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人类基因组图谱绘制的完成,生命科学进入了后基因组时代,因此,诞生了一门在蛋白质水平上的新学科“蛋白质组学”。随着蛋白质组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用于蛋白质鉴定和功能推测的生物信息学的不断发展与完善,蛋白质组学已成为鉴定疾病相关标记和治疗靶点的有效工具,并对生命科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1]。
为迎接更全面的生命科学的发展,提高生物科学专业学生适应学科发展的需要的能力,我们学院专门开设了针对生物科学专业的限选课程——蛋白质化学与蛋白质组学。本课程在介绍蛋白质化学基本内容的同时,兼顾学科发展动态,使学生掌握蛋白质组学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主要研究方法和生物信息学在蛋白质组学及蛋白质工程方面的应用及典型的研究实例,力求增长生物科学专业学生的专业知识与技能,为完成毕业论文设计及今后从事生命科学相关工作打下坚实基础。课程开课几年来,笔者及同教研室课题组对蛋白质化学与蛋白质组学课程的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效果评价方式进行了积极的实践与探索。
一 教师本身要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蛋白质化学与蛋白质组学的授课对象是生物科学专业本科三年级的学生。该阶段的学生面临毕业论文设计及准备考研两大难题,对此,本课程的教学目标应该是养成学生的科研思维,提高实验设计水平,培养其动手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更新教育理念,改变以往理论课单向授课的方式,要认识到此时的教学课程必须以学生为中心。因此,教师在精心准备教案讲义,认真制作多媒体课件的同时,应当思索如何灵活地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的兴趣,并使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提高教师自身的理论水平和科研能力,改革教师课堂教学方法和教学结构,认真研究学生的认识规律和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是提高教学质量所必需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扎实的理论基础、丰富的科研经验、熟练的实验操作水平是引导教学成功的先决条件。
二 教学理念要转变,教学方式要灵活
“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培养为导向”这一理念近年来备受教师关注和学生欢迎[2]。这一理念强调由教师引导,确定教学目标,学生为中心和主导,根据教学目标,主动收集整理资料,自主探究相关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最后由教师总结,将学习的主动权真正交还给学生。这样,教师与学生在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各自完成教学任务,效率和认知度远超过以往单向的教授方式。
由于该门课程为限选课,选课学生维持在25~40人左右,因此,教师从备课开始就应以灵活的方式与学生去沟通。在课堂上,我们在进行多媒体教学的同时,增加与学生的互动,及时掌握学生的兴趣点与理解程度,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实践证明,教师更新教学理念,提高教学质量,对于端正学风,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有着积极的作用。
生命科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科学,因此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完成教学任务的必经之路。因此,笔者根据课程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理论水平及兴趣点,经常开展各种课间讨论,促进学生深刻并灵活地掌握知识。笔者常采用以下方式:首先,生命科学是一门发展迅速的科学,与医学、社会学等学科有交叉,且与我们的生活生产密切相关。因此,灵活地举例对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显得十分重要。例如,北京蛋白质组学研究中心是我国蛋白质组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作为国际人类肝脏蛋白质组计划实行总部,目前该中心已成功鉴定人类肝脏蛋白质13000余种,并绘制了高可信度的肝脏蛋白质互作图谱,发现了58种潜在的肝脏疾病候选基因等。像常见的脂肪肝、肝炎病毒感染、肝癌癌变及转移等标志蛋白质陆续被发现,为今后肝脏相关疾病的预防及治疗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通过这一举例,既能够增强学生对蛋白质组学的认可度,且因为该项目为我国自主研究项目,能够为学生提供今后科研的方向,也能增强学生的科研信心。其次,安排学生参加教学实验或科研实验,引导学生有意识地学会科研思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通过让学生参与笔者主持或参与的科研课题,了解科研实验的实施过程,在此过程中理解并掌握所学知识。再次,指导学生进行实验设计和科研设计,培养其科研能力。例如,让学生根据需解决的科研问题和掌握的实验方法等,指导其通过参考文献等方法进行初步的实验设计及课题研究报告的撰写。近年来,笔者已指导学生撰写科研课题研究报告多项,并获学校及学院立项,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信心和兴趣。此外,为了提高课程的实用性,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笔者所在学院开设了开放实验课程,我们鼓励学生主动地进行实验设计,习得相应的实验技能。
