现象日益严重
近年来,中学生群体的一些违法犯罪行为呈上升趋势。由于社会大环境在某些方面对学生的一味无原则的包容,加上家长们或是忙于生活对子女疏于管教,或是过于对孩子纵容。总之,现在的学生,有些时候,的确是有些无法无天的感觉。在校中内,有些学生因不思进取而对自己要求松懈,不遵守一些校规校纪:或是忙于早恋;或是沉湎于网络;或是拉帮结伙,打架斗殴;或是以强凌弱,勒索钱财。更有甚者,发生因争风吃醋挥刀相向,而闹出人命的惨剧;在校外,打架、偷窃、网吧里夜不归宿等行为也时常上演。这些行为的每一面,都是令人堪忧的。而作为犯罪的主体,却并没有警醒并引以为戒,依然我行我素。
2、厌学情绪日益蔓延
据抽查,近30%学生不爱学习、不想学习。这也缘于大部分学生对学习存在认识偏差,认为学习成绩好坏对自己未来发展和理想实现并无多大关系。当然这其中与一些社会的现实因素的影响不无关系:很多大学生或是找不到工作,或是就业薪酬还不如一些职业类学生,或是一些虽没念几年书但家里有“门路”同样能找到好工作的这种种情况,致使一些学生产生了错误的认知,更认为读书无用。他们没有看到读书所带来的对自身的现实和精神层面,及为人处事的好的影响。当然,还有极少部分的学生的确缺少一些学习上的天份,对学习一直不能很好领悟,所以将自己看成学习上的失败者。这种消极的自我认识 ,也是学生厌学的内在原因之一,他们只是在教师和家长的压力下勉强学习,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到的更多是恐惧厌恶,而不是喜悦和兴致。
3.日常行为极不规范
由于深受网络和其它传媒的负面影响,在校园里,经常听到学生胡侃吹,脏话、臭话脱也是脱口而出,网络语言更是层出不穷,且自认为够时尚。男生长发、女生染发、烫发,穿耳者也比比皆是。不爱惜校园环境,不珍惜学校公物。有时对其进行思想教育,还振振有辞,理由一大堆。缺乏明辨是非和自我约束能力 。
4、传统美德观念淡薄
现在的学生由于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 ,使他们中的许多人养成了以自我为中心,贪图享受,不思进取;只求权利,不尽义务。爱心淡漠,缺乏基本的社会公德。
当然,造成上述种种不良现状,原因是多方面的:诸如社会大环境下的道德滑坡,家庭中对子女的溺爱或疏于管教,大众传媒一些垃圾信息的影响等等。自然,作为学校也难辞其咎,部分教师对学生教育的松弛,或拿捏不准也是原因之一。而长此以往,思想品德教育形势就显得十分严峻。
二、有的放矢、齐抓共管实施德育教育
德育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到学校、家庭及社会教育的各个环节,需要学校、家庭、社会及学生的密切配合,方能有所改善进步。因此,在教育过程中必须坚持实事求是,有的放矢。
从学校的层面来说,需要自上而下,从宏观到微观,做出方方面面的改进,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方能取得实效,有所改观。
1、从学校的整体改革入手,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
作为学校,要优化德育工作环境,要加强协调,动员全社会力量参与到对青少年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中,创设一个良好的育人环境,力求形成一个家庭、学校、社会齐抓共管的德育工作机制。同时构建德育工作网络,建立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立體德育工作网络,充分发挥家庭、学校、社会教育的职能作用。这是学校提高德育工作质量,促进德育工作由单一化向社会化转变的根本途径。“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德育工作是一名教育工作者一切工作的核心。学校应努力探索德育工作的新途径、新方法,使学校德育工作持续、健康、协调发展。
2、从教师的具体课堂入手,增强德育工作的渗透效果
中学阶段的德育目标是:帮助中学生初步培养起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情感;树立基本的是非观念、法律意识和集体意识;初步养成孝敬父母、团结同学,讲究卫生、遵守纪律、文明礼貌的良好行为习惯,逐步培养起良好的意志品格和乐观向上的性格。
中学阶段的德育内容是:开展热爱学习、立志成才教育,开展孝亲敬长,爱集体的教育,开展做人做事基本道理和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开展热爱劳动和爱护环境教育,开展尊重国旗、国徽,热爱祖国文化的爱祖国教育,开展社会生活基本常识和安全教育。
