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初中科学课是一门综合学科,它涵盖了物理、化学、生物、地理等多门课程内容,教学面广,学科知识点多而庞杂。科学的教与学的过程更是大信息量的知识传递、思维交流和与经验碰撞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语言是最重要的载体,可以说,教与学是靠教师的语言来完成的。结合十几年的教学经验,我把科学教师的语言概括为以下四种,并在实际教学中,四种语言并重,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一、口头表达语言
教学中的口头表达语言是教师最重要、使用最多的语言,它代表着教师的口头语言表达能力和组织能力。
首先,在科学教学中,口头表达要做到科学、准确,不拖泥带水,收放自如,恰到好处,把道理讲得简洁明了。科学课中有许多定义、概念性的知识,多一字或少一字可能就会让学生产生歧义和误解。例如,将“物质的密度”误说成“物体的密度”,这是不科学的。因为密度是物质的一种性质,不同的物质,密度一般也不相同。但如果让学生误认为“密度是物体的一种性质”,“物体”不同则“密度”不同,这样的认识显然是错误的,会影响学生的正常判断。又如,牛顿第一定律是通过大量的实验推理出来的,虽然未能也不可能一一用实验验证,但通过以前实验的正确性,可推出“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的情况下,运动状态保持不变”。这时需要向学生准确无误地交代清楚: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实验的基础上推理出来的,而不是凭空想象出来的。只要有一例实验不符合牛顿第一定律的描述,那么牛顿第一定律就是错误的。在此,教师不必多次重复、反复强调,而是要明确地告诉学生,并且和学生共同总结出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而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从而保证了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最大限度地传递知识,提高了课堂信息量。
其次,充分利用语言“魔方”,营造一种互动、愉悦、和谐的课堂气氛。在科学课堂中,口头表达语言的实际效果不仅与所表达的内容本身的性质和分量有关,而且与这些内容展开时的语言顺序和结构有关,就如智力魔方,巧妙地转动它,就可以花样翻新,一改枯燥、呆板的被动接受,让学生心情舒展地主动融入课堂。幽默是它的主要表现形式。如在讲解“胃内的消化和吸收”一节,学生对胃的形状、胃的构造、胃及胃液的作用等知识点全部了解以后,我就用一句广告语“保卫你的胃”,“胃痛、胃胀、胃酸,请用xxx“胶囊”,来提醒学生要注意用餐,保护好消化系统的第二关口。在科学课堂里颠倒次序、调换成分、语句变序等能够构造口语的闪光点。例如,用“开水不响,响水不开”来“听”水是否烧开;用“呼吸、呼吸,就是先吸后呼”来说明呼吸的先后顺序,这样就能强化表达效果,产生特定作用。但语言“魔方”的运用切忌变成无目的的文字游戏,否则就事与愿违,让学生不知所云。
二、肢体语言
