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食品质量管理是一门应用型科学,担负着从理论学习到品质管理方法实际应用,从专业基础到专业技能升级的桥梁作用。该课程教学水平的高低,对食品类及相近专业学生的业务素质和针对食品体系进行品质控制能力的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以校企联合培养为平台,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对本课程的教学改革进行探讨,以期在校企合作的基础上实现学生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关键词 食品质量管理;课程设计;教学改革;校企联合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08-0331-02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转型,技术型人才的需求层次不断提高[1]。在这样的大背景下,食品质量管理集科学性与应用性于一体,对提高食品专业学生的业务素质和管理水平极为重要。华中农业大学楚天学院食品与生物科技学院自开设食品质量管理课程以来,教学效果良好,与此同时任课教师期望在教学改革与建设中与直观的企业和市场建立更紧密的联系,以校级优质课程的建设为契机,进一步深化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丰富考核形式,以企业为平台,校企联合培養产业型应用型人才。
1 改革教学内容,优化教学质量
食品质量管理课程体系在教学内容上大胆革新,随着我国食品工业发展水平的逐步提高,食品质量控制技术方法和管理理念的不断发展,根据食品工业生产全过程对品质的高要求,突出重点,强调知识的实际运用,联合“武汉顶益食品有限公司”“黄冈伊利乳业有限责任公司”等优秀校外实习基地品质管理部门,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整合,企业专职专业人员走进课堂,针对食品质量管理和控制相关联知识体系进行讲授、教学和座谈,进一步丰富校企合作单位,使更多优秀的企业管理人员参与到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队伍中。
充分利用高校的专业优势和企业的生产优势,把直接获取实践经验为主的生产、科研实践与以传授知识为主的学校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真正成为具有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知识更新速度加快,相应的教材却出现滞后现象,因此必须及时改革教学内容。本课程现选用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周东梅主编食品质量管理作为教材,同时整合卢兆新主编的《食品质量管理学》等4本教材内容,课程内容章节划分恰当,重点、难点突出,关键环节明确,具有一定弹性,便于因材施教,突出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具有应用特色,教学主体主要涉及品质、品质管理概念的引入,介绍品质检验的相关程序,分析统计品管过程中的数据特性、质量分布规律以及抽样检验基础,7种常用品管工具的重点讲解,全面质量管理、六西格玛管理、5S、品管圈、试验设计综合应用等。食品质量管理是一门应用性学科,理论性较强,具有较强的应用性和实践性。
2 丰富教学手段
随着人才培养方案的调整,以及教学改革的深入,只有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才能在提高教学效率的同时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在有限的学时中传递更丰富的信息。
2.1 案例教学
“案例教学法”(case method)又称“苏格拉底式教学法”,其最大的特点就是通过学生大量接触实际案例,引导分析案例,将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既可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提高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
案例的选择要密切结合教学内容,选择国内外最新食品案例,体现普遍规律,同时呈现现阶段食品企业管理上的漏洞,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以“荣华鸡与肯德基”的案例对比增强学生品质意识,了解品质的重要性;“双汇”瘦肉精事件的引入,使学生以小组讨论的形式探讨我国畜禽业的安全问题,运用所学知识、借助品质管理相关工具收集并分析相关资料,进一步深化对食品质量控制重要性的意识。
2.2 网络教学
通过互联网,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更加密切,可以随时通过微信、QQ、邮箱等方式共同探讨质量管理相关资料;同时教师利用在线答疑或直接通过网络资料布置作业、讨论话题,第一时间掌握学生所需及动态,有针对性地调整教学节奏和教学内容。其次通过网络资源的整合,学习其他高等院校相关优质课程的教学经验,并制作更多精美的多媒体课件,使枯燥的知识形象生动地展示,使教学内容更易懂、更直观[3]。
2.3 实战教学
随着时代的进步,很多高校已经脱离了原来的传统教学模式。针对食品质量管理的实际应用的特性,通过实战教学使学生加强相关品质管理原理和技术的现场运用。本课程开展过程中借助每一年度学校组织的“食堂后厨房参观活动”,选出每个学生兴趣小组的学生代表,进入食堂厨房第一现场观察、调研,发现问题并记录,通过与小组同学讨论、与教师交流,针对所发现的实际问题给予评价并提出相关解决和改进的措施。在完善学校食堂厨房环境的同时,增强了食堂的食品质量管理力度,也充分利用了现有资源实现了现场品管现场控制的实战性教学。
3 建立综合考核方式
为了适应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要求,考核方式的革新与突破势在必行。食品质量管理的教学有别于其他理论课程,更加强调学生实际问题的分析能力和解决能力,而不单纯要求记忆概念掌握原理,因此课程考核除了基本的课堂出勤、作业之外,针对教师布置的话题、案例,课堂分小组互动讨论以及课后讨论表现占据很大的比例,每次讨论都会给出相应的表现分数,体现在平时成绩中,如果不积极参与,平时成绩就会大打折扣,从而直接影响最终评分。同时,针对企业专业人员进课堂的教学内容学生进行讨论并撰写心得体会。试卷考核摒弃了常规的名词解释等题型,增加更多综合分析和实例讨论题目,在一定程度上强化主观题比例。
