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民营经济已经发展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成就巨大,但其面临的内部和外部发展“瓶颈”也不容忽视,政府和企业双方要形成合力,在融资、准入、内部科学管理和转型升级方面不断取得新进展。
[关键词] 新形势 民营经济 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民营企业的崛起与迅速发展是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最富活力、最引人注目的部分。特别是“十一五”期间,中国民营经济规模实力成倍增长、自身素质不断提高、社会贡献日益显著,为我国成功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实现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经测算,目前,民营经济占我国GDP总量逾6成,GDP总量中民营经济占66%,扣除国家和国有控股经济民营经济税收及贡献率为71%,全社会投资中民营经济占45%,全社会就业人口中民营经济占近90%。这些年来,民营经济的发展虽然有很大的改进,国家也给予了很多的政策支持,但是在某些地方,某些部门还存在着许多歧视民营企业发展的迹象,我们真正享受平等的待遇还有较大的差距,同时,民营经济自身也存在不容忽视的问题。“十二五”时期,我国民营经济发展将进入关键时期,深入分析现状,有针对性地探讨促进民营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政策措施,是应高度关注的课题。
一、我国民营经济发展的现状分析
民营经济常被称为“草根经济”、“百姓经济”,有着极强的生命力。改革开放以来,民营经济从无到有,从弱小到壮大,已经发展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民经济构成中占有相当的份额。目前我国民营经济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已超过30%,在一些一般性竞争领域,更是超过了70%。民营经济组织为国民经济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以民间投资为主的固定资产投资格局已全面替代政府为主投资模式。民营经济的增长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增长点。民营经济在投资、纳税、创汇以及科技开发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民营企业已经成为我国劳动力就业的重要渠道,促进了大量农村富余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移,同时,民营企业为国有企业下岗职工提供了再就业岗位,有资料表明,国有企业的下岗职工约有65%在民营企业实现了再就业,民营经济的新增就业量占全社会新增就业比重继续上升,仍然是增加就业的主渠道。在地方经济特别是县域经济中,民营经济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主力和纳税主体。 根据全国工商联公布的2010至2011年度“中国民营经济发展形势分析报告”显示:截至2011年2月,我国个私经济主体数量逾4000万户,从业人员超过1.6亿人。个体工商户户数达3406.54万户,资金数额1.27万亿元,从业人员6982.37万人;全国私营企业达818.88万户,注册资本(金)达17.73万亿元,从业人员91483.89万人。
毋庸置疑,民营经济也面临着发展的“瓶颈”。从内部制约因素看,主要有:(1)家庭式的企业管理模式成为制约民营经济发展的重大瓶颈。据统计,我国75%的民营企业都采取了家族式组织和家族式管理。这是民营经济发展中的一个普遍问题。家族式的管理必然存在其优势,有助于企业经营者凭借个人经验和高度责任心,减少经营风险,实现企业快速增长。然而,另一方面,家族关系决定了重要岗位均由家族成员担任,实行集权化领导,专制决策,在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不遵守企业的行为规范,管理模式不适应企业发展要求,缺乏制度创新等。(2)总体规模偏小,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较弱。虽然企业规模并不能完全决定企业发展的水平,但与大企业相比,规模较小的民营企业在内外协调、资源配置、吸引人才、体制改革等方面都有劣势,竞争力与抵御风险的能力也相对较弱,如果长时间在规模上没有突破,将会制约民营企业的持续发展。(3)人才短缺,科研开发与创新能力薄弱。目前我国民营企业人才尤其是高级人才比较缺乏,而且企业从业人员整体上文化水平不高。这样企业就难形成核心竞争力,最终也难以在激烈的竞争中持续发展。(4)产权模糊阻碍民营经济的发展。主要表现为产权单一和大股东绝对控股,大多数民营企业都是沿用传统的家族制和单人业主制、合伙制等形式进行经营,多数企业是由业主和家族控制股权,并且通常不愿接受外界的参股,基本上是二权合一,即所有权和经营权合一状态。(5)民营企业经营行为违背可持续发展,其发展战略大多具有盲目性。民营企业的发展,往往是以牺牲长远利益为代价,没有切实可行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只注重眼前利益,不考虑自身在技术、人才等方面的优劣势,单纯追求经济利益,忽视社会利益。