“体态就是信息”、“情动于中,而形于外”。肢体语言是内心表达的外化,是一种情感的自然流露,它包括目光、手势、颔首、摇头、身姿等。科学教师如能较好地使用肢体语言,就能够弥补口头表达语言的不足,突出表达重点,给学生以直观感受。例如,做课堂实验时,我注意规范地读数:蹲下身子读量筒内液体的体积,与学生一同看天平的指针等;做到规范的操作:天平游码的调节用镊子,看显微镜时用左眼看而右眼睁开,倾倒液体时试剂瓶的标签向着心。这些方面做得好的科学教师,其学生的实验规范肯定好。如我在提出一个问题后,都会沉默一到几分钟(看问题的难易程度而定),然后用目光扫视整个教室,让每一个学生都觉得自己可能会被提问,必须要认真思考。我不会只看几个学习好的学生或几个学习差的学生,让其他大部分学生觉得与己无关,可以见机偷懒。这样,让学生认真思考的日的就达到了。又如,在学生回答问题较好或“差”生表现不错时,我就及时、公开地给予肯定的目光,微笑着向其点头,无形之中给予力量及表扬。再如,面对某些偶有做小动作却又无大碍的学生,我会以目光视之或走向他旁边或轻叩其书桌。这样,既提醒了这个学生,又不伤其面子;既不影响正常的教学,又没有打扰其他学生的学习,做到“四全其美”,何乐而不为呢?因此,教师恰当地运用肢体语言,能照顾到每一个学生,保证了课堂教学的有序、平稳,缩短了与学生的心理距离,还实现了教学行为的主动性、生动性、真实性、有效性和科学性。但要注意的是,在使用肢体语言时,一定要自然流露,至少看似水到渠成,切忌刻板地按照一个模式去做,否则肢体语言就变成了舞台表演,会贻笑于学生。
三、板书语言
板书语言是教学的重要工具,它是教师口头表达语言的辅助手段,它具有直观、真实、简明、扼要的特点,能更好地让学生通过视觉功能增进理解,加强记忆。首先,好的板书语言都是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自己教学风格、本节教学流程而精心设计的。什么时候板书,什么内容需要板书,板书是知识性还是提问性的,或是突出重点的?一般情况下,我认为板书应该是“锦上添花”,该板书时才板书,语言表达不足时用于弥补,而不是“天女散花”,连篇累牍地书写,或是惜字如金,只动口不动手。其次,板书语言要规范、清晰、简洁。板书是用来看的,要让学生看得懂,看得明白,便于记录和记忆。教师板书时一定要与讲课的内容和进度相结合,因为两者是相辅相成的。把教学重点、难点、过程分析或关键性的知识写在黑板上,给学生提供视觉信号(有资料表明,学生80%的信息来自于视觉)。教师切忌在主板书的内容上见缝插针,有些内容应该写在副板书上。否则一堂课下来,黑板成了涂鸦画作,板书语言的功能大打折扣,效果会适得其反。
四、作业批改语言
作业批改语言(包括试卷批改语言),是教师课堂语言的延伸,也是检验教师与学生、教与学之结果的最后交流。作业批改语言是无声的,具有个性化的、私密性的特点。好的作业批改语言不仅让学生知晓已学知识的熟悉程度,更能让学生明白其不足以及改进方向,在较多的时候作业批改语言更侧重于后者。如我在批改学生作业时,不是简单地以对或错来划分,不是简单地以分数高低做判定依据,而是注重以下几点。首先是判定学生错的根源。是基础性的知识、不懂原理,或是计算、遣词用句的简单失误?如果是前者,我就多写一些批语,如“你能看看质量守恒定律的含义吗”,“多看一遍教材,你会找到正确答案的”,“密度的定义和含义要搞清楚”,“血液循环途径要记牢”,“血液成分在何处变化”等,让学生“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如果是后者,我就仅做提示而已,如“能把语言组织得更科学吗”,“把思路理一理”等。其次是区别对待。如学困生,虽作业做得不好,但在批改时我使用更多的是表扬语,鼓励其继续努力,树立起学习的信心,如“今天你做得不错,有进步”,“考试比上次好,要继续努力”,“你只错了一道,厉害”;如学习好的学生,虽作业没错或错得较少,我也会挑出其不足之处,让其力争精益求精、好上加好,如“你没找到最简方法”,“你解题能再规范点吗”,“全对了,课外要多钻研,做一些有难度的题目”等。最后是要不惜笔墨和工夫,多使用描述性语言。做到一次作业或试卷批改后,不使学生因错得较多而丧失信心,不使学生因错得较少而止步不前、沾沾自喜。可以说,作业批改语言是教师用心写成的,是对学生关爱的自然流露,切忌简单从事,无的放矢,挫伤学生做作业的积极性。
