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房山区位于北京西南,2008年通过北京市检查团对村庄环境整治的检查验收,创建成为国家卫生区。自2009年4月北京市委、市政府出台《关于全面推进生活垃圾处理工作的意见》以来,房山区全面开展垃圾分类工作,不断创新和发展,连续三年被评为北京市垃圾分类先进区县。截止2012年底,全区范围内已完成64个城镇居住小区,涉及6.82万户,19.19万人的垃圾分类投放、收集、运输和处理的达标工作。2012年城镇地区50%的小区已完成垃圾分类达标工作,向居民家庭发放户用垃圾分类桶4.8万个,垃圾袋900余万个,建设了810余个垃圾分类投放站(240L垃圾桶3834个),招募垃圾分类指导员405余人,组建监察人员15名,配置垃圾分类厨余收集运输车14辆。取得这样的成绩,房山区到底是怎么做到的呢?
政府、社区、居民三方联手
为全面推进垃圾分类工作,房山区建立了系统化的模式,可以概括为:“政府主导—属地负责—专业管理—社区(村庄)发动—居民参与”。首先,房山区政府在垃圾分类工作中起到了主导作用,一方面垃圾分类设施全部由政府出资统一购置;一方面,为提高垃圾源头分类质量,制定了《房山区城市生活垃圾分类考评办法》,组织分类地区进行日抽查、月考评。对工作成效突出的社区居委会及物业进行奖励。对分类积极、表现突出的居民,挂牌表扬并给予日常用品等物质奖励,大大提高了市民垃圾分类积极性。
过去垃圾分类常常受到居民的怀疑:“我在家把垃圾分好了,扔到相应垃圾桶内,结果垃圾运输车过来又混合着拉走了,我不是白分类了吗?”房山区对此实施专业化管理,确保每一类垃圾处理形成科学的流程。可回收垃圾由社区的废品回收公司上门回收,送往有资质的再生资源企业分拣后分别送往相应的回收处理企业。其他垃圾由环卫清洁队专用收集车送至中转站打包压缩后送往填埋场处理。餐厨垃圾则运送到良乡餐厨垃圾处理站进行处理,每处理1吨厨余垃圾可产生2-3公斤有机肥料,工作人员自豪地介绍说:“每天都会有市民来这里索取这些有机肥料种花种草用,谁来都可以拿回家用!”此外,厨余垃圾处理站的设施也让人印象深刻,不仅非常干净,而且毫无异味,难怪房山区政府把厨余垃圾处理站建在了市区繁华处,周围居民也没有任何意见。
在整个“房山模式”中,各街乡政府(办事处)、各试点社区单位和社区居民三方联手,共同参与到垃圾分类事业中来。在绿袖标指导员的长期现场指导、宣传和鼓励下,社区居民从起初的不了解、不支持,到现在大多数积极参与到生活垃圾分类当中,垃圾分类的重要性和保护环境的责任逐步被大家所认识。
绿袖标指导员的企业化运营
为更好地开展生活垃圾处理工作,“房山模式”积极探索出了“政府补贴-统筹兼顾-企业运营-居民参与”的垃圾分类指导员队伍管理新模式,在全市率先推行了企业运营招聘上岗。
早在2009年4月,房山区在居委会物业条件和小区环境均良好的海逸半岛小区和行宫小区为垃圾分类试点小区启动垃圾分类工作,并率先在全区组建了147名垃圾分类指导员队伍,他们全部是热衷于环境卫生事业的下岗职工和群众。此举得到了市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和认可,并于2009年4月22日在房山区府前广场举办了全市“第三个”周四垃圾减量日活动并现场组建了18支市级绿袖标垃圾分类指导员队伍,由此绿袖标指导员在全市得到广泛推广。
房山区绿袖标指导员队伍建设已坚持实施四年之久。目前全区共有937名绿袖标指导员分布在64个小区中,这些“绿袖标”全部由企业实施招聘并实行企业化管理,主要对象以企业员工、社区志愿者为骨干,以劳务派遣、40-50岁人员和下岗失业者为主体,以再生资源回收员为辅助组成的联合共同体。这种联合编队的骨干部分保证了队伍素质的稳定,主体部分解决了城市弱势群体的再就业问题,辅助部分保障了队伍规模和人员数量。三者结合,使新模式下的绿袖标指导员队伍得以保障。
垃圾桶旁的美丽风景线
碧波园小区,一位40多岁的绿袖标指导员大姐正在认真工作,她说:“我们都是经过了几次培训才上岗的,对于工作中的小问题都已经处理的很好了。垃圾分类指导员是项艰苦的工作,冬天冷,夏天热,为了克服这些困难,我们几个‘绿袖标’也经常在一起商量着解决了一些问题。例如,夏天由于天气热加上一些居民混放垃圾致使垃圾桶的臭味较大,我们就先把桶打开,放一会味,等味小了再进行二次分拣。看,我手上的这个钩子就是用自家的废旧墩布棍接上钉子自制的,十分好用。”说着,大姐比划着演示起来。