三 考核方式和教学效果评价方法要改进
高校的选修课程普遍采用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综合评价的方式进行考核。以往的课程其平时成绩部分通常以出勤率或者答题的方式为参考,对于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并不适用,而期末成绩仅凭一张理论考试试卷也难以评价学生的科研思维和能力。生命科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而蛋白质组学的教学目的,是通过本课程培养学生的科研思维,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因此,在考核方式上,也应当实施多种考核方式,综合评价学生能力。考试方式主要由平时成绩、综述写作及期末理论考试成绩组成。以探究式教学方法教学,重点在于灵活地考查学生运用理论知识探究科学问题的能力。因此,在平时,我们让学生以小组或个人形式,自由地进行发挥。如,进行课题设计,讨论实验思路,撰写研究论文,演讲PPT及答辩等方式进行评分,借此改变单独理论考试的单一形式,建立更科学的多元化评价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此外,综述的写作有助于学生形成对某一科研领域的综合认识,期末理论考试主要考核蛋白质组学相关概念和理论的掌握程度,同时结合实验分析题也可以一定程度上了解学生对某些重要蛋白质组学技术的掌握程度。
蛋白质化学与蛋白质组学这门课程作为生物科学专业学生的限选课程,在国内院校开得并不多,该课程在我校已开设多年,以探究式的教学方式为主要教学方法受到了学生的欢迎和肯定。对于需要进行毕业论文设计和今后即将进入医院或科研机构的生命科学专业学生来讲,这门课程在一定程度上让他们初步形成了科研思维,并且得到了一定的训练,对于今后进入实验室有着较好的铺垫作用。此外,毕业论文设计的指导老师也普遍认为学生具有一定的科研思维能力,知识较全面,因此也充分显示了该课程教改的优势和效果。 四 教师应当以身作则,培养学生求真的科学态度
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曾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科研探索是用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在此过程中,需要对每次的实验结果进行多次论证,力求结果的真实及科学性。孔子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因此,教师自身良好的教学态度和科研精神起到了楷模示范的作用。由于学生理论及实验水平有限,在课外指导学生进行实验设计或论文撰写时,教师必须直接参与并监督实验的实施与完成,在此过程中,教师需要一丝不苟,严谨求真,坚韧不拔,同时,也应严格要求学生在实验前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实验过程中规范操作,对实验结果进行独立思考和分析,杜绝造假及人为疏忽。
在处理与学生的关系时,一定要真诚平等,这一点十分重要。教师传授知识,学生学习知识,师生关系融洽是完成教学任务的一项重要保证。教师如能自律,一丝不苟,真诚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那么学生也会以真诚的态度对待课程,如此才会有良性循环。
综上所述,蛋白质化学与蛋白质组学的教学过程中应时刻把握“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将探究式教学方式贯穿课程的教学过程,能够提高学生的科研思维和创新能力,在此过程中,学生自主或相互合作,与教师共同参与教学过程,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地调动了其主观能动性,因而直接提升了教学质量,对于面对即将进行毕业论文设计,即将考研或即将实习的生物科学专业学生而言,受益匪浅。
当然,该门课程属于新开课程,碰到许多难题。首先,在教材的选择上,我们选择很久,教育部没有正式出版的专门针对蛋白质化学与蛋白质组学的规划教材,因此,我们选择何华勤主编的《简明蛋白质组学》作为授课教材,该书内容全面且简明扼要,并以利布莱尔主编的《蛋白质组学导论——生物学的新工具》、Wilkins主编的《蛋白质组学研究:概念、技术及应用》为参考书要求学生阅读。第二,学生前两年以修学分为主,理论课程较多,实践时间较少,因此对本课程很多稍微复杂点的实验内容,如亲和柱层析、DIGE等缺乏深刻理解;此外,课程中讲解到的各种实验仪器,如双向电泳系统、质谱仪等由于价值不菲,对本科生的开放程度有限,因此,学生即使掌握理论,但无法形成深刻认识;最后,生物信息学内容专业复杂,学生的认知度与课程要求有落差,限制了教学的效果。但是笔者与同课题组成员课余开放本研究所现有的双向电泳平台,力求为学生创造条件。
生命科学学科发展日新月异,高校人才培养观念和体系也要不断与时俱进,教师需要不断修正教学方案,及时总结教学规律,才能提高教学质量,这样才能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培养为导向,努力而有效地培养出适应社会和经济发展需求的生命科学学科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尹稳,伏旭,李平.蛋白质组学的应用研究进展[J].生物技术通报,2014(1):32-38.
