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进入21世纪,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日益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我国新一轮中学课程改革提出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地理学科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实践也逐步推行开来。
关键词:高中;地理;情感;态度价值观
一、情感态度价值观与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
1 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含义
据教育大词典的定义,情感是人脑对客观现实与个人需要之间关系的一种反映,是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需要而产生的主观体验。态度是指在一定情境下,个体对人、物、或事件,以特定方式进行反应的一种心理倾向,由认知成分、情感成分和行为成分构成。价值观是指个体看待客观事物及评价自己的重要性或社会性所依据的观念系统。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是一个由知识与技能的学习过程承载的启发、渗透和感染的过程。
2 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
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是完整的教育过程的一个组成部分,通过在教育过程中尊重和培养学生的社会性情感态度价值观品质,发展他们的自我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调控能力,促使他们对学习、生活和周围的一切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形成独立健全的个性与人格特征,真正成为品德、智力、体质、美感及劳动态度和习惯都得到全面发展的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
二、对中学生加强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的重要意义
人在整个人生过程中都要依靠情绪的适应机制,这包括正确辨认他人的情绪,理解别人的情绪与感受以适应社会需要,控制自己的情感态度,借助情感的表达来实现人际情感的沟通和情感的认同。积极的情感态度体验是为人生长所必须的。愉快的情绪和态度会促进人与人关系的融洽,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经常处于愉快状态的学生最善于同他人相处,交朋友,富有同情心,善于探索、进取,对知识感受性强,学习情绪高涨,记忆深刻,思维敏捷,注意力集中。 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可以促进学生认知的发展。一般来说,积极的情绪在认知过程中起协调、组织作用,学习效率高;而消极的情绪起破坏、瓦解或阻断的作用,学习效率低。德育的最终目的是形成良好的品德行为,情感态度价值观在品德形成过程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因为品德的形成依赖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作用。情感态度价值观是道德的信念、原则性以及精神力量的核心。
三、在地理教学中如何开发“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资源
关于地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内容和实现的载体。不同的学科,都有其特有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内容,很多学者也对地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具体内容进行了分类,如王民将中学地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中的态度分为科学态度、资源观、环境观、人口观和发展观五类。这些研究表明不同的教学内容有着对应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内容,地理教师在培养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时要有侧重点。作为一名高中地理教师,我们就要针对教材深入挖掘教材中的教育素材,在课堂上互相渗透,进而得到一定的情感教育的目的。譬如,在高中地理课程标准中,提出了要对学生建立正确的宇宙观这一目标。那么我们在讲到相关的宇宙地理知识的时候,就一定要向学生灌输科学的宇宙观,并联系实际,向学生讲授由于不科学的宇宙观所造成的日常表现,以及由此给我们所带来的损失等等。无论是影视资料,还是相关报刊,当前的环保问题日益引起世界人民的关注,成为当前社会热点,那么在涉及到的相关的地理学科知识点讲授中,我们就一定要引导学生建立科学的环保观念,积极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能够采取积极措施,从自己开始,从家人开始,从身边的人开始,改变一些不良的生活习惯,为推进世界的环保世界贡献自己的绵薄力。
四、地理教学中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的主要目标
在地理教学中向学生展示祖国秀美的风景、悠远而独特的民族文化,以及祖国建设中所取得的举世瞩目的成就和我国经济发展的显著优势,让学生产生民族自豪感,激发他们的爱国主义热忱。同时,也在教学中指出我国自然环境的不利条件和社会主义建设中出现和存在的一些问题及困难,激发学生的民族责任感。知国是爱国的基础和前提。学生对自己的祖国了解得越全面,认识越深刻,所产生的爱国主义情感越深厚,所谓知之深,爱之切。因此,在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时,教师但要向学生讲解中国的自然国情,还要向学生讲解中国的人文国情。在自然国情方面,教师通过讲述祖国的壮丽河山激发爱国之情。在人文国情方面,通过教师对我国的政治、经济、人口、文化、教育等现状的讲解,使学生认识到我国是一个统一多民族的社会主义国家:人口众多(已达 13 亿,不包括港澳台地区人口);经济建设成就巨大(2000 年国民生产总值已突破 1 万亿美元,经济总量世界排名第 6 位);文化、教育发展迅速,但还有许多问题要我们去解决。
通过上述两方面的教育,使学生比较全面地了解祖国、较深刻地认识祖国,实现我们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第一部曲的目标。
五 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的策略
情境是指由人的主观心理因素(认识、情感、态度等)和客观环境因素(时间、空间、设备等)所构成的情与境的总和。每一个教育和教学过程都在一定的情境中发生和发展。为此,教学过程必须创造出良好的情境,以引发学生的学习情感和积极的态度。课堂教学是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也应在课堂教学中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课堂是教师塑造学生灵魂的工厂。所以对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课堂教学是关键。 生动而有趣的故事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营造一种和谐的课堂气氛,能让学生在自然放松的状态下对所学内容产生兴趣。从而活跃思维,激发情感、提高认识、引发积极的学习态度。 我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习动机中最活跃的部分,它使人能积极主动、心情愉悦、全神贯注的学习。
