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俗话说:“无酒不成席”,其实“无汤也不成席”。古今中外,膳食各有所长,对汤的感悟自然各有千秋,但汤对于吃饭,是无论如何也少不得的。四川有句老话说得好:“肉管三天,汤管一切。”意思是说无论什么东西,它熬出的汤永远比其本身有营养。
我国南方,尤其是广东,由于天气炎热流汗多,体内水分损失也较多,人们都把汤作为每餐的必需品。特别是排骨汤、鱼头汤,这些含有丰富钙质的汤,更是受人们的欢迎。有些人不但要每餐喝营养丰富的汤,而且经常还要在熬汤时,加入北芪、党参、红枣、莲子、百合、山药等滋补中药。然而,喝滋补汤还是要因人而异的。比如北芪偏于热性且有止汗作用,若天热或上火时是不能食用的。如果胃肠饱胀,大便干结,还用莲子百合煮汤饮用,不但胃肠更加饱胀,而且饮食减少,饭也不能吃了。有胃肠饱胀或食量减少的症状时,排骨汤、骨头汤也不能多喝,骨汤中含有难于消化吸收的钙质,而且汤水易于冲淡胃液,因而影响消化功能。
在西方各国中,美国人最爱喝汤。据统计,美国人一年要喝去一百亿碗汤,96%的美国家庭三天起码要喝一次汤。不过比起中国南方人来未免是“小巫见大巫”了——大多数中国家庭每天都要做汤。几乎所有的民族都认为,汤对维护健康、保持和增强体力大有裨益。无论走到哪里,人们都说“喝汤补身”。在日本,至今还认为海带汤有非凡的特效,因此产妇分娩后首先喝海带汤。在朝鲜,人们把蛇肉汤视为治疗神经系统疾病的灵丹妙药,并认为它能使人长寿;苏格兰人患了感冒就喝麻雀洋葱汤,据说十分灵验。
喝汤应根据人的不同体质,不同气候,适时适量选择饮用,尤其是配上中药的汤类,更要慎重,才能起到调养身体的目的。如寒冬到了,应喝羊肉汤等温补的汤类,可滋补身体,但阴虚火旺的人则不宜食用。在炎热的夏天,则不宜饮用这些温热汤类,应选择排骨汤或萝卜汤、冬瓜汤、绿豆汤等素汤。阴虚火旺的人,可以选用莲子百合山药等清补凉润的汤类。
另外,很多人在喝汤方面存在一定的误区。
误区1:喝汤不吃渣
有人认为,用各种主辅原料煮的汤,尤其是煨得时间长的,汤很浓,味很鲜,汤中的“渣”嚼之乏味,以为营养成分都到汤里去了,故只喝汤而不吃“渣”。有人做过试验,用鱼、鸡、牛肉等高蛋白食品煮6小时后,看上去汤已经发白,很浓,但蛋白质的溶出率却只有6%~15%,即还有85%以上的蛋白质仍留在“渣”中。显然,只喝汤不吃其中内容物是极大的浪费,久而久之还会导致营养不良。其实,经过长时间烧煮的汤,其“渣”中的蛋白质已被充分水解,结构变得疏松,口感虽然不太好,但其中的肽类、氨基酸更利于人体的消化吸收。因此,除了吃流质的人以外,应提倡汤与内容物一起吃下去。
误区2:爱喝“独味汤”
有的人喜欢喝单味黑鱼汤、鲫鱼汤、排骨汤、清炖母鸡汤等,以为这样的汤味道纯正,营养好。其实每种食品所含的营养素都是不全面的,因此,应提倡用几种动物与植物性食品混合煮汤,不但可使味道更鲜美,也使营养更加全面。
误区3:喝太烫的汤
有的人偏爱喝滚烫的汤,然而人的口腔、食道、胃黏膜最高只能忍受60 ℃的温度,超过此温度则会造成黏膜烫伤。虽然烫伤后人体有自行修复的功能,但反复损伤又反复修复极易导致上消化道黏膜恶变。经过调查,喜吃烫食者食道癌的发病率很高,因此,进餐时喝50 ℃以下的汤是适宜的。
误区4:饭后喝汤
有的人是在把饭和菜都吃下肚后再喝一大碗汤,这是一种有损健康的吃法。因为最后喝下的汤会把原来已被消化液混合得很好的食糜稀释,影响食物的消化吸收。正确的吃法是饭前先喝几口汤,将口腔、食道先润滑一下,以减少干硬食品对消化道黏膜的不良刺激,并促进消化腺分泌,起到开胃的作用。饭中适量喝汤也有利于食物与消化液的搅拌混和。对于需减肥的人,饭前及饭中喝较多的汤可提前产生饱腹感,利于饮食控制。