这些目标与内容,在许多方面,与实际教学上的要求是一致、符合的。在教材中都有着十分直接或间接地体现,并且更为具体化、直观化。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有针对性地授课,将有助于完善、强化中学德育目标与内容,有助于提高中学生的道德水平。从而更好地实现德育目标与内容,促进学校德育工作的深入开展和具体落实。
再者,对学生的德育渗透,必须联系社会生活实际,提高学生对社会的认知,进而培养中学生适应社会生活的基本能力。如在社会生活中,有些人道德观念淡薄,思想品质低劣,只讲交易,不讲友谊;只顾赚钱,不顾道义。出现了一些坑蒙拐骗等不良现象。这些实在具体的活生生的事例,远比单纯课本上的例子和教师自身空洞的说教,更有力度和教育意义,关键是我们教师对此种种如何采取正面引导,及恰切的教育方法,以培养学生端正的学习态度与爱科学、爱创造的情感,使学生正确看待社会上这些不健康的东西,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坚定理想信念,增强辨别是非的能力和社会责任感,锻炼生存能力,不断完善自我。最终达到德育渗透的力度。
3、从学生心理健康入手,有效促进德育工作
人的健康包括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二者不可偏废。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看似有成人的躯体,并努力表现成人的思想和行为,但实质心智远未成熟。往往情绪不稳,意志薄弱。极易受外界因素影响。所以心理健康教育关键要做到:增强学生的交往能力,培养丰富的情感和健全的人格,使其有较强的自制力和 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对学生健康心理的塑造和培养,不仅仅是纸上谈兵,重要的是结合社会实践,联系中学生生活的各个方面,通过对社会现象的挖掘和提炼,正反两方面施加影响,提高其心理承受能力,学会自觉调节情绪、培养坚强意志、锻造良好性格,培养健康的审美观、道德观和人生观,讲究科学的育人方法,创造性地开展学校德育工作 。
4、从教师自身的言传身教入手,切实提升德育工作的实际
中学生道德教育主要是进行社会公德和家庭美德教育,学校应切实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充分发挥教师的示范带头作用,积极引导学生在德、智、体、美诸方面全面发展。教师在此过程中最有效的教育方法是“以身作则,以身示范”,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要求学生不做的,自己首先不做。教师还要与学生多近距离接触,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走近学生的心灵,解除师生间的心理屏障,成为学生信赖的好朋友。这样,教师以自身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道德品质,以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方式,去浸染学生,肯定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也最终会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拥有高尚的道德品质。
总之,当学生不仅学会了留心观察周围世界,而且也学会了留心观察自身,努力将自己塑造得更好、更完美时,他们才算真正逐渐成长为道德成熟、心智健康的人了。而要做到这一点,任重道远,需要家庭、学校、社会相互配合,形成教育合力。因此,作为学校的德育教育工作,实在是一项艰巨复杂而又具有持久性的工程,我们要针对当前中学生面临的堪忧的德育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以行导行,以情育情,以知、情、行育人,来不断提高学校德育工作的效果,实现整体育人的目的,让每一位中学生都能健康成长、成才。最终帮助学生淳化现代人格,提高心灵素质,达到一种真善美统一和谐的人格境界。
我在乡镇中学从教已二十余载,多年的班主任教育工作,让我对从前与现今学生的迥异状貌感慨良深。时代的变迁,社会发展的日新月异,人们的思想意识、行为方式、利益关系、目标追求出现了多元化趋势。这种种变化,对学校这方净土的影响也是非常之巨的。尤其是对一群自身的辨别是非能力相对较差,而又处于青春的叛逆期的中学生而言,受到社会上一些不良风气的熏染也变得看似顺理成章了。但作为一名从教多年的教育者,有必要对现今中学生的德育现状做一些沉淀和反思、剖析与探索。