在地理教学过程中就可以利用问题在学生心中产生悬念,从而激发学习兴趣。学生的情感態度价值观的培养,是一个由知识与技能的学习过程承载的启发、渗透和感染的过程。教师要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装在头脑中,有意识地、自觉地贯穿于教学过程之中,使其成为教学的灵魂,使学生逐步形成我们所期盼的健康情感,积极的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
关键词:高中;地理;情感;态度价值观
一、情感态度价值观与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
1 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含义
据教育大词典的定义,情感是人脑对客观现实与个人需要之间关系的一种反映,是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需要而产生的主观体验。态度是指在一定情境下,个体对人、物、或事件,以特定方式进行反应的一种心理倾向,由认知成分、情感成分和行为成分构成。价值观是指个体看待客观事物及评价自己的重要性或社会性所依据的观念系统。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是一个由知识与技能的学习过程承载的启发、渗透和感染的过程。
2 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
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是完整的教育过程的一个组成部分,通过在教育过程中尊重和培养学生的社会性情感态度价值观品质,发展他们的自我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调控能力,促使他们对学习、生活和周围的一切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形成独立健全的个性与人格特征,真正成为品德、智力、体质、美感及劳动态度和习惯都得到全面发展的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
二、对中学生加强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的重要意义
人在整个人生过程中都要依靠情绪的适应机制,这包括正确辨认他人的情绪,理解别人的情绪与感受以适应社会需要,控制自己的情感态度,借助情感的表达来实现人际情感的沟通和情感的认同。积极的情感态度体验是为人生长所必须的。愉快的情绪和态度会促进人与人关系的融洽,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经常处于愉快状态的学生最善于同他人相处,交朋友,富有同情心,善于探索、进取,对知识感受性强,学习情绪高涨,记忆深刻,思维敏捷,注意力集中。 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可以促进学生认知的发展。一般来说,积极的情绪在认知过程中起协调、组织作用,学习效率高;而消极的情绪起破坏、瓦解或阻断的作用,学习效率低。德育的最终目的是形成良好的品德行为,情感态度价值观在品德形成过程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因为品德的形成依赖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作用。情感态度价值观是道德的信念、原则性以及精神力量的核心。
三、在地理教学中如何开发“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资源
关于地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内容和实现的载体。不同的学科,都有其特有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内容,很多学者也对地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具体内容进行了分类,如王民将中学地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中的态度分为科学态度、资源观、环境观、人口观和发展观五类。这些研究表明不同的教学内容有着对应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内容,地理教师在培养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时要有侧重点。作为一名高中地理教师,我们就要针对教材深入挖掘教材中的教育素材,在课堂上互相渗透,进而得到一定的情感教育的目的。譬如,在高中地理课程标准中,提出了要对学生建立正确的宇宙观这一目标。那么我们在讲到相关的宇宙地理知识的时候,就一定要向学生灌输科学的宇宙观,并联系实际,向学生讲授由于不科学的宇宙观所造成的日常表现,以及由此给我们所带来的损失等等。无论是影视资料,还是相关报刊,当前的环保问题日益引起世界人民的关注,成为当前社会热点,那么在涉及到的相关的地理学科知识点讲授中,我们就一定要引导学生建立科学的环保观念,积极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能够采取积极措施,从自己开始,从家人开始,从身边的人开始,改变一些不良的生活习惯,为推进世界的环保世界贡献自己的绵薄力。
四、地理教学中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的主要目标
在地理教学中向学生展示祖国秀美的风景、悠远而独特的民族文化,以及祖国建设中所取得的举世瞩目的成就和我国经济发展的显著优势,让学生产生民族自豪感,激发他们的爱国主义热忱。同时,也在教学中指出我国自然环境的不利条件和社会主义建设中出现和存在的一些问题及困难,激发学生的民族责任感。知国是爱国的基础和前提。学生对自己的祖国了解得越全面,认识越深刻,所产生的爱国主义情感越深厚,所谓知之深,爱之切。因此,在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时,教师但要向学生讲解中国的自然国情,还要向学生讲解中国的人文国情。在自然国情方面,教师通过讲述祖国的壮丽河山激发爱国之情。在人文国情方面,通过教师对我国的政治、经济、人口、文化、教育等现状的讲解,使学生认识到我国是一个统一多民族的社会主义国家:人口众多(已达 13 亿,不包括港澳台地区人口);经济建设成就巨大(2000 年国民生产总值已突破 1 万亿美元,经济总量世界排名第 6 位);文化、教育发展迅速,但还有许多问题要我们去解决。
通过上述两方面的教育,使学生比较全面地了解祖国、较深刻地认识祖国,实现我们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第一部曲的目标。
五 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的策略
情境是指由人的主观心理因素(认识、情感、态度等)和客观环境因素(时间、空间、设备等)所构成的情与境的总和。每一个教育和教学过程都在一定的情境中发生和发展。为此,教学过程必须创造出良好的情境,以引发学生的学习情感和积极的态度。课堂教学是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也应在课堂教学中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课堂是教师塑造学生灵魂的工厂。所以对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课堂教学是关键。 生动而有趣的故事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营造一种和谐的课堂气氛,能让学生在自然放松的状态下对所学内容产生兴趣。从而活跃思维,激发情感、提高认识、引发积极的学习态度。 我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习动机中最活跃的部分,它使人能积极主动、心情愉悦、全神贯注的学习。
在地理教学过程中就可以利用问题在学生心中产生悬念,从而激发学习兴趣。学生的情感態度价值观的培养,是一个由知识与技能的学习过程承载的启发、渗透和感染的过程。教师要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装在头脑中,有意识地、自觉地贯穿于教学过程之中,使其成为教学的灵魂,使学生逐步形成我们所期盼的健康情感,积极的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