从外部制约因素看,主要有:(l)民营企业融资困难是制约其发展的主要因素。企业规模小的时候,可以通过自我筹资来实现发展,而当规模逐渐扩大以后,特别是从事基础设施投资和高科技等资金需求大的民营企业,缺乏正规的融资渠道,无疑是制约其发展的瓶颈。由于民营企业规模小,管理薄弱,经营风险高,信息透明度不够,因此在银行融资方面具有相当大的困难。 (2)商务成本过高。企业的商务成本包括土地、资本、劳动力价格、税赋、信息以及与征服管理部门的交易费用等。一些地方政府在土地审批方面对一些大型国企和外企以扶持等政策予以优惠,而对民营企业则非常严格,价格更加市场化。税赋方面,税费收缴的透明度低,为有关部门乱收费提供了条件。 (3)社会服务体系不完善。一是社會信用体系尚未真正建立起来。二是一些不可或缺的相关社会支持服务体系尚未健全,譬如企业家及高级人才市场尚未真正形成,行业协会比较少而且不规范。
二、促进武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的建议
新形势下,扎实推动武进民营经济再上新台阶、再作新贡献,提出以下几方面对策建议:
1、转变政府职能,解决瓶颈问题。政府要充分发挥政府的协调、监督作用,从人才供给、基础设施建设、资金供给等方面建立支持体系。全面实行行政许可法,进一步减少审批事项,提高办事效率和服务水平,严肃查处侵犯民营企业合法权益的行为,健全完善行政审批监督和考核机制,严肃查处行政不作为或乱作为的行为,减少企业的交易成本,政法机关和行政执法部门要文明执法、规范执法,切实维护民营经济从业者的合法权益;进一步加大对企业自主创新扶持力度,加快产品结构和产业能级的提升。企业如果拥有更多的自主知识产权,就能处于产业链高端地位,其抵御风险能力也大大增强。 完善信息支持体系,集中各行业生产经营情况、业务发展、技术、市场信息,适时发布相关的技术标准和有关行业发展方面的信息,以弥补市场信息不充分的缺陷。
2、加强金融支持,拓宽融资渠道。发展多层次的金融体系和信贷担保体系,为私营企业提供更多、更便捷的金融服务。鼓励确有实力的私营资本通过一定的方式组建私营中小型金融机构,尽快构建“大、中、小银行共同发展,国有、外资、私营银行互为补充”的多层次金融体系。此外,还应加紧构造全方位、多层次、高效率的信贷担保服务体系,除政府出资兴办担保机构外,应允许建立国有和民营合资合作的担保基金,也可允许建立民营独资的担保机构,以解决私营企业尤其是私营中小企业贷款担保难的问题。要充分利用国家采取有效措施,稳定股票市场运行;推出创业板,逐步完善有机联系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的大好机会,建立多元化的资本市场融资机制。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利用资本市场开展兼并重组,促进行业整合和产业升级,减少审批环节,提升市场效率,不断提高竞争力。
3、放宽准入限度,激活民间资本。在“非公经济36条”中,最引人注目的是第二条,即“允许非公有资本进入垄断行业和领域。加快垄断行业改革,在电力、电信、铁路、民航、石油等行业和领域,进一步引入市场竞争机制”。一些部门和地方政府所做的落实措施远远没有到位。全国工商联主席黄孟复在民营经济发展形势分析会上表示,“一些垄断部门和行业、公共事业和基础设施领域,以资本实力、技术水平、从业资历等各种理由抬高行业准入门槛,使得民营经济的进入遇到大量的‘玻璃门’现象,看得见、进不去,一进就碰壁”。政策应该一视同仁。
4、培养企业家精神,实现科学管理。民营经济的快速发展,与民营企业家的创新精神是分不开的。企业家是企业的人格化。因此,他必须具有进取、冒险、胆识和创见等能力和精神。这种精神,实际上就是企业家精神。为了适应经济全球化,大力推进我国民营经济的发展,必须在当前形势下,进一步积极培养现代企业家精神。民营企业要主动努力,争取发展和提高的先机。要完善企业制度,要作出产权社会化的调整,包括将企业改组为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乃至上市公司。要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要根据产业和自身的优势,确定你在哪一个产业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企业。有了宏伟的目标,也有助于减少企业内部的冲突,使大家同舟共济。在战略目标的选择中,要对市场的行情要有一个准确地判断,选择具有成长性的行业;要充分考虑企业自身的比较优势,同时还要考虑现实和潜在的对手。
5、 适应形势需要,推进转型升级。 (转35页)(接40页)随着环境和资源问题的突出,国家对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越来越重视。而民营企业制造的多是高消耗、低附加值产品,处于技术链和价值链的低端,且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因此促使民营企业转型升级势在必行。 要着重发展现代制造技术,促使民营企业向技术链高端延伸。要运用信息化改造产品、装备、工艺流程和产业组织,促使民营企业向价值链高端拓展。要通过发挥现有优势,分类培育,形成具有不同特点和要求的先进制造业基地,促使民营企业充分利用集聚带来的积极溢出效应。要在新能源和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上抢占未来产业发展的制高点,促进相关技术和产品的开发、应用、推广和交易。
[参考文献]
[1]吴跃农.江苏民营经济30年发展历程[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8.
[2]陈乃醒. 中小企业发展的困境及其成因[J].求是,2009,(08).
