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就介入中华文化的深度而言,与蝶和蝉一样,蟋蟀算得上是“文化昆虫”了,早在《唐风》《豳风》里就留有它的印记。“唐”指今山西太原一带,“豳”在陕西西部,两地均说“蟋蟀”;到河北、山东,就称为“趋织”、“促织”;江南则称蟋蟀为“赚绩”。 民俗学家、语言学家曲彦斌先生在为清代苏州人顾禄的《广杂纂》作注时,将“斗赚绩勿输”一句解作“同人赌赛连连取胜。”曲先生是东北人,不知道“赚绩”在吴语里就是蟋蟀的意思。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就介入中华文化的深度而言,与蝶和蝉一样,蟋蟀算得上是“文化昆虫”了,早在《唐风》《豳风》里就留有它的印记。“唐”指今山西太原一带,“豳”在陕西西部,两地均说“蟋蟀”;到河北、山东,就称为“趋织”、“促织”;江南则称蟋蟀为“赚绩”。
民俗学家、语言学家曲彦斌先生在为清代苏州人顾禄的《广杂纂》作注时,将“斗赚绩勿输”一句解作“同人赌赛连连取胜。”曲先生是东北人,不知道“赚绩”在吴语里就是蟋蟀的意思。在古代,蟋蟀还有不少稀奇古怪的名称,官名是蟋蟀,北方人还叫它“蛐蛐儿”,有些“爱称”的味道。
自《诗经》开始,蟋蟀就频繁现身了。宋玉说“哀蟋蟀之宵征”,潘岳说“蟋蟀鸣乎轩屏”,枚乘叹道“蟋蟀伤局促”,傅玄问“蟋蟀何感,中夜哀鸣”,陆机感慨“今我不乐,蟋蟀在房”……蟋蟀的叫声苍凉,正好寄托文人们的哀思愁绪。
及至唐朝,蟋蟀发迹,成了宠物。《开元天宝遗事》记载:“每秋时,宫中妃妾皆以小金笼闭蟋蟀,置枕函畔,夜听其声。”也就是说天宝年间便有人开始养蟋蟀了。“长安富人镂象牙为笼而畜之,以万金之资,付之一喙。”这风气到宋朝时已越发盛行,乡下人捉了蟋蟀进城来卖,善斗的大蟋蟀能卖到一两银子。斗蟋蟀之风从宋刮到明,而且广泛流行,明人记载:“京师人至七八月家家皆养促织……瓦盆泥罐遍市井皆是,不论老幼男女皆引斗以为乐。”
不仅庶民百姓斗蟋蟀,居庙堂之高的大臣们也斗。南宋末年,蒙古兵围困襄阳,宰相贾似道却隐瞒军情,只顾在西湖葛岭半闲堂和侍妾们斗蟋蟀。有人讽道:“此军国重事耶?”明末崇祯皇帝缢死煤山后,大学士马士英在南京拥立福王朱由崧,这位相爷也醉心于斗蟋蟀,人称“蟋蟀相公”。
小时候的夏秋之际,我经常跟着二哥到离家不远的城中村北园捉蟋蟀。蟋蟀躲在洞里,我们就对准洞口小便,灌它出来,这招很灵。张功甫的一首词里曾写到捉蟋蟀:“儿时曾记得,呼灯灌穴,敛步随音,任满身花影,犹自追寻……”惟妙惟肖。
二哥离家后,他的蟋蟀盆就归我了。我玩蟋蟀是念小学那会儿,捉了蟋蟀就和邻里的孩子们斗着玩。小学毕业那年的暑假,父亲说“不作兴再白相‘赚绩’了,玩物丧志”!他给我找了个先生,让我每天下午去补习国文,我也下决心不玩物丧志。不料一天夜里,在我们家天井的花坛畔,从莓苔斑驳的条砖下传来了蟋蟀的鸣叫,苍劲颤动,过一阵就叫几声……我终于受不住“物”的诱惑,丧“志”了:点起小风灯,捻亮,放在地上,轻轻移开条砖,一头阔身背大蟋蟀竟一动不动愣在灯光下,我屏住气,飞快下罩。
第二天早晨,我捧着蟋蟀盆找邻居周家兄弟讨战,还临时给蟋蟀取名“青头元帅”——它的颜色黑中泛青。青头元帅把周家兄弟的大将、二将都斗败了。晚上兄弟俩把我叫到門外,谈了笔“生意”——用巴金的 《家》 换我的青头元帅。暑假里我读了《家》,把二哥留下的蟋蟀盆也砸了。
如今蟋蟀见不到了,好在它还活在诗词中。想念它的时候,我会在姜白石咏蟋蟀的《齐天乐》中去感受它的存在:
庾郎先自吟愁赋,凄凄更闻私语。露湿铜铺,苔侵石井,都是曾听伊处。哀音似诉,正思妇无眠,起寻机杼。曲曲屏山,夜凉独自甚情绪?