我国南方,尤其是广东,由于天气炎热流汗多,体内水分损失也较多,人们都把汤作为每餐的必需品。特别是排骨汤、鱼头汤,这些含有丰富钙质的汤,更是受人们的欢迎。有些人不但要每餐喝营养丰富的汤,而且经常还要在熬汤时,加入北芪、党参、红枣、莲子、百合、山药等滋补中药。然而,喝滋补汤还是要因人而异的。比如北芪偏于热性且有止汗作用,若天热或上火时是不能食用的。如果胃肠饱胀,大便干结,还用莲子百合煮汤饮用,不但胃肠更加饱胀,而且饮食减少,饭也不能吃了。有胃肠饱胀或食量减少的症状时,排骨汤、骨头汤也不能多喝,骨汤中含有难于消化吸收的钙质,而且汤水易于冲淡胃液,因而影响消化功能。
在西方各国中,美国人最爱喝汤。据统计,美国人一年要喝去一百亿碗汤,96%的美国家庭三天起码要喝一次汤。不过比起中国南方人来未免是“小巫见大巫”了——大多数中国家庭每天都要做汤。几乎所有的民族都认为,汤对维护健康、保持和增强体力大有裨益。无论走到哪里,人们都说“喝汤补身”。在日本,至今还认为海带汤有非凡的特效,因此产妇分娩后首先喝海带汤。在朝鲜,人们把蛇肉汤视为治疗神经系统疾病的灵丹妙药,并认为它能使人长寿;苏格兰人患了感冒就喝麻雀洋葱汤,据说十分灵验。
喝汤应根据人的不同体质,不同气候,适时适量选择饮用,尤其是配上中药的汤类,更要慎重,才能起到调养身体的目的。如寒冬到了,应喝羊肉汤等温补的汤类,可滋补身体,但阴虚火旺的人则不宜食用。在炎热的夏天,则不宜饮用这些温热汤类,应选择排骨汤或萝卜汤、冬瓜汤、绿豆汤等素汤。阴虚火旺的人,可以选用莲子百合山药等清补凉润的汤类。
另外,很多人在喝汤方面存在一定的误区。
误区1:喝汤不吃渣
有人认为,用各种主辅原料煮的汤,尤其是煨得时间长的,汤很浓,味很鲜,汤中的“渣”嚼之乏味,以为营养成分都到汤里去了,故只喝汤而不吃“渣”。有人做过试验,用鱼、鸡、牛肉等高蛋白食品煮6小时后,看上去汤已经发白,很浓,但蛋白质的溶出率却只有6%~15%,即还有85%以上的蛋白质仍留在“渣”中。显然,只喝汤不吃其中内容物是极大的浪费,久而久之还会导致营养不良。其实,经过长时间烧煮的汤,其“渣”中的蛋白质已被充分水解,结构变得疏松,口感虽然不太好,但其中的肽类、氨基酸更利于人体的消化吸收。因此,除了吃流质的人以外,应提倡汤与内容物一起吃下去。
误区2:爱喝“独味汤”
有的人喜欢喝单味黑鱼汤、鲫鱼汤、排骨汤、清炖母鸡汤等,以为这样的汤味道纯正,营养好。其实每种食品所含的营养素都是不全面的,因此,应提倡用几种动物与植物性食品混合煮汤,不但可使味道更鲜美,也使营养更加全面。
误区3:喝太烫的汤
有的人偏爱喝滚烫的汤,然而人的口腔、食道、胃黏膜最高只能忍受60 ℃的温度,超过此温度则会造成黏膜烫伤。虽然烫伤后人体有自行修复的功能,但反复损伤又反复修复极易导致上消化道黏膜恶变。经过调查,喜吃烫食者食道癌的发病率很高,因此,进餐时喝50 ℃以下的汤是适宜的。
误区4:饭后喝汤
有的人是在把饭和菜都吃下肚后再喝一大碗汤,这是一种有损健康的吃法。因为最后喝下的汤会把原来已被消化液混合得很好的食糜稀释,影响食物的消化吸收。正确的吃法是饭前先喝几口汤,将口腔、食道先润滑一下,以减少干硬食品对消化道黏膜的不良刺激,并促进消化腺分泌,起到开胃的作用。饭中适量喝汤也有利于食物与消化液的搅拌混和。对于需减肥的人,饭前及饭中喝较多的汤可提前产生饱腹感,利于饮食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