[3]高小琴.现阶段我国民营经济发展初探[J].经济师,2008(03).
[关键词] 新形势 民营经济 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民营企业的崛起与迅速发展是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最富活力、最引人注目的部分。特别是“十一五”期间,中国民营经济规模实力成倍增长、自身素质不断提高、社会贡献日益显著,为我国成功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实现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经测算,目前,民营经济占我国GDP总量逾6成,GDP总量中民营经济占66%,扣除国家和国有控股经济民营经济税收及贡献率为71%,全社会投资中民营经济占45%,全社会就业人口中民营经济占近90%。这些年来,民营经济的发展虽然有很大的改进,国家也给予了很多的政策支持,但是在某些地方,某些部门还存在着许多歧视民营企业发展的迹象,我们真正享受平等的待遇还有较大的差距,同时,民营经济自身也存在不容忽视的问题。“十二五”时期,我国民营经济发展将进入关键时期,深入分析现状,有针对性地探讨促进民营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政策措施,是应高度关注的课题。
一、我国民营经济发展的现状分析
民营经济常被称为“草根经济”、“百姓经济”,有着极强的生命力。改革开放以来,民营经济从无到有,从弱小到壮大,已经发展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民经济构成中占有相当的份额。目前我国民营经济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已超过30%,在一些一般性竞争领域,更是超过了70%。民营经济组织为国民经济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以民间投资为主的固定资产投资格局已全面替代政府为主投资模式。民营经济的增长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增长点。民营经济在投资、纳税、创汇以及科技开发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民营企业已经成为我国劳动力就业的重要渠道,促进了大量农村富余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移,同时,民营企业为国有企业下岗职工提供了再就业岗位,有资料表明,国有企业的下岗职工约有65%在民营企业实现了再就业,民营经济的新增就业量占全社会新增就业比重继续上升,仍然是增加就业的主渠道。在地方经济特别是县域经济中,民营经济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主力和纳税主体。 根据全国工商联公布的2010至2011年度“中国民营经济发展形势分析报告”显示:截至2011年2月,我国个私经济主体数量逾4000万户,从业人员超过1.6亿人。个体工商户户数达3406.54万户,资金数额1.27万亿元,从业人员6982.37万人;全国私营企业达818.88万户,注册资本(金)达17.73万亿元,从业人员91483.89万人。
毋庸置疑,民营经济也面临着发展的“瓶颈”。从内部制约因素看,主要有:(1)家庭式的企业管理模式成为制约民营经济发展的重大瓶颈。据统计,我国75%的民营企业都采取了家族式组织和家族式管理。这是民营经济发展中的一个普遍问题。家族式的管理必然存在其优势,有助于企业经营者凭借个人经验和高度责任心,减少经营风险,实现企业快速增长。然而,另一方面,家族关系决定了重要岗位均由家族成员担任,实行集权化领导,专制决策,在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不遵守企业的行为规范,管理模式不适应企业发展要求,缺乏制度创新等。(2)总体规模偏小,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较弱。虽然企业规模并不能完全决定企业发展的水平,但与大企业相比,规模较小的民营企业在内外协调、资源配置、吸引人才、体制改革等方面都有劣势,竞争力与抵御风险的能力也相对较弱,如果长时间在规模上没有突破,将会制约民营企业的持续发展。(3)人才短缺,科研开发与创新能力薄弱。目前我国民营企业人才尤其是高级人才比较缺乏,而且企业从业人员整体上文化水平不高。这样企业就难形成核心竞争力,最终也难以在激烈的竞争中持续发展。(4)产权模糊阻碍民营经济的发展。主要表现为产权单一和大股东绝对控股,大多数民营企业都是沿用传统的家族制和单人业主制、合伙制等形式进行经营,多数企业是由业主和家族控制股权,并且通常不愿接受外界的参股,基本上是二权合一,即所有权和经营权合一状态。(5)民营企业经营行为违背可持续发展,其发展战略大多具有盲目性。民营企业的发展,往往是以牺牲长远利益为代价,没有切实可行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只注重眼前利益,不考虑自身在技术、人才等方面的优劣势,单纯追求经济利益,忽视社会利益。