语言是思想的载体。作为初中科学教师,更要讲究教学语言的科学性和艺术性,善于运用各种语言技巧,使学生透过教师高超的语言艺术,探知到教师教学思维的过程,想教师所想,体验科学思维、科学学习过程中的快乐,从而提高教师教的效果,增强学生学的动力。
作者单位浙江省宁波市北仑区江南中学
(责任编辑 罗登廉)
一、口头表达语言
教学中的口头表达语言是教师最重要、使用最多的语言,它代表着教师的口头语言表达能力和组织能力。
首先,在科学教学中,口头表达要做到科学、准确,不拖泥带水,收放自如,恰到好处,把道理讲得简洁明了。科学课中有许多定义、概念性的知识,多一字或少一字可能就会让学生产生歧义和误解。例如,将“物质的密度”误说成“物体的密度”,这是不科学的。因为密度是物质的一种性质,不同的物质,密度一般也不相同。但如果让学生误认为“密度是物体的一种性质”,“物体”不同则“密度”不同,这样的认识显然是错误的,会影响学生的正常判断。又如,牛顿第一定律是通过大量的实验推理出来的,虽然未能也不可能一一用实验验证,但通过以前实验的正确性,可推出“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的情况下,运动状态保持不变”。这时需要向学生准确无误地交代清楚: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实验的基础上推理出来的,而不是凭空想象出来的。只要有一例实验不符合牛顿第一定律的描述,那么牛顿第一定律就是错误的。在此,教师不必多次重复、反复强调,而是要明确地告诉学生,并且和学生共同总结出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而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从而保证了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最大限度地传递知识,提高了课堂信息量。
其次,充分利用语言“魔方”,营造一种互动、愉悦、和谐的课堂气氛。在科学课堂中,口头表达语言的实际效果不仅与所表达的内容本身的性质和分量有关,而且与这些内容展开时的语言顺序和结构有关,就如智力魔方,巧妙地转动它,就可以花样翻新,一改枯燥、呆板的被动接受,让学生心情舒展地主动融入课堂。幽默是它的主要表现形式。如在讲解“胃内的消化和吸收”一节,学生对胃的形状、胃的构造、胃及胃液的作用等知识点全部了解以后,我就用一句广告语“保卫你的胃”,“胃痛、胃胀、胃酸,请用xxx“胶囊”,来提醒学生要注意用餐,保护好消化系统的第二关口。在科学课堂里颠倒次序、调换成分、语句变序等能够构造口语的闪光点。例如,用“开水不响,响水不开”来“听”水是否烧开;用“呼吸、呼吸,就是先吸后呼”来说明呼吸的先后顺序,这样就能强化表达效果,产生特定作用。但语言“魔方”的运用切忌变成无目的的文字游戏,否则就事与愿违,让学生不知所云。
二、肢体语言
“体态就是信息”、“情动于中,而形于外”。肢体语言是内心表达的外化,是一种情感的自然流露,它包括目光、手势、颔首、摇头、身姿等。科学教师如能较好地使用肢体语言,就能够弥补口头表达语言的不足,突出表达重点,给学生以直观感受。例如,做课堂实验时,我注意规范地读数:蹲下身子读量筒内液体的体积,与学生一同看天平的指针等;做到规范的操作:天平游码的调节用镊子,看显微镜时用左眼看而右眼睁开,倾倒液体时试剂瓶的标签向着心。这些方面做得好的科学教师,其学生的实验规范肯定好。如我在提出一个问题后,都会沉默一到几分钟(看问题的难易程度而定),然后用目光扫视整个教室,让每一个学生都觉得自己可能会被提问,必须要认真思考。我不会只看几个学习好的学生或几个学习差的学生,让其他大部分学生觉得与己无关,可以见机偷懒。这样,让学生认真思考的日的就达到了。又如,在学生回答问题较好或“差”生表现不错时,我就及时、公开地给予肯定的目光,微笑着向其点头,无形之中给予力量及表扬。