“这个应当算厨余垃圾……”“那个是可回收的……”“你这个分的不对,应该这样分……”在海逸半岛社区, “绿袖标”程仁老先生不厌其烦地指导居民正确投递垃圾。作为一名老党员,老干部,干了一辈子工作的他,本应在家享受天伦之乐,一个偶然的机会,通过以前老同事的介绍,他加入到了垃圾分类指导员的行列,从一名党的优秀干部“华丽”转身成为了一名整天和垃圾打交道的志愿者。
“老牛自知夕阳晚、不待扬鞭自奋蹄”,程老喜欢这样形容自己。从开始的一知半解到现在的“垃圾分类达人”,程仁迎着各种各样的困难,凭着对这份事业的热爱,以及对社区和居民们的责任感,克服了年纪大、记忆力差的弱点,特别是在学习《绿娃在行动垃圾分类知识》宣传手册时,他一边抄写,一边背,还让爱人和5岁多的外孙一起帮他按垃圾的不同种类一遍遍分类,为工作做足了准备。有些不理解的人曾经劝说程老,“你一个处级干部退休金也不少,这活又脏又臭又累,每月就发点烟钱,你干它做什么。”程老说,他不要虚荣心,不要臭架子,也不需要更多的金钱,只是希望作为一个退了休的老同志还能有自己的价值,能为利国利民、造福子孙后代做些事情。他也确确实实做到了!社区里有些年轻人总是将垃圾混装,程仁每次都会及时制止,主动、耐心地向他们宣传、讲解,然后将他们的垃圾拿过来,亲自动手给他们分拣示范。这些居民看到程老不戴手套、不嫌脏的样子,也被这真诚的行动所感动,许多人当即承诺以后坚决按要求分类正确投放。 垃圾分类的优越性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这些“绿袖标”们功不可没。他们虽没有惊天动地的业绩,没有豪言壮语的誓言,却把这项事业开展得有声有色。他们不单是一名站在垃圾桶旁的普通垃圾分类指导员,更是建设和谐宜居绿色家园的重要贡献者、垃圾分类事业中的一道美丽风景线。
企业上门收集可回收物
我国生活垃圾的回收利用历史并不短,但遗憾的是,垃圾回收利用从未形成产业,垃圾中的回收资源潜力极大,尚有大部分资源有待回收。
北京海川得益废品回收有限公司和北京源心源再生资源有限公司作为市、区两级政府认定的主体企业,一直致力于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等公益事业的研发和利用。自2011年起,在房山区委、区市政市容委和区文明办等相关部门的信任和支持下,承接了房山城镇地区生活垃圾分类指导员的运营管理任务。现下设回收、分拣和再利用三个项目组,在企业内部形成以纸为核心的循环产业链,实现了可再生资源的循环利用与可持续发展。
在房山“垃圾分类企业化”试点小区加州水郡,细心的人会发现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本来生活垃圾分为可回收物、厨余垃圾、其他垃圾三类,对应三个分类垃圾桶,但在这里只有两个,少的那个正是可回收物垃圾桶。这是什么原因呢?答案就在垃圾桶背后的指示牌上:上面有废品回收公司电话,可回收物能上门收集!
北京海川得益废品回收公司便承接了垃圾分类试点小区的再生资源回收站工作,再生资源回收站的工作人员由公司统一招聘和管理,甚至称量垃圾的废品秤也是公司统一配备,绝对不会出现小商小贩们“缺斤少两”的现象。最关键的还是再生资源回收站提供上门收购可回收物的服务大大提高了居民的热情。因为一般情况下,并不是所有的垃圾都可以卖钱,但是在这里只要是可回收物,他们一视同仁,都会上门主动收集。
攒够积分换洗衣机
在再生资源回收站的桌子上,放着一些生活用品,包括洗涤液、洗衣粉、肥皂和香皂等等。回收站的工作人员介绍说,这是公司为鼓励社区居民参与回收垃圾分类的积极性,利用与合作公司的业务关系,以低于市场价的价格购买了一批生活用品。这一举措受到社区居民尤其是精打细算的家庭主妇的欢迎,因为这些日用品比市场价低,其实就是间接提高了可回收物的价钱。这些物品中最受欢迎的要数399元的洗衣机,现在哪里还能买到这么便宜的洗衣机呢!所以很多居民甚至提出要花钱来买,可是工作人员摆手说:“不好意思,我们这洗衣机只能用垃圾来换,您回家把可回收垃圾拿来,一次不够,就记在积分卡上,一直累积到可以换洗衣机为止!”听到这话,居民们再也不乱扔可回收垃圾了,都要攒着换洗衣机用。
“城市的森林资源”!