一、令人堪忧的德育现状
1、违法犯罪现象日益严重
近年来,中学生群体的一些违法犯罪行为呈上升趋势。由于社会大环境在某些方面对学生的一味无原则的包容,加上家长们或是忙于生活对子女疏于管教,或是过于对孩子纵容。总之,现在的学生,有些时候,的确是有些无法无天的感觉。在校中内,有些学生因不思进取而对自己要求松懈,不遵守一些校规校纪:或是忙于早恋;或是沉湎于网络;或是拉帮结伙,打架斗殴;或是以强凌弱,勒索钱财。更有甚者,发生因争风吃醋挥刀相向,而闹出人命的惨剧;在校外,打架、偷窃、网吧里夜不归宿等行为也时常上演。这些行为的每一面,都是令人堪忧的。而作为犯罪的主体,却并没有警醒并引以为戒,依然我行我素。
2、厌学情绪日益蔓延
据抽查,近30%学生不爱学习、不想学习。这也缘于大部分学生对学习存在认识偏差,认为学习成绩好坏对自己未来发展和理想实现并无多大关系。当然这其中与一些社会的现实因素的影响不无关系:很多大学生或是找不到工作,或是就业薪酬还不如一些职业类学生,或是一些虽没念几年书但家里有“门路”同样能找到好工作的这种种情况,致使一些学生产生了错误的认知,更认为读书无用。他们没有看到读书所带来的对自身的现实和精神层面,及为人处事的好的影响。当然,还有极少部分的学生的确缺少一些学习上的天份,对学习一直不能很好领悟,所以将自己看成学习上的失败者。这种消极的自我认识 ,也是学生厌学的内在原因之一,他们只是在教师和家长的压力下勉强学习,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到的更多是恐惧厌恶,而不是喜悦和兴致。
3.日常行为极不规范
由于深受网络和其它传媒的负面影响,在校园里,经常听到学生胡侃吹,脏话、臭话脱也是脱口而出,网络语言更是层出不穷,且自认为够时尚。男生长发、女生染发、烫发,穿耳者也比比皆是。不爱惜校园环境,不珍惜学校公物。有时对其进行思想教育,还振振有辞,理由一大堆。缺乏明辨是非和自我约束能力 。
4、传统美德观念淡薄
现在的学生由于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 ,使他们中的许多人养成了以自我为中心,贪图享受,不思进取;只求权利,不尽义务。爱心淡漠,缺乏基本的社会公德。
当然,造成上述种种不良现状,原因是多方面的:诸如社会大环境下的道德滑坡,家庭中对子女的溺爱或疏于管教,大众传媒一些垃圾信息的影响等等。自然,作为学校也难辞其咎,部分教师对学生教育的松弛,或拿捏不准也是原因之一。而长此以往,思想品德教育形势就显得十分严峻。
二、有的放矢、齐抓共管实施德育教育
德育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到学校、家庭及社会教育的各个环节,需要学校、家庭、社会及学生的密切配合,方能有所改善进步。因此,在教育过程中必须坚持实事求是,有的放矢。
从学校的层面来说,需要自上而下,从宏观到微观,做出方方面面的改进,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方能取得实效,有所改观。
1、从学校的整体改革入手,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
作为学校,要优化德育工作环境,要加强协调,动员全社会力量参与到对青少年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中,创设一个良好的育人环境,力求形成一个家庭、学校、社会齐抓共管的德育工作机制。同时构建德育工作网络,建立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立體德育工作网络,充分发挥家庭、学校、社会教育的职能作用。这是学校提高德育工作质量,促进德育工作由单一化向社会化转变的根本途径。“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德育工作是一名教育工作者一切工作的核心。学校应努力探索德育工作的新途径、新方法,使学校德育工作持续、健康、协调发展。
2、从教师的具体课堂入手,增强德育工作的渗透效果
中学阶段的德育目标是:帮助中学生初步培养起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情感;树立基本的是非观念、法律意识和集体意识;初步养成孝敬父母、团结同学,讲究卫生、遵守纪律、文明礼貌的良好行为习惯,逐步培养起良好的意志品格和乐观向上的性格。
