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目前信息技术课程的现状使课堂教学效果受到很大影响,如何切实有效地优化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提高学生掌握信息技术的能力?本文从激发学生兴趣、采用多种教学手段、鼓励学生创新、培养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能力等方面入手来解决这一问题,以达到满意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信息技术 教学 优化
信息技术课程具有发展性、实践性、综合性、趣味性等特点,对学生有很大吸引力。但是,学科课时量较少,硬件设施不完善,教学效果受到较大影响。这种客观情况要求教师必须优化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从而促进学生熟练地掌握信息技术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兴趣的培养关系着教学效果的好坏。在学习中,当学生感到学习有趣、知识有趣、活动有趣时,就很容易把他们带到特定的情境中,激发其求知欲,引发其学习动机,促进其思维发展。很多学生上电脑课是为了玩游戏,上网聊天,如果把授课内容融入游戏中,或者在课堂上用bbs、即时聊天软件等手段可以使学生在游戏中学到知识,增加学习的趣味性,从而达到教学目的。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应该重视挖掘和体现信息技术课程的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巧设悬念,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二、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教师在教学中要根据内容的不同,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来优化课堂教学。教师对于计算机的原理等这些抽象的理论知识,可以采用传统的讲授引导的教学方法,并且适当地采用课件进行辅助教学,创设逼真的教学情景,易于突破抽象思维的难点,对难以理解的理论知识产生感性的认识,大大增强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对于学生较容易理解的知识,教师可以设计出层次分明的思考题,引导学生自己思考,自己学习,并用“自己学得”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针对上机课教学,由于涉及的都是操作性强的内容,如文字处理软件的使用、flash的使用等等,教师可以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是信息技术教学中最常用到的一种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的基本特征是“以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它要求教师要充分吃透教材,把教学内容巧妙地设计隐含在一个个具体的任务中,教师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去思考,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让学生在一个个任务完成的过程中逐渐掌握新的知识。
三、强化实践能力,鼓励学生大胆创新
信息技术是实践性极强的学科,不上机操作学不会,不实践操作学了也没有用,因此信息技术课程中每个模块的教学过程大致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基本知识的学习阶段;第二个阶段就是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并进一步升华所学知识阶段。这就要求学生在学习完每个教学内容模块后,能使用本模块的功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如学习了文字处理软件后,可以用 Word设计电脑小报;学习了画图软件后,可以创作一幅美术作品。教师要为学生多创造实践的机会,目前在信息技术教学中,上机课占了总课时的70%左右,但由于现阶段信息技术总课时少,学生的上机实践时间远远不够,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结合其他学科的内容,设计一些综合性的课外实践项目,如研究性学习的开展,它可以通过网络来收集资料、通过Word、Excel 整理处理信息,通过FrontPage制作网页来展示学习成果,让学生在课外完成。在学生的综合实践中,教师要鼓励学生不墨守成规、大胆地把自己的想法和构思应用到实践中去,勇于发现问题,勤于思考,大胆创新。培养创新能力是信息技术教学的灵魂,信息技术教学的过程,是学生动手实践的过程,也是学生创造的过程。在这些实践活动中,学生既巩固了信息技术的基本技能,也应用到了其他学科的知识,如审美艺术、环境、语文、数学等等,既提高了学生综合运用信息工具的能力,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其他课程的整合也是分不开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可以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人力资源和课程内容有机结合起来,从而促进了学生的信息技能,实现了知识的迁移,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能力
信息技术课程具有发展性的特点,它操作性强,更新速度非常快,而且就某一软件而言,新的版本在不断地出现,如果光靠课堂上的一点时间是不能完全将这些新的内容所涵盖的,而学生如果有了自主学习能力,就能用自学能力来适应这种变化。因此在信息技术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目前,网络在教学中的应用为自主学习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教师可以选择合适的学习内容安排学生自学,学生的学习可以通过网络课件、主题学习网站来进行,学习可以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来自主地建构知识。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帮助者,要随时给予学生帮助。信息技术课程的实践性很强,学生在进行综合实践活动时,往往靠一个人的力量是难以完成的,如用Flash制作音乐MTV,工作量是很大的,需要对音乐进行前期处理、收集处理大量的素材、制作大量的动画效果等等。如果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共同协作、共同努力,综合实践活动就不会因为工作量大、难度大而难以完成了。协作学习是一种通过小组或团队的形式组织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策略。在信息技术课程中培养学生协作学习的能力,有利于发展学生个体的思维能力、增强学生个体之间的沟通能力以及对学生个体之间差异的包容能力。