1吨废纸可再生800公斤新纸或830公斤纸板,可节约木材4立方米,而可回收垃圾的80%主要是废纸,废纸再生大大减少了木材资源的耗费,因此垃圾是名副其实的“城市森林资源”。
在加州水郡的再生资源回收站,居民张大妈说:“我家前一阵子刚装修完,各种材料和新家具的包装都是纸箱子,堆在家里也没啥用,拿来这里还可以换成日用品或者零钱,哈哈哈…”现在生活水平大大提高了,人们生活中大量使用一次性用品和包装及合成高分子物等,所以,可回收物中含有大量塑料、纸张、玻璃、金属、旧衣物等有价值的物品,而纸盒包装垃圾占了80%的比例,如何将这些纸类可回收物转化为资源再生利用,是垃圾分类产业链最关键的一个环节。
北京博源集团公司就充分意识到了可回收物转化为再生资源的重要性,集团下设5家独资经济实体,形成了完整的以纸为核心的循环经济产业链,包括回收、分拣、压缩打包、纸品再生、纸板加工、纸箱制作。现该集团生产的纸质包装原材料都是来自于社区回收的纸质垃圾,不仅大大节约了企业生产成本,还实现了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和产业化的目标。用该集团公司马总的话总结整个循环经济产业链的特点就是:“其实垃圾中蕴藏着很大的一座金库,我们用商业的眼光捕捉到和发掘了,这样做我们感到很自豪,不仅仅为自己的企业带来利润,还为社会作出了贡献,所以,不要叫我们是‘收破烂’的,我们是绿色环保的倡导者。垃圾分类是这个循环经济产业链的基础,所以我们会将垃圾分类坚定地做下去,还要越做越大!”
垃圾源头分类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做好垃圾分类,既关系到每家每户的日常生活,也是整个社会公共卫生和生存环境的大事。房山区开发的垃圾分类企业化运营管理模式,为垃圾分类指导员队伍的有效运作奠定了扎实的基础,为垃圾分类处理产业化和商业化提供了坚实后盾,为北京市垃圾分类工作开拓了新的思路。“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垃圾分类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只有不断开拓创新,真正发挥好各部门和工作人员的作用,发挥广大市民的主人翁精神,才能最终实现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产业化的目标。
(责任编辑:赵静)
政府、社区、居民三方联手
为全面推进垃圾分类工作,房山区建立了系统化的模式,可以概括为:“政府主导—属地负责—专业管理—社区(村庄)发动—居民参与”。首先,房山区政府在垃圾分类工作中起到了主导作用,一方面垃圾分类设施全部由政府出资统一购置;一方面,为提高垃圾源头分类质量,制定了《房山区城市生活垃圾分类考评办法》,组织分类地区进行日抽查、月考评。对工作成效突出的社区居委会及物业进行奖励。对分类积极、表现突出的居民,挂牌表扬并给予日常用品等物质奖励,大大提高了市民垃圾分类积极性。
过去垃圾分类常常受到居民的怀疑:“我在家把垃圾分好了,扔到相应垃圾桶内,结果垃圾运输车过来又混合着拉走了,我不是白分类了吗?”房山区对此实施专业化管理,确保每一类垃圾处理形成科学的流程。可回收垃圾由社区的废品回收公司上门回收,送往有资质的再生资源企业分拣后分别送往相应的回收处理企业。其他垃圾由环卫清洁队专用收集车送至中转站打包压缩后送往填埋场处理。餐厨垃圾则运送到良乡餐厨垃圾处理站进行处理,每处理1吨厨余垃圾可产生2-3公斤有机肥料,工作人员自豪地介绍说:“每天都会有市民来这里索取这些有机肥料种花种草用,谁来都可以拿回家用!”此外,厨余垃圾处理站的设施也让人印象深刻,不仅非常干净,而且毫无异味,难怪房山区政府把厨余垃圾处理站建在了市区繁华处,周围居民也没有任何意见。
在整个“房山模式”中,各街乡政府(办事处)、各试点社区单位和社区居民三方联手,共同参与到垃圾分类事业中来。在绿袖标指导员的长期现场指导、宣传和鼓励下,社区居民从起初的不了解、不支持,到现在大多数积极参与到生活垃圾分类当中,垃圾分类的重要性和保护环境的责任逐步被大家所认识。
绿袖标指导员的企业化运营
为更好地开展生活垃圾处理工作,“房山模式”积极探索出了“政府补贴-统筹兼顾-企业运营-居民参与”的垃圾分类指导员队伍管理新模式,在全市率先推行了企业运营招聘上岗。