[2]谷岩,宋文,刘敏华.以能力培养为导向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2012(8): 52-54.
为迎接更全面的生命科学的发展,提高生物科学专业学生适应学科发展的需要的能力,我们学院专门开设了针对生物科学专业的限选课程——蛋白质化学与蛋白质组学。本课程在介绍蛋白质化学基本内容的同时,兼顾学科发展动态,使学生掌握蛋白质组学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主要研究方法和生物信息学在蛋白质组学及蛋白质工程方面的应用及典型的研究实例,力求增长生物科学专业学生的专业知识与技能,为完成毕业论文设计及今后从事生命科学相关工作打下坚实基础。课程开课几年来,笔者及同教研室课题组对蛋白质化学与蛋白质组学课程的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效果评价方式进行了积极的实践与探索。
一 教师本身要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蛋白质化学与蛋白质组学的授课对象是生物科学专业本科三年级的学生。该阶段的学生面临毕业论文设计及准备考研两大难题,对此,本课程的教学目标应该是养成学生的科研思维,提高实验设计水平,培养其动手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更新教育理念,改变以往理论课单向授课的方式,要认识到此时的教学课程必须以学生为中心。因此,教师在精心准备教案讲义,认真制作多媒体课件的同时,应当思索如何灵活地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的兴趣,并使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提高教师自身的理论水平和科研能力,改革教师课堂教学方法和教学结构,认真研究学生的认识规律和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是提高教学质量所必需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扎实的理论基础、丰富的科研经验、熟练的实验操作水平是引导教学成功的先决条件。
二 教学理念要转变,教学方式要灵活
“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培养为导向”这一理念近年来备受教师关注和学生欢迎[2]。这一理念强调由教师引导,确定教学目标,学生为中心和主导,根据教学目标,主动收集整理资料,自主探究相关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最后由教师总结,将学习的主动权真正交还给学生。这样,教师与学生在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各自完成教学任务,效率和认知度远超过以往单向的教授方式。
由于该门课程为限选课,选课学生维持在25~40人左右,因此,教师从备课开始就应以灵活的方式与学生去沟通。在课堂上,我们在进行多媒体教学的同时,增加与学生的互动,及时掌握学生的兴趣点与理解程度,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实践证明,教师更新教学理念,提高教学质量,对于端正学风,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有着积极的作用。
生命科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科学,因此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完成教学任务的必经之路。因此,笔者根据课程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理论水平及兴趣点,经常开展各种课间讨论,促进学生深刻并灵活地掌握知识。笔者常采用以下方式:首先,生命科学是一门发展迅速的科学,与医学、社会学等学科有交叉,且与我们的生活生产密切相关。因此,灵活地举例对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显得十分重要。例如,北京蛋白质组学研究中心是我国蛋白质组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作为国际人类肝脏蛋白质组计划实行总部,目前该中心已成功鉴定人类肝脏蛋白质13000余种,并绘制了高可信度的肝脏蛋白质互作图谱,发现了58种潜在的肝脏疾病候选基因等。像常见的脂肪肝、肝炎病毒感染、肝癌癌变及转移等标志蛋白质陆续被发现,为今后肝脏相关疾病的预防及治疗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通过这一举例,既能够增强学生对蛋白质组学的认可度,且因为该项目为我国自主研究项目,能够为学生提供今后科研的方向,也能增强学生的科研信心。其次,安排学生参加教学实验或科研实验,引导学生有意识地学会科研思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通过让学生参与笔者主持或参与的科研课题,了解科研实验的实施过程,在此过程中理解并掌握所学知识。再次,指导学生进行实验设计和科研设计,培养其科研能力。例如,让学生根据需解决的科研问题和掌握的实验方法等,指导其通过参考文献等方法进行初步的实验设计及课题研究报告的撰写。近年来,笔者已指导学生撰写科研课题研究报告多项,并获学校及学院立项,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信心和兴趣。此外,为了提高课程的实用性,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笔者所在学院开设了开放实验课程,我们鼓励学生主动地进行实验设计,习得相应的实验技能。