【关键词】信息技术 教学 优化
信息技术课程具有发展性、实践性、综合性、趣味性等特点,对学生有很大吸引力。但是,学科课时量较少,硬件设施不完善,教学效果受到较大影响。这种客观情况要求教师必须优化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从而促进学生熟练地掌握信息技术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兴趣的培养关系着教学效果的好坏。在学习中,当学生感到学习有趣、知识有趣、活动有趣时,就很容易把他们带到特定的情境中,激发其求知欲,引发其学习动机,促进其思维发展。很多学生上电脑课是为了玩游戏,上网聊天,如果把授课内容融入游戏中,或者在课堂上用bbs、即时聊天软件等手段可以使学生在游戏中学到知识,增加学习的趣味性,从而达到教学目的。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应该重视挖掘和体现信息技术课程的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巧设悬念,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二、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教师在教学中要根据内容的不同,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来优化课堂教学。教师对于计算机的原理等这些抽象的理论知识,可以采用传统的讲授引导的教学方法,并且适当地采用课件进行辅助教学,创设逼真的教学情景,易于突破抽象思维的难点,对难以理解的理论知识产生感性的认识,大大增强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对于学生较容易理解的知识,教师可以设计出层次分明的思考题,引导学生自己思考,自己学习,并用“自己学得”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针对上机课教学,由于涉及的都是操作性强的内容,如文字处理软件的使用、flash的使用等等,教师可以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是信息技术教学中最常用到的一种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的基本特征是“以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它要求教师要充分吃透教材,把教学内容巧妙地设计隐含在一个个具体的任务中,教师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去思考,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让学生在一个个任务完成的过程中逐渐掌握新的知识。
三、强化实践能力,鼓励学生大胆创新
信息技术是实践性极强的学科,不上机操作学不会,不实践操作学了也没有用,因此信息技术课程中每个模块的教学过程大致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基本知识的学习阶段;第二个阶段就是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并进一步升华所学知识阶段。这就要求学生在学习完每个教学内容模块后,能使用本模块的功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如学习了文字处理软件后,可以用 Word设计电脑小报;学习了画图软件后,可以创作一幅美术作品。教师要为学生多创造实践的机会,目前在信息技术教学中,上机课占了总课时的70%左右,但由于现阶段信息技术总课时少,学生的上机实践时间远远不够,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结合其他学科的内容,设计一些综合性的课外实践项目,如研究性学习的开展,它可以通过网络来收集资料、通过Word、Excel 整理处理信息,通过FrontPage制作网页来展示学习成果,让学生在课外完成。在学生的综合实践中,教师要鼓励学生不墨守成规、大胆地把自己的想法和构思应用到实践中去,勇于发现问题,勤于思考,大胆创新。培养创新能力是信息技术教学的灵魂,信息技术教学的过程,是学生动手实践的过程,也是学生创造的过程。在这些实践活动中,学生既巩固了信息技术的基本技能,也应用到了其他学科的知识,如审美艺术、环境、语文、数学等等,既提高了学生综合运用信息工具的能力,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其他课程的整合也是分不开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可以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人力资源和课程内容有机结合起来,从而促进了学生的信息技能,实现了知识的迁移,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能力
信息技术课程具有发展性的特点,它操作性强,更新速度非常快,而且就某一软件而言,新的版本在不断地出现,如果光靠课堂上的一点时间是不能完全将这些新的内容所涵盖的,而学生如果有了自主学习能力,就能用自学能力来适应这种变化。因此在信息技术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目前,网络在教学中的应用为自主学习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教师可以选择合适的学习内容安排学生自学,学生的学习可以通过网络课件、主题学习网站来进行,学习可以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来自主地建构知识。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帮助者,要随时给予学生帮助。信息技术课程的实践性很强,学生在进行综合实践活动时,往往靠一个人的力量是难以完成的,如用Flash制作音乐MTV,工作量是很大的,需要对音乐进行前期处理、收集处理大量的素材、制作大量的动画效果等等。如果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共同协作、共同努力,综合实践活动就不会因为工作量大、难度大而难以完成了。协作学习是一种通过小组或团队的形式组织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策略。在信息技术课程中培养学生协作学习的能力,有利于发展学生个体的思维能力、增强学生个体之间的沟通能力以及对学生个体之间差异的包容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