早在2009年4月,房山区在居委会物业条件和小区环境均良好的海逸半岛小区和行宫小区为垃圾分类试点小区启动垃圾分类工作,并率先在全区组建了147名垃圾分类指导员队伍,他们全部是热衷于环境卫生事业的下岗职工和群众。此举得到了市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和认可,并于2009年4月22日在房山区府前广场举办了全市“第三个”周四垃圾减量日活动并现场组建了18支市级绿袖标垃圾分类指导员队伍,由此绿袖标指导员在全市得到广泛推广。
房山区绿袖标指导员队伍建设已坚持实施四年之久。目前全区共有937名绿袖标指导员分布在64个小区中,这些“绿袖标”全部由企业实施招聘并实行企业化管理,主要对象以企业员工、社区志愿者为骨干,以劳务派遣、40-50岁人员和下岗失业者为主体,以再生资源回收员为辅助组成的联合共同体。这种联合编队的骨干部分保证了队伍素质的稳定,主体部分解决了城市弱势群体的再就业问题,辅助部分保障了队伍规模和人员数量。三者结合,使新模式下的绿袖标指导员队伍得以保障。
垃圾桶旁的美丽风景线
碧波园小区,一位40多岁的绿袖标指导员大姐正在认真工作,她说:“我们都是经过了几次培训才上岗的,对于工作中的小问题都已经处理的很好了。垃圾分类指导员是项艰苦的工作,冬天冷,夏天热,为了克服这些困难,我们几个‘绿袖标’也经常在一起商量着解决了一些问题。例如,夏天由于天气热加上一些居民混放垃圾致使垃圾桶的臭味较大,我们就先把桶打开,放一会味,等味小了再进行二次分拣。看,我手上的这个钩子就是用自家的废旧墩布棍接上钉子自制的,十分好用。”说着,大姐比划着演示起来。
“这个应当算厨余垃圾……”“那个是可回收的……”“你这个分的不对,应该这样分……”在海逸半岛社区, “绿袖标”程仁老先生不厌其烦地指导居民正确投递垃圾。作为一名老党员,老干部,干了一辈子工作的他,本应在家享受天伦之乐,一个偶然的机会,通过以前老同事的介绍,他加入到了垃圾分类指导员的行列,从一名党的优秀干部“华丽”转身成为了一名整天和垃圾打交道的志愿者。
“老牛自知夕阳晚、不待扬鞭自奋蹄”,程老喜欢这样形容自己。从开始的一知半解到现在的“垃圾分类达人”,程仁迎着各种各样的困难,凭着对这份事业的热爱,以及对社区和居民们的责任感,克服了年纪大、记忆力差的弱点,特别是在学习《绿娃在行动垃圾分类知识》宣传手册时,他一边抄写,一边背,还让爱人和5岁多的外孙一起帮他按垃圾的不同种类一遍遍分类,为工作做足了准备。有些不理解的人曾经劝说程老,“你一个处级干部退休金也不少,这活又脏又臭又累,每月就发点烟钱,你干它做什么。”程老说,他不要虚荣心,不要臭架子,也不需要更多的金钱,只是希望作为一个退了休的老同志还能有自己的价值,能为利国利民、造福子孙后代做些事情。他也确确实实做到了!社区里有些年轻人总是将垃圾混装,程仁每次都会及时制止,主动、耐心地向他们宣传、讲解,然后将他们的垃圾拿过来,亲自动手给他们分拣示范。这些居民看到程老不戴手套、不嫌脏的样子,也被这真诚的行动所感动,许多人当即承诺以后坚决按要求分类正确投放。 垃圾分类的优越性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这些“绿袖标”们功不可没。他们虽没有惊天动地的业绩,没有豪言壮语的誓言,却把这项事业开展得有声有色。他们不单是一名站在垃圾桶旁的普通垃圾分类指导员,更是建设和谐宜居绿色家园的重要贡献者、垃圾分类事业中的一道美丽风景线。
企业上门收集可回收物
我国生活垃圾的回收利用历史并不短,但遗憾的是,垃圾回收利用从未形成产业,垃圾中的回收资源潜力极大,尚有大部分资源有待回收。
北京海川得益废品回收有限公司和北京源心源再生资源有限公司作为市、区两级政府认定的主体企业,一直致力于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等公益事业的研发和利用。自2011年起,在房山区委、区市政市容委和区文明办等相关部门的信任和支持下,承接了房山城镇地区生活垃圾分类指导员的运营管理任务。现下设回收、分拣和再利用三个项目组,在企业内部形成以纸为核心的循环产业链,实现了可再生资源的循环利用与可持续发展。
在房山“垃圾分类企业化”试点小区加州水郡,细心的人会发现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本来生活垃圾分为可回收物、厨余垃圾、其他垃圾三类,对应三个分类垃圾桶,但在这里只有两个,少的那个正是可回收物垃圾桶。这是什么原因呢?答案就在垃圾桶背后的指示牌上:上面有废品回收公司电话,可回收物能上门收集!
