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雅明对中国美学史研究的启示

来源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odlleo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代以来,西学东渐是大势,包括本雅明在内的西方思想者,大多有在中国的理论旅行史。他们有的以思想的方式长期定居了下来,有的则如风行水上,一掠而过,不留痕迹。但无论如何,对于从事中国传统学术研究的学者而言,一个重大问题因此被彰显出来,即在现代中国,没有谁可以无视这些络绎不绝甚至蜂拥而至的旅行者。对于中国历史研究而言,人们所能做的,更多是在对西方理论的吸收借鉴之下,发挥出中国人文历史的新面向,而忽视这种外来影响,纯粹在传统知识框架内做纯“国学”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其他文献
433名熟练粤—普双语者对190个不同结构的粤语三字格惯用语的语义性质进行评定,探讨各项语义性质及其互相之间作用的关系。结果表明,熟悉度、可理解度、可表象度、字面意义合
我发言的题目是《用本雅明的视角观照中国问题———读本雅明的一点体会》。为什么会有这样一个话题呢?当然是因为这个会议的主题是“本雅明与中国”。我自己对本雅明也稍稍
在通识教育背景下,文学原典精读课在高校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中的价值、意义已毋庸置疑。以文本解读为基础的各学科原典精读课如今也在国内各高校和科研院所中以“通识课”或
“非理性”是用以描述互联网时代网络舆论空间的重要标签之一。但我们对非理性还存在概念上的重大误读,即将非理性等同于反理性。实际上,非理性不等于反理性。在网络舆情的管