三 考核方式和教学效果评价方法要改进
高校的选修课程普遍采用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综合评价的方式进行考核。以往的课程其平时成绩部分通常以出勤率或者答题的方式为参考,对于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并不适用,而期末成绩仅凭一张理论考试试卷也难以评价学生的科研思维和能力。生命科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而蛋白质组学的教学目的,是通过本课程培养学生的科研思维,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因此,在考核方式上,也应当实施多种考核方式,综合评价学生能力。考试方式主要由平时成绩、综述写作及期末理论考试成绩组成。以探究式教学方法教学,重点在于灵活地考查学生运用理论知识探究科学问题的能力。因此,在平时,我们让学生以小组或个人形式,自由地进行发挥。如,进行课题设计,讨论实验思路,撰写研究论文,演讲PPT及答辩等方式进行评分,借此改变单独理论考试的单一形式,建立更科学的多元化评价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此外,综述的写作有助于学生形成对某一科研领域的综合认识,期末理论考试主要考核蛋白质组学相关概念和理论的掌握程度,同时结合实验分析题也可以一定程度上了解学生对某些重要蛋白质组学技术的掌握程度。
蛋白质化学与蛋白质组学这门课程作为生物科学专业学生的限选课程,在国内院校开得并不多,该课程在我校已开设多年,以探究式的教学方式为主要教学方法受到了学生的欢迎和肯定。对于需要进行毕业论文设计和今后即将进入医院或科研机构的生命科学专业学生来讲,这门课程在一定程度上让他们初步形成了科研思维,并且得到了一定的训练,对于今后进入实验室有着较好的铺垫作用。此外,毕业论文设计的指导老师也普遍认为学生具有一定的科研思维能力,知识较全面,因此也充分显示了该课程教改的优势和效果。 四 教师应当以身作则,培养学生求真的科学态度
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曾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科研探索是用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在此过程中,需要对每次的实验结果进行多次论证,力求结果的真实及科学性。孔子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因此,教师自身良好的教学态度和科研精神起到了楷模示范的作用。由于学生理论及实验水平有限,在课外指导学生进行实验设计或论文撰写时,教师必须直接参与并监督实验的实施与完成,在此过程中,教师需要一丝不苟,严谨求真,坚韧不拔,同时,也应严格要求学生在实验前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实验过程中规范操作,对实验结果进行独立思考和分析,杜绝造假及人为疏忽。
在处理与学生的关系时,一定要真诚平等,这一点十分重要。教师传授知识,学生学习知识,师生关系融洽是完成教学任务的一项重要保证。教师如能自律,一丝不苟,真诚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那么学生也会以真诚的态度对待课程,如此才会有良性循环。
综上所述,蛋白质化学与蛋白质组学的教学过程中应时刻把握“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将探究式教学方式贯穿课程的教学过程,能够提高学生的科研思维和创新能力,在此过程中,学生自主或相互合作,与教师共同参与教学过程,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地调动了其主观能动性,因而直接提升了教学质量,对于面对即将进行毕业论文设计,即将考研或即将实习的生物科学专业学生而言,受益匪浅。
当然,该门课程属于新开课程,碰到许多难题。首先,在教材的选择上,我们选择很久,教育部没有正式出版的专门针对蛋白质化学与蛋白质组学的规划教材,因此,我们选择何华勤主编的《简明蛋白质组学》作为授课教材,该书内容全面且简明扼要,并以利布莱尔主编的《蛋白质组学导论——生物学的新工具》、Wilkins主编的《蛋白质组学研究:概念、技术及应用》为参考书要求学生阅读。第二,学生前两年以修学分为主,理论课程较多,实践时间较少,因此对本课程很多稍微复杂点的实验内容,如亲和柱层析、DIGE等缺乏深刻理解;此外,课程中讲解到的各种实验仪器,如双向电泳系统、质谱仪等由于价值不菲,对本科生的开放程度有限,因此,学生即使掌握理论,但无法形成深刻认识;最后,生物信息学内容专业复杂,学生的认知度与课程要求有落差,限制了教学的效果。但是笔者与同课题组成员课余开放本研究所现有的双向电泳平台,力求为学生创造条件。
生命科学学科发展日新月异,高校人才培养观念和体系也要不断与时俱进,教师需要不断修正教学方案,及时总结教学规律,才能提高教学质量,这样才能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培养为导向,努力而有效地培养出适应社会和经济发展需求的生命科学学科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尹稳,伏旭,李平.蛋白质组学的应用研究进展[J].生物技术通报,2014(1):32-38.
[2]谷岩,宋文,刘敏华.以能力培养为导向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2012(8): 5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