西窗又吹暗雨。为谁频断续,相和砧杵?候馆迎秋,离宫吊月,别有伤心无数。《豳》诗漫与,笑篱落呼灯,世间儿女。写入琴丝,一声声更苦。
摘自《北京晚报》
其他文献
二年级放暑假的时候去舅舅家玩儿,下午三四点钟,刚下完小雨,地面有一些积水比较湿滑,在步行到家五分钟左右的地方有一堆沙子,我和两个表姐,还有妹妹在那儿玩沙子。 沙堆旁边有一口没有盖儿的井,我们也没有当回事儿;我拿着小盆装着沙子垒一个小沙丘,不知道怎么,倒着走了几步(当时完全忘记了那口井),一下子掉进了那口井里。 后来得知,这是一口生活污水井,有二十多米深,井口到水面就有将近一米五的距离,我当年还
1712天过去了,马航MH370再次进入公众视野,却是因为马来西亚航空公司宣布:事故调查团队于2018年11月30日正式解散。 与7月30号马来西亚政府公布的那份“终极调查报告”一样,这一次马航依然没有给出事故的原因,也没有找到飞机的下落。 这是马航与失联乘客家属召开的第42次见面会,也可能是很多人的最后一次见面会。 154名中国乘客,逾百个家庭,其实他们所求的,不是真相、问责和赔偿。 他
作者显然布局讲究,诗性的语言呈现白话宋词意境,通篇清新夺魄,是婴儿初见世界的眼光,干净澄澈,充满野性美、韵律美和舒适感。 是个超长镜头,时间推移,视野开阔,茶树一枝一叶地繁盛,茶农的心一点一滴被喜悦胀满。经了良辰照耀与炮制淬炼,茶叶苦涩蜕掉,从容淡定,甘醇美好,物我两忘,而茶树进入新一轮生死荣枯。 追着一件事物“按着窝”写下去,看它生,看它长,看它十八般变化,终于上得厅堂释放光彩,本身就是
01 你刚进入天国,一群成年“人”就围了上来。 “哦,小鬼!” “小不点,你是来找你妈妈的吗?” “不是,”当你告诉他们,“我妈妈还活着呢!”他们就会大惊小怪起来:“啧啧!这太不像话了!”听那口气,好像我这么小就不应该死,好像我犯了多大的错误似的。他们看上去就像是在谴责我在进天国时加了塞儿,抢了别人的位置。 “在那边的人,总是按年龄和经验来判断谁能干什么,谁不能干什么!”看来阿瑟的话还真
画鸡 明·唐寅 头上红冠不用裁,满身雪白走将来。 平生不敢轻言语,一叫千门万户开。 《画鸡》是明代画家、诗人唐寅(1470—1523)为自己的画作题写的一首七言绝句。全诗有人物画的艳丽清雅,有写意画的意趣秀逸,还有书法艺术的峭俊洒脱,如童谣清丽、似乡音纯厚,同时透视了诗人不拘成法的“任逸不羁”(明·徐祯卿)和惯用口语的“谐俗俚歌”(杨静盦)的美学追求。 唐寅,字伯虎,后改字子畏,号六如居
大黄蜂,又称胡蜂或马蜂,在我国分布很广,湘北、湘南均有它威武的身影。成年的大黄蜂个头儿是普通蜜蜂的3倍以上,性情粗野凶猛,单个的大黄蜂1分钟能杀死40只蜜蜂。 它们在组织攻击前,先派一只大黄蜂进行侦察,当发现目标后,马上进行锁定——分泌出一种信息素的化学物质涂抹在蜂巢上。然后就飞回去报告目标进行攻击。 令人悲叹的是,湘北的蜜蜂不善于群体作战,而是一对一与大黄蜂决斗,场面惨不忍睹。一群数量约有三
1 《上阳台帖》所说的阳台在哪里,我始终不得而知。如今的商品房,阳台到处都是,我却找不到李白上过的阳台。至于李白是在什么时候、什么状态下上的阳台,更是一无所知。 查一下《李白全集编年注释》,发现《上阳台帖》(书中叫《题上阳台》)没有编年,只能打入另册,放入《未编年集》。《李白年谱简编》里也查不到,似乎它不属于任何一个年份,没有户口,来路不明,像一只永远无法降落的鸟,孤悬在历史的天际,飘忽不定。
从沈从文的《边城》、鲁迅的《故乡》,到萧红的《呼兰河传》,再到路遥的《人生》、莫言的《丰乳肥臀》……文学中的乡土中国跟随着动荡的社会变迁,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故乡是用来怀念的,故乡是用来美化的,故乡是用来失望的” 1934年,三十二岁的沈从文因为母亲病危从北平返回湘西。阔别十八年的家乡已经不是他记忆中美好纯粹的样子。湘西是陶渊明笔下《桃花源记》的灵感发源地,是遗世独立、平静祥和的家园,是中国
谁家动刀尺? 心也需要秋衣。 听鲛人的召唤, 听木叶的呼息! 风从每一条脉络进来, 窃听心的枯裂之音。 诗人云:心即是琴。 谁听过那古旧的阳春白雪? 为真知的死者的慰藉, 有人已将它悬在树梢, 为天籁之凭托 —— 但曾一度谛听的飘逝之音。 而断裂的吴丝蜀桐, 僅使人从弦柱间思忆华年。
茶者,南方之嘉木也。一尺、二尺乃至数十尺;其巴山峡川有两人合抱者,伐而掇之。 其树如瓜芦,叶如栀子,花如白蔷薇,实如栟榈,蒂如丁香,根如胡桃 。 其字,或从草,或从木,或草木并 。 其名,一曰茶,二曰槚,三曰蔎,四曰茗,五曰荈 。 其地,上者生烂石,中者生栎壤,下者生黄土。凡艺而不实,植而罕茂。法如种瓜,三岁可采。野者上,园者次。阳崖阴林,紫者上,绿者次;笋者上,芽者次;叶卷上,叶舒次。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