中学阶段的德育内容是:开展热爱学习、立志成才教育,开展孝亲敬长,爱集体的教育,开展做人做事基本道理和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开展热爱劳动和爱护环境教育,开展尊重国旗、国徽,热爱祖国文化的爱祖国教育,开展社会生活基本常识和安全教育。
这些目标与内容,在许多方面,与实际教学上的要求是一致、符合的。在教材中都有着十分直接或间接地体现,并且更为具体化、直观化。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有针对性地授课,将有助于完善、强化中学德育目标与内容,有助于提高中学生的道德水平。从而更好地实现德育目标与内容,促进学校德育工作的深入开展和具体落实。
再者,对学生的德育渗透,必须联系社会生活实际,提高学生对社会的认知,进而培养中学生适应社会生活的基本能力。如在社会生活中,有些人道德观念淡薄,思想品质低劣,只讲交易,不讲友谊;只顾赚钱,不顾道义。出现了一些坑蒙拐骗等不良现象。这些实在具体的活生生的事例,远比单纯课本上的例子和教师自身空洞的说教,更有力度和教育意义,关键是我们教师对此种种如何采取正面引导,及恰切的教育方法,以培养学生端正的学习态度与爱科学、爱创造的情感,使学生正确看待社会上这些不健康的东西,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坚定理想信念,增强辨别是非的能力和社会责任感,锻炼生存能力,不断完善自我。最终达到德育渗透的力度。
3、从学生心理健康入手,有效促进德育工作
人的健康包括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二者不可偏废。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看似有成人的躯体,并努力表现成人的思想和行为,但实质心智远未成熟。往往情绪不稳,意志薄弱。极易受外界因素影响。所以心理健康教育关键要做到:增强学生的交往能力,培养丰富的情感和健全的人格,使其有较强的自制力和 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对学生健康心理的塑造和培养,不仅仅是纸上谈兵,重要的是结合社会实践,联系中学生生活的各个方面,通过对社会现象的挖掘和提炼,正反两方面施加影响,提高其心理承受能力,学会自觉调节情绪、培养坚强意志、锻造良好性格,培养健康的审美观、道德观和人生观,讲究科学的育人方法,创造性地开展学校德育工作 。
4、从教师自身的言传身教入手,切实提升德育工作的实际
中学生道德教育主要是进行社会公德和家庭美德教育,学校应切实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充分发挥教师的示范带头作用,积极引导学生在德、智、体、美诸方面全面发展。教师在此过程中最有效的教育方法是“以身作则,以身示范”,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要求学生不做的,自己首先不做。教师还要与学生多近距离接触,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走近学生的心灵,解除师生间的心理屏障,成为学生信赖的好朋友。这样,教师以自身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道德品质,以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方式,去浸染学生,肯定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也最终会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拥有高尚的道德品质。
总之,当学生不仅学会了留心观察周围世界,而且也学会了留心观察自身,努力将自己塑造得更好、更完美时,他们才算真正逐渐成长为道德成熟、心智健康的人了。而要做到这一点,任重道远,需要家庭、学校、社会相互配合,形成教育合力。因此,作为学校的德育教育工作,实在是一项艰巨复杂而又具有持久性的工程,我们要针对当前中学生面临的堪忧的德育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以行导行,以情育情,以知、情、行育人,来不断提高学校德育工作的效果,实现整体育人的目的,让每一位中学生都能健康成长、成才。最终帮助学生淳化现代人格,提高心灵素质,达到一种真善美统一和谐的人格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