从外部制约因素看,主要有:(l)民营企业融资困难是制约其发展的主要因素。企业规模小的时候,可以通过自我筹资来实现发展,而当规模逐渐扩大以后,特别是从事基础设施投资和高科技等资金需求大的民营企业,缺乏正规的融资渠道,无疑是制约其发展的瓶颈。由于民营企业规模小,管理薄弱,经营风险高,信息透明度不够,因此在银行融资方面具有相当大的困难。 (2)商务成本过高。企业的商务成本包括土地、资本、劳动力价格、税赋、信息以及与征服管理部门的交易费用等。一些地方政府在土地审批方面对一些大型国企和外企以扶持等政策予以优惠,而对民营企业则非常严格,价格更加市场化。税赋方面,税费收缴的透明度低,为有关部门乱收费提供了条件。 (3)社会服务体系不完善。一是社會信用体系尚未真正建立起来。二是一些不可或缺的相关社会支持服务体系尚未健全,譬如企业家及高级人才市场尚未真正形成,行业协会比较少而且不规范。
二、促进武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的建议
新形势下,扎实推动武进民营经济再上新台阶、再作新贡献,提出以下几方面对策建议:
1、转变政府职能,解决瓶颈问题。政府要充分发挥政府的协调、监督作用,从人才供给、基础设施建设、资金供给等方面建立支持体系。全面实行行政许可法,进一步减少审批事项,提高办事效率和服务水平,严肃查处侵犯民营企业合法权益的行为,健全完善行政审批监督和考核机制,严肃查处行政不作为或乱作为的行为,减少企业的交易成本,政法机关和行政执法部门要文明执法、规范执法,切实维护民营经济从业者的合法权益;进一步加大对企业自主创新扶持力度,加快产品结构和产业能级的提升。企业如果拥有更多的自主知识产权,就能处于产业链高端地位,其抵御风险能力也大大增强。 完善信息支持体系,集中各行业生产经营情况、业务发展、技术、市场信息,适时发布相关的技术标准和有关行业发展方面的信息,以弥补市场信息不充分的缺陷。
2、加强金融支持,拓宽融资渠道。发展多层次的金融体系和信贷担保体系,为私营企业提供更多、更便捷的金融服务。鼓励确有实力的私营资本通过一定的方式组建私营中小型金融机构,尽快构建“大、中、小银行共同发展,国有、外资、私营银行互为补充”的多层次金融体系。此外,还应加紧构造全方位、多层次、高效率的信贷担保服务体系,除政府出资兴办担保机构外,应允许建立国有和民营合资合作的担保基金,也可允许建立民营独资的担保机构,以解决私营企业尤其是私营中小企业贷款担保难的问题。要充分利用国家采取有效措施,稳定股票市场运行;推出创业板,逐步完善有机联系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的大好机会,建立多元化的资本市场融资机制。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利用资本市场开展兼并重组,促进行业整合和产业升级,减少审批环节,提升市场效率,不断提高竞争力。
3、放宽准入限度,激活民间资本。在“非公经济36条”中,最引人注目的是第二条,即“允许非公有资本进入垄断行业和领域。加快垄断行业改革,在电力、电信、铁路、民航、石油等行业和领域,进一步引入市场竞争机制”。一些部门和地方政府所做的落实措施远远没有到位。全国工商联主席黄孟复在民营经济发展形势分析会上表示,“一些垄断部门和行业、公共事业和基础设施领域,以资本实力、技术水平、从业资历等各种理由抬高行业准入门槛,使得民营经济的进入遇到大量的‘玻璃门’现象,看得见、进不去,一进就碰壁”。政策应该一视同仁。
4、培养企业家精神,实现科学管理。民营经济的快速发展,与民营企业家的创新精神是分不开的。企业家是企业的人格化。因此,他必须具有进取、冒险、胆识和创见等能力和精神。这种精神,实际上就是企业家精神。为了适应经济全球化,大力推进我国民营经济的发展,必须在当前形势下,进一步积极培养现代企业家精神。民营企业要主动努力,争取发展和提高的先机。要完善企业制度,要作出产权社会化的调整,包括将企业改组为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乃至上市公司。要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要根据产业和自身的优势,确定你在哪一个产业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企业。有了宏伟的目标,也有助于减少企业内部的冲突,使大家同舟共济。在战略目标的选择中,要对市场的行情要有一个准确地判断,选择具有成长性的行业;要充分考虑企业自身的比较优势,同时还要考虑现实和潜在的对手。
5、 适应形势需要,推进转型升级。 (转35页)(接40页)随着环境和资源问题的突出,国家对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越来越重视。而民营企业制造的多是高消耗、低附加值产品,处于技术链和价值链的低端,且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因此促使民营企业转型升级势在必行。 要着重发展现代制造技术,促使民营企业向技术链高端延伸。要运用信息化改造产品、装备、工艺流程和产业组织,促使民营企业向价值链高端拓展。要通过发挥现有优势,分类培育,形成具有不同特点和要求的先进制造业基地,促使民营企业充分利用集聚带来的积极溢出效应。要在新能源和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上抢占未来产业发展的制高点,促进相关技术和产品的开发、应用、推广和交易。
[参考文献]
[1]吴跃农.江苏民营经济30年发展历程[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8.
[2]陈乃醒. 中小企业发展的困境及其成因[J].求是,2009,(08).
[3]高小琴.现阶段我国民营经济发展初探[J].经济师,20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