北京海川得益废品回收公司便承接了垃圾分类试点小区的再生资源回收站工作,再生资源回收站的工作人员由公司统一招聘和管理,甚至称量垃圾的废品秤也是公司统一配备,绝对不会出现小商小贩们“缺斤少两”的现象。最关键的还是再生资源回收站提供上门收购可回收物的服务大大提高了居民的热情。因为一般情况下,并不是所有的垃圾都可以卖钱,但是在这里只要是可回收物,他们一视同仁,都会上门主动收集。
攒够积分换洗衣机
在再生资源回收站的桌子上,放着一些生活用品,包括洗涤液、洗衣粉、肥皂和香皂等等。回收站的工作人员介绍说,这是公司为鼓励社区居民参与回收垃圾分类的积极性,利用与合作公司的业务关系,以低于市场价的价格购买了一批生活用品。这一举措受到社区居民尤其是精打细算的家庭主妇的欢迎,因为这些日用品比市场价低,其实就是间接提高了可回收物的价钱。这些物品中最受欢迎的要数399元的洗衣机,现在哪里还能买到这么便宜的洗衣机呢!所以很多居民甚至提出要花钱来买,可是工作人员摆手说:“不好意思,我们这洗衣机只能用垃圾来换,您回家把可回收垃圾拿来,一次不够,就记在积分卡上,一直累积到可以换洗衣机为止!”听到这话,居民们再也不乱扔可回收垃圾了,都要攒着换洗衣机用。
“城市的森林资源”!
1吨废纸可再生800公斤新纸或830公斤纸板,可节约木材4立方米,而可回收垃圾的80%主要是废纸,废纸再生大大减少了木材资源的耗费,因此垃圾是名副其实的“城市森林资源”。
在加州水郡的再生资源回收站,居民张大妈说:“我家前一阵子刚装修完,各种材料和新家具的包装都是纸箱子,堆在家里也没啥用,拿来这里还可以换成日用品或者零钱,哈哈哈…”现在生活水平大大提高了,人们生活中大量使用一次性用品和包装及合成高分子物等,所以,可回收物中含有大量塑料、纸张、玻璃、金属、旧衣物等有价值的物品,而纸盒包装垃圾占了80%的比例,如何将这些纸类可回收物转化为资源再生利用,是垃圾分类产业链最关键的一个环节。
北京博源集团公司就充分意识到了可回收物转化为再生资源的重要性,集团下设5家独资经济实体,形成了完整的以纸为核心的循环经济产业链,包括回收、分拣、压缩打包、纸品再生、纸板加工、纸箱制作。现该集团生产的纸质包装原材料都是来自于社区回收的纸质垃圾,不仅大大节约了企业生产成本,还实现了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和产业化的目标。用该集团公司马总的话总结整个循环经济产业链的特点就是:“其实垃圾中蕴藏着很大的一座金库,我们用商业的眼光捕捉到和发掘了,这样做我们感到很自豪,不仅仅为自己的企业带来利润,还为社会作出了贡献,所以,不要叫我们是‘收破烂’的,我们是绿色环保的倡导者。垃圾分类是这个循环经济产业链的基础,所以我们会将垃圾分类坚定地做下去,还要越做越大!”
垃圾源头分类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做好垃圾分类,既关系到每家每户的日常生活,也是整个社会公共卫生和生存环境的大事。房山区开发的垃圾分类企业化运营管理模式,为垃圾分类指导员队伍的有效运作奠定了扎实的基础,为垃圾分类处理产业化和商业化提供了坚实后盾,为北京市垃圾分类工作开拓了新的思路。“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垃圾分类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只有不断开拓创新,真正发挥好各部门和工作人员的作用,发挥广大市民的主人翁精神,才能最终实现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产业化的目标。
(责任编辑:赵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