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全球继续变暖

来源 :奇闻怪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lgbdwcn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过去的100年里,地球表面的温度升高了大约0.5℃。这听起来似乎并不多,但是美国环保局的资料表明,在过去的100年里,海平面已经上升了15厘米~20厘米。
  美国气候学家詹姆斯·汉森说:“南极洲的西部冰原很难在21世纪幸免于难,这意味着21世纪海平面将至少上升1米~2米左右。如果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达到5.5(目前是3.85),地球将变成无冰的世界,海平面将上升80米,地球上的很多地方会成为充满灾难的水世界。”地球上的许多海滨城市,包括美国新奥尔良、意大利威尼斯、印度孟买和越南西贡都将变成失落的文明——成为像亚特兰蒂斯一样神秘消失的“水下城市”,孟加拉国将被海水吞噬掉至少1/3的陆地,玻利尼西亚群岛将彻底在海上消失。
  最近又有科学家预测称,如果人类不立即采取行动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那么短则到2050年,长则到21世纪末,地球表面的温度将会上升4℃,并引发一系列可怕的后果:地球上的大部分陆地都将变成干旱的沙漠,地球将遭遇生物大灭绝。
  地球上更多的土地将成为沙漠,亚马孙热带雨林将会消失,沦为广阔的“亚马孙沙漠”,美国的大部分地区也将成为沙漠。由于泥土中的湿气将被大量蒸发,美国西南部、中美洲、南美洲的大部分地区、中国和澳大利亚等地都将缺乏淡水。世界各地原来的沙漠向外扩展,撒哈拉沙漠将会吞噬欧洲南部和中部。
  欧洲的多瑙河和莱茵河也将干涸,发源于许多高山——包括安第斯山脉、喜马拉雅山脉和喀喇昆仑山脉的河流都将“断流”,导致许多国家的河流枯竭。
  对地球未来的如此预测,并不是耸人听闻。
其他文献
  
这个故事是我从一位姓王的老司机哪里听来的。他跑了20多年车,路上经历过不少奇事,以后还会讲到他的故事。  听老王讲,那是2000年的事了。有一次,老王拉了一車服装从乌鲁木齐到阿克苏,由于老板催着要货,老王不得不连夜赶路,但是天有不测,半路上老王的卡车出了故障,待老王修完车,已经是晚上11点了。老王没有吃晚饭,肚子非常饿,于是想赶到新和(阿克苏下一个县)去吃点东西。老王开了半个多小时,突然看见路边微
有人说,深海里生物的长相跟水深有关,距离海面越深,相貌越丑陋,因为太黑所以不用看长相。这种说法可靠吗?对于深海生物,其实有许多你不知道的秘密,下面小编带你来揭晓。  身怀绝技才能获得食物   深海中大多數是海盆、海山环境,而这样的环境中生物相对稀少,因此有人将深海称为“海洋中的沙漠”,这里的动物虽然个体比较少,但种类却不少。   由于可获取的食物来源有限,所以能够在深海生活的动物大都身怀绝技,
2019年10月29日,100岁的罗梅·戴维斯乘坐一辆豪华轿车抵达她工作的超市,同事們向她抛洒彩纸。铜管乐队奏乐欢迎她,她跳起舞来,然后穿过气球拱门走进超市。罗梅被搀扶到一张装饰华丽的椅子上,员工们聚集起来,背景墙上写着“庆祝罗梅·戴维斯100周岁,干杯!”她收到了一个三层的生日蛋糕和礼物,其中包括一年的超市免费日用百货。罗梅说:“我爱你们所有人,我很惊喜。”她没有退休的迹象,目前仍然每周工作5天
1977年 生于福建省宁德  2000年 毕业于福州大学工艺美术学院   雕塑系 现居厦门    我们与天空  We and the Sky   ⊙童焱 by Tong Yan  苦难历练人生,愤怒成就诗人。  生活和艺术永远都是一对形影相吊的伙伴,艺术家离开了生活的体验,他们的作品就会缺乏感情的质量,生活没了艺术的升华,就会变成一片沼泽。  这几十件作品是一个系列,龚栋给他们起了一个名字,叫做“
上午还是艳阳高照,傍晚下班时雨却瓢泼而至。同事们撑着伞三三两两地走了。偌大的办公室只剩下吴光胜一人。他骑摩托车,没有雨衣他走不了。  吴光胜批改完一批学生作业,屋外的秋雨仍势头不减,这个时候,吴光胜想到了刘玲。  刘玲和他年龄相仿,都是前年来到这所学校上班的。校长夏定远说给吴光胜委以重任,连续两年让他执教高三,还带了一个班,做班主任。  刘玲的嗓子和她人一样美,普通话说得又标准,被分到了学校团委主
“黑色星期五”迷信  2011年5月13日,是一个被西方人认为不吉利的日子——“黑色星期五”,也是这一年中唯一的一个“黑色星期五”,而在2009年则有三个“黑色星期五”,属于自罗马天主教教皇格雷戈里十三世于1582年倡导使用格列高利历(即公历)以来,在一年中出现次数最多的年份。  “黑色星期五”源自于西方的宗教信仰与迷信:耶稣基督死在星期五,而“13”则是个不祥的数字,两者都代表着坏运气,两者的结
编者按:伴随中国经济的日益发展,当代艺术作品的收藏市场正在悄然升温。为此本刊特辟出“收藏”专栏,目的在于发挥专业媒体的优势,为国内外艺术家、画廊和艺术品代理机构搭建作品展示平台。  本期推出的是著名雕塑家魏小明先生的专版和美藉雕塑家吴信坤先生谈艺术市场的文章,以飨读者。      在微微扬沙却春意正浓的四月北京,在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的大厅里,有幸一睹魏小明近十年来的部分雕塑作品,它们大多是以人和人体
由中国工艺美术学会木雕艺术专业委员会和浙江东阳世界贸易城联合举办的“中国木雕创作大奖赛”于10月26日落下帷幕。  此前,由《雕塑》杂志社社长范伟民、《美术报》社副社长高照、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陆光正等专业人士领衔的评审团从来自全国各地的1593件作品中评出了65个奖项。其中浙江的俞田、郑剑夫、郑宝根、叶高华、郑松强、郑忠南、黄小明、王向东、姚正华、吴初伟,福建的黄文寿,叶前荣,四川的李先海,河北的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