4 改革建议
加强实践教学改革对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综合素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针对本校该课程的教学特点,有如下几点进一步改革的建议。
4.1 强化企业合作力度 作为人才接收场所,企业对毕业生的知识结构、能力和素质有着明确的要求。因此,行业企业参与技术本科人才培养的全部过程,可使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更好地满足行业企业的需求[4]。专职人员进课堂、共同撰写教学讲义只是实现了校企联合培养的第一步,通过食品质量管理课程的开展,实现从浅层合作向深层合作的转变,企业与学校相互渗透,学校根据企业的发展需要设定科研攻关和经济研究方向,物化产品和经营决策,企业主动向学校投资,建立利益共享关系。
4.2 深化实践教学
实践教學是巩固学生的理论知识、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创业敬业精神,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途径。食品质量管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和应用性很强的课程,在总学时40学时不变更的情况下,通过压缩理论讲授学时,增加食品质量管理课程设计或HACCP实施设计的教学实践环节。实施食品质量管理实践性教学要避免与生产实际结合不够紧密、选题大而泛的问题,在课程设计过程中可以针对某一加工产品进行全面质量管理设计,也可对产品某一质量特性的质量控制方法或实施或食品加工中某一环节进行设计,选题越具体则设计越具有针对性,设计报告更具有可操作性和实际指导意义[5-7]。实践时间可以考虑学生生产实习之后安排课程设计,学生可针对在食品企业生产现场发现的问题进行选题,从而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8-9]。
5 参考文献
[1] 夏建国.校企联合培养人才的创新探索[J].特别策划(聚焦产学研合作),2010(12):11-12.
[2] 彭湘莲,付红军.食品质量管理学教学改革研究[J].食品工业,2011(12):83-85.
[3] 张培旗,常志娟.食品质量管理学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探讨[J].广西轻工业,2011,155(10):145-146.
[4] 罗月明,杨科钰.校企合作的模式与运行机制研究[J].科技信息,2011(15):614-615.
[5] 李永才.食品质量管理课程设计教学改革探索[J].安徽农业科学,2012,40(32):16009-16010.
[6] 王鲁娜,高鹏.职业院校校企合作方式研究[J].山东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6(1): 87-88.
[7] 杨浩,鲁德平,杨世芳.基于校企合作的实践教学改革研究[J].山东化工,2016,45(4): 106-107.
[8] 王秦,李慧凤,赵玮.基于合作博弈的校企合作长效机制实现路径[J].现代教育管理,2016(2): 101-105.
[9] 贺俊容.校企合作模式下服装设计专业建设探索:以南宁职业技术学院服装设计专业为例[J].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21(1): 77-79.
关键词 食品质量管理;课程设计;教学改革;校企联合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08-0331-02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转型,技术型人才的需求层次不断提高[1]。在这样的大背景下,食品质量管理集科学性与应用性于一体,对提高食品专业学生的业务素质和管理水平极为重要。华中农业大学楚天学院食品与生物科技学院自开设食品质量管理课程以来,教学效果良好,与此同时任课教师期望在教学改革与建设中与直观的企业和市场建立更紧密的联系,以校级优质课程的建设为契机,进一步深化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丰富考核形式,以企业为平台,校企联合培養产业型应用型人才。
1 改革教学内容,优化教学质量
食品质量管理课程体系在教学内容上大胆革新,随着我国食品工业发展水平的逐步提高,食品质量控制技术方法和管理理念的不断发展,根据食品工业生产全过程对品质的高要求,突出重点,强调知识的实际运用,联合“武汉顶益食品有限公司”“黄冈伊利乳业有限责任公司”等优秀校外实习基地品质管理部门,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整合,企业专职专业人员走进课堂,针对食品质量管理和控制相关联知识体系进行讲授、教学和座谈,进一步丰富校企合作单位,使更多优秀的企业管理人员参与到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队伍中。
充分利用高校的专业优势和企业的生产优势,把直接获取实践经验为主的生产、科研实践与以传授知识为主的学校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真正成为具有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知识更新速度加快,相应的教材却出现滞后现象,因此必须及时改革教学内容。本课程现选用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周东梅主编食品质量管理作为教材,同时整合卢兆新主编的《食品质量管理学》等4本教材内容,课程内容章节划分恰当,重点、难点突出,关键环节明确,具有一定弹性,便于因材施教,突出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具有应用特色,教学主体主要涉及品质、品质管理概念的引入,介绍品质检验的相关程序,分析统计品管过程中的数据特性、质量分布规律以及抽样检验基础,7种常用品管工具的重点讲解,全面质量管理、六西格玛管理、5S、品管圈、试验设计综合应用等。食品质量管理是一门应用性学科,理论性较强,具有较强的应用性和实践性。
2 丰富教学手段
