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相信很多读者都知道我喜爱研究政治领袖,除了他们的功过和领导课之外,也包括他们的起居饮食等生活习惯。
所以当我知道《The Butler》(港译《白宫管家》)这部电影在香港上映时,便第一时间先睹为快。
故事根據在白宫工作长达34年、先后服务过7位美国总统的前白宫管家尤金艾伦(Eugene Allen)的真人真事改编。
我本以为在片中可以看到很多美国前总统的趣闻轶事。看完之后,发现关于总统的趣闻轶事,例如里根怕老婆、肯尼迪是一个“药煲”、约翰逊为人粗鄙(爱在如厕时和人说话)、尼克松性格狡诈阴沉……这些都和我在各种书中读到的差不多。
片中也讲述了一个要服侍“左、右、红、蓝、绿”各式各样老板的管家,如何自处和明哲保身,但电影的主线,却始终是描述这位老管家与其大儿子,因为在黑人争取平权手段上看法各异,有严重代沟,而掀起一幕又一幕的冲突和爱恨情仇。
男主角是位黑人,自小在十分艰苦的环境下成长,机缘巧合,再加上自身努力,得以挤身首都华盛顿的高级酒店工作,后来更机缘巧合,获聘进入白宫当管家。
他相信只要刻苦耐劳,逆来顺受,总有出头天。服侍总统,对他来说已经是天大的光荣,而他所遇上的总统如肯尼迪等,他认为都是一等一的好人,愿意为黑人请命,只需要给他们多点时间,便可以克服顽固势力。
相反,他的大儿子却不信这一套,坚信“没有抗争,哪有改变”,只有通过抗争,才能为黑人争取到公义。
片中有很多这位儿子参与抗争的经历,如最初参加“非暴力抗争训练营”,后来又参加“黑豹党”,追随激进黑人民权领袖Malcom X等。
儿子甚至因此而辍学,并屡次被捕入狱。父亲看到自己辛苦赚钱回来供儿子读大学,却遭儿子辜负,愤而与其反目成仇。
这对父子其实代表了两辈黑人的不同看法,也是“顺从体制”与“反体制”之争。
到了上世纪60年代末,黑人领袖马丁·路德·金带领民权运动登上一个高峰,总统约翰逊推动社会改革,希望促成美国社会种族和解,这种路线分歧仍没有消弭。
马丁·路德·金当年的年轻助手杰克逊,以继承人的姿态自居,继续领导黑人抗争,攻击主流社会依旧歧视黑人,并要求白人为过去和现在的种族歧视罪孽负责、赎罪,作出补偿,例如种种平权措施。
到1988年,杰克逊甚至竞选民主党总统候选人提名,虽然最终败给民主党另一候选人杜卡基思,但仍显示了这一派的政治实力。
另一派人却认为,民权运动之后,美国推动的一系列改革,为黑人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会,这正是走入体制,进一步改善黑人福祉和命运的良机。
于是,一些黑人才俊放弃了体制外的抗争路线,也不再怨天尤人,张口闭口以受害人自居,反而努力读书,发奋工作,力争上游,以表现争取白人和主流社会的认同,改变他们对黑人能力的偏见,攀登社会向上流动的阶梯,占据体制中的枢纽位置,从而进一步改变美国。
代表性的成功例子,当然是小布什任内的两位国务卿,鲍威尔和赖斯。
他们的出将入相,都显示黑人也有出头天,成为走体制内路线成功的有力证据。这些黑人甚至相信,他们要走出狭隘种族圈子,因为他们要领导的是一个国家,甚至是整个世界,而不是一个小小的族群。
电影的结尾,走过半个世纪的崎岖民权路之后,两父子终于冰释前嫌,一起为奥巴马助选,并以这位首位美国黑人总统当选,为父子情仇画上一个完美的句号。
所以当我知道《The Butler》(港译《白宫管家》)这部电影在香港上映时,便第一时间先睹为快。
故事根據在白宫工作长达34年、先后服务过7位美国总统的前白宫管家尤金艾伦(Eugene Allen)的真人真事改编。
我本以为在片中可以看到很多美国前总统的趣闻轶事。看完之后,发现关于总统的趣闻轶事,例如里根怕老婆、肯尼迪是一个“药煲”、约翰逊为人粗鄙(爱在如厕时和人说话)、尼克松性格狡诈阴沉……这些都和我在各种书中读到的差不多。
片中也讲述了一个要服侍“左、右、红、蓝、绿”各式各样老板的管家,如何自处和明哲保身,但电影的主线,却始终是描述这位老管家与其大儿子,因为在黑人争取平权手段上看法各异,有严重代沟,而掀起一幕又一幕的冲突和爱恨情仇。
男主角是位黑人,自小在十分艰苦的环境下成长,机缘巧合,再加上自身努力,得以挤身首都华盛顿的高级酒店工作,后来更机缘巧合,获聘进入白宫当管家。
他相信只要刻苦耐劳,逆来顺受,总有出头天。服侍总统,对他来说已经是天大的光荣,而他所遇上的总统如肯尼迪等,他认为都是一等一的好人,愿意为黑人请命,只需要给他们多点时间,便可以克服顽固势力。
相反,他的大儿子却不信这一套,坚信“没有抗争,哪有改变”,只有通过抗争,才能为黑人争取到公义。
片中有很多这位儿子参与抗争的经历,如最初参加“非暴力抗争训练营”,后来又参加“黑豹党”,追随激进黑人民权领袖Malcom X等。
儿子甚至因此而辍学,并屡次被捕入狱。父亲看到自己辛苦赚钱回来供儿子读大学,却遭儿子辜负,愤而与其反目成仇。
这对父子其实代表了两辈黑人的不同看法,也是“顺从体制”与“反体制”之争。
到了上世纪60年代末,黑人领袖马丁·路德·金带领民权运动登上一个高峰,总统约翰逊推动社会改革,希望促成美国社会种族和解,这种路线分歧仍没有消弭。
马丁·路德·金当年的年轻助手杰克逊,以继承人的姿态自居,继续领导黑人抗争,攻击主流社会依旧歧视黑人,并要求白人为过去和现在的种族歧视罪孽负责、赎罪,作出补偿,例如种种平权措施。
到1988年,杰克逊甚至竞选民主党总统候选人提名,虽然最终败给民主党另一候选人杜卡基思,但仍显示了这一派的政治实力。
另一派人却认为,民权运动之后,美国推动的一系列改革,为黑人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会,这正是走入体制,进一步改善黑人福祉和命运的良机。
于是,一些黑人才俊放弃了体制外的抗争路线,也不再怨天尤人,张口闭口以受害人自居,反而努力读书,发奋工作,力争上游,以表现争取白人和主流社会的认同,改变他们对黑人能力的偏见,攀登社会向上流动的阶梯,占据体制中的枢纽位置,从而进一步改变美国。
代表性的成功例子,当然是小布什任内的两位国务卿,鲍威尔和赖斯。
他们的出将入相,都显示黑人也有出头天,成为走体制内路线成功的有力证据。这些黑人甚至相信,他们要走出狭隘种族圈子,因为他们要领导的是一个国家,甚至是整个世界,而不是一个小小的族群。
电影的结尾,走过半个世纪的崎岖民权路之后,两父子终于冰释前嫌,一起为奥巴马助选,并以这位首位美国黑人总统当选,为父子情仇画上一个完美的句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