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走进福州后花园——永泰县,山清水秀,青山环翠,绿水相依,清冽的好空气令人神清气爽。永泰是国家级生态县,福建省最佳旅游目的地之一,位于福州市西南56公里。溪墘村隶属于永泰县大洋镇,位于永泰县西部,村落面积4.6平方公里,海拔630米。其中山地5400多亩,耕地1700多亩,全村分为3个自然村,共有17个村民小组,520余户,2350人。走进村里,只见熙熙攘攘的老人、小孩。“村中现有百年以上古民居十多座,文化底蕴浓厚。但村里产业单一,主要依靠种植一年一熟的单季稻,以及散种部分蔬菜,农业收入长期在低位徘徊,2014年被确定为第四批省级扶贫重点村。”驻溪墘村第一书记——李世钦对记者说。
2014年4月,作为第四批省派驻村干部,李世钦担任永泰县大洋镇溪墘村驻村第一书记。初次驱车到大洋镇溪墘村,他惊诧于这边山高林密的自然条件,经济发展受制于交通的窘境显而易见,但是青山绿水的生态优势也相对突出。
整合资源,让村民动起来
岁月荏苒,三年驻村时光匆匆。这三年来,在各级部门的领导下,李世钦依托广大村民,村两委班子,在外乡贤和各界朋友的鼎力支持和帮助下,围绕“摸清情况找问题,拓展思路定规划,整合资源谋发展,量力而行抓实施”的工作目标,鼓励乡贤回乡创业,努力开拓适合村情的“农业+旅游”产业思路,促进驻点村经济社会发展。
为了有效促进集体增收,促进溪墘村产业发展,带动村民创业,增加就业机会,增加村民收入,经过多方努力,村两委和当地的大康集团签订协议,把空闲的一栋楼房租给大康集团,发展农家乐及乡村旅游项目。李世钦兴奋地说:“每年可增加村财收入5万余元。”该项目得到了上级旅游主管部门,镇党委、政府的支持,帮助协调流转了周边几十亩土地,开展生态种植,养殖,“汪孝光南方苹果培育,观光”,拓展训练,体验休闲等项目。同时增加村民就业机会,“以前冬天冻得手脚长冻疮,做农活做得很辛苦,现在好了,就在家旁边农家乐上班,还能照顾到家里老人和小孩。不用去大城市打拼,真是太感谢李书记。”村民谢小梅一边洗菜一边说道。大康集团将该村及周边村镇丰富的农产品和地方特色传统文化资源,结合溪墘村秀丽的自然风光,打造以推广农产品售卖,旅游,餐饮,娱乐和休闲度假、拓展训练为特色的农家乐项目。届时,村民可以通过农产品销售,土地流转租金,就地打工等方式达到增收,对社会经济的发展有很好的带动作用。村民陈友谅激动地说:“往年,农地的生姜、花菜都没有销路,现在可好了,卖得精光。”
致富能手带头,让村民富起来
要脱贫致富,关键还是要依托当地能人走产业化道路。通过积极努力,引导乡贤回乡创业,汪子良父子引进的脐橙种植项目,林海柱家族标准化养猪场项目,汪孝光南方苹果培育观光项目已初见规模,标准化生猪养殖场也已步入正轨。
值得一提的是汪孝光,这永泰“苹果哥”,曾经是一名失足青年,24岁刑满释放后,先后到江西、北京等地承包建筑工地干活。2006年,他在北京认识了一位专业种植苹果的朋友。“他告诉我,有一种苹果或许可以在南方种植。”汪孝光说,他在大山里长大,开荒种树是强项。历经困难,果园已成规模,这时他有了一个更大的目标:大量培育苹果苗,让北方的苹果在南方遍地开花。近几年来,他的苹果园已经从当初的187亩,扩大到如今近500亩,在苹果园内,他还套种了山茶、枣树、甜柿等经济作物。汪孝光告诉记者,他对果园进行了规划,除了开辟停车场外,他也准备在果园内开上一家农家乐,把果园打造成集采摘、观光、吃住休闲一体的农场。他为全村人树立了榜样,并且带动十几家农户创业创收。此外在村两委的牵头帮助下成立了多家农民专业合作社,累计投入资金超过500万元。村民通过参股、公司化运营合作社,投工投劳等将逐步获得增收。
永泰县特别是大洋镇历来是优秀建筑之乡,依托建筑工人技术水平高超,质量管理优良等有利条件,主动对接湖南、深圳的地产项目,成立村集体参股的劳务派遣公司,第一批安排121名在家劳务工就业,切实解决了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又实实在在帮扶到因建筑行业低迷返乡的劳动力,特别是那些有劳动能力的精准扶贫对象。村集体适当收取了一定的劳务派遣管理费,补充村财集体收入。
摆脱贫困,让溪墘“亮”起来
经过三年的努力,溪墘村有了可喜的变化,面貌焕然一新。作为第一书记,通过三年的学习和服务,李世钦自豪地说:“自己可以献身永泰‘绿色崛起’,为溪墘村明确未来发展方向,初步具备一系列发展优势尽过一分绵力。”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刘世锦指出,目前供给侧期改革最需要做的两件事,一是放开行政垄断性行业,二是推进改革农村集体土地的流转和交易。未来国家发展的重心会越来越向农村倾斜,中国未来发展的希望在农村,农村工作大有可为。他表示期待后继者拥有“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信念与决心,不断奋勇当先,稳步推进产业发展,不断完善基础设施,推进民生事业发展,提升村民幸福指数。