再如,面对某些偶有做小动作却又无大碍的学生,我会以目光视之或走向他旁边或轻叩其书桌。这样,既提醒了这个学生,又不伤其面子;既不影响正常的教学,又没有打扰其他学生的学习,做到“四全其美”,何乐而不为呢?因此,教师恰当地运用肢体语言,能照顾到每一个学生,保证了课堂教学的有序、平稳,缩短了与学生的心理距离,还实现了教学行为的主动性、生动性、真实性、有效性和科学性。但要注意的是,在使用肢体语言时,一定要自然流露,至少看似水到渠成,切忌刻板地按照一个模式去做,否则肢体语言就变成了舞台表演,会贻笑于学生。
三、板书语言
板书语言是教学的重要工具,它是教师口头表达语言的辅助手段,它具有直观、真实、简明、扼要的特点,能更好地让学生通过视觉功能增进理解,加强记忆。首先,好的板书语言都是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自己教学风格、本节教学流程而精心设计的。什么时候板书,什么内容需要板书,板书是知识性还是提问性的,或是突出重点的?一般情况下,我认为板书应该是“锦上添花”,该板书时才板书,语言表达不足时用于弥补,而不是“天女散花”,连篇累牍地书写,或是惜字如金,只动口不动手。其次,板书语言要规范、清晰、简洁。板书是用来看的,要让学生看得懂,看得明白,便于记录和记忆。教师板书时一定要与讲课的内容和进度相结合,因为两者是相辅相成的。把教学重点、难点、过程分析或关键性的知识写在黑板上,给学生提供视觉信号(有资料表明,学生80%的信息来自于视觉)。教师切忌在主板书的内容上见缝插针,有些内容应该写在副板书上。否则一堂课下来,黑板成了涂鸦画作,板书语言的功能大打折扣,效果会适得其反。
四、作业批改语言
作业批改语言(包括试卷批改语言),是教师课堂语言的延伸,也是检验教师与学生、教与学之结果的最后交流。作业批改语言是无声的,具有个性化的、私密性的特点。好的作业批改语言不仅让学生知晓已学知识的熟悉程度,更能让学生明白其不足以及改进方向,在较多的时候作业批改语言更侧重于后者。如我在批改学生作业时,不是简单地以对或错来划分,不是简单地以分数高低做判定依据,而是注重以下几点。首先是判定学生错的根源。是基础性的知识、不懂原理,或是计算、遣词用句的简单失误?如果是前者,我就多写一些批语,如“你能看看质量守恒定律的含义吗”,“多看一遍教材,你会找到正确答案的”,“密度的定义和含义要搞清楚”,“血液循环途径要记牢”,“血液成分在何处变化”等,让学生“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如果是后者,我就仅做提示而已,如“能把语言组织得更科学吗”,“把思路理一理”等。其次是区别对待。如学困生,虽作业做得不好,但在批改时我使用更多的是表扬语,鼓励其继续努力,树立起学习的信心,如“今天你做得不错,有进步”,“考试比上次好,要继续努力”,“你只错了一道,厉害”;如学习好的学生,虽作业没错或错得较少,我也会挑出其不足之处,让其力争精益求精、好上加好,如“你没找到最简方法”,“你解题能再规范点吗”,“全对了,课外要多钻研,做一些有难度的题目”等。最后是要不惜笔墨和工夫,多使用描述性语言。做到一次作业或试卷批改后,不使学生因错得较多而丧失信心,不使学生因错得较少而止步不前、沾沾自喜。可以说,作业批改语言是教师用心写成的,是对学生关爱的自然流露,切忌简单从事,无的放矢,挫伤学生做作业的积极性。
语言是思想的载体。作为初中科学教师,更要讲究教学语言的科学性和艺术性,善于运用各种语言技巧,使学生透过教师高超的语言艺术,探知到教师教学思维的过程,想教师所想,体验科学思维、科学学习过程中的快乐,从而提高教师教的效果,增强学生学的动力。
作者单位浙江省宁波市北仑区江南中学
(责任编辑 罗登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