随着人才培养方案的调整,以及教学改革的深入,只有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才能在提高教学效率的同时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在有限的学时中传递更丰富的信息。
2.1 案例教学
“案例教学法”(case method)又称“苏格拉底式教学法”,其最大的特点就是通过学生大量接触实际案例,引导分析案例,将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既可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提高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
案例的选择要密切结合教学内容,选择国内外最新食品案例,体现普遍规律,同时呈现现阶段食品企业管理上的漏洞,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以“荣华鸡与肯德基”的案例对比增强学生品质意识,了解品质的重要性;“双汇”瘦肉精事件的引入,使学生以小组讨论的形式探讨我国畜禽业的安全问题,运用所学知识、借助品质管理相关工具收集并分析相关资料,进一步深化对食品质量控制重要性的意识。
2.2 网络教学
通过互联网,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更加密切,可以随时通过微信、QQ、邮箱等方式共同探讨质量管理相关资料;同时教师利用在线答疑或直接通过网络资料布置作业、讨论话题,第一时间掌握学生所需及动态,有针对性地调整教学节奏和教学内容。其次通过网络资源的整合,学习其他高等院校相关优质课程的教学经验,并制作更多精美的多媒体课件,使枯燥的知识形象生动地展示,使教学内容更易懂、更直观[3]。
2.3 实战教学
随着时代的进步,很多高校已经脱离了原来的传统教学模式。针对食品质量管理的实际应用的特性,通过实战教学使学生加强相关品质管理原理和技术的现场运用。本课程开展过程中借助每一年度学校组织的“食堂后厨房参观活动”,选出每个学生兴趣小组的学生代表,进入食堂厨房第一现场观察、调研,发现问题并记录,通过与小组同学讨论、与教师交流,针对所发现的实际问题给予评价并提出相关解决和改进的措施。在完善学校食堂厨房环境的同时,增强了食堂的食品质量管理力度,也充分利用了现有资源实现了现场品管现场控制的实战性教学。
3 建立综合考核方式
为了适应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要求,考核方式的革新与突破势在必行。食品质量管理的教学有别于其他理论课程,更加强调学生实际问题的分析能力和解决能力,而不单纯要求记忆概念掌握原理,因此课程考核除了基本的课堂出勤、作业之外,针对教师布置的话题、案例,课堂分小组互动讨论以及课后讨论表现占据很大的比例,每次讨论都会给出相应的表现分数,体现在平时成绩中,如果不积极参与,平时成绩就会大打折扣,从而直接影响最终评分。同时,针对企业专业人员进课堂的教学内容学生进行讨论并撰写心得体会。试卷考核摒弃了常规的名词解释等题型,增加更多综合分析和实例讨论题目,在一定程度上强化主观题比例。
4 改革建议
加强实践教学改革对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综合素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针对本校该课程的教学特点,有如下几点进一步改革的建议。
4.1 强化企业合作力度 作为人才接收场所,企业对毕业生的知识结构、能力和素质有着明确的要求。因此,行业企业参与技术本科人才培养的全部过程,可使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更好地满足行业企业的需求[4]。专职人员进课堂、共同撰写教学讲义只是实现了校企联合培养的第一步,通过食品质量管理课程的开展,实现从浅层合作向深层合作的转变,企业与学校相互渗透,学校根据企业的发展需要设定科研攻关和经济研究方向,物化产品和经营决策,企业主动向学校投资,建立利益共享关系。
4.2 深化实践教学
实践教學是巩固学生的理论知识、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创业敬业精神,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途径。食品质量管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和应用性很强的课程,在总学时40学时不变更的情况下,通过压缩理论讲授学时,增加食品质量管理课程设计或HACCP实施设计的教学实践环节。实施食品质量管理实践性教学要避免与生产实际结合不够紧密、选题大而泛的问题,在课程设计过程中可以针对某一加工产品进行全面质量管理设计,也可对产品某一质量特性的质量控制方法或实施或食品加工中某一环节进行设计,选题越具体则设计越具有针对性,设计报告更具有可操作性和实际指导意义[5-7]。实践时间可以考虑学生生产实习之后安排课程设计,学生可针对在食品企业生产现场发现的问题进行选题,从而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8-9]。
5 参考文献
[1] 夏建国.校企联合培养人才的创新探索[J].特别策划(聚焦产学研合作),2010(12):11-12.
[2] 彭湘莲,付红军.食品质量管理学教学改革研究[J].食品工业,2011(12):83-85.
[3] 张培旗,常志娟.食品质量管理学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探讨[J].广西轻工业,2011,155(10):145-146.
[4] 罗月明,杨科钰.校企合作的模式与运行机制研究[J].科技信息,2011(15):614-615.
[5] 李永才.食品质量管理课程设计教学改革探索[J].安徽农业科学,2012,40(32):16009-16010.
[6] 王鲁娜,高鹏.职业院校校企合作方式研究[J].山东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6(1): 87-88.
[7] 杨浩,鲁德平,杨世芳.基于校企合作的实践教学改革研究[J].山东化工,2016,45(4): 106-107.
[8] 王秦,李慧凤,赵玮.基于合作博弈的校企合作长效机制实现路径[J].现代教育管理,2016(2): 101-105.
[9] 贺俊容.校企合作模式下服装设计专业建设探索:以南宁职业技术学院服装设计专业为例[J].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21(1): 77-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