李世钦会格外珍惜三年宝贵的驻村经历,紧密关注溪墘各项事业的发展,时刻牢记习总书记在《摆脱贫困》中提出的“滴水穿石”精神,希望继续依托派出单位——福建省旅游发展集团优势,努力把溪墘村打造成独树一帜的旅游特色美丽乡村。届时溪墘将如习总书记所言“藏在深山人未识,撩开面纱惊八闽”,成为永泰深山里闪耀于八闽大地上的一颗璀璨明珠。
2014年4月,作为第四批省派驻村干部,李世钦担任永泰县大洋镇溪墘村驻村第一书记。初次驱车到大洋镇溪墘村,他惊诧于这边山高林密的自然条件,经济发展受制于交通的窘境显而易见,但是青山绿水的生态优势也相对突出。
整合资源,让村民动起来
岁月荏苒,三年驻村时光匆匆。这三年来,在各级部门的领导下,李世钦依托广大村民,村两委班子,在外乡贤和各界朋友的鼎力支持和帮助下,围绕“摸清情况找问题,拓展思路定规划,整合资源谋发展,量力而行抓实施”的工作目标,鼓励乡贤回乡创业,努力开拓适合村情的“农业+旅游”产业思路,促进驻点村经济社会发展。
为了有效促进集体增收,促进溪墘村产业发展,带动村民创业,增加就业机会,增加村民收入,经过多方努力,村两委和当地的大康集团签订协议,把空闲的一栋楼房租给大康集团,发展农家乐及乡村旅游项目。李世钦兴奋地说:“每年可增加村财收入5万余元。”该项目得到了上级旅游主管部门,镇党委、政府的支持,帮助协调流转了周边几十亩土地,开展生态种植,养殖,“汪孝光南方苹果培育,观光”,拓展训练,体验休闲等项目。同时增加村民就业机会,“以前冬天冻得手脚长冻疮,做农活做得很辛苦,现在好了,就在家旁边农家乐上班,还能照顾到家里老人和小孩。不用去大城市打拼,真是太感谢李书记。”村民谢小梅一边洗菜一边说道。大康集团将该村及周边村镇丰富的农产品和地方特色传统文化资源,结合溪墘村秀丽的自然风光,打造以推广农产品售卖,旅游,餐饮,娱乐和休闲度假、拓展训练为特色的农家乐项目。届时,村民可以通过农产品销售,土地流转租金,就地打工等方式达到增收,对社会经济的发展有很好的带动作用。村民陈友谅激动地说:“往年,农地的生姜、花菜都没有销路,现在可好了,卖得精光。”
致富能手带头,让村民富起来
要脱贫致富,关键还是要依托当地能人走产业化道路。通过积极努力,引导乡贤回乡创业,汪子良父子引进的脐橙种植项目,林海柱家族标准化养猪场项目,汪孝光南方苹果培育观光项目已初见规模,标准化生猪养殖场也已步入正轨。
值得一提的是汪孝光,这永泰“苹果哥”,曾经是一名失足青年,24岁刑满释放后,先后到江西、北京等地承包建筑工地干活。2006年,他在北京认识了一位专业种植苹果的朋友。“他告诉我,有一种苹果或许可以在南方种植。”汪孝光说,他在大山里长大,开荒种树是强项。历经困难,果园已成规模,这时他有了一个更大的目标:大量培育苹果苗,让北方的苹果在南方遍地开花。近几年来,他的苹果园已经从当初的187亩,扩大到如今近500亩,在苹果园内,他还套种了山茶、枣树、甜柿等经济作物。汪孝光告诉记者,他对果园进行了规划,除了开辟停车场外,他也准备在果园内开上一家农家乐,把果园打造成集采摘、观光、吃住休闲一体的农场。他为全村人树立了榜样,并且带动十几家农户创业创收。此外在村两委的牵头帮助下成立了多家农民专业合作社,累计投入资金超过500万元。村民通过参股、公司化运营合作社,投工投劳等将逐步获得增收。
永泰县特别是大洋镇历来是优秀建筑之乡,依托建筑工人技术水平高超,质量管理优良等有利条件,主动对接湖南、深圳的地产项目,成立村集体参股的劳务派遣公司,第一批安排121名在家劳务工就业,切实解决了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又实实在在帮扶到因建筑行业低迷返乡的劳动力,特别是那些有劳动能力的精准扶贫对象。村集体适当收取了一定的劳务派遣管理费,补充村财集体收入。
摆脱贫困,让溪墘“亮”起来
经过三年的努力,溪墘村有了可喜的变化,面貌焕然一新。作为第一书记,通过三年的学习和服务,李世钦自豪地说:“自己可以献身永泰‘绿色崛起’,为溪墘村明确未来发展方向,初步具备一系列发展优势尽过一分绵力。”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刘世锦指出,目前供给侧期改革最需要做的两件事,一是放开行政垄断性行业,二是推进改革农村集体土地的流转和交易。未来国家发展的重心会越来越向农村倾斜,中国未来发展的希望在农村,农村工作大有可为。他表示期待后继者拥有“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信念与决心,不断奋勇当先,稳步推进产业发展,不断完善基础设施,推进民生事业发展,提升村民幸福指数。
李世钦会格外珍惜三年宝贵的驻村经历,紧密关注溪墘各项事业的发展,时刻牢记习总书记在《摆脱贫困》中提出的“滴水穿石”精神,希望继续依托派出单位——福建省旅游发展集团优势,努力把溪墘村打造成独树一帜的旅游特色美丽乡村。届时溪墘将如习总书记所言“藏在深山人未识,撩开面纱惊八闽”,成为永泰深山里闪耀于八闽大地上的一颗璀璨明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